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白云岩特征及孔隙成因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珊 曹颖辉 +2 位作者 杜德道 张亚金 刘策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77-3492,共16页
奥陶系鹰山组白云岩是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领域,优质白云岩储层是制约其勘探的关键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多口井岩心薄片观察、同位素、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对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白云岩成因、孔隙成因以及储层主控... 奥陶系鹰山组白云岩是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领域,优质白云岩储层是制约其勘探的关键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多口井岩心薄片观察、同位素、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对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白云岩成因、孔隙成因以及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古城地区鹰山组发育粉晶、粉细晶、细晶、细中晶、中晶、粗晶6种白云岩。粉晶和粉细晶白云岩碳、锶同位素分布范围均与同时期灰岩一致;氧同位素值与同时期白云石一致或偏正;锶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稀土元素与同时期灰岩分配模式相同。以上特征表明该类白云岩形成于蒸发海水环境,为准同生海源成因。细晶、细中晶、中晶及粗晶白云岩碳同位素值与同期灰岩总体一致;氧同位素值与正常海相白云石一致或偏负;锶同位素值与灰岩背景值一致或偏高;锶元素含量相对较低;大部分样品Eu正异常。以上特征揭示该类白云岩主要为中浅埋藏成因,并且叠加了早期淡水溶蚀及晚期埋藏-热液改造。孔隙成因分析表明高能缓坡滩是孔隙形成的物质基础、准同生暴露溶蚀是孔隙形成的关键、早期白云石化有利于孔隙的继承和保存,构造破裂和埋藏-热液溶蚀对孔隙起到有利的改造作用。白云岩规模优质储层受控于云化滩和断裂热液溶蚀改造,二者叠合之处为规模优质储层发育区。这一认识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孔隙成因 奥陶系鹰山组 塔里木盆地 古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碳酸盐岩关键构造-流体演变与成岩-成储——以塔中奥陶系鹰山组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忠 李佳蔚 +3 位作者 张平童 于靖波 刘嘉庆 杨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7-838,共12页
解析系统的构造-流体体制是认识叠合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成岩-成储规律的新思路。针对塔里木盆地塔中下-中奥陶统鹰山组深层碳酸盐岩(深度、温度分别达6500m和220℃)的系统研究表明,其发育6期方解石胶结作用,准同生、表生期胶结及浅埋藏... 解析系统的构造-流体体制是认识叠合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成岩-成储规律的新思路。针对塔里木盆地塔中下-中奥陶统鹰山组深层碳酸盐岩(深度、温度分别达6500m和220℃)的系统研究表明,其发育6期方解石胶结作用,准同生、表生期胶结及浅埋藏等前三期胶结总体显示与正常海水相关的成岩特征,相比之下中-深埋藏等后两期胶结具有明显的δ13C负值和有机碳输入特征,而热流体胶结物的δ18O、δ13C值均显示相对最大负值。除准同生期选择性溶蚀和表生期溶蚀外,塔中鹰山组主要存在两期埋藏溶蚀,其中第二期除溶蚀早期方解石胶结外,还主要溶蚀白云石,且普遍与烃类注入匹配。研究区关键时期,即中晚奥陶世北西向逆冲断裂、志留-泥盆纪北东向转换走滑断裂、二叠纪张裂及相关流体活动,分别影响了鹰山组碳酸盐岩的岩溶、埋藏溶蚀-胶结等成岩-成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体制 成岩-成储 深层碳酸盐岩 奥陶系鹰山组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迪 张哨楠 +1 位作者 谢世文 李映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64,共10页
以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和地震资料为基础,以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依据,对塔中地区鹰山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建立了鹰山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共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SB1—SB4为侵蚀不整合,SB5由于长期的暴露风化剥蚀,缺失上覆地层一间房... 以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和地震资料为基础,以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依据,对塔中地区鹰山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建立了鹰山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共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SB1—SB4为侵蚀不整合,SB5由于长期的暴露风化剥蚀,缺失上覆地层一间房组,为隆升不整合。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层序界面由构造运动及海平面升降控制,层序内部主要发育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根据沉积学原理,讨论了泥质含量对测井曲线的影响,从而为利用测井曲线准确划分层序界面和层序间的对比提供了依据。短期暴露形成的储集空间在随后的埋藏过程中极有可能被改造破坏,而SB5形成的古岩溶则可能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勘探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奥陶系鹰山组 层序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BT5井区奥陶系鹰山组储层特征与预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来源 范伟峰 +3 位作者 姜忠正 马海陇 万延周 陈群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巴探5井在巴探5井区奥陶系鹰山组已获得工业气流。针对该研究区储层非均质各向异性强、地震响应特征多样等特征,有利目标优选难度增大。基于该研究区目的层奥陶系鹰山组地质、钻井、测井等研究,结合前期区域性研究成果,通过目的层地震... 巴探5井在巴探5井区奥陶系鹰山组已获得工业气流。针对该研究区储层非均质各向异性强、地震响应特征多样等特征,有利目标优选难度增大。基于该研究区目的层奥陶系鹰山组地质、钻井、测井等研究,结合前期区域性研究成果,通过目的层地震多属性综合分析、古地貌分析、波阻抗反演、频率衰减梯度、模型正演等储层预测技术序列,优选出Ⅰ、Ⅱ类储层,为优化勘探目标实现油气勘探突破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5井区 奥陶系鹰山组 储层特征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鹰山组古岩溶潜水面及控储模式 被引量:11
5
作者 屈海洲 刘茂瑶 +4 位作者 张云峰 王振宇 张正红 李世银 邓兴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7-827,共11页
综合岩心、测井、岩溶古地貌等资料,研究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古岩溶多期次潜水面的识别方法、分布及控储模式。研究区鹰山组自下而上可识别出第1、2、3等3期潜水面,相应水平潜流带的典型判识特征分别为:囊状溶蚀孔洞层或近水平溶缝等单一... 综合岩心、测井、岩溶古地貌等资料,研究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古岩溶多期次潜水面的识别方法、分布及控储模式。研究区鹰山组自下而上可识别出第1、2、3等3期潜水面,相应水平潜流带的典型判识特征分别为:囊状溶蚀孔洞层或近水平溶缝等单一岩溶组构,出现小型洞穴及不同岩溶组构之间的叠置组合,多层洞穴及孔径更大的不同岩溶组构的叠置组合。平面上,阶段上升的海平面使得岩溶洼地、斜坡、高地分别发育第1期、第1、2期、第1、2、3期潜水面,受控于岩溶期鹰山组近水平的地层产状,3期岩溶潜水面及之下水平潜流带内的缝洞体与各亚段地层夹角极小,导致岩溶储集层呈"区域穿层、局部顺层"的展布特征。各期的潜水面与不整合面之间距离、水平潜流带厚度、储集层平均厚度等参数均具有随着岩溶地貌升高而变大的趋势,具有2~3期潜水面及更大厚度水平潜流带的岩溶高地和斜坡,储集层套数更多、厚度更大,Ⅰ、Ⅱ类储集层更发育,是有利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潜水面判识方法 期次及分布 控储模式 奥陶系鹰山组 塔中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鹰山组白云岩成因与Mg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茜 朱光有 +5 位作者 李婷婷 艾依飞 张岩 王珊 陈志勇 田连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2-375,共24页
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作为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潜在的重要勘探接替层系,其白云岩成因认识仍不清楚,因此制约了对该区域的进一步勘探。鹰山组由下至上依次发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灰岩,表明发生了灰岩向白云岩的交代转化过程。交代白云... 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作为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潜在的重要勘探接替层系,其白云岩成因认识仍不清楚,因此制约了对该区域的进一步勘探。鹰山组由下至上依次发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灰岩,表明发生了灰岩向白云岩的交代转化过程。交代白云岩的形成需要足够的含镁流体和长期的镁泵输送机制,而新兴的Mg同位素技术在示踪白云石化流体来源和迁移路径方面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本研究通过系统采集鹰山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灰岩,开展岩石学、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和Mg同位素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鹰山组发育6类岩石,分别是泥晶-微晶白云岩(D1)、粉晶-细晶白云岩(D2)、颗粒白云岩(D3)、中晶-粗晶白云岩(D4)、白云质灰岩(DL)和灰岩(L)。鹰山组碳酸盐岩的δ^(13)C_(V-PDB)值为-2.10‰~-0.37‰(平均值-1.37‰),δ^(18)O_(V-PDB)值为-7.51‰~-3.54‰(平均值-5.41‰),δ^(26)Mg值为-4.03‰~-1.28‰(平均值-2.55‰)。δ^(26)Mg、Na含量、Sr/Ba、Mn/Fe、δ^(13)C_(V-PDB)、δ^(18)O_(V-PDB)、古盐度(Z)和古温度(T)在垂向上显示出一定的联动性和系统性。通过综合分析与讨论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鹰山组δ^(26)Mg值垂向变化趋势与沉积旋回具有密切联系,沉积旋回的顶部为富镁流体源区,旋回界面为流体迁移通道;(2)识别出4种Mg同位素变化趋势与白云石化流体迁移规律,即云灰互层结构(L→DL→D)、准同生白云岩结构(D1→D2)、渗透回流白云岩结构(D1→D2→D3→D4→L)和埋藏白云岩结构(D4→DL/D);(3)鹰山组白云岩形成主要与海平面周期性波动有关,海平面下降时,蒸发作用促使局限水体中富集Mg^(2+),并且富镁流体会沿着下伏高孔高渗的颗粒灰岩垂向迁移至下伏地层,有利于白云石化作用的持续进行,当富镁流体遇到孔隙度不发育的泥晶灰岩时,富镁流体无法进入矿物晶格中,白云石化作用停止。海平面上升时,局限水体转变为开阔水体,海水与富镁流体源区相互混合,降低了流体的白云石化驱动力,致使白云石化作用逐渐减弱,从而发育灰质白云岩和灰岩;(4)除受海平面控制外,深埋藏阶段经历的多期交代、重结晶或热液作用也有利于鹰山组白云岩的形成;(5)白云石化作用对鹰山组沉积储层具有建设性意义,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有利于孔隙的继承和保存,而晚埋藏和热液白云石化对储层起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同位素 白云岩成因 奥陶系鹰山组 塔里木盆地 中央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滩相白云岩气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7
7
作者 冯军 张亚金 +7 位作者 张振伟 付晓飞 王海学 王雅春 刘洋 张君龙 李强 冯子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5,共11页
以地震、钻井和实验分析为基础,对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三段滩相白云岩气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城地区白云岩气藏类型为“滩-断双控”的岩性气藏,其形成主要受以下因素控制:①持续发育的古构造背景是天... 以地震、钻井和实验分析为基础,对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三段滩相白云岩气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城地区白云岩气藏类型为“滩-断双控”的岩性气藏,其形成主要受以下因素控制:①持续发育的古构造背景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指向区;②台缘缓坡环境沉积的大面积中—高能颗粒滩是白云岩储集层形成的物质基础;③大气淡水淋滤、白云石化作用叠加断裂带流体溶蚀改造是优质白云岩储集层形成的关键因素;④天然气来源于古油藏裂解和烃源岩分散有机质生烃,北北东向走滑断裂是天然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⑤鹰山组一、二段灰岩盖层为气藏形成提供了直接遮挡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指出古城地区鹰山组三段近南北向发育的3个颗粒滩带和北北东向展布的7条走滑断裂带共同控制了滩相白云岩气藏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古城地区 奥陶系鹰山组 白云岩气藏 颗粒滩相 走滑断裂 溶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北斜坡富油气区油气分布规律与富集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保涛 于炳松 +4 位作者 朱光有 王宇 苏劲 王凯 刘星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1-280,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奥陶系油气藏类型多样、油气性质变化大、油气水分布复杂。通过对塔中北斜坡大量单井及其生产动态的分析解剖,结合分析化验资料,深入探讨了富油气区的流体分布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储层差异性以及典型高产井和出水...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奥陶系油气藏类型多样、油气性质变化大、油气水分布复杂。通过对塔中北斜坡大量单井及其生产动态的分析解剖,结合分析化验资料,深入探讨了富油气区的流体分布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储层差异性以及典型高产井和出水井的对比,揭示了油气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鹰山组顶部的风化壳型不整合面在垂向上控制了储层的发育深度范围和储层质量;平面上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导致油气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断裂引起的局部高差对流体聚集存在明显影响,使断裂上盘高部位更倾向于富油气,并发现断裂对储层改造强烈,特别是走滑断裂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对油气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决定了不同区域的古油藏在晚喜山期遭受气侵的强度,控制了不同相态油气藏的分布;奥陶系鹰山组上部发育的致密段对古油藏的保存具有积极的作用。该认识对相似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及勘探开发具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奥陶系鹰山组 走滑断裂 油气分布规律 塔中北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