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6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生全面发展视域下奥林匹克历史文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构建
1
作者 郭琴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3期147-151,共5页
在学生全面发展视域下,开展奥林匹克历史文化课程教育,普及奥林匹克知识,高扬奥林匹克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国特色和优良的传统体育文化,学习和吸收中西方体育文化和竞技体育精神的文化元素,创新与借鉴世界多元竞技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在学生全面发展视域下,开展奥林匹克历史文化课程教育,普及奥林匹克知识,高扬奥林匹克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国特色和优良的传统体育文化,学习和吸收中西方体育文化和竞技体育精神的文化元素,创新与借鉴世界多元竞技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深入挖掘思辨导向式奥林匹克历史文化课程的建构目标、总体框架、模块建构、探究内容、课程特色、学术和应用价值的方法体系,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政教育是很好的教学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全面发展视域 奥林匹克历史文化课程 思政建设 方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奥林匹克历史文化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研究
2
作者 郭琴 陈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2期173-179,共7页
高校实施奥林匹克历史文化教育,以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承奥林匹克理念的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载体,奥林匹克历史文化知识中鲜明的体育事件和生动的体育名人以及格言、名言所起的教育效应,在于民族情感、社... 高校实施奥林匹克历史文化教育,以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承奥林匹克理念的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载体,奥林匹克历史文化知识中鲜明的体育事件和生动的体育名人以及格言、名言所起的教育效应,在于民族情感、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历史文化、思想品质、德育素养以及奥运精神、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思政融入,这些综合性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提升他们的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其担负的意识形态功能不容忽视。该文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现代教育理念融合的教育价值、理论建构、模块建构、方法体系、教育成效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深入挖掘奥林匹克历史文化课程思政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辅以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进而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涵养品性、塑造品格,提升奥林匹克历史文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奥林匹克历史文化 理论建构 模块建构 方法体系 教育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育人”背景下人文通识核心课程的建设与研究——以“剧透历史”为例
3
作者 张悦 《品位·经典》 2025年第1期136-139,共4页
“剧透历史”为郑州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文化育人的背景下,本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人文通识核心课程的建设与研究。通过凝练课程主题,设置历史情境,以案例引导思维,以思维推动实践,将“化人”“育人”落... “剧透历史”为郑州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文化育人的背景下,本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人文通识核心课程的建设与研究。通过凝练课程主题,设置历史情境,以案例引导思维,以思维推动实践,将“化人”“育人”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在于,综合运用影视剧、文物、图片、文献记载等表现形式,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让历史活起来。在“通专融合”的教学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育人 人文通识 课程改革 “剧透历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历史考察、逻辑生成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1
4
作者 姚林群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历史考察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历史考察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遵循进课标—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生命这一内在逻辑演进的过程。要深入而有效地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须结合学科特点,合理定位各门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优化课程内容的文化表达,科学构建各门课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体系;丰富课程学习过程的文化体验,使学生在深度体验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 历史考察 逻辑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历史名人文化研学旅行课程研究
5
作者 成荫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7期34-36,共3页
历史名人文化研学旅行课程是中学历史研学旅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李冰文化研学旅行课程为例,可探讨中学历史名人文化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这类课程既具有必要性,又具备可行性... 历史名人文化研学旅行课程是中学历史研学旅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李冰文化研学旅行课程为例,可探讨中学历史名人文化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这类课程既具有必要性,又具备可行性。课程应进行系统、精心的准备,特别是目的地的选择要慎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注意四个方面,即历史教研组合力参与,与学科课程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坚持模块化、趣味化方向,体现跨学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冰文化 中学历史 研学旅行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通州历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探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6
作者 田湘红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3-67,共5页
北京通州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与中国近现代史契合度高,这给高校思政教育融入通州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存在相关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难度大、整合利用的资源积累度不够、使用资源的自觉意识不强等现实困难。结合《... 北京通州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与中国近现代史契合度高,这给高校思政教育融入通州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存在相关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难度大、整合利用的资源积累度不够、使用资源的自觉意识不强等现实困难。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北京通州历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的路径,即课程教育理念的强化和通州历史文化资源的转化,切实推进高校思政课程的高质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通州 历史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高校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的路径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姬世杰 田茂泉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3期144-150,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立德树人价值,是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优质资源之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相融合是学校加强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路径,也是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键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立德树人价值,是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优质资源之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相融合是学校加强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路径,也是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键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不仅有助于培根铸魂,提振学生文化自信,还有助于丰富、完善历史教育的课程内容,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存在诸多现实困难,其中主要有教育实践趋于功利、融入方式枯燥单一和教师素养参差不齐这3大困境。要解决此困境,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基于教学内容,找准融合点;基于教学过程,注重情景创设;基于文化培育,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基于文化回应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路径 文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课程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8
作者 姬世杰 田茂泉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24年第10期38-44,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厚的立德树人价值。历史课程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历史课程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效。为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需要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厚的立德树人价值。历史课程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历史课程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效。为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需要理解并把握价值、问题和路径之间的内在逻辑。价值逻辑即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历史课程的内在事理;问题逻辑即二者结合过程中在教育理念、教育实施以及教育背景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最后,实践逻辑的探索是实现融合的行动指南,需要明晰教育导向,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融入形式,关注融入效果,以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融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视域下学科德育的学理阐释、困境审视与推进路径——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9
作者 孙友鹏 《中小学德育》 2025年第2期10-15,共6页
新课标视域下,从学理阐释、实践困境和推进路径三维剖析学科德育,是从统整性上确保学校德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从理论契合性、问题解释力、实践指导性三个维度阐释新课标背景下学科德育的学理基础,... 新课标视域下,从学理阐释、实践困境和推进路径三维剖析学科德育,是从统整性上确保学校德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从理论契合性、问题解释力、实践指导性三个维度阐释新课标背景下学科德育的学理基础,借助其活动系统模型、中介工具理论等剖析学科德育所面临的工具中介的功能窄化、主体间性的关系断裂和规则分工的张力冲突的实践困境,提出从“权威独白”到“双方共享”,重构学科德育主体的互动关系;从“目标悬垂”到“双维具象”,延展学科德育客体的内在逻辑;从“中介符号”到“双重刺激”,升级学科德育工具的支架功能,以突破困境,推进高质量学科德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德育 课程标准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创新探索——基于文化自信背景下的历史元素挖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茜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16期168-170,共3页
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历史是文化的一部分,历史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具有素材丰富、叙事灵活、宏观微观视角兼具的优势。根据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从4个方面进行了历史元素融入课程思政的创新探索,包... 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历史是文化的一部分,历史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具有素材丰富、叙事灵活、宏观微观视角兼具的优势。根据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特点,从4个方面进行了历史元素融入课程思政的创新探索,包括讲述中国案例、灵活设计教学方法、打破课程思政的刻板印象、树立榜样人物进行价值引领,以开拓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 工商管理 历史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改革策略
11
作者 余宏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8期029-032,共4页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社会呈现多元文化趋势,因为在教室中学习的学生自身的学习经历、文化背景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给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带来更多的挑战。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自身的语言、文化的差异性等,对其的学习期望、学习...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社会呈现多元文化趋势,因为在教室中学习的学生自身的学习经历、文化背景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给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带来更多的挑战。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自身的语言、文化的差异性等,对其的学习期望、学习形式有极大的影响,教师需要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掌握与理解跨文化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积极的多元文化教育引导,促使学生的能力、学科素养等得到同步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然而多元化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改革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学生深刻地掌握及理解学科知识,更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全面发展,能够给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本次就围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改革展开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背景下 高中历史 校本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历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探论——以陕西历史文化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光晗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第4期16-18,共3页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达成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路径。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可融入地方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重灌输、硬融入的问题,以更好地对接思政教育。我国地方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包含传统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达成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路径。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可融入地方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重灌输、硬融入的问题,以更好地对接思政教育。我国地方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包含传统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多方面内容。高校应在完善课程建设、增加实践活动、各职能部门积极作为等方面做出努力,引导一线教师整合地方历史文化,丰富课堂内容,将地方历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历史文化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程的内涵意蕴与实践表达
13
作者 李春忠 《华夏教师》 2024年第19期6-9,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融入历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品格修养,塑造国家认同。为了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融入历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品格修养,塑造国家认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程时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尊重学生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并遵循历史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教材,实现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教育 历史课程 融入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课程的有机融合——以“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学为例
14
作者 储天虎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第28期11-14,共4页
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课程有机融合,需要主题、学法、教法的融合,应关注教学主题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为魂统摄课堂教学,采取合作学习与融通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树... 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课程有机融合,需要主题、学法、教法的融合,应关注教学主题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为魂统摄课堂教学,采取合作学习与融通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树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成为学生主动的、真正的领悟,让学生在形成立体历史认知中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助力高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历史 课程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地方历史文化融入高师课程体系的实践路径
15
作者 刘毅 《前卫》 2024年第33期0069-0071,共3页
邯郸地方历史文化作为地方性历史文化资源,具有较大的育人价值和潜力.邯郸地方历史文化融入高师课程体系中,既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求,也是丰富高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的现实需求,满足了学生素质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整合邯郸地... 邯郸地方历史文化作为地方性历史文化资源,具有较大的育人价值和潜力.邯郸地方历史文化融入高师课程体系中,既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求,也是丰富高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的现实需求,满足了学生素质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整合邯郸地方历史文化,分析历史文化与高师课程体系融合的必要性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教学方法来提升“三融”高师课程体系的实效性与可行性,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地方历史文化 高师课程体系 “三融”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育人背景下河北红色历史文化融入高校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
16
作者 杨晶 《黑龙江史志》 2024年第3期188-190,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在协同育人背景下,如何将河北红色历史文化融入高校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通过分析红色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结合师范类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路径和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高校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的... 本文旨在探讨在协同育人背景下,如何将河北红色历史文化融入高校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通过分析红色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结合师范类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路径和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高校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深入发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河北红色历史文化 高校师范类专业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项目式研学课程设计和实施——以历史文化古城的开发与保护为例
17
作者 黄中棠 周洪梅 《师道(人文)》 2024年第5期32-33,共2页
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跨学科项目式研学主要关注学生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跨学科项目式研学主要关注学生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不论是新课标要求还是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讲,跨学科项目式研学都具有必要性。一、主题的选定跨学科项目式研学的主题应立足于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历史文化古城 探究精神 开发与保护 地理教学 新课标要求 研学课程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图历史与文化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连营 杨敏 朱海红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53-56,共4页
地图历史与文化课程以地图发展为主线,融合地图历史与地图文化于一体,涉及自然地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内容,课程内容和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关联性。本文结合地图历史与文化课程的内容与特点,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在专业知识... 地图历史与文化课程以地图发展为主线,融合地图历史与地图文化于一体,涉及自然地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内容,课程内容和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关联性。本文结合地图历史与文化课程的内容与特点,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在专业知识讲授中引入思政要素,力求“专”与“红”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方位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地图历史 地图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价值取向:基于历史与文化的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国庆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38,共5页
职业教育课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要准确把握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必须把相关问题放到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中去考察。基于这两个维度的分析,职业教育课程应当确立三个核心价值取向,即课程目标要定位于复杂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课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要准确把握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必须把相关问题放到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中去考察。基于这两个维度的分析,职业教育课程应当确立三个核心价值取向,即课程目标要定位于复杂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内容要突出实践知识的主体地位,课程设计方法要以标准与规范为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 核心价值取向 历史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