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经烘烤预处理奇亚籽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何亚芬 张继红 +1 位作者 余中霞 方文超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以奇亚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奇亚籽油。通过单因素设计实验研究溶剂种类、料液比、超声时间、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对奇亚籽出油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经烘烤预处理奇亚籽油脂的最佳工艺... 以奇亚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奇亚籽油。通过单因素设计实验研究溶剂种类、料液比、超声时间、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对奇亚籽出油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经烘烤预处理奇亚籽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奇亚籽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烘烤温度160℃,烘烤时间46 min,料液比1∶17,超声时间55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奇亚籽的出油率为(39.41±0.72)%。奇亚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其中亚麻酸(C18∶3n3)质量分数最高为62.90%,亚油酸(C18∶2n6c)质量分数为1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响应面法 超声波辅助 烘烤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法的奇亚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构建及其掺伪鉴别 被引量:1
2
作者 何亚芬 余红 +2 位作者 张继红 方文超 余中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51-260,共10页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构建奇亚籽油的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并对奇亚籽油进行掺伪鉴别。方法以奇亚籽为研究对象,采集30批次来自多个产地的奇亚籽油作为样本,对其脂肪酸进行GC分析,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构建奇亚籽油的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并对奇亚籽油进行掺伪鉴别。方法以奇亚籽为研究对象,采集30批次来自多个产地的奇亚籽油作为样本,对其脂肪酸进行GC分析,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奇亚籽油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据此鉴别掺伪量分别为10%、20%、30%、40%、50%的菜籽油、玉米胚芽油、芝麻油、花生油、葵花仁油和大豆油的掺伪模型。结果奇亚籽油所含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为主;通过相似度评价30批次奇亚籽油的相似度均大于99.5%;聚类分析结果将30批次奇亚籽油按不同产地分为6大类;利用指纹图谱可以鉴别掺伪量10%及以上菜籽油、玉米胚芽油、芝麻油、葵花仁油、大豆油掺伪模型,20%及以上花生油掺伪模型。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奇亚籽油脂肪酸组成并建立气相色谱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为鉴别纯奇亚籽油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气相色谱法 脂肪酸组成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掺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奇亚籽油工艺 被引量:15
3
作者 岳金霞 彭丹 徐晓辉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2-77,共6页
以奇亚籽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奇亚籽油。通过单因素设计试验研究溶剂种类、液料比、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对奇亚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以石油醚与正己烷混合液(... 以奇亚籽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奇亚籽油。通过单因素设计试验研究溶剂种类、液料比、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对奇亚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以石油醚与正己烷混合液(体积比为1)为提取溶剂、液料比8∶1(m L/g)、微波处理时间12 min、微波功率520 W,在此条件下奇亚籽油的提取率可达到90.02%。影响奇亚籽油提取率的因素次序为:液料比>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液料比对奇亚籽油提取率的影响极为显著,微波处理时间和微波功率交互作用影响显著。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奇亚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共检出5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87.64%,且以亚麻酸含量最高,达58.64%,表明奇亚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研究结果为奇亚籽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微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亚籽油储藏稳定性研究及货架期预测 被引量:9
4
作者 马芸 杨成 +1 位作者 嘉寇特 沈晓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0-155,共6页
为研究奇亚籽油储藏稳定性,以液压法制备的奇亚籽油为原料,探讨储藏温度、氧气和光照条件对奇亚籽油过氧化值、酸价、K232、K268和TBA的影响,并应用一级动力学模型结合Arrhenius方程建立过氧化值、酸价两个氧化指标随储藏温度、储藏时... 为研究奇亚籽油储藏稳定性,以液压法制备的奇亚籽油为原料,探讨储藏温度、氧气和光照条件对奇亚籽油过氧化值、酸价、K232、K268和TBA的影响,并应用一级动力学模型结合Arrhenius方程建立过氧化值、酸价两个氧化指标随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变化的货架期预测模型,预测奇亚籽油货架期。结果表明:奇亚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受光照、氧气和温度的影响,在避光、密封、低温的储藏条件下能有效降低过氧化值、酸价等的增长速率,延长储藏时间;通过模型推算得出密封、避光条件下奇亚籽油在25℃条件下的货架期为9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储藏稳定性 货架期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亚籽油脂肪酸乙酯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马芸 姚宏燕 +1 位作者 杨成 沈晓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5-98,135,共5页
以奇亚籽油为原料,采用碱催化法制备奇亚籽油脂肪酸乙酯。对比甲醇钠、乙醇钠和氢氧化钠的催化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奇亚籽油脂肪酸乙酯制备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乙酯含量和得率均最高;当酯交换... 以奇亚籽油为原料,采用碱催化法制备奇亚籽油脂肪酸乙酯。对比甲醇钠、乙醇钠和氢氧化钠的催化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奇亚籽油脂肪酸乙酯制备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乙酯含量和得率均最高;当酯交换温度为80℃、酯交换时间为1.5 h、醇油摩尔比为9∶1、氢氧化钠用量为油质量的0.6%时,奇亚籽油脂肪酸乙酯含量可达到8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脂肪酸乙酯 乙酯化 碱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烤条件对压榨奇亚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
6
作者 马芸 杨成 +1 位作者 李姮 沈晓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1-45,共5页
为探索不同烘烤条件下奇亚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的烘烤温度(60、100、140、180℃)和烘烤时间(10、30、50、70、90 min)下烘烤奇亚籽,采用液压压榨制备奇亚籽油。观察奇亚籽油色泽,并记录其气味。以MIL-101(Cr)为分散式... 为探索不同烘烤条件下奇亚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的烘烤温度(60、100、140、180℃)和烘烤时间(10、30、50、70、90 min)下烘烤奇亚籽,采用液压压榨制备奇亚籽油。观察奇亚籽油色泽,并记录其气味。以MIL-101(Cr)为分散式固相萃取材料,采用分散式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对苯并[a]芘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烘烤条件对奇亚籽油的色泽、气味影响较大;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及烘烤时间的延长,奇亚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逐渐升高,且烘烤温度越高、烘烤时间越长,苯并[a]芘含量增幅越大。参考GB 2762—2017及欧盟No 835/2011对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限量规定,并结合奇亚籽油的色泽、透明度和气味变化规律,在压榨前烘烤奇亚籽时,烘烤温度不应超过140℃,烘烤时间不应超过5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烤条件 奇亚籽油 苯并[A]芘 分散式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亚籽油的健康功效 被引量:13
7
作者 岳昊 徐志祥 +4 位作者 刘翠平 宝黎 陈亮 杜方岭 徐同成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4-128,共5页
奇亚籽是一种我国批准的新食品原料,因其含有极为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受到保健食品市场的关注。奇亚籽油是以奇亚籽为原料开发的油脂产品,在全球各个国家均有生产和销售。现有研究证明,奇亚籽油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改善糖尿病、... 奇亚籽是一种我国批准的新食品原料,因其含有极为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受到保健食品市场的关注。奇亚籽油是以奇亚籽为原料开发的油脂产品,在全球各个国家均有生产和销售。现有研究证明,奇亚籽油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改善糖尿病、抑制肥胖等保健功效,是一种值得深入开发的油脂产品。对奇亚籽的种植及营养进行概述,主要从脂肪酸角度讨论了奇亚籽油的健康功效及原理与机制,旨在为以后关于奇亚籽油的研究提供方向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 奇亚籽油 健康功效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方法对奇亚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高妮娜 刘鸿铖 +1 位作者 邹岩 刘婷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4-291,共8页
以奇亚籽为原料,分别采用压榨法、溶剂浸提法、水酶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奇亚籽油,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提取奇亚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油脂氧化稳定性、酚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4种方法中,超临界CO2... 以奇亚籽为原料,分别采用压榨法、溶剂浸提法、水酶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奇亚籽油,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提取奇亚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油脂氧化稳定性、酚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4种方法中,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油脂得率最高(85.5%),其次是溶剂浸提法(65.8%)和压榨法(40.9%),水酶法最低(33.2%)。超临界CO2萃取的奇亚籽油品质最佳,色泽为黄值70红值4.3灰值0.3,酸价为1.10 mg KOH/g、过氧化值为0.0137 g/100 g,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总质量分数为88.22%,其中亚油酸18.36%,亚麻酸69.86%;其氧化速度最慢在30 h后过氧化值达到0.25 g/100 g;总酚含量为106.45 mg/kg,黄酮含量为222.09 mg/kg。超临界CO2萃取的奇亚籽油在相同质量浓度下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28.04 mg/m L)与ABTS+·清除能力(IC5033.70 mg/m L)优于压榨法、溶剂浸提法和水酶法;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10.08 mg/m L)优于溶剂浸提法、水酶法,略低于压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品质特性 理化指标 脂肪酸组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亚籽油的品质特性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姚宏燕 罗文涛 +1 位作者 杨成 沈晓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49,共4页
奇亚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含量达60%以上,是ω-3脂肪酸的天然来源,对预防与饮食相关的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奇亚籽油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丰富,涵盖生育酚、植物甾醇、角鲨烯及多酚等。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奇亚籽油的... 奇亚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含量达60%以上,是ω-3脂肪酸的天然来源,对预防与饮食相关的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奇亚籽油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丰富,涵盖生育酚、植物甾醇、角鲨烯及多酚等。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奇亚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理化性质、提取工艺、氧化稳定性等领域的研究报道,并对奇亚籽油今后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脂肪酸组成 品质特性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烤条件对奇亚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姚宏燕 杨成 沈晓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2,共5页
对奇亚籽进行烘烤、压榨取油,测定不同烘烤条件(温度、时间)下奇亚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探讨烘烤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和烘烤时间的延长,奇亚籽油色泽加深,酸价、过氧化值、K232、K268均呈现上升趋势,... 对奇亚籽进行烘烤、压榨取油,测定不同烘烤条件(温度、时间)下奇亚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探讨烘烤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和烘烤时间的延长,奇亚籽油色泽加深,酸价、过氧化值、K232、K268均呈现上升趋势,且180℃烘烤50 min以上较其他条件下显著升高(p<0.05);烘烤条件对脂肪酸组成无影响。故烘烤奇亚籽不宜在高温下进行,若采用180℃烘烤时,则时间不应超过5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烤条件 奇亚籽油 理化特性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亚籽油微胶囊储藏稳定性及释放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婕妤 罗文涛 +1 位作者 庞月红 沈晓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7-101,共5页
为探究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储藏稳定性及释放性质,通过监测奇亚籽油微胶囊在4、25、65℃下储藏过程中过氧化值的变化,对其进行氧化动力学研究及货架期预测;测定了不同温度和pH对其芯材释放率的影响,并采用Avrami′s公式分析微胶囊中芯材的... 为探究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储藏稳定性及释放性质,通过监测奇亚籽油微胶囊在4、25、65℃下储藏过程中过氧化值的变化,对其进行氧化动力学研究及货架期预测;测定了不同温度和pH对其芯材释放率的影响,并采用Avrami′s公式分析微胶囊中芯材的释放率,考察微胶囊在储藏期间的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奇亚籽油经微胶囊化后,过氧化值上升速率降低,符合一级氧化动力学方程;25℃储藏条件下,奇亚籽油的货架期为16 d,而微胶囊的货架期延长至101 d;且微胶囊在65℃储藏6 d后仍能保持较高α-亚麻酸含量(54.64%);高温、强酸、强碱环境会促进微胶囊中奇亚籽油的释放,其释放介于一级释放动力学和二级释放动力学之间。综上,微胶囊化可有效减缓奇亚籽油的氧化,提高奇亚籽油的储藏稳定性,延长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微胶囊 储藏稳定性 释放性质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亚籽油微胶囊贮藏稳定性及缓释动力学 被引量:10
12
作者 常馨月 罗惟 +1 位作者 陈程莉 董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114,共7页
为探究奇亚籽油微胶囊的贮藏稳定性及缓释性能,利用酪蛋白酸钠和D-乳糖-水合物包埋奇亚籽油形成微胶囊技术。通过测定奇亚籽油微胶囊在贮藏期间(65 d)的过氧化值,对其进行氧化动力学研究并进行产品货架期预测。结果发现,在常温贮藏条件... 为探究奇亚籽油微胶囊的贮藏稳定性及缓释性能,利用酪蛋白酸钠和D-乳糖-水合物包埋奇亚籽油形成微胶囊技术。通过测定奇亚籽油微胶囊在贮藏期间(65 d)的过氧化值,对其进行氧化动力学研究并进行产品货架期预测。结果发现,在常温贮藏条件下(25℃),奇亚籽油微胶囊的货架期为219 d,而奇亚籽油货架期为105 d;通过测定微胶囊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和pH)下的芯材保留率,并用Avrami’s公式进行拟合,明确了不同贮藏条件下的释放类型,表明高温、高湿环境下不利于芯材的保留,芯材释放的适宜条件为强酸或强碱环境;体外模拟消化道中的释放情况发现,奇亚籽油微胶囊在整个消化过程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逐步增大,270 min时微胶囊的释放率达到81.73%,说明微胶囊在模拟消化道中具有缓释行为;同时发现微胶囊在肠液中的释放率占比更高,使得大部分奇亚籽油可以在肠道内释放,有效提高了奇亚籽油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微胶囊 贮藏稳定性 释放动力学 体外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亚籽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常馨月 陈程莉 +1 位作者 龚娣 董全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奇亚籽油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其中亚麻酸含量达60%以上,被认为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良好来源,具有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免疫刺激剂作用、体外抗氧化和抗高血压作用以及调节血脂和肝酶等功效,食用奇亚籽油对于维持正常的... 奇亚籽油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其中亚麻酸含量达60%以上,被认为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良好来源,具有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免疫刺激剂作用、体外抗氧化和抗高血压作用以及调节血脂和肝酶等功效,食用奇亚籽油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和脑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奇亚籽油的提取方法及脂肪酸组成、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奇亚籽油的研究报道,旨在为奇亚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并对其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提取方法 理化性质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常馨月 陈程莉 董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0-207,共8页
为提高奇亚籽油的稳定性,对其进行微胶囊化。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对冷冻干燥制备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等表征微胶囊性状。结果表... 为提高奇亚籽油的稳定性,对其进行微胶囊化。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对冷冻干燥制备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等表征微胶囊性状。结果表明,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壁材比(酪蛋白酸钠∶D-乳糖-水合物)1.1∶1(质量比)、固形物浓度31.32%、壁芯比2.34∶1(质量比),包埋率达到90.65%。所得微胶囊产品含有芯材、壁材的特征峰,表明形成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包埋结构。制得的奇亚籽油微胶囊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紧凑的结构,大小均匀,流动性较好,粉末表面光滑,黏度小,稳定性良好,可满足一般食品加工条件,为奇亚籽油微胶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微胶囊 稳定性 制备工艺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文涛 王姿颐 +1 位作者 彭彬倩 沈晓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0-215,共6页
为了降低奇亚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程度,增强其抗氧化性能,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和麦芽糊精(maltodextrin,MD)为壁材、奇亚籽油为芯材、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脂肪酸酯为乳化剂,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奇亚籽油微胶... 为了降低奇亚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程度,增强其抗氧化性能,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和麦芽糊精(maltodextrin,MD)为壁材、奇亚籽油为芯材、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脂肪酸酯为乳化剂,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奇亚籽油微胶囊,以微胶囊包埋率作为评价指标,优化包埋工艺。优化后的奇亚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为:m(芯材)∶m(壁材)=1∶3,m(SPI)∶m(MD)=1∶2,乳化剂添加量1.0%(质量分数),固形物质量分数为30%,制得的微胶囊呈球形,分布均匀,包埋率达到93.79%,含水率为1.33%。产品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能够应对常规的食品加工过程,拓宽了奇亚籽油的应用范围,具有应用在酸奶、烘焙产品或功能食品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微胶囊 包埋率 喷雾干燥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亚籽油、多酚和芳香水的分级提取及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文宁 李晓朋 陶宁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41-147,共7页
为提高奇亚籽饼的利用价值,根据组分溶解性质的差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闪式提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分级提取奇亚籽油、多酚和芳香水,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2h,萃取压力408Bar的条件下,奇亚籽油得... 为提高奇亚籽饼的利用价值,根据组分溶解性质的差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闪式提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分级提取奇亚籽油、多酚和芳香水,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2h,萃取压力408Bar的条件下,奇亚籽油得率为8.92%,外观呈浅黄色,无结晶,气味较淡,密度0.9322g/mL、折光度1.479、酸值0.1832[(KOH/(mg/g)]、皂化值186.50mg/g。奇亚籽油中α-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98.60%。从奇亚籽油中共鉴定出24种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的为芳香烃和烷烃类。在乙醇体积分数为70%、料液比1∶25、提取电压50V,提取时间2min的条件下,奇亚籽多酚的提取量为7.25mg/g。奇亚籽芳香水中共含有2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酞酸二异丁酯和苯乙醛。奇亚籽油、多酚和芳香水均可用于化工、美容等领域,该研究为奇亚籽的综合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多酚 芳香水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成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亚籽油的品质评价及其在魔芋糕中对小鼠血糖调节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邱晓东 陶宁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87-92,共6页
该文通过分析螺旋压榨奇亚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评价其品质,将奇亚籽油加入到魔芋糕中利用小鼠饲喂实验评价其降血糖效果。结果表明,奇亚籽油折光系数1.4806,碘值194g/100g,皂化值190.1mgKOH/g,不溶性杂质<0.01%,酸值0.55mgKOH... 该文通过分析螺旋压榨奇亚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评价其品质,将奇亚籽油加入到魔芋糕中利用小鼠饲喂实验评价其降血糖效果。结果表明,奇亚籽油折光系数1.4806,碘值194g/100g,皂化值190.1mgKOH/g,不溶性杂质<0.01%,酸值0.55mgKOH/g,过氧化值6mmol/kg;奇亚籽油脂肪酸组成中α-亚麻酸和亚油酸分别占59.35%、19.59%且PUFA/SFA=7.07。通过比较2组不同饲喂条件下(奇亚籽油魔芋糕组、不含奇亚籽油魔芋糕组)小鼠的体重、空腹血糖的指标,得出2组产品对小鼠体重调节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小鼠空腹血糖调节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饲喂后2组小鼠空腹血糖值分别为5.98、6.84mmol/L(模型组为7.99mmol/L)。表明奇亚籽油魔芋糕对小鼠血糖调节作用更好,可为制备奇亚籽油及魔芋粉新型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脂肪酸组成 包埋效果 血糖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亚籽油对力竭运动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和抗氧化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冉世宇 房磊 刘静雪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5-97,共3页
研究奇亚籽油对力竭运动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和抗氧化酶的影响。建立力竭运动模型,给大鼠灌胃低、中、高剂量的奇亚籽油,并且对力竭运动大鼠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奇亚籽... 研究奇亚籽油对力竭运动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和抗氧化酶的影响。建立力竭运动模型,给大鼠灌胃低、中、高剂量的奇亚籽油,并且对力竭运动大鼠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奇亚籽油可以有效降低MDA含量,增加CAT和SOD含量,并且奇亚籽油剂量越高,效果越好。说明奇亚籽油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力竭运动 脂质过氧化物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榨温度下奇亚籽油气味组分的电子鼻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雪 杜传来 +2 位作者 翟立公 李景军 丁志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9,共5页
以奇亚籽为原料,采用压榨法制取奇亚籽油,考察不同的压榨温度(60~120℃)对奇亚籽出油率和奇亚籽油酸值的影响,利用电子鼻对奇亚籽油气味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对奇亚籽出油率和奇亚籽油酸值有一定程度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主... 以奇亚籽为原料,采用压榨法制取奇亚籽油,考察不同的压榨温度(60~120℃)对奇亚籽出油率和奇亚籽油酸值的影响,利用电子鼻对奇亚籽油气味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对奇亚籽出油率和奇亚籽油酸值有一定程度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总体贡献率为99.91%,可以区分60℃、70~100℃和110~120℃下压榨的奇亚籽油;传感器贡献率分析表明,奇亚籽油的气味组分主要有无机硫化物、甲烷等短链烷烃、氮氧化合物、芳香成分、苯类等,70~100℃范围内的油样与60℃条件下油样对W2S传感器有不同响应,110~120℃范围内的油样与60℃条件下油样对W2S和W2W传感器有不同响应;线性判别分析结果表明,80℃与90℃油样、110℃与120℃油样气味组分具有一定相似性,与其他压榨温度下油样的气味组分差异度较大。利用电子鼻可以将60℃与其他压榨温度下的奇亚籽油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电子鼻 气味组分 压榨温度 主成分分析 传感器贡献率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水酶法提取奇亚籽油工艺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1-34,共4页
以奇亚籽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奇亚籽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水酶法提取奇亚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奇亚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性蛋白酶作为酶解用酶,酶解温度45℃,液料比8.47∶1,pH 10,酶添... 以奇亚籽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奇亚籽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水酶法提取奇亚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奇亚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性蛋白酶作为酶解用酶,酶解温度45℃,液料比8.47∶1,pH 10,酶添加量5.17%,酶解时间2.16 h。在最佳条件下,奇亚籽油提取率为8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油 响应面法 水酶法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