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9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与管电流时间乘积预估儿童头颅CT诊断参考水平的研究
1
作者 陆洋 张见 +3 位作者 刘杰 张朋 边传振 王颖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2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的儿童头颅CT诊断参考水平(DRL)以及利用管电流时间乘积预估SSDE。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头颅CT检查的1 259例患儿头颅CT资料,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 目的:探讨基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的儿童头颅CT诊断参考水平(DRL)以及利用管电流时间乘积预估SSDE。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头颅CT检查的1 259例患儿头颅CT资料,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为<6个月、6个月至<1岁、1岁至<3岁、3岁至<6岁、6岁至<12岁及≥12岁6组;按照儿童头颅体径分为<12.5、12.5~<14、14~<15、15~<16和≥16cm的5组。分别测量记录不同年龄组头颅CT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管电流时间乘积(mAs)、左右径(LRD)、感兴趣区域面积(AROI)及CT值(CTROI),计算水当量直径(DW)、转换因子(fH16)及基于DW的SSDE(SSDEDW),统计基于年龄及体型的DRLs分布,回归分析DW与管电流时间乘积(mAs)的相关性,并建立SSDEDW与管电流时间乘积(mAs)的回归模型,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其一致性。结果:各年龄组DRLs中CTDIVOL为12.32~21.66 mGy,SSDEDW为13.47~17.83 mGy;各体型组DRL中CTDIVOL为13.52~21.86 mGy,SSDEDW为13.91~17.92 mGy。不同年龄组患儿CTDIVOL的头颅辐射剂量DRL典型值(LDRLs)与SSDEDW偏离比率为-8.54%~21.48%。DW与管电流时间乘积(mAs)的100、120kVp均存在正向强相关(r=0.96、0.89,P<0.001)。SSDEDW的计算值与管电流时间乘积实测值有较强的一致性(ICC=0.98)。结论:在儿童头颅CT诊断中,SSDEDW更能准确反映辐射剂量;通过建立的SSDEDW与管电流时间乘积(mAs)的回归模型,可快速计算SSDEDW以控制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头颅ct 管电流与时间乘积 体型特异性剂量值 诊断参考水平(DR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头颅CT检查不同辐射剂量衡量指标差异性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张见 杨凤 张晓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7期46-50,共5页
目的: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_(VOL))及基于水当量直径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size-specific dose estimate based on water equivalent diameter,SSDE_(WED))在衡量儿童头颅CT辐射剂量中的差异性,并分析CTDI_(V... 目的: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_(VOL))及基于水当量直径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size-specific dose estimate based on water equivalent diameter,SSDE_(WED))在衡量儿童头颅CT辐射剂量中的差异性,并分析CTDI_(VOL)、SSDE_(WED)与曝光量、水当量直径(water equivalent diameter,WED)的相关性,以为临床检查中儿童头颅CT辐射剂量衡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于某院进行头颅CT检查的129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1个月组、>1个月~4岁组、>4~10岁组、>10~15岁组。记录患儿的曝光量、年龄、CTDI_(VOL)、剂量长度乘积,并计算WED、转换因子及SSDE_(WED)。比较CTDI_(VOL)与SSDE_(WED)的差异;建立CTDI_(VOL)、SSDE_(WED)与曝光量、WED的回归模型,并采用Pearson分析CTDI_(VOL)、SSDE_(WED)与曝光量、WED之间的相关性;对比国内诊断参考水平(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DRL)、欧盟DRL及本医疗机构诊断参考水平(local 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LDRL)的差异。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头颅CT的CTDI_(VOL)为(9.22±1.63)mGy,SSDE_(WED)为(8.14±0.84)mGy,CTDI_(VOL)较SSDE_(WED)高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6,P<0.001)。CTDI_(VOL)、SSDE_(WED)与曝光量、WED均呈正相关关系(P<0.001);CTDI_(VOL)、SSDE_(WED)与曝光量、WED回归模型拟合性较强(R^(2)为0.58~0.99)。与国内DRL及欧盟DRL比较,LDRL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在儿童头颅CT辐射剂量衡量中,相较于CTDI_(VOL),SSDE_(WED)对辐射剂量的衡量更准确。同时定期对医疗机构的DRL值进行统计更新并优化检查参数,是减少辐射剂量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头颅ct ctDIVOL SSDEWED LDRL DRL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CT灌注成像和ERP相关电位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评估的价值
3
作者 贾倩 陈秀晓 董中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54-660,共7页
目的探讨头颅CT灌注成像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评估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性94例,女... 目的探讨头颅CT灌注成像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评估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性94例,女性32例;年龄41~61岁,平均年龄51.18岁;汉族117例,其他民族9例;高血压18例,糖尿病20例,高血脂16例,心房颤动9例;饮酒史33例,吸烟史3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1例,中专或高中54例,大专及以上41例;身体质量指数21.60~28.50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4.63 kg/m^(2);术前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70%~80%61例,81%~99%65例;侧支循环通路93例(73.81%);患侧左侧73例,右侧53例。所有患者均行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将患者分成认知功能障碍组(<26分)和正常组(≥26分)。比较两组患者头颅CT灌注成像[达峰值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和ERP(P300潜伏期和波幅)等指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头颅CT灌注成像和ERP指标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效能。结果12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12个月,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将患者分成认知功能障碍组(<26分)36例和正常组(≥26分)90例。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正常组患者年龄、民族、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颤动、饮酒史、吸烟史、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术前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患侧和侧支循环通路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有意义(χ^(2)/t=0.569、1.197、0.233、0.481、0.716、0.108、0.066、0.628、0.401、2.547、0.918、0.411、0.737,P=0.570、0.274、0.629、0.488、0.398、0.743、0.798、0.428、0.818、0.280、0.338、0.522、0.391>0.05)。认知功能障碍组CBF[(12.32±3.55)mL/(100 g·min)vs(22.42±2.47)mL/(100 g·min);t=15.625,P=0.000]和CBV[(0.81±0.21)mL/100 g vs(1.45±0.19)mL/100 g;t=16.571,P=0.000)]明显低于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组MTT[(7.89±0.58)s vs(3.62±0.55)s;t=38.761,P=0.000]和TTP[(19.87±2.86)s vs(11.32±3.02)s;t=14.570,P=0.000]明显高于正常组。术后12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与CBF、CBV和P300波幅成正相关(r=0.422、0.838、0.794,P=0.000);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与MTT、TTP和P300潜伏期成负相关(r=-0.949、-0.823、-0.750,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BF、CBV、MTT、TTP、P300潜伏期和P300波幅是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可得,回归分析(联合诊断)AUC值最大,为0.895(95%可信区间0.827~0.979)。结论头颅CT灌注成像和ERP指标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术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异常表达,且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可应用于预测和评估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ct灌注成像 事件相关电位 大脑中动脉狭窄 Neuroform EZ支架置入术 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CT灌注指标评估AIS-LVO机械取栓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贾敏 张福州 +1 位作者 李蓉 郑思思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0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头颅CT灌注指标评估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特征,并分析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82例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前头颅CT灌注影像学... 目的 探讨头颅CT灌注指标评估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特征,并分析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82例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前头颅CT灌注影像学表现,比较直接与非直接供血区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并分析术前CT灌注指标与术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并比较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的术前CT灌注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前CT灌注指标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术前头颅CT灌注表现为梗死区异常灌注,直接供血区的rCBF、rCBV均低于非直接供血区,rTTP、rMTT均高于非直接供血区(P<0.05)。术后6个月的NIH SS评分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的Barthel指数高于术前(P<0.05)。术前rCBF、rCBV与术前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17,r=-0.439),与术前Barthel指数呈正相关(r=0.406,r=0=0.355)。术前rTTP、rMTT与术前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98,r=0.602),与术前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r=-0.447,r=-0.518)。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55例,预后不良27例。预后良好患者术前rCBF、rCBV高于预后不良患者,术前rTTP、rMTT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rCBF、rCBV、rTTP、rMTT四项联合评估预后的灵敏度为89.09%,特异度为85.19%(AUC=0.940,95%CI=0.892-0.987)。结论头颅CT灌注指标能较好地评估AIS-LVO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指导机械取栓术治疗以及远期预后评估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 头颅ct灌注 机械取栓术 血流动力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CT平扫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
5
作者 邓桂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2期78-80,共3页
目的 探讨头颅CT平扫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头颅CT平扫。统计分析患者早期血肿扩大发生情况,比较有无早期血肿扩大患者的头颅CT平扫影像学征象。结果 ... 目的 探讨头颅CT平扫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头颅CT平扫。统计分析患者早期血肿扩大发生情况,比较有无早期血肿扩大患者的头颅CT平扫影像学征象。结果 对患者实施头颅CT平扫后发现,200例患者中有42例发生早期血肿扩大,其余158例患者未发生血肿扩大。有早期血肿扩大患者中,28例患者存在岛征、占比66.67%,8例患者存在黑洞征、占比19.05%,37例患者存在卫星征、占比88.10%,39例患者存在混合征、占比92.86%,25例患者存在旋涡征、占比59.52%,14例患者为破入脑室系统、占比33.33%;无早期血肿扩大患者中,11例患者存在岛征、占比6.96%,2例患者存在黑洞征、占比1.27%,13例患者存在卫星征、占比8.23%,55例患者存在混合征、占比34.81%,6例患者存在旋涡征、占比3.80%,4例患者为破入脑室系统、占比2.53%;有早期血肿扩大患者头颅CT平扫影像学征象与无早期血肿扩大患者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 头颅CT平扫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血肿扩大情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头颅ct平扫 早期血肿扩大 预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头颅CT扫描及脑部形态改变特征分析
6
作者 卢童新 李玉美 +2 位作者 吴东 汪爱妩 赵勇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73-77,共5页
目的探究首发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头颅CT扫描及脑部形态改变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90例首发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接诊的90例普通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头颅C... 目的探究首发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头颅CT扫描及脑部形态改变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90例首发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接诊的90例普通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头颅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及颅脑CT影像改变。结果研究组皮质异常、侧脑室异常、小脑萎缩、透明隔腔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前纵裂池最大宽度、额叶额上沟最宽距离、外侧裂垂直部最宽距离(右)、外侧裂垂直部最宽距离(左)、外侧裂水平部最宽距离(左)、外侧裂水平部最宽距离(右)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侧脑室占脑室指数(VBR)、前角指数(FHI)高于对照组,室中央指数(CMI)、前额叶萎缩指数(PFA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侧脑室前角间最大宽度短于对照组,侧脑室前角间最小宽度、第三脑室体部最大宽度、侧脑室颞角最大宽度(左)、侧脑室颞角最大宽度(右)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额极、右侧额上回、左侧额上回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颅脑CT检查首发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明确患者脑部形态改变特征,判断脑损害及脑萎缩程度,以指导后续治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头颅ct检查 脑部形态特征改变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7
作者 崔节敏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910-1912,共3页
目的:分析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睡眠障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接受头颅CT及磁共振检查,回... 目的:分析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睡眠障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接受头颅CT及磁共振检查,回顾性总结2组睡眠质量、神经功能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P<0.05)。2组患者梗死患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病部位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病灶多发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可充分为识别脑梗死患者的睡眠障碍提供依据,从而为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案优化提供指导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睡眠障碍 头颅ct 磁共振成像 睡眠质量 神经功能 脑血管疾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CT平扫和磁共振平扫及DWI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
8
作者 马琴 闫荣 陶瑜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0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应用头颅CT平扫和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患者均进行头颅CT平扫、MRI平扫和DWI检查。以临床医生综合... 目的:分析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应用头颅CT平扫和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患者均进行头颅CT平扫、MRI平扫和DWI检查。以临床医生综合判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式诊断价值。结果:临床最终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头颅CT平扫和MRI平扫检出72例,误诊6例;头颅CT平扫和MRI平扫+DWI检出85例,误诊4例。头颅CT平扫和MRI平扫+DWI检查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和准确率为100.00%和96.00%,高于头颅CT平扫和MRI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b值下健侧表观弥散系数(ADC)情况均高于患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例患者中超急性期15例,急性期66例;其中不同b值下超急性期患者ADC值均高于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应用头颅CT平扫和MRI平扫+DWI检测可准确诊断处于不同病情阶段的急性脑梗死,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头颅ct MRI平扫 DWI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入治疗后急查头颅CT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9
作者 姜书清 刘伟 徐雯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0期1-3,18,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介入治疗后急查头颅CT的表现和临床意义,以便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共8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接受神经介入治疗后,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对所有患者影... 目的分析神经介入治疗后急查头颅CT的表现和临床意义,以便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共8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接受神经介入治疗后,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对所有患者影像资料和预后效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80例患者在介入术后进行头颅CT检查。其中,正常造影剂分布型为59例,占比73.75%;造影剂滞留或渗出型为17例,占比21.25%;颅内出血4例,占比5.00%。结论对接受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采取头颅CT检查并结合实际临床资料,能够有效区分异常结果的临床表现及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治疗指导,应用价值显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治疗 头颅ct 影像学表现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CT对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10
作者 凌问非 余兆祥 +2 位作者 史小娥 陈康 瞿亚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6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颅CT对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4年2月于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并行头颅CT检查的52例老年AD患者(AD组)和52例老年VD患者(VD组)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CT扫描,比较两组CT... 目的:探讨头颅CT对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4年2月于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并行头颅CT检查的52例老年AD患者(AD组)和52例老年VD患者(VD组)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CT扫描,比较两组CT检查参数大脑半球最大横径、外侧裂池最大宽度、侧脑室最大宽度定量值以及皮质萎缩、侧脑室颞角扩大、腔隙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脑白质变性检出情况。结果:AD组CT检查参数大脑半球最大横径小于VD组,外侧裂池最大宽度大于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侧脑室最大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AD组皮质萎缩、侧脑室颞角扩大检出率分别为61.54%、57.69%,均高于VD组的28.85%、26.92%,腔隙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脑白质变性检出率15.38%、9.62%低于VD组的55.77%、8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和VD患者头颅CT图像存在较大差异,头颅CT对AD和VD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头颅ct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扫描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化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李会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7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扫描(CTP)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未发...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扫描(CTP)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未发生HT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行CTA联合CTP检查。统计两组相关资料、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梗死面积大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低于对照组,平均流通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渗透性表面乘积(P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面积、CBV、CBF、MTT、TTP、PS、NIHSS评分是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CTA联合CTP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P<0.01)。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预测使用CTA联合CTP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ct血管造影 ct灌注扫描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出血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CT联合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及准确度评价
12
作者 陈鹏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8期0083-0085,共3页
评价头颅CT联合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及准确度。方法:选取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我院收治的6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均进行头颅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分析各种检查方式的最终结果、检查准确... 评价头颅CT联合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及准确度。方法:选取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我院收治的6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均进行头颅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分析各种检查方式的最终结果、检查准确度、诊断效能。结果:头颅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前者提示:额叶梗死、基底节梗死、颞叶梗死、枕叶梗死、小脑梗死、漏诊依次有10例、16例、18例、11例、5例、9例;后者提示:额叶梗死、基底节梗死、颞叶梗死、枕叶梗死、小脑梗死、漏诊依次有10例、17例、20例、11例、5例、6例;联合检查提示:额叶梗死、基底节梗死、颞叶梗死、枕叶梗死、小脑梗死、漏诊依次有10例、18例、20例、11例、5例、5例。联合检查的检查准确度明显高于头颅CT检查(P<0.05),但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相近(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明显好于头颅CT检查(P<0.05),但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相近(P>0.05)。结论:在为急性脑梗死病人诊断时,头颅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均可发挥诊断效果,但联合诊断的效果更高,能够提供病人具体梗死病灶信息,为之后的治疗作参考,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ct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 急性脑梗死 检查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头颅CT平扫中应用低管电压结合人工智能重建技术的作用及对其噪声情况的影响
13
作者 薛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05-0008,共4页
探究在头颅CT平扫中应用低管电压结合人工智能重建技术干预的意义。方法 实验时间制定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实验样本制定为50例头颅CT检查患者,电脑抽号法分2组,研究组 25例,低管电压结合人工智能重建技术干预;常规组 25例,常规技... 探究在头颅CT平扫中应用低管电压结合人工智能重建技术干预的意义。方法 实验时间制定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实验样本制定为50例头颅CT检查患者,电脑抽号法分2组,研究组 25例,低管电压结合人工智能重建技术干预;常规组 25例,常规技术干预,对比两组不同。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白质CT值、灰质CT值、白质噪声、灰质噪声等均高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CTDIVO1、DLP、ED等辐射剂量低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均<0.05)。两组的CNR、SNR等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在头颅CT平扫中应用低管电压结合人工智能重建技术干预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管电压 人工智能重建技术 头颅ct平扫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头颅CT应用场所辐射的环境监测与评价
14
作者 何叶娜 江岳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5期187-189,193,共4页
目的:监测和评价移动式头颅CT正常运行时对周围环境及公众的辐射影响,为辐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医院使用的移动式头颅CT的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结果:移动式头颅CT运行时周围辐射剂量率明显高于环境本... 目的:监测和评价移动式头颅CT正常运行时对周围环境及公众的辐射影响,为辐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医院使用的移动式头颅CT的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结果:移动式头颅CT运行时周围辐射剂量率明显高于环境本底水平,职业人员、公众成员会受到一定的剂量辐射;采取辐射屏蔽防护后,受照辐射剂量显著降低。结论:移动式头颅CT在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使职业人员及公众成员的年有效剂量符合相关要求,并优化辐射防护措施,使受照剂量达到合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头颅ct 辐射剂量率 屏蔽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动脉瘤及评估破裂风险中的价值
15
作者 盛爱珠 叶亦斋 王碧华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5期475-478,482,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及评估破裂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宁波市第二医院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146例,均接受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A结果与DSA结果进行对比,采用Kappa检验...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及评估破裂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宁波市第二医院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146例,均接受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A结果与DSA结果进行对比,采用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结果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AUC为0.882(95%CI:0.818~0.92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63、0.800。CTA与DSA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一致性极高,Kappa值为0.917(95%CI为0.747~1.0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瘤体深度与载瘤动脉直径比、瘤体高度与瘤颈宽度比以及瘤体最大横截面积与载瘤动脉横截面积的比值均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TA可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瘤体破裂的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头颅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头颅CT检查76例结果分析
16
作者 杨一民 张家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X期15-16,共2页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围产期窒息所致脑部缺血缺氧性损伤,轻者预后尚好,重者有后遗症,甚至死亡,头颅CT扫描对本症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76例该病患儿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结果分析 头颅ct检查 颅内出血 低密度 下腔出血 脑实质 临床分度 头颅ct扫描 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粘多糖贮积症的头颅CT表现——附7例报告
17
作者 袁新宇 关立夫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5年第8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粘多糖病的头颅CT表现和临床的联系。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7例粘多糖贮积症患儿的临床和CT资料。患儿均为男性,年龄范围为1岁1个月一10岁,其中PMSⅠ型4例、Ⅱ型1例和Ⅳ型2例。7例均进行头颅CT平扫,其中4例曾进行普通X线平片... 目的 探讨粘多糖病的头颅CT表现和临床的联系。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7例粘多糖贮积症患儿的临床和CT资料。患儿均为男性,年龄范围为1岁1个月一10岁,其中PMSⅠ型4例、Ⅱ型1例和Ⅳ型2例。7例均进行头颅CT平扫,其中4例曾进行普通X线平片检查。结果 头颅CT平扫显示脑室扩张(6例)、脑外间隙(包括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增宽(6例)和脑白质低密度灶(5例)。2例表现为脑白质密度普遍减低。结论 粘多糖病头颅CT表现主要为脑室扩张与脑外间隙增宽和脑白质低密度灶。其中脑室扩张和脑外问隙增宽可能与脑萎缩有关,并与患儿智力落后程度平行;脑白质内低密度可能为粘多糖在胶原细胞和血管间隙中沉着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ct表现 粘多糖贮积症 头颅ct平扫 低密度灶 儿童 X线平片检查 脑室扩张 脑外间隙 粘多糖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CT影像在判断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时的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杰波 张天峰 +2 位作者 吴先哲 申大光 林坚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围生期缺氧可致新生儿脑损伤。该文探讨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后脑损伤程度判断的作用。方法收集有缺氧过程的足月新生儿114例,分为HIE组、窒息组、窘迫组;取同期正常新生儿20例为对照组,于生后2~7d做头部CT检测及NBNA评分。结果HI... 目的围生期缺氧可致新生儿脑损伤。该文探讨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后脑损伤程度判断的作用。方法收集有缺氧过程的足月新生儿114例,分为HIE组、窒息组、窘迫组;取同期正常新生儿20例为对照组,于生后2~7d做头部CT检测及NBNA评分。结果HIE组、窒息组、窘迫组、对照组NBNA评分异常率及组间NBNA评分分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4组间CT异常率比较及HIE组与其他3组CT异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对照组、窘迫组、窒息组之间两两比较CT异常率没有差异(均P〉0.05)。HIE组25例患儿中,临床分度为轻度HIE15例,中度HIE6例,重度HIE4例。CT分度为正常3例,轻度10例,中度7例、重度5例。HIE的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不完全吻合。CT对于轻、中、重度HIE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47%,33%,50%,特异度为70%,74%,86%,准确度为48%,64%,80%。结论头颅CT对HIEI临床分度的判断存在不确定性,对宫内窘迫、窒息所致轻微脑损伤的判断更无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窘迫 缺氧缺血性脑病 头颅ct 行为神经评分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63例头颅CT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祖芳 张立明 +2 位作者 张爱梅 段全纪 岳圣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头颅ct检查 特征分析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急性期各证头颅CT征象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余朝骏 侯键 +3 位作者 曾雪峰 曹英 吴永康 谢明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通过对161例中风病患者头颅CT表现和临床辨证分型研究,探索中风病各证型头颅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及双盲法对161例中医辨证为中风病各证的患者,行头部CT平扫,观察、记录病变的性质、密度,病灶的大小、部位、周围水肿情... 目的:通过对161例中风病患者头颅CT表现和临床辨证分型研究,探索中风病各证型头颅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及双盲法对161例中医辨证为中风病各证的患者,行头部CT平扫,观察、记录病变的性质、密度,病灶的大小、部位、周围水肿情况,出血量的多少,脑室的改变(包括脑室受压改变和出血破入脑室)和中线移位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在病变性质、出血量、范围上有极显著差异,病变部位有显著差异,病变周围情况也明显不同。中脏腑闭证、脱证在脑出血发生率、大病灶发生率、脑出血量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头部CT表现可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临床辨证提供参考,并指导临床治疗,估计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头颅ct 征象 中脏腑 急性期 患者 中经络 头部ct 病灶 出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