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组织材料参数对儿童头部冲击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越 崔世海 +2 位作者 李海岩 贺丽娟 阮世捷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4-260,共7页
目的针对目前对儿童颅脑组织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研究直接冲击载荷条件下颅脑组织材料参数对儿童头部冲击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已验证的3岁儿童头部有限元模型进行冲击仿真实验,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和方差分析对儿童颅脑组织材料进行参数... 目的针对目前对儿童颅脑组织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研究直接冲击载荷条件下颅脑组织材料参数对儿童头部冲击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已验证的3岁儿童头部有限元模型进行冲击仿真实验,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和方差分析对儿童颅脑组织材料进行参数分析。结果颅骨弹性模量对儿童头部冲击响应具有显著性影响,随着颅骨弹性模量的增加,头部撞击侧颅内压力显著减小(P=0.000),对撞侧颅内压力显著增大(P=0.000),颅骨最大Von Mises应力显著增大(P=0.000)。脑组织的线性黏弹性材料参数对儿童头部冲击响应同样具有显著性影响,随着脑组织短效剪切模量的增加,脑组织最大主应变显著减小(P=0.000),脑组织最大剪应力则显著增加(P=0.000)。结论参数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儿童头部有限元模型的材料选取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升模型在预测临床上无法通过脑CT影像确诊的脑震荡等脑损伤时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头部 有限元模型 颅脑组织 正交实验设计 头部冲击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致命动能弹头部冲击响应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于小牧 汪送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73,共7页
为研究非致命动能弹头部冲击响应,分析弹丸冲击速度和最大冲击力对头部损伤程度的关系,提高弹丸安全服役性能,依托非致命武器钝击效应实验室,进行3种不同口径、质量、形状和硬度的动能弹丸刚性壁冲击实验。收集了弹丸对刚性壁的最大冲... 为研究非致命动能弹头部冲击响应,分析弹丸冲击速度和最大冲击力对头部损伤程度的关系,提高弹丸安全服役性能,依托非致命武器钝击效应实验室,进行3种不同口径、质量、形状和硬度的动能弹丸刚性壁冲击实验。收集了弹丸对刚性壁的最大冲击力数值,计算了弹丸着靶和回弹速度及能量传送比。利用高速摄像系统,构建了弹丸冲击变形量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分析了弹丸硬度和最大接触面积对冲击力的影响。结合北约非致命动能弹头部损伤评估标准和GJBZ20262—95防暴动能弹威力标准,构建了弹丸着靶速度与最大冲击力线性拟合关系,得出了只造成头部轻度损伤的弹丸临界冲击速度和最小安全射击距离,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动能弹药的安全服役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命动能弹 头部冲击 损伤等级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儿童行人头部保护的发动机罩设计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彭勇 陈勇 杨济匡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2-507,共6页
为了改善被研究车辆的儿童行人保护性能,建立了儿童头锤冲击汽车前部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采用同类车型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了同样结构下低碳钢和铝合金发动机罩的行人保护性能,并针对儿童行人头部保护设计了波浪式内板和夹... 为了改善被研究车辆的儿童行人保护性能,建立了儿童头锤冲击汽车前部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采用同类车型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了同样结构下低碳钢和铝合金发动机罩的行人保护性能,并针对儿童行人头部保护设计了波浪式内板和夹层铝合金2种不同结构的发动机罩.为了增加发动机罩的吸能特性和降低头部损伤相关的加速度参数值,研究了发动机罩边缘和翼子板间的吸能结构.结果表明:设计的新型发动机罩使整个发动机罩的刚度分布更加均匀,能在儿童行人头部的碰撞区域有效地减小儿童行人头部损伤风险;这2种结构在具有原发动机罩模型相当的静态刚度的同时,提高了发动机罩的侧向弯曲和扭转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行人 安全 发动机罩 头部冲击 碰撞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发动机罩的行人头部保护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都雪静 王艺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3-48,共6页
为研究聚丙烯复合材料发动机罩的行人保护性能,应用ANSA软件建立发动机罩和行人头部冲击器的有限元模型;参照欧盟EC 78/2009行人保护法规要求,选取碰撞危险点;应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相同结构下聚丙烯复合材料发动机罩和钢制发... 为研究聚丙烯复合材料发动机罩的行人保护性能,应用ANSA软件建立发动机罩和行人头部冲击器的有限元模型;参照欧盟EC 78/2009行人保护法规要求,选取碰撞危险点;应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相同结构下聚丙烯复合材料发动机罩和钢制发动机罩的行人保护能力以及静态刚度,比较不同配比材料发动机罩的吸能特性和头部碰撞损伤的相关加速度值,并针对铰链处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表明:所设计的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发动机罩在保证刚度的条件下,有明显减重效果,并在头部碰撞区域对行人头部有较好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罩 复合材料 行人保护 头部冲击 碰撞仿真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头部保护试验规程研究及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充 朱海涛 《交通标准化》 2009年第17期75-79,共5页
根据行人所受伤害的身体分布及伤害等级划分可以看出,头部伤害是导致行人伤亡的关键因素。在头部冲击块试验中,撞击速度、角度、碰撞区域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参数。各主要国家和机构,根据本地区的交通情况制订了相应的试验参数来考... 根据行人所受伤害的身体分布及伤害等级划分可以看出,头部伤害是导致行人伤亡的关键因素。在头部冲击块试验中,撞击速度、角度、碰撞区域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参数。各主要国家和机构,根据本地区的交通情况制订了相应的试验参数来考核车辆的行人保护能力,统一的国际标准GTR也在不断的改进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保护 头部伤害 头部冲击试验 试验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车与被撞行人保护研究——基于行人碰撞保护机动车发盖铰链区设计解决方案 被引量:2
6
作者 祁鹤兴 贺春桃 于峰 《质量与标准化》 2015年第11期54-56,共3页
行人保护是汽车安全的重要内容。根据GTR行人保护试验要求,建立了行人保护头型冲击及整车有限元模型。对于HIC值较大的发盖铰链区域进行仿真模拟碰撞,分析头部加速度的时间历程,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对于改进的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和试验,... 行人保护是汽车安全的重要内容。根据GTR行人保护试验要求,建立了行人保护头型冲击及整车有限元模型。对于HIC值较大的发盖铰链区域进行仿真模拟碰撞,分析头部加速度的时间历程,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对于改进的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和试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保护 发盖铰链区域 头部冲击 仿真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行人保护的车辆主动弹起式发动机罩数值仿真 被引量:3
7
作者 孙贺 汪家胜 +1 位作者 董传林 王金成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20年第3期14-18,23,共6页
为研究在车辆碰撞过程中主动弹起式发动机罩对行人头部的保护作用,考查行人头部损伤指标HIC值,比较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发动机罩抬升传感器的动作时序,仿真BUCK标准车模型撞击6岁儿童假人的冲击过程,得到传感器的最小反应时间,据此判断主... 为研究在车辆碰撞过程中主动弹起式发动机罩对行人头部的保护作用,考查行人头部损伤指标HIC值,比较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发动机罩抬升传感器的动作时序,仿真BUCK标准车模型撞击6岁儿童假人的冲击过程,得到传感器的最小反应时间,据此判断主动弹起式发动机罩的作用效果。采用LS-DYNA显式分析算法对某型轿车以45 km/h的初始速度撞击6岁儿童假人进行仿真分析,对比主动弹起式和非主动弹起式发动机罩的行人保护性能及其星级评定结果,由行人头部保护得分占比可知主动弹起式发动机罩可大幅提高行人头部碰撞保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弹起 发动机罩 行人保护 儿童假人 头部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DYMO/LS-DYNA的耦合功能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付荣荣 高鹏飞 闫晓芳 《汽车工程师》 2018年第4期38-41,共4页
MADYMO/LS-DYNA耦合分析方法在汽车碰撞分析领域应用广泛。结合了MADYMO和LS-DYNA 2种分析软件各自的长处,通过选取2018版C-NCAP中新增加的法规工况来验证耦合方法的有效性。采用MADYMO/LS-DYNA耦合方法与纯LS-DYNA方法分别对行人保护... MADYMO/LS-DYNA耦合分析方法在汽车碰撞分析领域应用广泛。结合了MADYMO和LS-DYNA 2种分析软件各自的长处,通过选取2018版C-NCAP中新增加的法规工况来验证耦合方法的有效性。采用MADYMO/LS-DYNA耦合方法与纯LS-DYNA方法分别对行人保护的头部冲击进行仿真分析,提取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并对损伤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率超过95%,结果合理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DYMO/LS-DYNA 耦合方法 行人保护 头部冲击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各国转向机构防伤害法规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许家恺 姬雷雷 +1 位作者 江尧尧 季文杰 《中国汽车》 2021年第3期51-55,共5页
本文主要讲述了全球主要市场关于转向机构在碰撞过程中防止驾驶员伤害(以下简称转向防伤害)的法规要求,包括中国、欧洲、美国、巴西、中东、韩国等市场。俄罗斯、日本和澳大利亚由于直接采用ECE R12标准,所以这里不再单独研究。从本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全球主要市场关于转向机构在碰撞过程中防止驾驶员伤害(以下简称转向防伤害)的法规要求,包括中国、欧洲、美国、巴西、中东、韩国等市场。俄罗斯、日本和澳大利亚由于直接采用ECE R12标准,所以这里不再单独研究。从本文中可以了解到不同市场转向防伤害法规的共同点及差异点,供产品研发、研制、验证及产品认证领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汽车法规 转向防伤害 转向管柱位移量 人体模块发射 头部模型冲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