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粒棘球绦虫在人体内棘球蚴原头节、囊壁蛋白质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曹得萍 樊海宁 +2 位作者 毋德芳 白海燕 赵海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5-577,582,共4页
目的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表达谱,进一步利用2DE和MALDI-TOF质谱分析技术对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构... 目的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表达谱,进一步利用2DE和MALDI-TOF质谱分析技术对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构成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结果在原头蚴、囊壁组织的双向电泳图中,各蛋白点通过MALDI-TOF-MS检测,原头蚴和囊壁分别有40个蛋白质点和8个蛋白质点得以初步鉴定,包括有:(1)细胞骨架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2)代谢相关酶类:苹果酸脱氢酶;磷酸丙糖异构酶;脯氨酸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类胡萝卜脱氢酶;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3)物质转运相关蛋白:载脂蛋白A-I;(4)应激反应蛋白(HSP70,HSP20相关蛋白)。结论初步鉴定了寄生人体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囊壁组织中的部分蛋白质点,其中,原头蚴中共有40个蛋白点,囊壁中有8个蛋白点。这些蛋白可能与细粒棘球蚴运动、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等方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棘球蚴原头节 囊壁 蛋白质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蛋白抗原的免疫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淑萍 陈雅棠 +2 位作者 蒋次鹏 邱加闽 余登高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泡球蚴病 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蛋白抗原 免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MAPK抑制剂SB202190体外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晶 吕海龙 +4 位作者 王成华 孙冯 雷颖 彭心宇 姜玉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0-703,708,共5页
目的探讨p38MAPK抑制剂SB202190体外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分别加入12.5、25、50、100μmol/L的SB202190中体外孵育。利用伊红染色的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原头节的活力变化。实验重复3次;扫描... 目的探讨p38MAPK抑制剂SB202190体外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分别加入12.5、25、50、100μmol/L的SB202190中体外孵育。利用伊红染色的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原头节的活力变化。实验重复3次;扫描电子显微镜下(SEM)下观察SB202190作用后原头节表面超微结构改变;不同浓度SB202190作用24h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酶活性。结果 50μmol/L和100μmol/L的SB202190作用1d后,头节活力开始下降。作用14d后,100μmol/LSB202190组无存活的头节,50μmol/L SB202190组的头节活力仅为13.8%。超微结构显示100μmol/LSB202190作用6d后,原头节顶突外翻、变形,顶突界面缺损,吸盘变形,体表出现虫蛀样损害。不同浓度SB202190作用24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B202190高浓度组原头节的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p38MAPK抑制剂SB202190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MAPK抑制剂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体外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细胞Caspase-3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汉华 康金凤 +4 位作者 陈蓉 白山别克 艾赛提 汤建安 谢风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体外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细胞凋亡、Caspase-3表达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RPMI1640添加谷氨酰胺组即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用5mmol/L H2O2诱导8h,使其发生细胞凋亡。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标...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体外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细胞凋亡、Caspase-3表达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RPMI1640添加谷氨酰胺组即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用5mmol/L H2O2诱导8h,使其发生细胞凋亡。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原头节细胞凋亡情况,用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SP)染色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原头节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过氧化氢诱导原头节细胞凋亡细胞增加,caspase-3表达增加,电镜观察原头节细胞异染色质增加,部分细胞染色质异常浓缩呈现凋亡细胞征象。结论H2O2可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细胞凋亡,且caspase-3参与原头节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 过氧化氢 细胞凋亡 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erritin抗血清介导的体外杀伤细粒棘绦虫原头节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娅娜 张炎 朱佳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10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体外观察细粒棘球绦虫重组铁蛋白(Eg.ferritin)抗血清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PSC)的杀伤作用。方法用纯化的Eg.ferritin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抗血清,以不同浓度的抗血清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体外共培养,光镜观察培养不同时间点细粒棘球... 目的体外观察细粒棘球绦虫重组铁蛋白(Eg.ferritin)抗血清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PSC)的杀伤作用。方法用纯化的Eg.ferritin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抗血清,以不同浓度的抗血清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体外共培养,光镜观察培养不同时间点细粒棘球原头节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原头节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抗血清组的原头蚴的死亡率及破坏程度与抗血清的浓度呈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抗血清对原头节有杀伤作用(P<0.01)。在20%抗血清组中,原头节内部被大量空泡及髓样结构代替或无结构。结论细粒棘球蚴重组铁蛋白抗体对细粒棘球绦虫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铁蛋白 抗血清 细粒棘球原头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吸水性树脂协同高强度聚焦超声对细粒棘球绦蚴原头节细胞酶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张静 王梦莹 +4 位作者 叶彬 赵毅峰 韩秀敏 李发琪 王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87-993,共7页
目的为探索高吸水性树脂(Super Absorbent Resin,SAR)协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离体细粒棘球绦蚴原头节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离体原头节悬液(每mL含有2 000个原头节),分为4组:I组(仅原头节悬液)、... 目的为探索高吸水性树脂(Super Absorbent Resin,SAR)协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离体细粒棘球绦蚴原头节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离体原头节悬液(每mL含有2 000个原头节),分为4组:I组(仅原头节悬液)、Ⅱ组:仅SAR组(0.01gSAR)、III组(单纯HIFU照射)、IV组(HIFU照射+0.01gSAR)、Ⅴ组(HIFU照射+0.1gSAR)。以声功率为100w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辐照30s,辐照后悬液涂片进行台盼兰及经冰冻切片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原头节形态学改变,并用半定量方法检测原头节内细胞的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当超声剂量一定时,原头节的形态改变与SAR剂量有正效应关系,SAR量越大,其破坏程度越高。正常原头节透亮、外形完整,各实验组原头节深染或结构崩解。单纯HIFU照射组在作用60s时,原头节死亡率为80.1%;HIFU结合不同量SAR两组原头节在HIFU作用10s时,其死亡率分别为87.82%和89.1%。加入SAR后再经过HIFU照射各组原头节内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降低,明显低于单纯超声组(P<0.05),阴性对照组无酶反应物产。结论 SAR能增加HIFU辐照对原头节的急性杀伤作用,使原头节内细胞的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低降低,从而影响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蚴原头节 高吸水性树脂 高强度聚焦超声 三磷酸腺苷酶 葡萄糖-6-磷酸酶 琥珀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房棘球蚴原头节感染后阻断PD-1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张涛 张耀刚 +2 位作者 杨紫晗 沈银红 马艳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95-1099,共5页
目的研究多房棘球蚴原头节感染后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方法免疫组化分析巨噬细胞在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中的分布;阻断PD-1、多房棘球蚴原头节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分析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CD47、PD-1的表达水平。结果CD68标记巨噬细胞... 目的研究多房棘球蚴原头节感染后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方法免疫组化分析巨噬细胞在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中的分布;阻断PD-1、多房棘球蚴原头节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分析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CD47、PD-1的表达水平。结果CD68标记巨噬细胞发现巨噬细胞在泡型包虫病患者病灶近旁肝脏组织聚集;多房棘球蚴原头节感染后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的荧光强度降低(P<0.001),CD47和PD-1的表达增加;多房棘球蚴原头节感染给予信迪利单抗阻断PD-1与单独多房棘球蚴感染组相比,大肠杆菌的荧光强度增加(q=40.63,P<0.001)。结论阻断PD-1可恢复多房棘球蚴原头节感染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原头节 程序性死亡分子1 巨噬细胞 吞噬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带绦虫囊尾蚴头节翻出的实验观察
8
作者 陈利红 戎聚全 +1 位作者 吴桂萍 王红艳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05年第1期52-52,共1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浓度猪胆汁、生理盐水中牛带绦虫囊尾蚴翻出情况。方法:用牛带绦虫虫卵感染乳牛66d后剖检收集的囊尾蚴,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胆汁、生理盐水中,37℃恒温箱培养,计算头节翻出率。结果:在不同浓度胆汁、生理盐水中头节翻出... 目的:观察在不同浓度猪胆汁、生理盐水中牛带绦虫囊尾蚴翻出情况。方法:用牛带绦虫虫卵感染乳牛66d后剖检收集的囊尾蚴,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胆汁、生理盐水中,37℃恒温箱培养,计算头节翻出率。结果:在不同浓度胆汁、生理盐水中头节翻出率各不相同,最快lmin,且随时间增加,头节翻出率越高。100%和50%胆汁于10min和20min头节翻出率为100%;25%、12%、6%胆汁、生理盐水30min,头节翻出率分别是100%、70%、50%和10%。结论:牛带绦虫囊尾蚴孵化以浓胆汁最佳,同时与胆汁浓度、培养温度、时间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尾蚴 牛带绦虫 头节 翻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棘球绦虫原头节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钙化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桂显伟 姜慧娇 +7 位作者 武杰 梁学奇 徐小丹 王二强 邹海亮 陈贺捷 陈雪玲 吴向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3,共6页
背景:细粒棘球蚴与泡状棘球蚴的生长方式不同,肝细粒棘球蚴病可以形成完整的纤维钙化囊壁,肝泡状棘球蚴病呈浸润性生长,不能形成完整的纤维钙化囊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棘球蚴病纤维钙化囊壁的形成,但细粒棘球蚴和泡状棘球蚴钙化特... 背景:细粒棘球蚴与泡状棘球蚴的生长方式不同,肝细粒棘球蚴病可以形成完整的纤维钙化囊壁,肝泡状棘球蚴病呈浸润性生长,不能形成完整的纤维钙化囊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棘球蚴病纤维钙化囊壁的形成,但细粒棘球蚴和泡状棘球蚴钙化特征不同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比较2种棘球绦虫原头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钙化的作用,初步探讨2种棘球蚴钙化灶差异的形成机制。方法:提取、培养、鉴定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泡状棘球绦虫原头节、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组。共培养1,4,7 d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微量酶标法检测成骨标记物碱性磷酸酶活性,RT-qPCR检测BMP2和RUNX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MP2、RUNX2和P-Smad1/5/8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组、泡状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组1,4 d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且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组1,4,7 d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泡状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组(P <0.05)。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组和泡状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组1,4 d的BMP2、RUNX2、P-Smad1/5/8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 <0.05),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组高于泡状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组(P <0.05)。③RT-qPCR结果显示: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组1,4,7 d的BMP2、RUNX2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组4,7 d的BMP2、RUNX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泡状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组(P <0.05)。泡状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组1,4,7 d的RUNX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④结果表明,棘球绦虫原头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通过上调BMP-Smad1/5/8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钙化因子碱性磷酸酶和RUNX2的表达,共培养后期泡状棘球蚴促钙化作用明显减弱,细粒棘球蚴促钙化作用保持不变,提示该机制可能与2种棘球蚴生长方式不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泡状棘球蚴 细粒棘球蚴 钙化 纤维钙化囊壁 棘球绦虫原头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鹅脱氧胆酸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活力及ROS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光耀 姜玉峰 +8 位作者 吕海龙 李佳洁 杨仁坦 秦文娟 马斌 马容基 王麟尧 陈琳 许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5-598,共4页
目的研究甘氨鹅脱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GCDCA)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活力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分为对照组及GCDCA处理组(500、1 500、2 500μmol/L),应用体外培养技... 目的研究甘氨鹅脱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GCDCA)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活力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分为对照组及GCDCA处理组(500、1 500、2 500μmol/L),应用体外培养技术,通过伊红染色法每天定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的活力并记录存活和死亡数目。使用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GCDCA处理24h后各组原头节体内caspase-3酶活性变化;DCFH-DA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GCDCA作用24h后原头节内ROS水平变化。结果 500、1 500、2 500μmol/L GCDCA处理后均可导致原头节活力减弱,且最高浓度组在第7d时原头节全部死亡。500、1 500、2 500μmol/L GCDCA组作用原头节24h后caspase-3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F=555.162,P<0.05)。500、1 500、2 500μmol/L GCDCA作用原头节24h后原头节内RO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F=216.901,P<0.05)。结论 GCDCA能抑制体外原头节生长,促使原头节死亡,可能与活化caspase-3及提高原头节内ROS水平相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鹅脱氧胆酸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 CASPASE-3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苯达唑—葡聚糖纳米颗粒体外抗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海山 朱吉海 +5 位作者 赵鸿昌 星通川 师伟 余小龙 卢学强 刘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8-694,共7页
目的 通过观察阿苯达唑-葡聚糖纳米颗粒(ABZ-GPs)和阿苯达唑(ABZ)对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评价ABZ-GPs对多房棘球蚴病的疗效,为葡聚糖颗粒作为抗包虫病药物载体奠定基础。方法 设置ABZ、葡聚糖纳米颗粒(GPs)组、ABZ-GPs组和对照组... 目的 通过观察阿苯达唑-葡聚糖纳米颗粒(ABZ-GPs)和阿苯达唑(ABZ)对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评价ABZ-GPs对多房棘球蚴病的疗效,为葡聚糖颗粒作为抗包虫病药物载体奠定基础。方法 设置ABZ、葡聚糖纳米颗粒(GPs)组、ABZ-GPs组和对照组,各用药组以终浓度50μg/mL加入原头节培养基,每天用0.4%的台盼蓝染液染色以评价原头节存活情况,并使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原头节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ABZ-GPs,原头节与ABZ-GPs和ABZ共培养后,外翻型原头节明显增加,体表失去正常结构。培养第7 d开始至第10 d, ABZ-GPs组原头节存活率一直低于AB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1,P<0.05)。超微结构显示对照组和GPs组原头节吸盘清晰可见,体表微绒毛蓬松,角质层细胞形态均匀饱满;ABZ组原头节褶皱,吸盘变形,小钩排列紊乱,角质层见絮状空洞的分裂区域;ABZ-GPs组原头节明显褶皱,微绒毛消失,吸盘破坏,顶突小钩脱落,角质层广泛损伤,呈条状残留。结论 ABZ-GPs在体外对多房棘球蚴的杀伤作用优于ABZ原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葡聚糖纳米颗粒 多房棘球蚴原头节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凋亡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斌 汤光耀 +2 位作者 王麟尧 姜玉峰 吕海龙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8期17-19,40,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丙泊酚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凋亡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体外培养技术,通过伊红染色法定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原头节的活力并记录存活和死亡数目。使用试剂盒及DCFH-DA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0.5 mmol/L H2O... 目的初步探讨丙泊酚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凋亡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体外培养技术,通过伊红染色法定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原头节的活力并记录存活和死亡数目。使用试剂盒及DCFH-DA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0.5 mmol/L H2O2组及1 mmol/L丙泊酚+0.5 mmol/L H2O2组原头节体内HO-1酶活性及ROS水平的变化。结果DMSO及不同浓度的丙泊酚体外作用于原头节24 h,原头节的活力均大于95.0%。0.5 mmol/L H2O2作用于原头节6 h,原头节活力为38.0%。丙泊酚(0.5 mmol/L、0.75 mmol/L、1 mmol/L)预处理8 h后加入0.5 mmol/L H2O2共培养6 h,原头节的存活率明显增加(P<0.05)。1 mmol/L丙泊酚预处理原头节8 h后加入0.5 mmol/L H2O2共培养6 h,HO-1酶活性较单独使用0.5 mmol/L H2O2组明显增加,ROS水平相比较则相反。结论丙泊酚对原头节无毒性且具有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HO-1酶活性及降低原头节内ROS水平有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原头节 丙泊酚 HO-1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脱氧胆酸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凋亡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汤光耀 李佳洁 +2 位作者 马斌 姜玉峰 吕海龙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8-252,共5页
目的初步探究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鹅脱氧胆酸体外处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0.1%伊红染色,倒置显微镜观察原头节的活力;Caspase-3试剂盒检测其酶活性变化;采用DCFH-DA染色... 目的初步探究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鹅脱氧胆酸体外处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0.1%伊红染色,倒置显微镜观察原头节的活力;Caspase-3试剂盒检测其酶活性变化;采用DCFH-DA染色法利用荧光酶标仪检测鹅脱氧胆酸作用2、4 d后原头节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荧光强度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rf2蛋白的表达;生物化学法测定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hioredoxin peroxidase,TPx)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体外应用500、1000、2000、3000μmol/L鹅脱氧胆酸能够抑制原头节体外生长,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不同浓度鹅脱氧胆酸作用原头节24、48 h后caspase-3酶活性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caspase-3酶活性增加越明显;不同浓度鹅脱氧胆酸作用原头节2、4 d后观察到原头节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升高(F=1631.77,P<0.05),同时western blot检测发现Nrf2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并检测到抗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F=756.033,P<0.05)和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F=608.848,P<0.05)的活性降低。结论鹅脱氧胆酸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凋亡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 鹅脱氧胆酸 ROS 抗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7肽库中筛选细粒棘球蚴头节抗原的模拟表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新华 温浩 +5 位作者 李雄 林仁勇 张琰 冯晓辉 张静萍 马旭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从噬菌体 7肽库中寻找细粒棘球蚴头节抗原的模拟表位。方法 :以细粒棘球蚴头节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作靶分子筛选噬菌体 7肽库 ,经过第 3轮筛选后进行 EL ISA检测及竞争抑制试验后 ,挑取 9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 ,序列比较后得到保守... 目的:从噬菌体 7肽库中寻找细粒棘球蚴头节抗原的模拟表位。方法 :以细粒棘球蚴头节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作靶分子筛选噬菌体 7肽库 ,经过第 3轮筛选后进行 EL ISA检测及竞争抑制试验后 ,挑取 9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 ,序列比较后得到保守序列。结果 :经过第 3轮亲和筛选 ,阳性克隆得到富集。EL ISA检测和竞争抑制试验证明 ,该小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和特异性。结论:肽片段可能是细粒棘球蚴头节抗原的抗原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7肽库 模拟表位 头节抗原 单克隆抗体 细粒棘球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化阿苯达唑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峰 董丹 +5 位作者 陈聪哲 杨琨 侯隽 王仙 吴向未 陈雪玲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2-485,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阿苯达唑粉剂和纳米化阿苯达唑在体外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影响。方法将阿苯达唑粉剂溶解于DMSO后与纳米化阿苯达唑分别配成3.13、6.25、12.5、25μg/m L浓度,按照所设分组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药物处理组经伊... 目的观察比较阿苯达唑粉剂和纳米化阿苯达唑在体外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影响。方法将阿苯达唑粉剂溶解于DMSO后与纳米化阿苯达唑分别配成3.13、6.25、12.5、25μg/m L浓度,按照所设分组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药物处理组经伊红染色后原头节的形态及活力。ELISA试剂盒测定药物作用3、6 d后原头节体内抗氧化酶NQO-1的活性变化。结果将相同条件下阿苯达唑粉剂和纳米环阿苯达唑各浓度组原头节的活力较空白对照组降低。12.5、25μg/m L浓度组纳米化阿苯达唑酶活性变化高于阿苯达唑粉剂组。结论阿苯达唑粉剂和纳米阿苯达唑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纳米化阿苯达唑在体外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作用优于普通阿苯达唑粉剂,有望成为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一种新的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 阿苯达唑 纳米材料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芳芳 王勃 +2 位作者 崔仁杰 陈志广 吕海龙 《系统医学》 2023年第7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2年6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石河子大学课题组用不同浓度浓度的二甲基亚砜(0.1%、0.2%、0.5%、1.0%、2.0%)对细粒棘球蚴原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2年6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石河子大学课题组用不同浓度浓度的二甲基亚砜(0.1%、0.2%、0.5%、1.0%、2.0%)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进行处理,RPMI 1640培养基设为空白对照组,采用0.1%伊红染色法检测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在48 h的生长情况,观察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对体外原头节生长的影响;用活性试剂盒检测作用48 h后原头节内Caspase-3酶活性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DMSO作用48 h后原头节内部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0.5%的DMSO作用原头节48 h后,原头节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浓度为1.0%、2.0%DMSO作用原头节48 h后,其存活率分别为(55.3±1.13)%、(41.7±1.24)%,其存活力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6、9.217,P<0.05)。1.0%、2.0%DMSO作用后头节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2.0%DMSO组内部超微结构变化包括合胞体带疏松、表面微绒毛减少。结论在DMSO浓度0.1%~0.5%的范围内对细胞产生影响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亚砜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 CASPASE-3 TEM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递人参文化 弘扬参乡美誉度——2017年抚松长白山山神老把头节祭拜活动隆重举行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博凡 吴井东 《中国食品》 2017年第9期20-21,共2页
4月12日,2017年抚松长白山山神老把头节祭拜活动在抚松镇北山生态公园隆重举行!抚松县领导王中钺、王红英、周洁、孙建明,县人大、政协、县文广新局、人参产业发展中心等相关同志参加活动,并与社会各界群众共同观看了抚松镇文艺团体、... 4月12日,2017年抚松长白山山神老把头节祭拜活动在抚松镇北山生态公园隆重举行!抚松县领导王中钺、王红英、周洁、孙建明,县人大、政协、县文广新局、人参产业发展中心等相关同志参加活动,并与社会各界群众共同观看了抚松镇文艺团体、县山里红演艺公司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松 人参产业 社会各界群众 头节 文艺团体 周洁 建明 地域风情 王红 副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囊尾蚴“体外孵化”及头节外部形态观察
18
作者 吕冬云 袁业武 牛佳田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5-6,共2页
本文介绍了猪囊尾蚴“体外孵化”的方法。此后,将孵化出的猪肉绦虫“幼虫”制作成整体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认真观察了其头节的外部形态。
关键词 猪囊尾蚴 体外孵化 头节外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多房棘球蚴原头节体外活性及生长的影响
19
作者 葛宇飞 徐刚 +5 位作者 张宏伟 李江 张永国 孙红 杨婧 张示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08,315,共7页
目的 探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多房棘球蚴原头节体外活性及生长的影响。方法 从保种沙鼠体内无菌剖取包囊,经过研磨、过滤、清洗获取活性良好的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将原头节分为不同浓度ATRA组(10、25、50、100μmol/L组,添加对应终浓度... 目的 探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多房棘球蚴原头节体外活性及生长的影响。方法 从保种沙鼠体内无菌剖取包囊,经过研磨、过滤、清洗获取活性良好的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将原头节分为不同浓度ATRA组(10、25、50、100μmol/L组,添加对应终浓度的ATRA)、二甲基亚砜(DMSO)组(DMSO终浓度为0.1%)和空白组(加入等量完全培养基),共干预9 d,伊红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其活力和形态变化,计算原头节的存活率并绘制存活率曲线。将原头节与大鼠肝癌RH35细胞共培养5~6周,获得多房棘球蚴微囊泡后,使用不同终浓度ATRA (10、100μmol/L)干预微囊泡9 d,显微镜下观察其活力和形态变化,同时设置DMSO组和空白组。干预原头节48 h后,分别使用EdU细胞成像检测原头节EdU阳性率,使用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试剂盒检测原头节中Caspase-3相对表达量;干预原头节24 h后,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原头节ROS水平。两组样品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浓度ATRA组与DMSO组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 10、25、50、100μmol/L组中的死亡原头节体积明显缩小,可被伊红染液染成红色,随着时间延长和药物浓度升高出现轮廓模糊、透光性减弱、小钩脱落增多等。第4天时,10、25、50、100μmol/L组原头节存活率分别为(87.33±4.90)%、(74.00±2.08)%、(64.33±2.03)%、(53.33±1.86)%,均低于DMSO组[(95.67±1.20)%](F=98.41,P <0.05);第9天时,10、25、50、100μmol/L组原头节存活率仅为(62.00±2.64)%、(36.33±2.52)%、(7.67±1.53)%、0,均低于DMSO组[(85.67±2.08)%](F=1 154.34,P <0.05)。不同浓度的ATRA与多房棘球蚴微囊泡共培养9 d时,随ATRA浓度的升高,囊泡生长缓慢,囊内结构逐渐浑浊;空白组和DMSO组的微囊泡生发层和角质层结构完整。EdU细胞成像可见不同浓度ATRA组均呈现红色及蓝色荧光,10、 25、 50、 100μmol/L组原头节的EdU阳性率分别为(51.63±3.09)%、(42.09±1.36)%、(38.46±0.65)%、(25.23±1.32)%,均低于DMSO组[(58.32±0.91)%](F=168.59,P <0.05)。10、25、50、100μmol/L组的Caspase-3活性分别为(19.23±2.27)、(26.27±3.45)、(43.29±2.10)、(72.80±1.40) U/L,呈浓度依赖性升高,均高于DMSO组[(14.22±0.52) U/L](F=404.08,P <0.05)。不同浓度ATRA组ROS均可见绿色荧光,强于DMSO组,10、25、50、100μmol/L组荧光强度分别为260.96±2.52、282.10±7.40、330.30±12.46、346.10±6.39,均高于DMSO组(236.03±6.89)(F=80.53,P <0.05)。结论 ATRA对多房棘球蚴原头节体外活性及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诱导原头节内ROS显著积累,抑制原头节增殖活性、促进凋亡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多房棘球蚴原头节 增殖活性 凋亡 活性氧
原文传递
豆状囊尾蚴头节压片与扫描电镜的比较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潘耀谦 刘兴友 +6 位作者 银梅 张慧蓉 陈金山 赵坤 唐海蓉 朱广蕊 夏银可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1-446,共6页
通过压片、多种染色和扫描电镜对豆状囊尾蚴的头节结构进行了详细地比较观察,发现了豆状囊尾蚴头节的一些新结构和曾被误认的结构特点。在压片上,头节的顶突有2排小钩(假复层状排列),用瑞氏染色时可见小钩与皮肌柱相连,用伊红染色见2小... 通过压片、多种染色和扫描电镜对豆状囊尾蚴的头节结构进行了详细地比较观察,发现了豆状囊尾蚴头节的一些新结构和曾被误认的结构特点。在压片上,头节的顶突有2排小钩(假复层状排列),用瑞氏染色时可见小钩与皮肌柱相连,用伊红染色见2小钩之间有一个相连的结节,用HE染色则见小钩上有蓝色的钙盐沉着。用扫描电镜观察,静止的头节顶突呈伞状,皮肌柱连接齿钩覆盖于头节的前端。从侧面观察可发现齿钩具有鹿角样的分支,覆盖头节的齿钩实际上是一排。4个吸盘呈洞穴状位于顶突之后分布在头节的四周。当头节处于运动状态时,顶突上的皮肌柱收缩,鹿角样的齿突向周围伸展,吸盘也发生环形和纵形收缩,大大增加了头节对宿主的侵袭力。在对培养的豆状囊尾蚴头节进行观察时,发现了无钩豆状囊尾蚴,其顶突较大且厚,表面粗糙,顶突上有一个较大的结节。总之,通过压片、多种染色和扫描电镜的比较观察,使我们对豆状囊尾蚴的头节结构有了更正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豆状囊尾蚴 头节 顶突 吸盘 压片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