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lusin α在孤束核内的心血管效应可能通过抑制头端延髓腹外侧区前交感神经元活动介导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宏宝 郭雅琼 +3 位作者 鲁彦 伏晓琳 刘颖璐 郑天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72-1677,共6页
目的探讨孤束核内salusinα的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94只,其中50只大鼠单侧NTS或双侧NTS注射不同剂量salusinα(0.04~4 pmol)或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观察NTS内salusinα对大鼠血压和心率产生... 目的探讨孤束核内salusinα的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94只,其中50只大鼠单侧NTS或双侧NTS注射不同剂量salusinα(0.04~4 pmol)或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观察NTS内salusinα对大鼠血压和心率产生的影响。33只大鼠分别预先在NTS给予aCSF、非选择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犬尿希酸(KYN)、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切断(bilateral vagotomy)或在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给予aCSF/GABA受体激动剂muscimol,探讨NTS内salusinα的心血管效应机制。11只大鼠检测NTS水平salusinα对大鼠动脉压力反射(arterial baroreflex,ABR)功能的影响。结果在NTS双侧或单侧微量注射salusinα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作用。双侧微量注射salusinα不影响麻醉大鼠的ABR。NTS预先注射KYN(1nmol)或双侧迷走神经切除均不影响孤束核注salusinα产生的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效应(P>0.05)。RVLM预先注射muscimol(5 pmol)能有效阻断salusinα(4 pmol)在孤束核产生的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效应(P<0.05)。结论 NTS注射salusinα产生的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效应可能通过激动RVLM内GABA受体,抑制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USIN 大鼠 延髓 孤束核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脉压力反射 前交感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前交感神经元的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伟忠 刘旭东 +2 位作者 戎伟芳 王继江 袁文俊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 ,研究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 RVLM)前交感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观察到 1 2 5个 RVLM神经元中有 2 4个的自发放电被电刺激主动脉神经 ( ADN)和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后抑制 ,同时其放电具有心性节律 ,... 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 ,研究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 RVLM)前交感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观察到 1 2 5个 RVLM神经元中有 2 4个的自发放电被电刺激主动脉神经 ( ADN)和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后抑制 ,同时其放电具有心性节律 ,以上 2 4个中有 1 8个单位 ( 75% )能被脊髓 ( T2 )侧索电刺激逆行激活。提示 RVLM前交感神经元具有压力敏感性和对脊髓的投射等特点 ,在压力感受器反射等交感心血管活动调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前交感神经元 电生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usin-β在麻醉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的心血管效应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富佳 王斌生 +4 位作者 李斌 蔡红燕 柴琛 鲁彦 曹农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在SD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内给予salusin-β,探究其对大鼠心率(heart rate,HR)和血压(blood pressure,BP)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5组,单侧RVLM微量给予谷氨酸(L-glutamic acid,G... 目的在SD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内给予salusin-β,探究其对大鼠心率(heart rate,HR)和血压(blood pressure,BP)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5组,单侧RVLM微量给予谷氨酸(L-glutamic acid,Glu)、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 CSF)或不同剂量的salusin-β(0.04、0.4、4pmol),监测salusin-β对SD大鼠HR和BP的影响。结果大鼠RVLM微量给予a CSF不影响麻醉大鼠的BP 1±1mm Hg,给予Glu血压升高显著10±1mm Hg(P<0.05)。RVLM微量给予salusin-β(0.04、0.4、4pmol)均产生升高血压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0.04pmol:6±1mm Hg,P>0.05;0.4pmol:12±1mm Hg,P<0.05;4pmol:29±3mm Hg,P<0.05),且4pmol组与Glu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alusin-β对心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salusin-β在SD大鼠RVLM产生剂量依赖性升高BP的作用,但对HR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usin—β 大鼠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血压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头端延髓腹外侧区微量注射内皮素-1对心脏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新良 柴振安 富维骏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和方法:本工作采用脑立体定位和微量注射的方法,研究猫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微量注射内皮素1(ET1)对心脏节律的影响。结果:在正常心脏,rVLM内微量注射ET1(2pmol)不引起心脏节律的紊乱;在缺... 目的和方法:本工作采用脑立体定位和微量注射的方法,研究猫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微量注射内皮素1(ET1)对心脏节律的影响。结果:在正常心脏,rVLM内微量注射ET1(2pmol)不引起心脏节律的紊乱;在缺血心脏,rVLM内微量注射ET1则引起严重的心脏节律的紊乱,美托洛尔(metoprolol,1.5mg/kg,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对其不能完全有效地抑制。结论:中枢内ET1可能在心肌缺血时,对心律紊乱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心律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胆碱对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前交感神经元放电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忠 汪雪梅 +2 位作者 戎伟芳 王继江 袁文俊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68-472,共5页
实验采用细胞外记录和微电泳等电生理方法 ,研究乙酰胆碱 (ACh)对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RVLM)前交感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在RVLM共记录到 35个前交感神经元 ,微电泳ACh能增加其放电 (P <0 0 5 ) ,并且具有剂... 实验采用细胞外记录和微电泳等电生理方法 ,研究乙酰胆碱 (ACh)对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RVLM)前交感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在RVLM共记录到 35个前交感神经元 ,微电泳ACh能增加其放电 (P <0 0 5 ) ,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 2 2个神经元微电泳M型胆碱受体阻断剂阿托品 (ATR)后能明显降低前交感神经元的基础放电 (P <0 0 5 )和完全阻断ACh引起的神经元兴奋作用 ;分别向其余 7和 6个单位微电泳筒箭毒 (AChN1和N2 型受体阻断剂 )或六烃季铵 (AChN1型受体阻断剂 )后均不能影响神经元的基础放电和ACh引起的神经元兴奋作用。结果提示 ,RVLM前交感神经元存在以M型受体介导的胆碱能纤维的紧张性兴奋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前交感神经元 细胞外记录 微电泳 乙酰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酮对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伤害调制性神经元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伟忠 杭建良 +3 位作者 王建文 戎伟芳 王继江 袁文俊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在以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SD大鼠上 ,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RVLM)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在RVLM内共记录到 87个自发放电的神经元 ,伤害刺激 (有齿镊钳夹同侧后肢皮肤 )后放电频率发生迅速变化的 57个神经元被认为是伤害... 在以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SD大鼠上 ,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RVLM)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在RVLM内共记录到 87个自发放电的神经元 ,伤害刺激 (有齿镊钳夹同侧后肢皮肤 )后放电频率发生迅速变化的 57个神经元被认为是伤害调制性神经元。其中 35个伤害刺激后兴奋的伤害兴奋性神经元 ,微电泳皮质酮 (CORT)后 2 4个 (6 9% )神经元放电快速抑制 ,而 4个 (11% )神经元兴奋 ,余 7个 (2 0 % )神经元没有反应。在伤害刺激所抑制的 2 2个伤害抑制性神经元 ,微电泳CORT后 3个 (14% )神经元放电抑制 ,14个 (6 4 % )神经元兴奋 ,余 5个 (2 2 % )神经元没有反应。另 30个非伤害调制性神经元中 ,微电泳CORT引起 12个 (40 % )神经元兴奋 ,10个 (32 % )神经元抑制 ,余 8个 (2 8% )的神经元没有反应。以上结果证明CORT可能通过非基因组机制快速影响RVLM神经元的活动 ,提示在应激等情况下CORT的快速作用机制在下行性的伤害抑制、应激性麻醉等抗伤害活动的整合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酮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伤害调制性神经元 细胞外记录 微电泳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头端延髓腹外侧区微量注射内皮素-1对其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7
作者 李电刚 吕密凯 付纯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年第3期12-12,共1页
为了探讨内皮素-1在头端延髓腹外侧区(the 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rVLM)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我们使用立体定位技术和微量注射的方法,用15只猫,观察了内皮素-1在该处对动脉血压(AP)、心率(HR)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内皮素-1剂... 为了探讨内皮素-1在头端延髓腹外侧区(the 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rVLM)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我们使用立体定位技术和微量注射的方法,用15只猫,观察了内皮素-1在该处对动脉血压(AP)、心率(HR)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内皮素-1剂量的增加,AP和HR也明显地升高和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微量注射 内皮素-1 血压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NMDA受体在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肖振祥 王伟忠 +2 位作者 施善芬 陈辉 孙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39-741,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RVL M)谷氨酸 NMDA受体在介导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 (ABR)中的作用。 方法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大鼠 RVL M双侧各微注射 0 .1μl的 5 0 mm ol/L氯胺酮 ,观察动脉血压、心率以及 ABR的变化。结果 :双侧 ... 目的 :研究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RVL M)谷氨酸 NMDA受体在介导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 (ABR)中的作用。 方法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大鼠 RVL M双侧各微注射 0 .1μl的 5 0 mm ol/L氯胺酮 ,观察动脉血压、心率以及 ABR的变化。结果 :双侧 RVL M内微注射氯胺酮后动脉血压和心率明显下降 (P<0 .0 5 ) ,同时能部分或完全阻断 ABR(P<0 .0 5 )。结论 :谷氨酸 NMDA受体在维持交感心血管活动的紧张性兴奋和介导 ABR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 NMD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尾素在脓毒症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的心血管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赫曼 杜杰 +4 位作者 杨磊 李斌 杨毅 徐时 柴琛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3期100-104,共5页
目的研究鸢尾素在脓毒症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的心血管效应。方法将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每组5只,免疫组化法检测鸢尾素在RVLM表达情况。以盲肠结扎穿刺法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8只... 目的研究鸢尾素在脓毒症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的心血管效应。方法将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每组5只,免疫组化法检测鸢尾素在RVLM表达情况。以盲肠结扎穿刺法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对照组RVLM预先注射人工脑脊液;实验组分别在RVLM注射10、100和1000pmol鸢尾素,信号记录分析仪记录大鼠的血压和心率。结果脓毒症大鼠RVLM鸢尾素表达明显降低(P<0.05)。单侧RVLM微量注射鸢尾素后血压升高、心率加快(P<0.05)。结论脓毒症时鸢尾素在RVLM表达降低导致心血管作用减弱,鸢尾素在中枢的水平变化与脓毒症病理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脓毒症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血压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在躯体传入冲动抑制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玉芹 丁报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8-11,79,共5页
电刺激家兔主动脉神经(AN)诱发的压力感受性反射能明显地被低频低强度刺激腓浅神经(SPN)所阻断。头端两侧延髓腹外侧区(γVLM)微量注射阿托品可完全消除刺激SPN对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阻断效应。在脊髓高位横断后,两侧rVLM微量注射胆碱... 电刺激家兔主动脉神经(AN)诱发的压力感受性反射能明显地被低频低强度刺激腓浅神经(SPN)所阻断。头端两侧延髓腹外侧区(γVLM)微量注射阿托品可完全消除刺激SPN对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阻断效应。在脊髓高位横断后,两侧rVLM微量注射胆碱拟似剂和神经元胞体兴奋剂,对刺激AN诱发的心动过缓和降压反应也产生阻断效应。这些结果表明:在rVLM存在胆碱能机制参与躯体传入冲动对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心动过缓 躯体传入冲动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内二氧化硫对麻醉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斌 柴琛 +2 位作者 鲁彦 张永 曹农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2-278,共7页
目的探讨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内二氧化硫对麻醉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探讨RVLM内二氧化硫的离子通道及信号转导通路。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8只,其中25只大鼠在RVLM单侧微量注射不同剂量二氧化硫(2、20、200pmol)或人工脑脊液(aCSF),... 目的探讨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内二氧化硫对麻醉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探讨RVLM内二氧化硫的离子通道及信号转导通路。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8只,其中25只大鼠在RVLM单侧微量注射不同剂量二氧化硫(2、20、200pmol)或人工脑脊液(aCSF),观察在RVLM内注射二氧化硫对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11只大鼠预先在RVLM注射aCSF或谷氨酸促离子型受体非选择性拮抗剂犬尿喹啉酸(KYN,15nmol)观察其对二氧化硫在RVLM引起心血管效应的影响。32只大鼠预先在RVLM注射aCSF、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阻断剂格列苯脲(40μmol)、L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尼卡地平(200pmol)、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15nmol)、选择性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抑制剂1H-[1,2,4]E二唑[4,3-α]喹喔啉1酮(ODQ,250pmol)。结果与aCSF对照组相比,RVLM单侧注射二氧化硫可剂量依赖性地升高血压[2pmol:(9±2);20pmol:(15±2);200pmol:(30±3)mmHg,P<0.05]和加快心率[2pmol:(6±4);20pmol:(8±9);200pmol:(9±7)次/min,P<0.05]。预先在RVLM单侧注射KYN可部分阻断二氧化硫(20pmol)在RVLM引起的血压升高[KYN+二氧化硫组(9±2)比aCSF+二氧化硫组(16±1)mmHg,P<0.05]和心率加快[KYN+二氧化硫组(10±3)比aCSF+二氧化硫组(15±2)次/min,P<0.05]。预先在RVLM注射格列苯脲、尼卡地平、l-NAME或ODQ可有效阻断二氧化硫(20pmol)在RVLM产生的血压升高[格列苯脲+二氧化硫组:(6±3);尼卡地平+二氧化硫组:(7±4);l-NAME+二氧化硫组:(3±2);ODQ+二氧化硫组(3±2);比aCSF+二氧化硫组:(15±5)mmHg,P<0.05]和心率加快[格列苯脲+二氧化硫组:(5±2);尼卡地平+二氧化硫组(7±4);l-NAME+二氧化硫组:(5±3);ODQ+二氧化硫组:(4±4)比aCSF+二氧化硫组(16±2)次/min,P<0.05]。结论二氧化硫在RVLM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升高血压和加快心率。二氧化硫可能通过激动部分RVLM内谷氨酸受体参与中枢血压的调控,该机制可能与KATP和L型钙通道开放有关。二氧化硫在RVLM产生的升高血压、加快心率的效应主要与NO/cGMP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钾通道 钙通道 一氧化氮 大鼠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原文传递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与原发性高血压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宏宝 鲁彦 郑天珍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7-919,共3页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主要来源,是中枢调控心血管活动的重要部位之一。交感神经反应性增强与高血压的形成密切相关。RVLM接受并整合外周压力、化学等感受器以及中枢孤束核(...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主要来源,是中枢调控心血管活动的重要部位之一。交感神经反应性增强与高血压的形成密切相关。RVLM接受并整合外周压力、化学等感受器以及中枢孤束核(nucleus of thesolitarytract, NTS)等核团的传入信息并将其传至交感节前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原发性高血压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交感节前神经元 中枢调控 心血管活动 RVLM 传入信息
原文传递
皮质酮对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伟忠 戎伟芳 +3 位作者 王超美 王建文 王继江 袁文俊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0-274,共5页
实验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SD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 (RVLM)神经元的活动。用电刺激主动脉神经和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激活压力感受器反射等方法鉴定心血管神经元 ,在RVLM内共记录到14 5个自发放电的神经元 ,其中 3 3... 实验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SD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 (RVLM)神经元的活动。用电刺激主动脉神经和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激活压力感受器反射等方法鉴定心血管神经元 ,在RVLM内共记录到14 5个自发放电的神经元 ,其中 3 3个为心血管神经元 ,3 1个为伤害调制性神经元 ,81个为未知功能神经元。 3 3个心血管神经元微电泳硫酸皮质酮 (CORT)后 ,2 5个 ( 76% )神经元放电迅速加快 ,8个 ( 2 4 % )自发放电没有变化。伤害刺激引起兴奋的 3 1个伤害调制性神经元 ,微电泳CORT后 19个 ( 64% )神经元放电抑制 ,而 2个 ( 6% )兴奋 ,其余 10个 ( 3 0 % )没有反应。功能不明的 81个神经元在微电泳CORT后 ,3 2个 ( 4 0 % )兴奋 ,5个 ( 6% )抑制 ,4 4个( 5 4 % )没有反应。以上结果证明CORT可能通过非基因组机制快速影响RVLM神经元的活动 ,提示在应激等情况下CORT的快速作用机制可能在心血管和抗伤害等活动整合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酮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心血管神经元 伤害调制性神经元 细胞外记录 微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高血压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氧化应激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雪蕊 郭玉红 +2 位作者 徐霄龙 白云静 刘清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从自由基来源和清除的角度探讨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中氧化应激水平影响的潜在机制。方法:15只Wistar(WKY)大鼠为正常组,45只SHR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针刺组取“太冲穴”直刺,非... 目的:从自由基来源和清除的角度探讨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中氧化应激水平影响的潜在机制。方法:15只Wistar(WKY)大鼠为正常组,45只SHR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针刺组取“太冲穴”直刺,非穴组取非穴位浅刺,治疗1次/d,共14 d。采用遥测技术检测针刺对血压的影响;采用DHE染色检测针刺对RVLM中活性氧族(ROS)变化的影响;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针刺对RVLM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和NADPH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针刺对RVLM中NADPH氧化酶、SOD、NOS各亚基或亚型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组大鼠收缩压显著增高(P<0.05),RVLM中ROS产生增多(P<0.05),NADPH氧化酶活性增高(P<0.05),其亚基gp91phox、p22phox和n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高血压组和非穴组比较,针刺干预可显著下调SHR大鼠的收缩压(P<0.05),降低RVLM中ROS的水平(P<0.05),下调NADPH氧化酶活性(P<0.05)。各组中SOD和NOS活性,SOD1、SOD2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结论:针刺可显著改善SHR大鼠血压,降低RVLM中ROS的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p22phox、及NOS亚型nNOS的表达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针刺 氧化应激 延髓头端外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一氧化氮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交感传入反射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国庆 高兴亚 +1 位作者 张枫 王玮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观察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一氧化氮(NO)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增强的心交感传入反射(cardiac sympathetic afferent reflex,CSAR)中的作用,实验在去压力感受器神经支配的结... 为观察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一氧化氮(NO)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增强的心交感传入反射(cardiac sympathetic afferent reflex,CSAR)中的作用,实验在去压力感受器神经支配的结扎冠状动脉诱发的CHF大鼠和假手术SD大鼠进行,记录电刺激心交感传入神经中枢端前后的血压和肾交感神经活动(renal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RSNA)变化以评价CSAR。结果显示:(1)CHF大鼠的CSAR显著增强:(2)RVLM微量注射NO合酶(NOS)抑制剂MeTC增强对照组大鼠的CSAR但对CHF大鼠的CSAR无显著影响;(3)RVLM微量注射NO供体S-nitroso-N-acetyl-penicillamine(SNAP)抑制CHF大鼠增强的CSAR;(4)S-methyl-L-thiocitruline(MeTC)仅增强对照组大鼠基础水平的RSNA,而SNAP抑制对照组和CHF大鼠基础水平的RSNA。结果表明RVLM中内源性NO的减少是导致CHF大鼠CSAR增强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生理学 一氧化氮 心力衰竭 心交感传入反射 延髓头端外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缺血增强大鼠延髓腹外侧头端区神经元电活动和Fos蛋白表达(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延峰 张小雪 +1 位作者 石葛明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9-374,共6页
在 67只切断两侧缓冲神经的麻醉Sprague Dawley大鼠 ,应用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分别观察肾缺血对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巨细胞旁外侧核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和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 :( 1)左肾动脉阻断后 ,2 ... 在 67只切断两侧缓冲神经的麻醉Sprague Dawley大鼠 ,应用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分别观察肾缺血对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巨细胞旁外侧核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和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 :( 1)左肾动脉阻断后 ,2 8个单位的放电频率由 11 4 0± 1 0 8增至 2 1 1± 1 74spikes/s (P <0 0 0 1) ,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 2 )在 17个放电单位中 ,应用腺苷受体拮抗剂 8 苯茶碱 ( 8 phenyltheophylline ,10mg/kg)可明显抑制肾缺血的兴奋效应 (P <0 0 5 ) ;( 3 )肾缺血后 ,延髓腹外侧头端区的Fos蛋白样免疫反应神经元显著增加 (P <0 0 1) ;( 4 )预先应用 8 苯茶碱可明显减弱肾缺血所激活的Fos蛋白表达反应 (P <0 0 5 )。以上结果提示 :肾缺血增强延髓腹外侧头端区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和Fos蛋白表达 ,而此作用可能与肾脏缺血所产生的腺苷激活肾内感受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 延髓外侧头端 单位放电 Fos免疫组织化学 腺苷 8-苯茶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对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压力反射敏感神经元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明欣 李霞 +3 位作者 王锦 曹银祥 沈霖霖 朱大年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200,共8页
采用多管微电泳结合细胞外记录的方法研究了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对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 ven- trolateral medulla,rVLM)压力反射敏感性神经元电活动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显示:在29个rVLM压力反射敏感神经元... 采用多管微电泳结合细胞外记录的方法研究了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对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 ven- trolateral medulla,rVLM)压力反射敏感性神经元电活动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显示:在29个rVLM压力反射敏感神经元中,20个神经元在30、60和90nA的电流微电泳大鼠ADM(rADM)过程中,放电频率由(10.8±2.7)spikes/s分别增加到(14.6±3.6)、(19.8±4.7)和(31.9±6.4)spikes/s(P<0.05,n=20)。微电泳rADM特异性受体阻断剂人ADM(human ADM,hADM) (22-52)可明显减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增加幅度,比正常放电频率仅增加15.4%[(11.4±2.5)sipkes/s,P<0.05,n=10],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1(CGRP1)受体阻断剂hCGRP(8-37)对rADM兴奋性神经元电活动影响较小。在另外23个神经元中,10个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在10、20和40nA电流微电泳神经型NOS(nNOS)抑制剂7-NiNa过程中放电减少,由正常的(10.1±3.5)spikes/s分别减少为(7.5±2.5)、(5.3±2.1)和(3.1±1.4)spikes/s(P<0.05,n=10)。在微电泳7-NiNa过程中同时微电泳rADM,则rADM增加神经元放电频率的效应减弱,增加幅度为基础水平的17%[(6.2±1.9)spikes/s]。8个神经元在10、20和40nA电流微电泳诱导型NOS抑制剂(iNOS)aminoguanidine(AG)过程中放电频率由(11.5±5.1)spikes/s增加到(17.8±5.6)、(22.5±6.3)和(29.1±6.4) spikes/s(P<0.05,n=8),rADM与AG同时微电泳时,AG埘rADM本身增加神经元放电的效应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提示,rADM在rVLM可通过其特异性受体或来源于nNOS的NO作用于压力反射敏感神经元,使其活动增强而发挥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受体 一氧化氮 延髓头端外侧 微电泳 细胞外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人迎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延髓头端腹外侧区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孙嫘 郑婕 +2 位作者 徐建超 孟智宏 申鹏飞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刺人迎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氧化酶丙二醛(MDA)、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蛋白表达和外周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6周龄雄性自发性... 目的:研究针刺人迎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氧化酶丙二醛(MDA)、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蛋白表达和外周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针刺组及电针组,每组10只,以10只16周龄雄性京都Wsitar大鼠(WKY)作为空白组。电针组和针刺组连续针刺人迎穴28 d,1次/d;模型组和空白组进行与实验组同等时间、同等程度的抓取。监测干预前后大鼠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计算平均动脉压(MAP)。实验结束后,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RVLM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蛋白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清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P<0.05);针刺干预后,针刺组、电针组MAP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RVLM的MDA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含量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RVLM的SOD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模型组血清NE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与电针组RVLM的MDA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含量下降(P<0.05),针刺组与电针组RVLM的SOD蛋白表达与血清含量升高(P<0.05),针刺组与电针组血清NE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人迎穴可以通过提高RVLM抗氧化能力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从而缓解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人迎穴 延髓头端外侧 氧化应激反应 氧化/抗氧化酶 去甲肾上腺素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n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美平 孙国杰 +3 位作者 尤行宏 沈峰 吴丰华 姚小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35-2837,I0019,共4页
目的:观察头针"额旁1线"对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防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IR组)、电针治疗组(EA... 目的:观察头针"额旁1线"对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防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IR组)、电针治疗组(EA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5 min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延髓头端腹外侧区n NOS表达水平、左交感神经放电活动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观察指标。结果:IR组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n NOS降低,左交感神经放电活动明显增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A组大鼠与IR组比较,延髓头端腹外侧区n NOS表达显著上调,左交感神经放电活动明显减弱,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调整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n NOS表达水平,从而降低左交感神经放电活动,发挥其抗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电针 延髓头端外侧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髓腹外侧头端区注射肾上腺髓质素对大鼠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20
作者 季淑梅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0-466,共7页
本研究在 3 4只麻醉Sprague Dawley大鼠观察了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内微量注射肾上腺髓质素 ( 10μmol/L ,2 0 0nl)对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和肾交感神经放电 (RSNA)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 1)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内微量注射肾上腺髓质... 本研究在 3 4只麻醉Sprague Dawley大鼠观察了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内微量注射肾上腺髓质素 ( 10μmol/L ,2 0 0nl)对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和肾交感神经放电 (RSNA)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 1)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内微量注射肾上腺髓质素可引起MAP、HR、和RSNA明显增加 ,分别由 99 0 9± 3 3 2mmHg ,3 70 78± 7 84bpm和 10 0± 0 %增至 113 5 7± 3 64mmHg (P <0 0 0 1) ,3 83 2 8± 7 3 8bpm (P <0 0 0 1)和 12 3 72±2 74% (P <0 0 0 1) ;( 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阻断剂CGRP8 3 7( 10 0 μmol/L ,2 0 0nl)不能阻断肾上腺髓质素的上述效应 ;( 3 )静脉注射NO前体L 精氨酸 ( 10 0mg/kg ,0 2ml)可消除肾上腺髓质素的上述效应。以上结果提示 ,肾上腺髓质素作用于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可产生显著的心血管作用 ,此作用不是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介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外侧头端 注射 肾上腺髓质素 大鼠 血压 心率 肾交感神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 L-精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