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古尔纳《最后的礼物》中的失语者形象书写 |
卢美芳
汪家海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隐入尘烟》:话语与权力视域下“失语者”形象的建构 |
刘瑾楠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3
|
论孙频小说《以鸟兽之名》中的失语者形象 |
徐菁
|
《艺术科技》
|
2024 |
0 |
|
4
|
近代巴蜀文化群体之“失语者”杜钢百 |
马正辉
|
《巴蜀史志》
|
2024 |
0 |
|
5
|
消费喧哗中脆弱的“失语者”——从《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到《上海宝贝》中的天天 |
丁琪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6
|
论墨白小说中的“失语者” |
何学军
|
《中州大学学报》
|
2010 |
2
|
|
7
|
城市宜居呼唤失语者 |
陈功
|
《中国房地产业》
|
2014 |
1
|
|
8
|
失语者与替罪羊:南宋“公吏世界”隐含的悖论 |
廖寅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9
|
《青红》:“失语者”的人性压抑与反抗 |
张倩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0
|
探寻越南历史的主体叙事——读《越南:世界史的失语者》札记 |
陈文源
|
《海洋史研究》
|
2022 |
0 |
|
11
|
文化边缘下的“失语者”——论《香港三部曲》《扶桑》中的妓女形象与身体政治 |
林曼曼
艾炜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2
|
左翼音乐运动中的最初失语者:40年代向隅在延安受挫的前因后果 |
徐文武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22 |
1
|
|
13
|
口述档案:开创“失语者”的历史天空 |
黄芮雯
黄项飞
|
《兰台世界(上旬)》
|
2015 |
2
|
|
14
|
《高兴》:性别视域下失语者的代言 |
于倩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5
|
权力与话语视域下的张爱玲小说探究——张爱玲小说中“失语者”的建构 |
纪忠璇
符爱萍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23 |
2
|
|
16
|
“失语者”的身份迷失:当代印度穆斯林民族主义的衰落 |
许娟
|
《南亚东南亚研究》
|
2022 |
1
|
|
17
|
沉默者的世界:论肖江虹底层小说创作中的“失语者”形象 |
戴静
|
《世界文学研究》
|
2018 |
0 |
|
18
|
从道德焦虑到身份转化:超越二元对立的犯罪片失语者形象 |
逄蕊
孙学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9
|
从失语者到农村“新人”——论农裔知识分子身份的转变 |
李松
何恋
|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
2023 |
0 |
|
20
|
他者·自我·群体——论韩少功小说中的“失语者”形象 |
程利盼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