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日冕软X射线Fe XVII光谱线诊断的理论研究
1
作者 廖腊梅 曹虹 +1 位作者 时永鹏 贺健 《天文与天体物理》 2014年第4期27-32,共6页
本文以太阳日冕软X射线Fe XVII光谱线中1.501 nm谱线为例,分析了不透明度对1.501 nm谱线的影响,再讨论了太阳日冕等离子体温度和电子数密度的诊断原理。结果表明,太阳日冕等离子体温度的数量级为106K ,电子数密度的数量级为1010cm-3,这... 本文以太阳日冕软X射线Fe XVII光谱线中1.501 nm谱线为例,分析了不透明度对1.501 nm谱线的影响,再讨论了太阳日冕等离子体温度和电子数密度的诊断原理。结果表明,太阳日冕等离子体温度的数量级为106K ,电子数密度的数量级为1010cm-3,这些都和实际观测数量级完全相同。通过分析,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本研究对太阳日冕等离子体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日冕 不透明度 等离子体温度 电子数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拟2015年后向太阳日冕附近发射观测卫星
2
《航天器工程》 2010年第4期114-114,共1页
关键词 太阳日冕 观测卫星 火箭发射 俄罗斯 航天专家 研制项目 活动情况 科研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日冕加热事件的多波段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煦 季海生 黎皓川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随着大熊湖太阳天文台的1.6 m口径的新太阳望远镜(BBSO/NST)的成功运行,太阳观测已经进入了优于O.1″的高分辨率时代.这有助于详细分析单个曰冕加热事件,从而为日冕加热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原始的高分辨率的观测证据.利用NST所获得的在... 随着大熊湖太阳天文台的1.6 m口径的新太阳望远镜(BBSO/NST)的成功运行,太阳观测已经进入了优于O.1″的高分辨率时代.这有助于详细分析单个曰冕加热事件,从而为日冕加热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原始的高分辨率的观测证据.利用NST所获得的在中性氦10830 A谱线、氧化钛7057 A谱线和H_α蓝翼(-0.7A)高分辨率成像观测数据,结合太阳动力学天文台上搭载的大气成像仪(SDO/AIA)和曰球磁场成像仪(SDO/HMI)同时观测到的极紫外和纵向磁场成像数据,分析了源自太阳米粒间通道的两个小的曰冕加热事件(磁环增亮)中的磁场演化.发现:这两个增亮磁环的足点都处于磁场中性线附近的一侧,一个磁环的足点伴随着一个小的纵向磁场单元的消失和两个米粒之间新形成的连接;在另一磁环的足点伴随着纵向磁场的微弱变化和一个米粒的破碎.据此,倾向于认为发生在太阳米粒之间底层大气的重联同时产生了高温和低温物质的外流.同时指出高分辨率和高偏振测量精度的光球磁场观测对于最终解决曰冕加热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日冕 太阳:色球 太阳:光球 太阳: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日冕成像用正入射软X射线光学元件
4
作者 王占山 《光机电信息》 1996年第8期6-9,共4页
在过去五年中,由于用探空火箭发射的正入射X射线望远镜(NIXT)成功地获得了高分辨的太阳软X射线日冕图像,这个望远镜用胶片和X射线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作探测器,所以目前正进行空间天气和地球公害(SWATH)卫星研究.它是一个小型、轻量... 在过去五年中,由于用探空火箭发射的正入射X射线望远镜(NIXT)成功地获得了高分辨的太阳软X射线日冕图像,这个望远镜用胶片和X射线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作探测器,所以目前正进行空间天气和地球公害(SWATH)卫星研究.它是一个小型、轻量和便宜的载荷,放在近地轨道上,用其上的仪器测量和研究卫星所处位置的空间公害.其有三个主要目的:1、跟踪和测量近地轨道的空间碎片;2、监视、跟踪和测量来自太阳的大扰动和这些扰动对近地环境的影响;3、监视和研究太阳的日冕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日冕成像 软X射线 光学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冕绿线辐射在第18-24太阳活动周的整体自转演化规律
5
作者 费宇 何瑞雪 +2 位作者 邓林华 李春 费润秋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2,共11页
太阳自转在极向磁场和环向磁场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揭示太阳磁场的起源与演化的关键基础,但是对日冕自转长期演化规律的研究尚未得到明确的结论.使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分析,对1939年1月1日到2023年12月31日的日冕绿线辐射... 太阳自转在极向磁场和环向磁场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揭示太阳磁场的起源与演化的关键基础,但是对日冕自转长期演化规律的研究尚未得到明确的结论.使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分析,对1939年1月1日到2023年12月31日的日冕绿线辐射强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包括:(1)日冕Fe XIV绿线辐射强度存在的显著周期是15.64 d、27.99 d、70.37 d、162.79 d、314.50 d、1.89 yr、10.30 yr以及11.04 yr,其中前3个周期与日冕自转密切相关;(2)在第18-24活动周范围内,日冕自转的周期长度呈现下降趋势,即日冕自转的速度是不断加快的;(3)日冕自转的周期长度变化与Rieger周期、准双年振荡和准六年振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 太阳:日冕 方法: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夸父一号”卫星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在轨平场定标偏摆方案及结果
6
作者 李敬伟 黎辉 +21 位作者 封莉 李瑛 黄宇 李友平 赵洁 卢磊 应蓓丽 薛建朝 葛蕴翊 张萍 宋得朝 李巧 李舒婷 田俊 李根 刘骁锋 史广禄 单家辉 荆志辰 田正圆 周玥 甘为群 《天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20,共17页
获得真实的日面观测图像,是用户基于太阳望远镜开展科学和应用研究的基础,而平场定标是科学数据生产过程中的必要步骤之一,因为平场定标可以扣除太阳望远镜在成像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性.“夸父一号”又名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 获得真实的日面观测图像,是用户基于太阳望远镜开展科学和应用研究的基础,而平场定标是科学数据生产过程中的必要步骤之一,因为平场定标可以扣除太阳望远镜在成像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性.“夸父一号”又名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ASO-S)卫星的载荷之一,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yman-alpha Solar Telescope,LST),包括3台科学仪器,具体来说是由一个双波段太阳日冕仪(Solar Corona Imager,SCI)以及白光太阳望远镜(White-light Solar Telescope,WST)和莱曼阿尔法全日面太阳成像仪(Solar Disk Imager,SDI)这两个全日面太阳望远镜构成.WST和SDI的探测器是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其平场本身的主要特征是由于激光退火造成的条纹结构,当CMOS探测器在紫外波段使用时会产生一定的衰减与辐射损伤,并且探测器上的水汽凝结和有机物的积累等污染,也会对所得平场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展示了ASO-S卫星发射两年多来,载荷LST的两个仪器WST和SDI在轨平场定标时使用的偏摆方案及其优化以及获得的平场图像和其随时间的演化情况等,并简要地介绍了WST和SDI探测器随时间的衰减和辐射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太阳:日冕物质抛射 太阳:光球 太阳:紫外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日冕物质抛射的磁流体力学性质
7
作者 张枚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27-931,共5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大气中最剧烈的一种活动现象.当日冕物质抛射爆发时,大量的等离子体物质从接近太阳日面的低日冕被抛出,瞬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一部分这些物质和能量传播到地球附近时,可以造成短波...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大气中最剧烈的一种活动现象.当日冕物质抛射爆发时,大量的等离子体物质从接近太阳日面的低日冕被抛出,瞬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一部分这些物质和能量传播到地球附近时,可以造成短波通讯中断、卫星工作失常等破坏性现象.文章作者认为,是缠绕的太阳磁场提供了足够的能量,使这些日冕物质可以克服恒星的重力以及周边磁场的束缚抛射出来;而磁螺度在日冕中的不断积累,不仅为日冕物质抛射提供了能量基础,而且使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日冕演化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物理 太阳物理 日地联系 太阳日冕物质抛射 磁流体力学 磁螺度
原文传递
“帕克太阳探测器”将首次飞入日冕观测太阳
8
作者 张扬眉 《国际太空》 2018年第8期14-19,共6页
2018年8月1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用德尔他-4H(Delta-4H)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了“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该探测器是首个飞进太阳日冕进行探测的航天器,其科学目的是研究日冕和太阳风,并对... 2018年8月1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用德尔他-4H(Delta-4H)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了“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该探测器是首个飞进太阳日冕进行探测的航天器,其科学目的是研究日冕和太阳风,并对可能影响人类日常生活的空间天气进行预警。早在195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辛普森委员会(Simpson Committee)就提出一项旨在探测近太阳粒子和场环境的任务。到了21世纪90年代,NASA规划了“外行星/太阳探测器”(OPSP)计划,该计划最初包括3项任务,即“太阳探测器”(Solar Probe)、“冥王星柯伊伯快车”(Pluto Kuiper Express)和“木卫二轨道器”(Europa Orbi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探测器 太阳日冕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EXPRESS 观测 NASA DELTA PLU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日冕的物理学导论
9
作者 康连生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2005年第8期10-10,共1页
在过去的十年里,开创了太阳空间探测的新时代,从X射线、软X射线到射电在许多波段进行的探测和观测.覆盖了全波段。本书全面地介绍了太阳物理学,用等离子体物理深入地讲解了太阳日冕物理,讨论了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等离子体加热、... 在过去的十年里,开创了太阳空间探测的新时代,从X射线、软X射线到射电在许多波段进行的探测和观测.覆盖了全波段。本书全面地介绍了太阳物理学,用等离子体物理深入地讲解了太阳日冕物理,讨论了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等离子体加热、磁重联和粒子加速过程,并给出了日冕加热和辐射在所有恒星中的基本过程的最后结果,详细地介绍了诸如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壮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物理学 太阳日冕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加热 日冕物质抛射 空间探测 软X射线 不稳定性 加速过程
原文传递
日冕磁场重建方法在研究太阳爆发活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宿英娜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30,共18页
太阳是与地球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发生在日面上的剧烈爆发性活动可能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是灾难性后果.包含太阳耀斑、暗条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在内的太阳爆发活动是同一物理过程的不同表现形式,其能量来源于爆发前储存在... 太阳是与地球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发生在日面上的剧烈爆发性活动可能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是灾难性后果.包含太阳耀斑、暗条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在内的太阳爆发活动是同一物理过程的不同表现形式,其能量来源于爆发前储存在日冕中的磁场自由能.因此,了解日冕磁场的3维结构是理解太阳爆发的触发机制以及活动区的稳定性等现象的前提.由于观测技术限制,目前尚无法对日冕磁场进行常规观测,因此发展了多种利用可常规观测的光球磁场来重建日冕磁场的方法.主要评述近10 yr来各种日冕磁场重建方法在研究太阳爆发活动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日冕 太阳:光球 太阳:演化 太阳:耀斑 太阳:暗条 日珥 太阳: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对偶的Ⅲ型射电爆发观测探讨日冕双向电子束的起源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瑞祥 傅其骏 +1 位作者 汪敏 刘玉英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60,共7页
介绍云南和北京天文台射电频谱仪观测到的 3个对偶的米波———微波Ⅲ型爆发 ,估计了双向电子束起源的频率和高度 ,3个事件分别揭示了在正向和反向漂移爆发之间的分界频率 (约为 2 50 ,1 30 0和 2 90 0MHz) ,它们指出了一个致密的电子... 介绍云南和北京天文台射电频谱仪观测到的 3个对偶的米波———微波Ⅲ型爆发 ,估计了双向电子束起源的频率和高度 ,3个事件分别揭示了在正向和反向漂移爆发之间的分界频率 (约为 2 50 ,1 30 0和 2 90 0MHz) ,它们指出了一个致密的电子加速源 ,在这个源中产生了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注入的电子束 ,从这些事例可以表明不同事件的双向电子束的分界频率有一个相当大的范围 (2 50 - 2 90 0MHz) ,而它们的起源范围却是在一个很小的 (大约 4-1 0 0MHz)和不同的频段范围内 .最后讨论了日冕磁结构的拓扑范围、电子加速源构造的空间尺度、电子束运动速度和对偶Ⅲ型爆发的产生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日冕 Ⅲ型射电辐射 电子加速区 双向电子束 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非线性无力磁场的边界积分表示公式
12
作者 李柱恒 颜毅华 宋国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68-972,共5页
颜毅华和樱井2000年就太阳磁场提出了一个具有有限能量的非线性无力场模型,并对磁场给出了一个边界积分表示公式,用边界上的已知磁场值和未知的磁场法向导数值来确定空间任意点的磁场值.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直接边界积分公式,仅仅由边界... 颜毅华和樱井2000年就太阳磁场提出了一个具有有限能量的非线性无力场模型,并对磁场给出了一个边界积分表示公式,用边界上的已知磁场值和未知的磁场法向导数值来确定空间任意点的磁场值.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直接边界积分公式,仅仅由边界上的已知磁场值确定空间点的磁场值.用颜的公式计算空间点的磁场值时,必须先求出边界上磁场的法向导数,并且求法向导数需要花较长的时间.而用新的直接边界积分公式计算空间点的磁场值时,不需要计算边界上磁场的法向导数,这样就可节省时间.相对于颜所给的公式而言,用新的公式计算磁场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磁场 太阳日冕 太阳活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学阿尔文波及其在太阳和空间等离子体中的应用(英文)
13
作者 吴德金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72,共72页
动力学阿尔文波是短波长的色散阿尔文波,其色散主要是由于垂直波长接近离子回旋半径或电子惯性长度等微观粒子动力学特征尺度而引起的。在频率远低于离子回旋频率的低频条件下,其平行波长通常仍然远大于离子惯性长度,这导致动力学阿尔... 动力学阿尔文波是短波长的色散阿尔文波,其色散主要是由于垂直波长接近离子回旋半径或电子惯性长度等微观粒子动力学特征尺度而引起的。在频率远低于离子回旋频率的低频条件下,其平行波长通常仍然远大于离子惯性长度,这导致动力学阿尔文波在电磁偏振和传播方向上呈现显著各向异性的重要特性,并因此使其在磁等离子体的粒子能化现象和结构丝化现象中起重要作用。动力学阿尔文波早期于1970年代由Chen和Hasegawa研究聚变等离子体加热问题时首先提出。随后,在1980年代受到空间等离子体、特别是电离层-磁层耦合与极光现象研究的广泛关注。进入1990年代后,由于在空间卫星探测技术和地面等离子体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一些高分辨空间等离子体探测仪器和地面大型等离子体实验设备投入工作以来,在动力学阿尔文波的实验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重要进展。这不仅导致对动力学阿尔文波在磁等离子体动力学现象中重要作用的重新估价和正视,并再次激发了对动力学阿尔文波理论及其在实验室、空间和天体环境下各类等离子体活动现象中应用研究的广泛兴趣。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小组一直致力于动力学阿尔文波及其在太阳和空间等离子体粒子能化现象中应用的研究。这篇综述性报告主要介绍了有关动力学阿尔文波非线性孤波理论及其在空间和太阳等离子体粒子能化现象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也是我们这十几年来在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一个总结。报告的第0章简要介绍动力学阿尔文波的一些主要特征及其在磁等离子体动力学现象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在第1章中利用等离子体的双流体方程、结合有关的实验观测,系统介绍了动力学阿尔文波的色散、传播、偏振等基本特性和在一维孤波与二维涡旋等非线性结构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接下来的第2、3、4章将聚焦在动力学阿尔文波的耗散机制及其在太阳和空间等离子体粒子能化现象中的应用研究上,分别包括:动力学阿尔文孤波的耗散结构及其在极光高能电子加速现象中的应用(第2章);动力学阿尔文孤波中重离子的各向异性能化机制及其在延伸日冕中少量重离子反常加热现象中的应用(第3章);以及动力学阿尔文波的反常耗散机制及其在日冕磁等离子体结构非均匀加热现象中的应用(第4章)。最后的第5章是一个简要的总结和几点进一步发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物理 动力学阿尔文波 波粒相互作用 太阳日冕加热 极光电子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首次太阳探测任务——阿迪蒂亚-L1分析
14
作者 张扬眉 《国际太空》 2023年第10期8-13,共6页
2023年9月2日,印度首个太阳探测器——阿迪蒂亚-L1(Aditya-L1)从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搭乘极轨卫星运载火箭-XL(PSLV-XL)发射升空,将研究太阳日冕、太阳风及其对地球附近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极轨卫星 太阳 航天中心 蒂亚 太阳日冕 环境的影响 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太阳质子事件及相伴现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立斌 乐贵明 +3 位作者 陆阳平 陈旻昊 李鹏 尹志强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3-210,共8页
依据卫星和地面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峰值流量达到或超过10 000 pfu(1 pfu=1proton.cm^2.s^(-1).sr^(-1))的超强太阳质子事件相伴的太阳耀斑、曰冕物质抛射(CME)驱动激波的曰地传播速度、源区的曰面经度、卡林顿经度以及相伴的磁暴等现象.... 依据卫星和地面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峰值流量达到或超过10 000 pfu(1 pfu=1proton.cm^2.s^(-1).sr^(-1))的超强太阳质子事件相伴的太阳耀斑、曰冕物质抛射(CME)驱动激波的曰地传播速度、源区的曰面经度、卡林顿经度以及相伴的磁暴等现象.研究表明,超强太阳质子事件源区的曰面经度范围为E30°<Longitude≤W75°.超强太阳质子事件源区分布在2个卡林顿经度带,分别为130°~220°的区域和260°~320°的区域.超强太阳质子事件都伴随着强烈的太阳耀斑和快速CME,CME驱动的激波从太阳到地球的平均速度超过1200 km/s.除一个超强太阳质子事件相伴的磁暴略低于强磁暴外,其余8个都伴有Dst≤-100 nT的强烈磁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太阳:日冕物质抛射 太阳:粒子发射 太阳:日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峰爆发标度律及其对新一代太阳射电望远镜参数的约束 被引量:6
16
作者 谭宝林 程俊 +1 位作者 谭程明 寇洪祥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105,共13页
射电观测是太阳物理和日地空间科学的重要探测手段,尤其是对于太阳爆发过程中的太阳非热粒子加速、发射和传播等过程.迄今,世界各地研制建成了上百台太阳射电望远镜,包括射电流量计、射电动态频谱仪和射电日像仪等.基于技术进步和新的... 射电观测是太阳物理和日地空间科学的重要探测手段,尤其是对于太阳爆发过程中的太阳非热粒子加速、发射和传播等过程.迄今,世界各地研制建成了上百台太阳射电望远镜,包括射电流量计、射电动态频谱仪和射电日像仪等.基于技术进步和新的科学设想,人们还在不断提出新的太阳射电望远镜计划.研制新的太阳射电望远镜时,需要考虑观测频率、带宽、时间分辨率、频率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偏振精度等设计参数.事实上,过度追求高参数往往会无法实现期望的科学目标.如何合理地选择太阳射电望远镜的参数呢?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太阳射电爆发常常可分成一系列从长到短不同时标的爆发过程,其中,尖峰爆发是最小时间尺度的爆发现象,同时也是太阳上目前发现的最小空间尺度上的爆发过程,可看成一种元爆发过程,可能对应于单一的磁场重联和磁能释放.根据太阳射电天文学研究,识别尖峰爆发是对新一代太阳射电望远镜的基本要求.尖峰爆发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又是随频率而变化的.从分析不同频段太阳射电尖峰爆发的时间和带宽的标度律来说明如何为新一代望远镜的设计选择合理的参数指标,并提出谱-像结合观测模式,最大程度地保证望远镜科学目标的实现.这种观测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太阳射电观测的主要方式,对揭示太阳爆发现象中的非热过程的物理本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太阳活动 太阳:日冕 太阳:射电辐射 射电望远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 被引量:3
17
作者 甘为群 诸成 +1 位作者 陈斌 黄宇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共3页
作为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ASO-S)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扼要介绍ASO-S卫星提出的背景、卫星的研制历程、科学目标、载荷构成... 作为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ASO-S)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扼要介绍ASO-S卫星提出的背景、卫星的研制历程、科学目标、载荷构成、任务总体以及卫星研制的组织架构,并对卫星的运行和科学产出略作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空间卫星 太阳:磁场 太阳:耀斑 太阳:日冕物质抛射 太阳:紫外辐射 太阳:X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冕波和日冕结构的相互作用
18
作者 赵丽 梁红飞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13年第4期333-340,共8页
日冕波自从被发现以来,关于它是不是真正的波一直是太阳物理学界的热门话题,直到现在还没有一致的结论。2011年8月4日,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利用19.3 nm波段观测到一个日冕波,通过对这个日冕波的研究,发现... 日冕波自从被发现以来,关于它是不是真正的波一直是太阳物理学界的热门话题,直到现在还没有一致的结论。2011年8月4日,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利用19.3 nm波段观测到一个日冕波,通过对这个日冕波的研究,发现日冕波在传播过程中和一些日冕结构发生了相互作用,当日冕波遇到暗条通道时,一部分日冕波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日冕波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传播,当日冕波遇到活动区时,日冕波以非常快的速度穿过活动区并且形成一个新的半弧型的亮波前,通过分析认为这可能是日冕波在遇到该活动区时发生了折射,折射波穿过活动区后形成了这个新的半弧型的亮波前。而当日冕波和两个日冕亮结构相互作用时,发现日冕波连续发生了二次反射。从观测到的日冕波在遇到暗条通道和日冕亮结构发生了反射,在遇到活动区时发生了折射等现象可以推断出这里观测到的日冕波可能是真正的波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 太阳日冕 太阳活动区 日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Ⅱ型射电暴精细结构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士伟 吕茂水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43,共15页
在太阳射电动态频谱图上,Ⅱ型暴表现为缓慢频率漂移的窄带信号;这些信号为能量电子激发的等离子体辐射,其基频辐射的频率接近当地等离子体频率。Ⅱ型暴在太阳暴驱动激波、激波加速产生能量电子以及空间天气预报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在太阳射电动态频谱图上,Ⅱ型暴表现为缓慢频率漂移的窄带信号;这些信号为能量电子激发的等离子体辐射,其基频辐射的频率接近当地等离子体频率。Ⅱ型暴在太阳暴驱动激波、激波加速产生能量电子以及空间天气预报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有些Ⅱ型暴的频谱形态比较丰富,存在多种精细结构;按照频谱形态和成因大致分为频带分裂、多支、鱼骨状以及骤变Ⅱ型暴。这些精细结构可用于诊断电子数密度、磁场强度等日冕参数和确定相关激波的速度、位形等,以及更深入地理解太阳暴过程。然而,Ⅱ型暴精细结构的成因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特别地,需要利用我国新建设备的高分辨率数据开展研究。Ⅱ型暴精细结构的观测研究进展以及需要关注的问题将在文中做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物理 太阳电磁辐射 太阳射电辐射 太阳日冕物质抛射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日冕仪图像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单家辉 封莉 +5 位作者 袁汉青 张岩 钟忺 甘为群 黎辉 黄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9-139,共11页
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的检测是建立CME事件库和实现对CME在行星际传播的预报的重要前提.通过Visual Geometry Group(VGG)16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对日冕仪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基于大角度光谱日冕仪(Large Angle and Spectro... 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的检测是建立CME事件库和实现对CME在行星际传播的预报的重要前提.通过Visual Geometry Group(VGG)16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对日冕仪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基于大角度光谱日冕仪(Large Angle and Spectrometric Coronagraph Experiment,LASCO)C2的白光日冕仪图像,根据是否观测到CME对图像进行标记.将标记分类的数据集用于VGG模型的训练,该模型在测试集分类的准确率达到92.5%.根据检测得到的标签结果,结合时空连续性规则,消除了误判区域,有效分类出CME图像序列.与Coordinated Data Analysis Workshops(CDAW)人工事件库比较,分类出的CME图像序列能够较完整地包含CME事件,且对弱CME结构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未来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ASO-S)卫星的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将搭载有白光日冕仪(Solar Corona Imager,SCI),使用此分类方法将该仪器产生的日冕图像按有无CME分类.含CME标签的图像将推送给中国的各空间天气预报中心,对CME进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日冕物质抛射 技术:图像处理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