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谷秧歌的传承现状和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智联忠 《艺苑》 2011年第5期100-105,共6页
太谷秧歌是产生与发展于山西晋商故里——太谷的地方小戏,优美丰富的曲调、情趣化的表演使其在晋中各县广为流布,并深受群众的喜欢。它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并在民国年间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产生了大量与时代紧密结合的作品。改革开放以后... 太谷秧歌是产生与发展于山西晋商故里——太谷的地方小戏,优美丰富的曲调、情趣化的表演使其在晋中各县广为流布,并深受群众的喜欢。它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并在民国年间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产生了大量与时代紧密结合的作品。改革开放以后,太谷秧歌也曾再度获得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女演员,秧歌艺术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进入21世纪,秧歌的生存状况却越来越让人担忧,现在太谷县虽然还有秧歌剧团,但均为私营剧团,他们在推动艺术发展上的作用极其有限,如何有效地对太谷秧歌进行保护传承无疑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秧歌 地方小戏 非物质文化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与创造中变化、发展——以太谷秧歌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新力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课题来源与简介太谷秧歌是由太谷的乡土小戏曲慢慢发展起来的,民间编排的歌舞、戏曲、小曲经过传承与发展形成现如今的综合艺术。太谷秧歌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太谷秧歌融合幽默诙谐的太谷方言的神韵、婉转动听的旋... 课题来源与简介太谷秧歌是由太谷的乡土小戏曲慢慢发展起来的,民间编排的歌舞、戏曲、小曲经过传承与发展形成现如今的综合艺术。太谷秧歌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太谷秧歌融合幽默诙谐的太谷方言的神韵、婉转动听的旋律、多姿多彩的表演形式、明丽鲜活的艺术风格,得到了人们的追捧与喜爱。2015年以来,山西省太谷县以太谷秧歌为传承艺术重点,创作出能够代表太谷当地艺术特色的作品,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一种发展秧歌艺术、传承秧歌艺术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秧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题来源 幽默诙谐 传承艺术 传承与发展 艺术风格 山西省
原文传递
太谷秧歌传承与创新途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新力 《黄河之声》 2017年第22期158-159,共2页
太谷秧歌是流传于山西晋中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素有"太行山上唱民歌,晋商故里看秧歌"之称,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太谷秧歌在当地政府和一些学者及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挖掘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是,在传... 太谷秧歌是流传于山西晋中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素有"太行山上唱民歌,晋商故里看秧歌"之称,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太谷秧歌在当地政府和一些学者及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挖掘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是,在传承和创新上却停滞不前,本文根据自己的思考并结合已经获取的成功经验,试图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秧歌 传承 创新途径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谷秧歌音乐剧《小太阳·红苹果不再挂泪》——之音乐创作点滴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娟 《音乐时空》 2014年第24期91-92,共2页
"太谷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调优美婉转,调式丰富奇特,曲式短小精悍,乡土气息浓厚,深得百姓的厚爱与喜欢。同时,也受到省内外群众、海内外听众及我国许多著名作曲家、歌唱家的喜爱。许多作曲家把太谷秧歌的音乐运用... "太谷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调优美婉转,调式丰富奇特,曲式短小精悍,乡土气息浓厚,深得百姓的厚爱与喜欢。同时,也受到省内外群众、海内外听众及我国许多著名作曲家、歌唱家的喜爱。许多作曲家把太谷秧歌的音乐运用在实际的创作中,写出了歌曲《妇女自由歌》、《在村外小河旁》以及歌剧《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秧歌 创作背景 创作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谷秧歌名称考辨 被引量:1
5
作者 智联忠 《广播歌选》 2011年第2期76-77,共2页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东北部,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箕子故里"之称,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故乡也在太谷。本文梳理了太谷秧歌的历史渊源,分析了对太谷秧歌的两种误解,并对太谷秧歌名称的由来进行考证。
关键词 太谷秧歌 名称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葬礼中太谷秧歌演出活动的考察与分析
6
作者 夏琳 《晋中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28-31,共4页
以一次葬礼中的太谷秧歌演出活动为研究个案,通过对一场丧葬活动全过程的记录,考察整个葬礼过程中太谷秧歌音乐的使用情况,由此揭示在不同的民俗场合中的太谷秧歌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以及当下生态环境下民间小戏的生存意义。
关键词 葬礼 太谷秧歌 考察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传统,继往开来——以太谷秧歌《西河院》《打冻漓》多声创作为例
7
作者 周沐春 王新力 《黄河之声》 2020年第10期16-17,共2页
自上世纪初开始,有很多作曲家运用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结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中国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既保留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风貌,又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使之传播更为广泛,受众更多。在某种程度上来讲,... 自上世纪初开始,有很多作曲家运用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结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中国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既保留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风貌,又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使之传播更为广泛,受众更多。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是极为有力的。此次参与的山西省社科课题的创作研究,经过研究团队的商定,选取《卖高底》、《看秧歌》、《偷南瓜》、《上包头》、《看铁棍》、《洗衣计》、《卖元宵》、《小放牛》、《打冻漓》、《游铁道》、《清风亭》、《西河院》共12首具有代表性的太谷秧歌曲调,分别进行合唱、钢琴、舞蹈的创作实践,以期在中小学中更好的推广本地传统音乐文化。本人主要负责合唱改编,同时参与了舞蹈音乐的创作。通过此次创作研究,收获颇丰。本文就以两首太谷秧歌《西河院》、《打冻漓》的多声部配置为切入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经验,以供同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秧歌 多声部 和声 创作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承前人 求美求新——太谷秧歌艺术家王效端创腔手法初探
8
作者 常晓菲 《黄河之声》 2008年第16期85-86,共2页
现年已八十高龄的王效端是目前山西省太谷秧歌传承人中最重要的代表,在长达六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中,他师承前人,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腔手法,本文作者在对王效端唱腔进行了认真的采录研究后,从四个方... 现年已八十高龄的王效端是目前山西省太谷秧歌传承人中最重要的代表,在长达六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中,他师承前人,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腔手法,本文作者在对王效端唱腔进行了认真的采录研究后,从四个方面对其创腔手法做了归纳和整理。希望这一探索能为太谷秧歌乃至其他剧种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秧歌 王效端 创腔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太谷秧歌艺术家王效端唱腔之艺术特色
9
作者 常晓菲 《广播歌选》 2011年第2期73-75,共3页
王效端曾是山西省太谷秧歌传承人中最重要的代表,从艺60多年来,他师承前人,发挥个性,博采众长,在唱腔上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并蕴涵生命个性的艺术特色。本文从多方面对其唱腔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关键词 太谷秧歌 王效端 唱腔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承前人 求美求新——太谷秧歌艺术家王效端创腔手法初探
10
作者 常晓菲 《黄河之声》 2008年第23期50-51,共2页
现年已八十高龄的王效端是目前山西省太谷秧歌传承人中最重要的代表,在长达六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中,他师承前人,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腔手法,本文作者在对王效端唱腔进行了认真的采录研究后,从四个方... 现年已八十高龄的王效端是目前山西省太谷秧歌传承人中最重要的代表,在长达六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中,他师承前人,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腔手法,本文作者在对王效端唱腔进行了认真的采录研究后,从四个方面对其创腔手法做了归纳和整理。希望这一探索能为太谷秧歌乃至其他剧种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秧歌 王效端 创腔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山西地方小戏的录音技巧——以太谷秧歌为例
11
作者 温建文 《传播与版权》 2017年第3期134-135,146,共3页
山西省太谷县的秧歌戏是山西众多地方小戏之一,为了保存这一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文化部门抢救性地录制出版了该小戏的影像制品。总结该影像制品的录音技巧与录音经验:根据伴奏乐器的特点选择话筒,考虑乐队的布局合理摆放话筒,... 山西省太谷县的秧歌戏是山西众多地方小戏之一,为了保存这一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文化部门抢救性地录制出版了该小戏的影像制品。总结该影像制品的录音技巧与录音经验:根据伴奏乐器的特点选择话筒,考虑乐队的布局合理摆放话筒,配合演员表演准确录制唱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秧歌 话筒 戏曲录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谷秧歌舞蹈元素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雨 张振科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6-90,共5页
太谷秧歌是源于太谷民间小戏,发展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小调,其曲调优美、通俗易懂、短小精干、琅琅上口,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千余年的发展中吸收了南北民间小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间小戏。现有资料很少有将太谷秧歌舞蹈元素作为研... 太谷秧歌是源于太谷民间小戏,发展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小调,其曲调优美、通俗易懂、短小精干、琅琅上口,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千余年的发展中吸收了南北民间小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间小戏。现有资料很少有将太谷秧歌舞蹈元素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通过对太谷秧歌表演剧目的反复观看、记录与总结,发现其中具有夸张幽默的情绪化舞蹈元素、朴实自然的生活化舞蹈元素、物虚情实的情境化舞蹈元素,并对太谷秧歌舞蹈元素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而为探索太谷秧歌舞蹈元素在学术上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秧歌 舞蹈元素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太谷秧歌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文静 《绥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40-43,共4页
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山西太谷秧歌的传承和发扬正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正是缘于此,才更应该重视其文化研究。文章从太谷秧歌的渊源与名称、艺术特征、民俗、晋商文化、艺人群体及其秧歌的传承与发展等诸多方面入手,对... 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山西太谷秧歌的传承和发扬正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正是缘于此,才更应该重视其文化研究。文章从太谷秧歌的渊源与名称、艺术特征、民俗、晋商文化、艺人群体及其秧歌的传承与发展等诸多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太谷秧歌 起源 艺术特征 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谷秧歌与晋商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武丹 《黄河之声》 2014年第12期114-115,共2页
"太谷秧歌"也称"祁太秧歌"、"晋中秧歌",是源于太谷并广泛流传于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山西晋中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小戏。太谷秧歌兴盛于清代中末叶,与晋商崛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山西商人足迹遍布全国... "太谷秧歌"也称"祁太秧歌"、"晋中秧歌",是源于太谷并广泛流传于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山西晋中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小戏。太谷秧歌兴盛于清代中末叶,与晋商崛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山西商人足迹遍布全国,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太谷秧歌的发展,而太谷秧歌的剧目也在无形中折射出了商业巨贾的行为、观念。本文意在对于太谷秧歌中反映晋商题材的剧目进行简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秧歌 晋商 关系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谷秧歌溯源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雪云 《晋中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5-99,共5页
太谷秧歌发源于太谷民间,而后流传于太谷附近的县区,太谷秧歌剧目无论剧情还是语言都带有鲜明的太谷民俗风情的特征。太谷有太谷秧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优秀演员和由来已久的编唱习俗。
关键词 太谷秧歌 名称 发端 剧目特点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太谷秧歌中方言的特点
16
作者 闫文静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9期160-162,共3页
太谷秧歌以太谷方言为基础,太谷秧歌所用方言是一种社会方言。与太谷方言相比,太谷秧歌中方言具有以下特点:具有变异性,体现为发音向普通话靠拢,但靠拢幅度小;具有保守性,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富有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衬词、修辞手法... 太谷秧歌以太谷方言为基础,太谷秧歌所用方言是一种社会方言。与太谷方言相比,太谷秧歌中方言具有以下特点:具有变异性,体现为发音向普通话靠拢,但靠拢幅度小;具有保守性,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富有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衬词、修辞手法和幽默技巧等方面。太谷秧歌中方言的研究可以为太谷方言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并为太谷秧歌的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秧歌 方言 变异性 保守性 艺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谷秧歌”剪纸设计中的艺术表现
17
作者 孙琪 《美术大观》 2016年第8期96-97,共2页
太谷秧歌可以追溯到很远,它是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本土的民间小戏种,主要来自于民间自编自演的戏曲形式。现已被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代表之一。山西太谷秧歌的发展正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所以应该跟专业设计联系,多去深入... 太谷秧歌可以追溯到很远,它是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本土的民间小戏种,主要来自于民间自编自演的戏曲形式。现已被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代表之一。山西太谷秧歌的发展正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所以应该跟专业设计联系,多去深入研究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秧歌 剪纸 应用与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研究
18
作者 闫文静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5-18,共4页
太谷秧歌幽默的语言风格是其广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变换语音、语义、语法等语言要素、运用方言熟语、巧用修辞格、违背逻辑法则等都是太谷秧歌语言幽默产生的途径。研究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可以指导太谷秧歌新剧本的创作和旧剧本... 太谷秧歌幽默的语言风格是其广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变换语音、语义、语法等语言要素、运用方言熟语、巧用修辞格、违背逻辑法则等都是太谷秧歌语言幽默产生的途径。研究太谷秧歌语言幽默技巧,可以指导太谷秧歌新剧本的创作和旧剧本的改编,促进太谷秧歌的传承、革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秧歌 语言 幽默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地方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以太谷秧歌为例
19
作者 郭慧娟 《价值工程》 2014年第1期227-228,共2页
太谷秧歌是一种历史悠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小戏,本文追根溯源,从太谷秧歌之正名考起,详细分析太谷秧歌之艺术特点、发展与传承,文章最后就太谷秧歌如何创新从秧歌中提炼舞蹈动律元素方面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 太谷秧歌 正名 传承 创新 舞蹈动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从太谷秧歌中提取舞蹈动作元素的探讨
20
作者 郭慧娟 《沧桑》 2011年第3期109-111,共3页
太谷秧歌是一种历史悠久,民间自编自演的小曲、杂说、歌舞、戏曲的综合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本文对如何从太谷秧歌中挖掘、提取舞蹈元素,进行创新并加以有质的量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太谷秧歌 舞蹈元素 提取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