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法与习惯法的扞格:以《天柱文书》中的侗族离婚诉讼案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谢开键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69,共7页
在古代社会,国家法对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影响常因地理环境的制约而相对薄弱。地方秩序的维护多依赖于地方习惯法。近代以后,国家力量逐渐加强了其对偏远地区的影响力,国家法也逐步变成民众处理社会问题的另一种途径。但在国家法进入地... 在古代社会,国家法对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影响常因地理环境的制约而相对薄弱。地方秩序的维护多依赖于地方习惯法。近代以后,国家力量逐渐加强了其对偏远地区的影响力,国家法也逐步变成民众处理社会问题的另一种途径。但在国家法进入地方法控制区的时候,就不免会出现适应问题,特别是当国家法与地方法存在分歧的内容时,民众如何抉择值得关注。民国贵州天柱县的一起侗族离婚案,充分地展现了国家法和习惯法扞格的情况。由于当地侗族习惯法占有优势,使得国家法的解决途径最终未能成功。本文拟以此案为例,展现民国时代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法 习惯法 离婚 天柱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天柱文书看侗族社会日常纠纷与协调机制——清水江文书·天柱文书研究之五 被引量:3
2
作者 林芊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95-102,共8页
清代以来,侗族民间产生的各种文书中有许多事涉分家析产、离异休妻、家庭事务调解和邻里纠纷的文书,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引发事端的各种冲突在传统习惯法调节下得以解决;调解时的法理依据与手段,往往通过族长、或族中有威望长者、文化人... 清代以来,侗族民间产生的各种文书中有许多事涉分家析产、离异休妻、家庭事务调解和邻里纠纷的文书,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引发事端的各种冲突在传统习惯法调节下得以解决;调解时的法理依据与手段,往往通过族长、或族中有威望长者、文化人身份的乡绅斡旋;侗族传统社会的协调机制,从文书中看在法理上是与"侗款"相一致的习惯法,在程序上则是族长等乡族领袖——他们是习惯法的传承者,也是执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天柱文书 侗族 日常纠纷 乡族领袖 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俗与国法之争——以《天柱文书》中龙映姜、杨翠桃争田案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徐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乡俗与国法是在传统中国特定环境下维系地方和谐稳定的两大重要力量,长期互相调适,和谐共生。在处理家族财产继承时,二者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现代化的推进和西方法理的输入,《中华民国民法·继承编》于1931年起颁布施行,但... 乡俗与国法是在传统中国特定环境下维系地方和谐稳定的两大重要力量,长期互相调适,和谐共生。在处理家族财产继承时,二者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现代化的推进和西方法理的输入,《中华民国民法·继承编》于1931年起颁布施行,但由于立法精神与中国社会文化尤其是农村乡俗存有诸多扞格,由之在处理继承权纠纷时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以农村财产继承权利为中心,以贵州清水江流域产生的天柱文书记载的天柱县龙映姜、杨翠桃关于继嗣田产之争的历史个案为例,分析《继承编》在具体施行当中的困境,并探讨国法、乡俗乃至乡情在维系地方和谐稳定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柱文书 继承权 乡俗 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中国乡土社会的认知解读范围①——《天柱文书》序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新民 《贵州文史丛刊》 2014年第1期88-93,共6页
《天柱文书》首辑凡22册68卷,近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透过大量新公布的文书史料,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清水江文明,推劲区域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丰富文书学的成果宝藏,扩大中国乡土社会的资料取用与认知解读范围,从而大有裨于吾... 《天柱文书》首辑凡22册68卷,近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透过大量新公布的文书史料,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清水江文明,推劲区域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丰富文书学的成果宝藏,扩大中国乡土社会的资料取用与认知解读范围,从而大有裨于吾国学术文化事业的兴盛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柱文书 清水江文明 文书 乡土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乡土文献看清水江流域的林木保护——以天柱文书为中心
5
作者 林东杰 《农业考古》 2016年第1期180-187,共8页
清水江流域是我国重要林区之一,当地木材贸易在清代盛极一时。在商业利润刺激下,当地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并在育林的过程中采取了林粮间作,结果不但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还保证了大规模、持续性的木材采伐,客观上维持了林地总面... 清水江流域是我国重要林区之一,当地木材贸易在清代盛极一时。在商业利润刺激下,当地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并在育林的过程中采取了林粮间作,结果不但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还保证了大规模、持续性的木材采伐,客观上维持了林地总面积的稳定。此外,清水江流域的风水观念、乡规民约等,也在林木保护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柱文书 清水江文书 林粮间作 风水观念 乡规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探析——以《天柱文书》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欣欣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26-132,共7页
自古以来养老问题就是人们十分重视的问题,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也是最直接地践行“孝道”的方式。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家庭老人养老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无子家庭通过族内过继承嗣宗祧并为自己养老送终;二是诸子成立分家... 自古以来养老问题就是人们十分重视的问题,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也是最直接地践行“孝道”的方式。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家庭老人养老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无子家庭通过族内过继承嗣宗祧并为自己养老送终;二是诸子成立分家时预先提留一部分资产养老;三是在养老出现经济困难时卖田鬻产。这些举措,不仅是清水江流域居民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传承,也是解决老人现实性养老问题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养老 天柱文书 清水江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江流域的内地化开发与民间契约文书的遗存利用——以黔东南天柱县文书为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新民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38,共9页
清水江文书的弆藏数量及研究利用价值,近年来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因此,有必要结合田野调查和相关文献典籍,分析当地见存文书的分布特征,探讨其所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原因,总结其与当地社会经济生活的对应密契关系,并结合新近公布出... 清水江文书的弆藏数量及研究利用价值,近年来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因此,有必要结合田野调查和相关文献典籍,分析当地见存文书的分布特征,探讨其所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原因,总结其与当地社会经济生活的对应密契关系,并结合新近公布出版的天柱契约文书,就其地域分布特点和颇为罕见的归户性特征等一系列问题,逐一予以合理的解读与阐释。而大规模地整理编纂地方私家文书,无论揆以徽州或敦煌文书的出版研究经验,均必能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史等诸多学科的发展,大将有裨于学术文化事业的兴盛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柱文书 民族文化 乡土社会 契约学 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至民国天柱地区货币表达方式初探——以天柱土地买卖文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褚立博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7期204-206,共3页
本文以土地买卖契约为主要考察对象,分类论述了契约文书中货币的记录方式,尝试性的探讨了清代至民国天柱地区土地交易中银、钱、洋等货币的使用随时代变迁而变动些许情况。
关键词 天柱文书 土地买卖 货币表达方式 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中叶至民国时期乡村典交易的回赎率——基于清水江流域天柱文书的考察
9
作者 谢开键 《宏德学刊》 2023年第1期253-278,共26页
典交易的重要规则之一是可以回赎典产。因契约的分散性,典产回赎率的研究难以展开。承典人出具字条收取出典人典价,或书立退土地与出典人,或立退土字,是判断典产是否回赎的常用方式。《天柱文书》以乡镇分编,编下依其所辖之村寨分卷排列... 典交易的重要规则之一是可以回赎典产。因契约的分散性,典产回赎率的研究难以展开。承典人出具字条收取出典人典价,或书立退土地与出典人,或立退土字,是判断典产是否回赎的常用方式。《天柱文书》以乡镇分编,编下依其所辖之村寨分卷排列,同一家庭或家族者则一概依类合编的整理方式,使每份文书均可对应到文书持有者及其所在村寨。由此可根据出典人和文书原持有人同姓,与承典人不同姓;承典人和文书原持有人同姓,与出典人不同姓;出典人、承典人和文书原持有人同姓;出典人和承典人同姓但与文书原持有者不同姓,或三者均不同姓:以判断典产回赎与否。经考察,清至民国时期天柱县典交易的典产回赎率约为10.2%,且回赎行为主要集中于清光绪年间及全面抗日战争时期,这或许与当时贵州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经济有所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交易 回赎率 清水江 天柱文书
原文传递
清水江文书纪年格式之“天运”考释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9-73,共5页
时间标识是契约文书中的关键要素,必须严谨准确。而在清水江文书中,多次出现以"天运+干支"格式的计时格式,给文书订立时间的确定带来辨识的障碍,而对"天运"的考释,也成为文书整理工作中的一大疑难。本文以《天柱文... 时间标识是契约文书中的关键要素,必须严谨准确。而在清水江文书中,多次出现以"天运+干支"格式的计时格式,给文书订立时间的确定带来辨识的障碍,而对"天运"的考释,也成为文书整理工作中的一大疑难。本文以《天柱文书》第一辑中的57份带"天运"字样的文书为例,在分类解析的基础上,考证"天运"格式的渊源,进而考察其形成原因,总结处理此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柱文书 纪年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江流域宗族在婚姻关系中的作用考察——以天柱县婚书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凤梅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7-82,共6页
检阅清水江婚姻文书发现,宗族在契约订立中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宗族影响文书的表达程式,贯穿主婚权、中人及在场人选择诸多方面,故探讨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诸类婚书,对于揭示宗族在家庭婚姻中的渗透度,以及在维系家庭延续性和社会稳定性... 检阅清水江婚姻文书发现,宗族在契约订立中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宗族影响文书的表达程式,贯穿主婚权、中人及在场人选择诸多方面,故探讨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诸类婚书,对于揭示宗族在家庭婚姻中的渗透度,以及在维系家庭延续性和社会稳定性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婚姻关系 天柱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柱建县与苗疆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诚 唐爱萍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17,共8页
天柱撤所建县,是苗疆地区社会历史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明中期的城步建县标志着改土归流的开始,但是,此后的一百年里,改土归流政策推进缓慢,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尚未找到苗疆社会治理的路径。天柱的撤所建县,特别是由朱... 天柱撤所建县,是苗疆地区社会历史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明中期的城步建县标志着改土归流的开始,但是,此后的一百年里,改土归流政策推进缓慢,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尚未找到苗疆社会治理的路径。天柱的撤所建县,特别是由朱梓主导的土地清丈和乡村基层政权建设,则将改土归流引向纵深,使得政权的触角真正延伸到乡村基层社会,并且摸索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那就是建立一个由苗民自治自理的契约社会。天柱建县不仅对于化解黔东南地区复杂的社会矛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对从明代中晚期直到民国长达600多年清水江流域契约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奠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所建县 苗疆 治理路径 天柱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柱县高酿镇春花村文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栾成斌 杨莎莎 《宏德学刊》 2021年第1期231-245,共15页
清水江文书是清水江流域散存于民间的珍贵历史文献,是深入分析研究明清以来贵州东南部与周边地区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文化全貌的重要原始契约史料。天柱文书属于清水江文书的一部分,深刻反映了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 清水江文书是清水江流域散存于民间的珍贵历史文献,是深入分析研究明清以来贵州东南部与周边地区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文化全貌的重要原始契约史料。天柱文书属于清水江文书的一部分,深刻反映了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于研究贵州乃至更广地域内明、清、民国时期的相关历史都具有极高的文献参照价值。本文主要是对天柱县高酿镇春花村文书的介绍与分析,以春花村的部分契约文书为个案,结合当地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背景,首先对春花村的概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春花村契约文书的分类及其总体特点;最后,对春花村有代表性的部分文书进行分析,主要涉及田赋制度、农民起义、鱼鳞册、土地契约、家庭事务处理契约这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文书 天柱文书 春花村
原文传递
《清水江文书·天柱古碑刻考释》述评——兼论民族碑刻文献的当代价值及其启示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军昌 严进进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9年第1期203-213,共11页
清水江流域是我国苗、侗文化的核心区域,作为我国第三大文献资源宝库——清水江文书重要组成部分的清水江流域碑刻是流域民族乡民社会生产生活、历史文化、心理情感和地方治理等综合反映的'活化石'。《清水江文书·天柱古... 清水江流域是我国苗、侗文化的核心区域,作为我国第三大文献资源宝库——清水江文书重要组成部分的清水江流域碑刻是流域民族乡民社会生产生活、历史文化、心理情感和地方治理等综合反映的'活化石'。《清水江文书·天柱古碑刻考释》即是对其收集、整理与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是清水江流域天柱县文化乡贤集体智慧的结晶和辛勤耕耘的产物,是对一方民族碑刻文献的科学呈现与整体展示,从中可见清水江流域民族碑刻在区域民族史研究、生态维系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德维系、民族教育文化传承、区域人文旅游发展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文献价值。而该书的编辑整理与出版,本身又在促进民族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以及推动乡村振兴与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重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刻文献 《清水江文书·古碑刻考释》
原文传递
族内过继与宗族维系——以清末民国“地良十八家”龙氏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东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20-125,共6页
近年来,贵州清水江流域民间文书的相关研究,俨然成为学术界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即以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地良十八家"龙氏宗族为个案,通过对其见存过继文书的解读,考察清末民国族内过继的程序,得出继嗣确立时遵循血缘优先、长... 近年来,贵州清水江流域民间文书的相关研究,俨然成为学术界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即以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地良十八家"龙氏宗族为个案,通过对其见存过继文书的解读,考察清末民国族内过继的程序,得出继嗣确立时遵循血缘优先、长子不出继、族戚为证、财产补偿四大原则,并简要探讨族内过继对宗族维系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柱文书 族内过继 宗族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周边解释传统中国——《探索清水江文明的踪迹》序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新民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5-70,共6页
围绕清水江文书的整理与出版工作,催生了一批有分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支地域涵盖面颇为广泛的学术研究队伍,代表了利用新材料以研究新问题的学术发展新趋势。清水江学已可望成为极为重要的地域研究显学。近期召开的清水江文书与... 围绕清水江文书的整理与出版工作,催生了一批有分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支地域涵盖面颇为广泛的学术研究队伍,代表了利用新材料以研究新问题的学术发展新趋势。清水江学已可望成为极为重要的地域研究显学。近期召开的清水江文书与中国地方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便是清水江学研究的重大标志性历史事件。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均足以提示现代学人,我们固然要从中心来认知中国,但也有必要从周边来解释中国。中国几千年的大一统立体政治格局,特别是多元一体的复杂文明形态,决定了地方史总是国家史视域普遍涵盖下的地方史,国家史则是广泛提炼了地方史内容的国家史,即使对村落社区特殊材料的分析或解读,折射出来的也是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普遍关怀与认知,与对大传统的不断深入探讨和分析一样,都是我们更好地走进中国文化广袤深邃的世界的重要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柱文书 清水江文明 乡土社会 区域史 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惯与国法的角力——以龙映姜、杨翠桃争产案为中心
17
作者 谢开键 施晴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3期53-60,共8页
习惯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普遍的法律渊源,常以国家法的补充角色维系着一方土地的社会秩序,二者长期调适共生。它们在民间处理财产继承时都曾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清末及民国政府的法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中华民国民法·继... 习惯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普遍的法律渊源,常以国家法的补充角色维系着一方土地的社会秩序,二者长期调适共生。它们在民间处理财产继承时都曾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清末及民国政府的法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中华民国民法·继承编》的颁布,民间财产传递习惯和国家制定的财产继承法条之间冲突不断,在具体实践中产生诸多问题。民国贵州天柱县的一起持续多年的继承财产案,充分地展现了国法和习惯扞格的情况。由于习惯的强大力量,新制度尚未成为新安排,国家法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度及法律的不健全等现实因素致使案件的当事人争讼不断。虽然国法在与习惯的角力中最终获胜,但如何调适二者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在当今社会语境下仍值得认真对待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法 习惯 天柱文书 财产继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惯与国法的角力——以龙映姜、杨翠桃争产案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75-86,247,257,共14页
习惯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普遍的法律渊源,常以国家法的补充角色维系着一方土地的社会秩序,二者长期调适共生。它们在民间处理财产继承时都曾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清末及民国政府的法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中华民国民法·继... 习惯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普遍的法律渊源,常以国家法的补充角色维系着一方土地的社会秩序,二者长期调适共生。它们在民间处理财产继承时都曾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清末及民国政府的法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中华民国民法·继承编》的颁布,民间财产传递习惯和国家制定的财产继承法条之间冲突不断,在具体实践中产生诸多问题。民国贵州天柱县的一起持续多年的继承财产案,充分地展现了国法和习惯扞格的情况。由于习惯的强大力量,新制度尚未成为新安排,国家法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度及法律的不健全等现实因素致使案件的当事人争讼不断。虽然国法在与习惯的角力中最终获胜,但如何调适二者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在当今社会语境下仍值得认真对待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法 习惯 天柱文书 财产继承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