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石刻天文图恒星位置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杜升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2年第2期81-93,共13页
苏州石刻星图是世界著名的古星图之一.石碑高2.16米,宽1.08米.碑上部刻有一圆形星图,星点棋布,银河横贯.坐标网络清晰,二十八宿分明.一幅图就把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可见星空完整地表现出来,真是巧妙洗炼.碑下部刻有碑文,叙述了当时的天文... 苏州石刻星图是世界著名的古星图之一.石碑高2.16米,宽1.08米.碑上部刻有一圆形星图,星点棋布,银河横贯.坐标网络清晰,二十八宿分明.一幅图就把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可见星空完整地表现出来,真是巧妙洗炼.碑下部刻有碑文,叙述了当时的天文知识和星占理论。和“天文图”同一时代刻制的还有另一块石碑“地理图”.由两块碑的碑文可知,天文图碑是南宋淳裙丁未年由王致远刻成的(公元1247年).原图绘制人姓黄名裳,字文叔,他任嘉王翊善时进献此图(1190),是为了向皇太子讲授天文知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图 天文知识 北半球中纬度 赤纬 王致远 西星 丁未年 井宿 垒壁阵 参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天文图像及墓主身份考释 被引量:4
2
作者 蒋南华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42-47,共6页
198 7年在河南濮阳出土的 45号仰韶墓葬 ,墓主脚端外侧的北面摆塑着一座柄斗指向龙头的北斗图案。经碳 14测定 ,并经树轮校正 ,那是公元前 40 0 0多年前的墓葬。经研究 ,北斗图案显然是一幅反映当时实际天象 ,其年代当为公元前 43 0 0... 198 7年在河南濮阳出土的 45号仰韶墓葬 ,墓主脚端外侧的北面摆塑着一座柄斗指向龙头的北斗图案。经碳 14测定 ,并经树轮校正 ,那是公元前 40 0 0多年前的墓葬。经研究 ,北斗图案显然是一幅反映当时实际天象 ,其年代当为公元前 43 0 0年左右。这时正是帝喾高辛后期。其图象是帝喾时期以“三辰”(参宿 ,心宿大火和北斗 )授时的最生动、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实证。它以铁的事实说明 :距今 63 0 0年前的帝喾高辛时代 ,我国的天文历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科学、相当精密的高度。 45号墓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阳 西水坡 墓葬 天文图 观象授时 三辰 墓主 身势 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达拉宫木刻藏文天文图 被引量:1
3
作者 姚传森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86-187,192,共3页
 本文描述了布达拉宫木刻藏文天文图的基本内容,说明它是继蒙文天文图之后、又一幅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字星图.
关键词 布达拉宫 木刻藏文天文图 银河 二十八宿 文字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的文明:石刻文献与宋代天文学——对南宋苏州石刻天文图科学史料价值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毅 《宋史研究论丛》 2005年第1期475-498,共24页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尤其是宋代天文学,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学成就,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其中完成于南宋淳祐年间的苏州石刻天文图,是世界上现存...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尤其是宋代天文学,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学成就,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其中完成于南宋淳祐年间的苏州石刻天文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大型石刻实测星图之一,其星数超过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敦煌星图,保存了我国十一世纪时恒星观测的珍贵资料。图碑上的石刻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图 天文学史 十二辰 紫微垣 天文 填星 天市垣 太微垣 冯相氏 帝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江图》、《天文图》、《地理图》——珍贵的宋代石刻档案
5
作者 叶万忠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1-62,共2页
苏州以其碑刻众多、内容丰富、古老珍贵而名扬国内外,自隋至清,代代有名碑,其中尤以宋代的《平江图》、《天文图》和《地理图》三座石碑最为珍贵。《乎江图》是宋代苏州城市平面图(宋、元时苏州称平江),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张元成等所... 苏州以其碑刻众多、内容丰富、古老珍贵而名扬国内外,自隋至清,代代有名碑,其中尤以宋代的《平江图》、《天文图》和《地理图》三座石碑最为珍贵。《乎江图》是宋代苏州城市平面图(宋、元时苏州称平江),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张元成等所刻。碑高2.84米,宽1.4米,碑上1/4处,刻'平江图'三字及交龙图案,碑下3/4面积刻苏城全图。作者运用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传统绘画技法,把整个苏城面貌包括四周地理,山脉湖泊,城墙城门,街巷排列,水流走向,桥梁架设,园林分布,以及官署、楼阁、第宅、寺观、庙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江 天文图 地理 石刻档案 绘画技法 桥梁架设 而名 苏城 王致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图象数据无失真实时数据压缩方法
6
作者 钱神恩 《天体物理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90-98,共9页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天文观测图象数据无信息丢失的现场实时数据压缩方法。在对原始图象数据可压缩性统计分析之后,介绍了一种适合天文观测数据现场实时数据压缩的方法"基础比特+溢出比特"编码方法。讨论了为提高压缩比而采取的各种措...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天文观测图象数据无信息丢失的现场实时数据压缩方法。在对原始图象数据可压缩性统计分析之后,介绍了一种适合天文观测数据现场实时数据压缩的方法"基础比特+溢出比特"编码方法。讨论了为提高压缩比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以DENIS项目中现场观测原始数据压缩为例,说明了信息保存型实时数据压缩的实现过程,最后给出了该方法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本文介绍的数据压缩方法在无任何信息丢失的情况下,可获得接近理论值的数据压缩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巡天 数据处理 天文观测 天文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考释 被引量:9
7
作者 段毅 武家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8,共11页
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以北斗为中心,以二十八宿为边界,描绘了二十八宿以内天区的主要星官,大多数星宿和星官有题名,并绘有人物或动物图像。这是首次发现大量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俱全的汉代天文图。此图位于观赏星图和科... 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以北斗为中心,以二十八宿为边界,描绘了二十八宿以内天区的主要星官,大多数星宿和星官有题名,并绘有人物或动物图像。这是首次发现大量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俱全的汉代天文图。此图位于观赏星图和科学星图之间,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整体结构属于早期"三垣二十八宿"体系。题名星官大多与文献记载相符。图中描绘了伏羲女娲人首蛇身、手执规矩等形象,显示伏羲星象为天市垣、女娲星象为牛郎织女等。壁画星图为研究汉代丧葬习俗、神话传说以及天文学发展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渠树壕 东汉壁画墓 天文图 星象 伏羲 女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太极图是原始天文图 被引量:13
8
作者 田合禄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3-28,共6页
太极一词,首见于《系辞》,但无图形。直到宋代才由陈抟传出太极图。古太极图原无文字说明,只是一大圆圈内含两条阴阳鱼,阴阳鱼又各画一只鱼眼。笔者认为,太极图是远古时代古人立竿测日影以辨四方、冷热的产物,是一种原始的天文图。太极... 太极一词,首见于《系辞》,但无图形。直到宋代才由陈抟传出太极图。古太极图原无文字说明,只是一大圆圈内含两条阴阳鱼,阴阳鱼又各画一只鱼眼。笔者认为,太极图是远古时代古人立竿测日影以辨四方、冷热的产物,是一种原始的天文图。太极图虽画的是平面图,而实质是古人立竿测日影所得的太阳视运动立体投影图。据立竿测日影说,将太极图复原为立体投影图(如图1),可对太极图作出科学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可填补古人(原始氏族时代)画太极图所依的科学证据,这对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 日影 天文图 立体投影 阴阳鱼 太阳视运动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 伏羲氏 远古时代 原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临安五代吴越国马王后墓天文图及其他四幅天文图 被引量:4
9
作者 蓝春秀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9年第1期60-66,共7页
1996年11月,在五代吴国王钱的故里,浙江省临安市锦城镇西11里的祥里村又发现了吴越国二世国王钱元之妻──马王后墓天文图。该天文图是继1958年和19的年在杭州发现的吴越国二世国王钱元及其次妃吴汉月墓天文图,及1978年和1980年在临... 1996年11月,在五代吴国王钱的故里,浙江省临安市锦城镇西11里的祥里村又发现了吴越国二世国王钱元之妻──马王后墓天文图。该天文图是继1958年和19的年在杭州发现的吴越国二世国王钱元及其次妃吴汉月墓天文图,及1978年和1980年在临安锦城镇发现的钱父亲钱宽墓与母亲水邱氏墓天文图后的第五幅钱氏王室墓葬天文图。马王后墓天文图较其它4幅天文图更完整并有银河。笔者认为它是一幅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石刻的写实性天文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吴越国 王室墓 天文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军崖岩画里的太阳神象和天文图 被引量:4
10
作者 陆思贤 《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7-12,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发现、并在《文物》1981年第7期等处发表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都颇重视,且有争论。对以所谓“人面群”与“禾稼”相连为中心的 A3画面,主要有过下述异解: (1)暗示头像同农作物的联系——农神象征(俞伟超:《连云港将... 江苏省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发现、并在《文物》1981年第7期等处发表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都颇重视,且有争论。对以所谓“人面群”与“禾稼”相连为中心的 A3画面,主要有过下述异解: (1)暗示头像同农作物的联系——农神象征(俞伟超:《连云港将军崖东夷社祀遗迹与孔望山东汉佛教摩崖造像》,江苏省《文博通讯》第24期,1980年); (2)表示女娲引绳造人——反映农业与人类生命的关联(李洪甫:《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的初步考订》,《江苏省社联1980年年会论文选(考古学分册)》,1981年); (3)反映古代东方民族对土地、农业的崇拜和依赖(陈兆复:《古代少数民族的岩画》,《民族学研究》第3辑,1982年); (4)原始社会祝祀乐舞的图像(王少华:《原始社会的祝祀乐舞》,《舞蹈论丛》1981年第1期); (5)鲎和其他海洋生物——图腾的形象(庞朴:《人·鲎·贝——将军崖岩画漫笔》,《文物》1983年第1期)。现在我们发表三篇论文的摘要,对岩画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供研究文物考古、原始艺术文化和审美活动的专家和读者批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军崖岩画 摩崖造像 俞伟超 孔望山 天文图 东夷 社祀 农神 读者批评 巫师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发现明代天文图
11
作者 达知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4年第3期91-92,共2页
泉州发现明代天文图笔者家中(福建泉州)藏有一册明代古天文图。该图册名为(丈节候躔次全图》,用毛笔手绘而成,上署“万历丁丑年写于叠嶂山房”,作者不详。该图册不同于已发现的古天文图,它不是单幅而是整册,连封面共25幅,宣... 泉州发现明代天文图笔者家中(福建泉州)藏有一册明代古天文图。该图册名为(丈节候躔次全图》,用毛笔手绘而成,上署“万历丁丑年写于叠嶂山房”,作者不详。该图册不同于已发现的古天文图,它不是单幅而是整册,连封面共25幅,宣纸楷书,连折裱褙。封面上用蝇头小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 天文图 明代 福建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渠树壕天文图“司禄司命”与汉代“黄神北斗”信仰
12
作者 赵璐 梁轩 《人文论丛》 2023年第1期181-196,共16页
陕西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是一幅兼具科学与人文价值的星象图,图中“司禄司命”分别对应角宿“天田”与轩辕角“司民”星,而两神皆以八月上计的计吏形象绘于东宫角亢间,以表征秋分点的天学意义。“司禄司命”分别职掌世人的福禄... 陕西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是一幅兼具科学与人文价值的星象图,图中“司禄司命”分别对应角宿“天田”与轩辕角“司民”星,而两神皆以八月上计的计吏形象绘于东宫角亢间,以表征秋分点的天学意义。“司禄司命”分别职掌世人的福禄与生死,天文图中与北斗的关系非常紧密,是汉代“黄神”信仰体系的一种形象化表现,揭示出北斗在汉代天文与宗教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壁画墓 渠树壕天文图 司禄司命 黄神北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石刻天文图
13
《科教文汇》 2021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苏州石刻天文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根据实测绘制的全天石刻星图。这份星图的原图是由南宋的黄裳绘制的。黄裳曾经被选为南宋皇太子赵扩的老师,为了教授这位皇太子大文、地理知识,他绘制了八幅大文、地理图,这份星图就是其中的---幅。... 苏州石刻天文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根据实测绘制的全天石刻星图。这份星图的原图是由南宋的黄裳绘制的。黄裳曾经被选为南宋皇太子赵扩的老师,为了教授这位皇太子大文、地理知识,他绘制了八幅大文、地理图,这份星图就是其中的---幅。后来,浙江永嘉人王致远于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将这份星图刻在石碑上,保存在苏州文庙中,现存于苏州碑刻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碑刻 浙江永嘉 地理知识 地理 石刻天文图 皇太子 大文 黄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天文图的主要成就与贡献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启章 王晶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0,共7页
本文在编写《中国近代地图志》天文图篇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天学家在创立"浑天说",制造观象仪,实施天文观测和天文大地测量,制作天文图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始于战国时期"石申夫"编制的第一个恒星表,汉代&q... 本文在编写《中国近代地图志》天文图篇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天学家在创立"浑天说",制造观象仪,实施天文观测和天文大地测量,制作天文图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始于战国时期"石申夫"编制的第一个恒星表,汉代"张衡"创建的"浑天说"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唐代"张遂"首次完成全国13个点的天文大地测量;元代郭守敬完成27个点的纬度"四海测验"与"水准测量"等,以及迄今发现的《战国前随县曾侯乙墓漆箱盖天文图》、《西汉壁画墓四象二十八宿星图》、《敦煌星图》、《苏州石刻天文图》、《过洋牵星图》、《恒星屏障图》和《赤道南北两侧总星图》等均为同时代世界首创古天文图,并以科学的天文图制作方法,展示出中国古地图大家庭中的佼佼者风范,在中国传统地图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天文测量 古代天文图 中国传统地
原文传递
数字图像压缩方法在天文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栗志 周卫红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9-261,共3页
概述了数字图像压缩技术在天文领域应用的必要性。针对天文观测的特点和研究的需要,经过研究、分析和比较,提出了天文图像压缩的可行方案。通过应用计算机编程及压缩实验并给出相应的结果。
关键词 像处理 数字像压缩 天文观测 天文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见明抄本《天文节候躔次全图》述介
16
作者 段异兵 景冰 《文献》 1997年第1期192-197,289,共7页
1995年10月,在福建泉州新发现的明代万历丁丑年(1577年)抄本《天文节候躔次全图》被捐赠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经初步研究,发现这是一套记录二十四节气时经过正南北方向子午圈的天体的中星图,是研究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中星图、... 1995年10月,在福建泉州新发现的明代万历丁丑年(1577年)抄本《天文节候躔次全图》被捐赠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经初步研究,发现这是一套记录二十四节气时经过正南北方向子午圈的天体的中星图,是研究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中星图、著的重要的文献材料。现将有关情况披露于下,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第一部分简述了历史上的中星图和著述;第二部分讨论了该图的内容和特点;第三部分将待解决的问题列出,以求教于文献学专家。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现 二十四节气 天文图 中国天文学史 节候 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周日视运动 观测者
原文传递
神话与知识建构——以汉代墓室中的天文图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惠萍 《华中学术》 2011年第2期270-286,共17页
汉代是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同样地,在许多汉代的墓室顶部,也经常配置有刻绘日、月、星辰等表现'天文'的图像,并经常可见如二十八宿、北斗与帝车、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牛郎与女宿、彗星等各式象征'天文&#... 汉代是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同样地,在许多汉代的墓室顶部,也经常配置有刻绘日、月、星辰等表现'天文'的图像,并经常可见如二十八宿、北斗与帝车、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牛郎与女宿、彗星等各式象征'天文'的星斗,以及象征日、月食等特殊天文现象的图像。这些刻绘于墓室中的天文图,除了具有象征墓室小宇宙的天空或天界之功能外,更充分地反映了两汉时期人们对于天文的理解与想象。然而,较特别的是,这些汉画像中的天文图,大多并非是真实、客观准确地再现天空的科学性描绘,反而较多地是一种以古典神话内容结合人文想象的表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则可能与神话传说在当时所能提供的对天文的理解,较之深奥难懂的天文哲理,将更浅显易懂,是表现意象、传播天文知识最好的手段。而这一类被当成'知识'的神话传说,它们的社会功能便在于以人们熟悉且相信的'真实',来合理化一些本土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天文图 神话 知识建构
原文传递
河北宣化辽金墓天文图简析——兼及邢台铁钟黄道十二宫图象 被引量:6
18
作者 伊世同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20-24,71,共6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先后于1974年和1989年发掘三座辽金墓葬(分别编为 M1、M2、M3),年代相近。本文试就三墓彩绘天文图略作比较研究。一宣化辽金墓 M1墓主为张世卿,葬于1116年;M2墓主为张恭诱,葬于1117年;M3墓主为张世本和焦...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先后于1974年和1989年发掘三座辽金墓葬(分别编为 M1、M2、M3),年代相近。本文试就三墓彩绘天文图略作比较研究。一宣化辽金墓 M1墓主为张世卿,葬于1116年;M2墓主为张恭诱,葬于1117年;M3墓主为张世本和焦氏夫妇,合葬于114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图 辽金 宣化 星象 二十八宿 邢台 中国传统 步天歌 黄道十二宫
原文传递
北斗祭——对濮阳西水坡45号墓贝塑天文图的再思考 被引量:9
19
作者 伊世同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31,共10页
濮阳西水坡45号墓天文图之所以被证实,关键在于北斗;如果没有北斗,龙和虎是可以做为其它方面解释的;而一旦有了北斗,则墓室贝塑图象就成了一幅与后世星象传统有紧密联系的天文图(也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天文图),且已成为定论。就中... 濮阳西水坡45号墓天文图之所以被证实,关键在于北斗;如果没有北斗,龙和虎是可以做为其它方面解释的;而一旦有了北斗,则墓室贝塑图象就成了一幅与后世星象传统有紧密联系的天文图(也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天文图),且已成为定论。就中国天文学的产生和传统文化发展的角度衡量,北斗的地位和作用,实比龙虎更为重要,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图 西水坡 北天极 星象 古代天文 《史记·天官书》 中国天文 文学发展 中原地区 北斗九星
原文传递
陕西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中的“星”与“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轩 《形象史学》 2022年第1期115-147,共33页
2015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陕西靖边杨桥畔渠树壕墓群中的一座被盗东汉壁画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于墓室拱顶上出土了一幅保存相对完整的天文图。~1天文图以北斗为中心,以“四宫”“二十八宿”为边界,描绘了天象中的主要星官,大多数星... 2015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陕西靖边杨桥畔渠树壕墓群中的一座被盗东汉壁画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于墓室拱顶上出土了一幅保存相对完整的天文图。~1天文图以北斗为中心,以“四宫”“二十八宿”为边界,描绘了天象中的主要星官,大多数星官不仅绘有星数、星形,还有与之相应的题名以及仙人、异兽表征的“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救性发掘 汉壁画墓 天文图 二十八宿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星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