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西神话中神的形象与“天人观”差异
被引量:
3
1
作者
董新祥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25,147,共5页
中国神话中神的形象特征是"人兽同体",与西方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有着重大差异。这一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一般观点所认为的产生时间早晚和文明程度高低,而在于两个民族由不同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不同"...
中国神话中神的形象特征是"人兽同体",与西方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有着重大差异。这一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一般观点所认为的产生时间早晚和文明程度高低,而在于两个民族由不同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不同"天人观"。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决定了"人兽同体",希腊"天人对立"则决定了"同形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人兽同体
同形同性
天人
合一
天人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反思与重建
被引量:
4
2
作者
夏劲
刘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1,共6页
从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动力和西方"天人对立"的思维方式,及其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等视角,论证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基于当代全球性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反思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指出必须重构技术...
从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动力和西方"天人对立"的思维方式,及其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等视角,论证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基于当代全球性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反思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指出必须重构技术创新价值观。由传统的唯经济价值取向的物本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转向经济、生态和人性多维价值取向辩证统一的人本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由以"天人对立"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绝对人类中心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转向以"天人和谐"思维为基础的相对人类中心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价值观
物本主义
人本主义
天人对立
天人
和谐
人类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天人合一”观的基本意蕴及价值──兼评两种对立的学术观点
被引量:
36
3
作者
高晨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2-28,共7页
关键词
“
天人
合一”观念
基本意蕴
天人对立
实践理性
中国文化
认知理性
阴阳五行
学术观
环境危机
道德理性
原文传递
《易经》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来源研究论纲
被引量:
4
4
作者
卢根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38,共9页
如何在我国既弘扬以《易经》为源的中华文化,又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性问题。考古发现,《易经》在三千两百多年前已传入希腊;文献记载,16世纪《易经》译为拉丁语及法文传入西欧;18世纪中国哲学已进入德国大学课堂...
如何在我国既弘扬以《易经》为源的中华文化,又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性问题。考古发现,《易经》在三千两百多年前已传入希腊;文献记载,16世纪《易经》译为拉丁语及法文传入西欧;18世纪中国哲学已进入德国大学课堂,黑格尔讲授了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此时《易经》的哲学思想已经渗透到西方学术领域。通过比较研究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导致的"天灾"和"人祸"时,呈现出来的生态思想,其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是《易经》的哲学观念,而不是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分""天人对立"的哲学观念。这有力证明了《易经》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易经》
天人
合一
天人对立
黑格尔
科学富裕观
中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文化的结构与墨学的价值定位
被引量:
3
5
作者
高晨阳
《洛阳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11-15,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是儒道互补 ,然而这种格局并没有发展出真正意义上民主与科学制度 ,就此可以说传统文化存在着结构上的重大缺陷。造成这种重大缺陷的根本原因 ,是失却了以自然科学为强项的墨学。“天志”是墨学的核心概念 ,由此...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是儒道互补 ,然而这种格局并没有发展出真正意义上民主与科学制度 ,就此可以说传统文化存在着结构上的重大缺陷。造成这种重大缺陷的根本原因 ,是失却了以自然科学为强项的墨学。“天志”是墨学的核心概念 ,由此推导出了墨学“天人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结构
墨学
价值定位
天志
天人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与自然的历史关系与现代重建
6
作者
黄家瑶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6期55-57,63,共4页
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人类重新建构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从哲学的层面思考这一思想,对于人们选择并确立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未来命运,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一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首先表现...
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人类重新建构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从哲学的层面思考这一思想,对于人们选择并确立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未来命运,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一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的关系
历史关系
互利型思维方式
自然界
人与自然关系
可持续
发展模式
天人
合
天人
相分
天人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语字母b,p,d,q表意的西方哲学思考
被引量:
4
7
作者
张高明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22-30,共9页
文字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英语是表音文字,其26个字母是专为表音而创造出来的。我的研究发现:许多英语单词也具有表意(象形)的一面。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英语26个字母对应着一定的实物或现象,这些实物或现象与26个字母的小写体在外形...
文字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英语是表音文字,其26个字母是专为表音而创造出来的。我的研究发现:许多英语单词也具有表意(象形)的一面。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英语26个字母对应着一定的实物或现象,这些实物或现象与26个字母的小写体在外形上相似;(2)英语中许多单词,跟汉字一样,具有象形的一面。要解读英语26个字母(指小写体)与哪些实物或现象象形及其所具有的表意,最困难的部分是解读英语字母b,p,d,q的象形及表意。本文站在西方哲学的角度,解读了英语字母b,p,d,q的象形及表意,并揭示出:在英语字母b,p,d,q的背后,隐含着西方哲学中的"天人对立,主客相分"的天人观和时间被划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观。对词根aqu,qui;verb;mod和pass的分析,验证了英语字母q,b,d,p的象形及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字母b
P
d
q的象形及表意
西方哲学
“
天人对立
主客相分”的
天人
观
词根aqu
QUI
VERB
mod知p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主义自然观与浪漫主义自然观之比较
8
作者
李富滔
《学术探索》
2001年第z1期164-166,共3页
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自然观是既相通又相异的。它们都是对西方传统自然观的反叛 ,但由于历史背景不同 ,现代主义既不象西方传统那样去征服自然 ,也不象浪漫主义那样去亲和自然 ,而是消极地顺应自然 ,要么人为物役 ,要么与自然疏离。
关键词
自然
天人对立
天人
圆融
传统西方文化
浪漫主义
现代主义
亲和
疏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选择
9
作者
张岚
《中共山东大学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3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
价值观
天人对立
协调发展
天人
统一观
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观
生态环境保护
西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陈一峰画展》观感
10
作者
博约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6-156,共1页
陈一峰是一位广东的青年画家,他于1998年10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水墨画展。陈一峰与当下众多热衷于画面制作,讲究表层形式感的画家不同,对他而言,至关重要的是充满情感地去描绘人生活于其中的实际状态、条件。他的出发点是人...
陈一峰是一位广东的青年画家,他于1998年10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水墨画展。陈一峰与当下众多热衷于画面制作,讲究表层形式感的画家不同,对他而言,至关重要的是充满情感地去描绘人生活于其中的实际状态、条件。他的出发点是人的天性,这不仅是指具体的生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笔墨语言
古代人文精神
精神家园
乡土情怀
纯朴天性
南京大屠杀
精神沦落
原始生命力
天人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比兴、移情管窥中西审美体验中的主客关系
11
作者
张志强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2年第3期54-59,共6页
比兴和移情分别属于中西方美学范畴的重要概念,它们都体现了审美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两者的区别在于,中国的比兴说强调由物及人、情以物兴的辩证统一,审美主客体关系和谐而统一;西方的移情论强调由人及物、解放自我,从而弱化了客体、...
比兴和移情分别属于中西方美学范畴的重要概念,它们都体现了审美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两者的区别在于,中国的比兴说强调由物及人、情以物兴的辩证统一,审美主客体关系和谐而统一;西方的移情论强调由人及物、解放自我,从而弱化了客体、凸显了主体。厘清了比兴与移情所体现的主客关系的不同有益于管窥中西方审美体验中主客体关系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兴
移情
主客关系
天人
合一
天人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
被引量:
31
12
作者
费孝通
《群言》
2002年第9期14-17,共4页
一中国的文化需要改革和发展是人类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而且在一百年前已酝酿了相当长的时期,从清代的戊戌政变起始,维新的运动已经在中国历史上冒了头。维新运动是由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想以日本为榜样,引进西方文化,起初还是"犹抱琵...
一中国的文化需要改革和发展是人类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而且在一百年前已酝酿了相当长的时期,从清代的戊戌政变起始,维新的运动已经在中国历史上冒了头。维新运动是由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想以日本为榜样,引进西方文化,起初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文化
生物人
社会人
人文世界
文化价值观
中国文化
知识分子
东方文化
天人对立
自然世界
原文传递
题名
中西神话中神的形象与“天人观”差异
被引量:
3
1
作者
董新祥
机构
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25,147,共5页
文摘
中国神话中神的形象特征是"人兽同体",与西方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有着重大差异。这一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一般观点所认为的产生时间早晚和文明程度高低,而在于两个民族由不同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不同"天人观"。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决定了"人兽同体",希腊"天人对立"则决定了"同形同性"。
关键词
神话
人兽同体
同形同性
天人
合一
天人对立
分类号
B12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反思与重建
被引量:
4
2
作者
夏劲
刘蕊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1,共6页
基金
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whsk10064)
文摘
从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动力和西方"天人对立"的思维方式,及其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等视角,论证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基于当代全球性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反思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指出必须重构技术创新价值观。由传统的唯经济价值取向的物本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转向经济、生态和人性多维价值取向辩证统一的人本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由以"天人对立"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绝对人类中心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转向以"天人和谐"思维为基础的相对人类中心主义技术创新价值观。
关键词
技术创新价值观
物本主义
人本主义
天人对立
天人
和谐
人类中心主义
Keywords
values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terialistic orientation
humanistic orientation
man-nature conflict
man-nature affinity
relative anthropocentrism
分类号
B082-06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天人合一”观的基本意蕴及价值──兼评两种对立的学术观点
被引量:
36
3
作者
高晨阳
机构
山东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2-28,共7页
关键词
“
天人
合一”观念
基本意蕴
天人对立
实践理性
中国文化
认知理性
阴阳五行
学术观
环境危机
道德理性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易经》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来源研究论纲
被引量:
4
4
作者
卢根源
机构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部
出处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38,共9页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4年)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来源研究"(14KS1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如何在我国既弘扬以《易经》为源的中华文化,又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性问题。考古发现,《易经》在三千两百多年前已传入希腊;文献记载,16世纪《易经》译为拉丁语及法文传入西欧;18世纪中国哲学已进入德国大学课堂,黑格尔讲授了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此时《易经》的哲学思想已经渗透到西方学术领域。通过比较研究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导致的"天灾"和"人祸"时,呈现出来的生态思想,其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是《易经》的哲学观念,而不是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分""天人对立"的哲学观念。这有力证明了《易经》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来源。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易经》
天人
合一
天人对立
黑格尔
科学富裕观
中华文化
Keywords
Marxism Ecological Thought
I Ching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Contrast of Man and Nature
Hegel
Scientific Prosperity Concept
Chinese Culture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文化的结构与墨学的价值定位
被引量:
3
5
作者
高晨阳
机构
山东大学哲学系
出处
《洛阳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11-15,共5页
文摘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是儒道互补 ,然而这种格局并没有发展出真正意义上民主与科学制度 ,就此可以说传统文化存在着结构上的重大缺陷。造成这种重大缺陷的根本原因 ,是失却了以自然科学为强项的墨学。“天志”是墨学的核心概念 ,由此推导出了墨学“天人对立”
关键词
传统文化结构
墨学
价值定位
天志
天人对立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structure
fault
Mo Culture
Contrasting between heaven and man.
分类号
B22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与自然的历史关系与现代重建
6
作者
黄家瑶
机构
宁波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6期55-57,63,共4页
文摘
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人类重新建构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从哲学的层面思考这一思想,对于人们选择并确立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未来命运,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一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看,...
关键词
人与自然的关系
历史关系
互利型思维方式
自然界
人与自然关系
可持续
发展模式
天人
合
天人
相分
天人对立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语字母b,p,d,q表意的西方哲学思考
被引量:
4
7
作者
张高明
机构
湖南大学期刊社
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22-30,共9页
文摘
文字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英语是表音文字,其26个字母是专为表音而创造出来的。我的研究发现:许多英语单词也具有表意(象形)的一面。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英语26个字母对应着一定的实物或现象,这些实物或现象与26个字母的小写体在外形上相似;(2)英语中许多单词,跟汉字一样,具有象形的一面。要解读英语26个字母(指小写体)与哪些实物或现象象形及其所具有的表意,最困难的部分是解读英语字母b,p,d,q的象形及表意。本文站在西方哲学的角度,解读了英语字母b,p,d,q的象形及表意,并揭示出:在英语字母b,p,d,q的背后,隐含着西方哲学中的"天人对立,主客相分"的天人观和时间被划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观。对词根aqu,qui;verb;mod和pass的分析,验证了英语字母q,b,d,p的象形及表意。
关键词
英语字母b
P
d
q的象形及表意
西方哲学
“
天人对立
主客相分”的
天人
观
词根aqu
QUI
VERB
mod知pass
分类号
B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主义自然观与浪漫主义自然观之比较
8
作者
李富滔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学术探索》
2001年第z1期164-166,共3页
文摘
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自然观是既相通又相异的。它们都是对西方传统自然观的反叛 ,但由于历史背景不同 ,现代主义既不象西方传统那样去征服自然 ,也不象浪漫主义那样去亲和自然 ,而是消极地顺应自然 ,要么人为物役 ,要么与自然疏离。
关键词
自然
天人对立
天人
圆融
传统西方文化
浪漫主义
现代主义
亲和
疏离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选择
9
作者
张岚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中共山东大学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3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
价值观
天人对立
协调发展
天人
统一观
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观
生态环境保护
西方社会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一峰画展》观感
10
作者
博约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6-156,共1页
文摘
陈一峰是一位广东的青年画家,他于1998年10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水墨画展。陈一峰与当下众多热衷于画面制作,讲究表层形式感的画家不同,对他而言,至关重要的是充满情感地去描绘人生活于其中的实际状态、条件。他的出发点是人的天性,这不仅是指具体的生活条件,...
关键词
战争
笔墨语言
古代人文精神
精神家园
乡土情怀
纯朴天性
南京大屠杀
精神沦落
原始生命力
天人对立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比兴、移情管窥中西审美体验中的主客关系
11
作者
张志强
机构
广东汕头广播电视大学外语系
出处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2年第3期54-59,共6页
文摘
比兴和移情分别属于中西方美学范畴的重要概念,它们都体现了审美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两者的区别在于,中国的比兴说强调由物及人、情以物兴的辩证统一,审美主客体关系和谐而统一;西方的移情论强调由人及物、解放自我,从而弱化了客体、凸显了主体。厘清了比兴与移情所体现的主客关系的不同有益于管窥中西方审美体验中主客体关系的差异。
关键词
比兴
移情
主客关系
天人
合一
天人对立
Keywords
bixing
empathy
subject-object relations
unification of heaven and man
opposition of heaven and man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
被引量:
31
12
作者
费孝通
出处
《群言》
2002年第9期14-17,共4页
文摘
一中国的文化需要改革和发展是人类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而且在一百年前已酝酿了相当长的时期,从清代的戊戌政变起始,维新的运动已经在中国历史上冒了头。维新运动是由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想以日本为榜样,引进西方文化,起初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关键词
东西方文化
生物人
社会人
人文世界
文化价值观
中国文化
知识分子
东方文化
天人对立
自然世界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西神话中神的形象与“天人观”差异
董新祥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反思与重建
夏劲
刘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天人合一”观的基本意蕴及价值──兼评两种对立的学术观点
高晨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36
原文传递
4
《易经》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来源研究论纲
卢根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传统文化的结构与墨学的价值定位
高晨阳
《洛阳大学学报》
200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人与自然的历史关系与现代重建
黄家瑶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英语字母b,p,d,q表意的西方哲学思考
张高明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现代主义自然观与浪漫主义自然观之比较
李富滔
《学术探索》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选择
张岚
《中共山东大学委党校学报》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陈一峰画展》观感
博约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从比兴、移情管窥中西审美体验中的主客关系
张志强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文化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
费孝通
《群言》
2002
3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