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工业大麻纤维脱胶的高效方法及其性能分析
1
作者 滕乐乐 郑永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1-87,共7页
提出一种环保高效的从工业大麻纤维中提取纤维素的方法,由氯化胆碱和尿素制备的低共熔溶剂(DES)预处理和热活化过氧乙酸(PAA),与传统碱法工艺(TA)处理的纤维相比,该工艺生产的纤维具有更高的韧性(48.64cN)和白度(58.30%)。此外,仅需1.6... 提出一种环保高效的从工业大麻纤维中提取纤维素的方法,由氯化胆碱和尿素制备的低共熔溶剂(DES)预处理和热活化过氧乙酸(PAA),与传统碱法工艺(TA)处理的纤维相比,该工艺生产的纤维具有更高的韧性(48.64cN)和白度(58.30%)。此外,仅需1.67h,纤维素质量分数达到85%~87%,与6h的TA工艺相当或更好,同时木质素去除率为87.30%(与TA相比为78.29%),残胶率相对较低(与TA相比为4.47%),该工艺有效地去除了大多数非纤维素成分。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效率高、反应时间短、纤维输出质量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纤维 低共熔溶剂 过氧乙酸 脱胶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竹炭纤维/大麻纤维/Coolplus纤维/棉精梳混纺柔洁纱的可纺性研究与生产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博 《江苏丝绸》 2024年第2期10-17,共8页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通过设备改造和半制品及纱测试,分析和讨论各因素对灰竹炭纤维/大麻纤维/Coolplus纤维/棉精梳混纺柔洁纱质量的影响,研究前纺工序和细纱工序通过优化工艺参数、采用新型纺纱专件、合理控制车间的温湿度等,明显地提高...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通过设备改造和半制品及纱测试,分析和讨论各因素对灰竹炭纤维/大麻纤维/Coolplus纤维/棉精梳混纺柔洁纱质量的影响,研究前纺工序和细纱工序通过优化工艺参数、采用新型纺纱专件、合理控制车间的温湿度等,明显地提高了灰竹炭纤维/大麻纤维/Coolplus纤维/棉精梳混纺柔洁纱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灰竹炭纤维 COOLPLUS纤维 混纺柔洁纱 设计工艺 因素 分析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植地区及品种的纺纱用大麻纤维综合品质评价
3
作者 闫玉欢 王春红 +5 位作者 孙宇峰 张晓艳 鹿超 季國苗 陈加勇 高贺琪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共8页
为优选黑龙江地区种植的纺纱用大麻纤维品种,以黑河和讷河2个种植地区的5个大麻品种的纤维为研究对象,通过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深入研究生态种植地区和大麻品种对纤维宏观性能的影响,并对各大麻纤维进行综合品质评价。实验结果表... 为优选黑龙江地区种植的纺纱用大麻纤维品种,以黑河和讷河2个种植地区的5个大麻品种的纤维为研究对象,通过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深入研究生态种植地区和大麻品种对纤维宏观性能的影响,并对各大麻纤维进行综合品质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种植地区与大麻品种对纤维各性能指标的影响显著程度并不相同,二者对工艺纤维强度、直径,束纤维强度、纤维柔软度影响均显著,但对摩擦因数、回潮率影响并不显著;种植地区与大麻品种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摩擦因数、回潮率影响显著,对纤维柔软度影响不显著;种植在黑河地区的11号大麻纤维综合评分最高,最终得分为1.045,即性能最优,其各项性能表现为株高269.87cm、穗长53.03cm、工艺长度216.83cm、茎粗6.52mm、纤维产量229.61g/m^(2)、工艺纤维强度633.53MPa、工艺纤维直径59.01μm、束纤维强度580.90MPa、摩擦因数0.23、柔软度36.64、回潮率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种植地区 力学性能 大麻品种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纤维电化学联合生物酶脱胶工艺分析
4
作者 王佳怡 孙颖 +3 位作者 孔伟帅 李端鑫 张立君 王大伟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48,共7页
为克服工业大麻脱胶过程中生物酶向麻内部渗透困难的问题,同时减少酶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研究更加高效环保的前处理方法,采用高效低污染的电化学手段联合生物酶处理对大麻纤维进行脱胶处理。以大麻纤维的残胶率、白度、断裂强度、细度为... 为克服工业大麻脱胶过程中生物酶向麻内部渗透困难的问题,同时减少酶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研究更加高效环保的前处理方法,采用高效低污染的电化学手段联合生物酶处理对大麻纤维进行脱胶处理。以大麻纤维的残胶率、白度、断裂强度、细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分析法探究脱胶工艺参数对大麻纤维脱胶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水浸泡浴比为1∶60,亚硫酸氢钠质量浓度为50 g/L,浸泡时间为6 h,果胶酶、漆酶和木聚糖酶的质量比为1∶2∶1,过碳酸钠质量浓度为9 g/L条件下,大麻纤维的残胶率为12.7%,断裂强度为4.32 cN,线密度为2.8 dtex,白度为73.42%,脱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电化学 脱胶工艺参数 残胶率 生物酶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纤维素的提取及其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5
作者 孔伟帅 孙颖 +1 位作者 王佳怡 李端鑫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5,共7页
为了提高大麻纤维素高附加值的应用,利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溶剂体系进行大麻纤维的溶解得到纤维素溶液,并将其与聚丙烯腈溶液进行共混得到静电纺丝液制备出含有大麻纤维素的纳米纤维。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 为了提高大麻纤维素高附加值的应用,利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溶剂体系进行大麻纤维的溶解得到纤维素溶液,并将其与聚丙烯腈溶液进行共混得到静电纺丝液制备出含有大麻纤维素的纳米纤维。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麻纤维素的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LiCl/DMAc溶剂体系溶解纤维素的最佳工艺为:LiCl质量分数为12%、大麻纤维与LiCl/DMAc溶剂的固液比为1∶180、加热温度为120℃、加热时间为3 h;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得到的纳米纤维直径为200~280 nm,断裂强力为(5.51±0.42)cN,断裂伸长率为(12.97±7.42)%;纳米纤维膜表面光滑平整、纤维直径分布均匀,力学性能优良,为溶解纤维素提供一定参考,为含有大麻纤维素纳米纤维的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LiCl/DMAc溶剂体系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纤维/黏纤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探讨
6
作者 胡鹏 徐久盛 +1 位作者 李妍 李峰 《纺织标准与质量》 2024年第2期27-31,共5页
在定量化学分析大麻纤维/黏纤混纺产品时,为了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丰富大麻纤维/黏纤的纤维含量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在GB/T 2910.22—2009的基础上,采用改变时间,验证d值,测定大麻纤维/黏纤混纺产品的纤维含量。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甲酸... 在定量化学分析大麻纤维/黏纤混纺产品时,为了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丰富大麻纤维/黏纤的纤维含量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在GB/T 2910.22—2009的基础上,采用改变时间,验证d值,测定大麻纤维/黏纤混纺产品的纤维含量。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甲酸/氯化锌法(浴比为1∶100、时间为13 min、温度为70℃)测定大麻纤维/黏纤纤维的实测含量与配比含量误差最小值是0.04%,最大值是0.68%,误差在0.04%~0.68%之间,均小于1%,满足GB/T29862—2013规定≤3%的最小误差要求。该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作为测定大麻纤维/黏纤混纺产品纤维含量,且采用甲酸/氯化锌法测定大麻纤维/黏纤混纺织物纤维含量的时间更短,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黏纤 纤维含量 定量分析 盐酸法 甲酸/氯化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纤维高温闪爆联合脱胶技术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君南 郝新敏 +2 位作者 唐宗留 张加忠 陈建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6-80,共5页
研究大麻纤维高温闪爆联合脱胶工艺,讨论高温闪爆联合处理条件对大麻纤维性能及组分分离效果的影响。用FTIR、SEM对联合脱胶后大麻的表面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下降了81.52%和86.68%,纤维素... 研究大麻纤维高温闪爆联合脱胶工艺,讨论高温闪爆联合处理条件对大麻纤维性能及组分分离效果的影响。用FTIR、SEM对联合脱胶后大麻的表面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下降了81.52%和86.68%,纤维素比率明显提高,达到大麻纤维脱胶的目的;工艺中高温蒸煮温度、用碱量、闪爆前处理、闪爆压力及温度,保压时间及闪爆次数等是影响纤维分离的重要因素;高温蒸煮及预浸处理对纤维的溶胀作用有利于闪爆条件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高温蒸煮 闪爆处理 性能 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S2050规范的大麻纤维产品碳足迹测量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自平 张建春 +2 位作者 张华 张晓霞 高志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0-144,共5页
首先分析了国际上普遍认同的PAS2050产品(服务)温室气体排放规范,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PAS2050规范对大麻纤维产品进行了从原料种植到产品出厂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测量分析,为大麻纤维生产加工环节开展节能减排提供量化依据。通过研... 首先分析了国际上普遍认同的PAS2050产品(服务)温室气体排放规范,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PAS2050规范对大麻纤维产品进行了从原料种植到产品出厂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测量分析,为大麻纤维生产加工环节开展节能减排提供量化依据。通过研究发现,大麻在种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碳贮存效益,大麻纤维生产加工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及化学品量是构成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PAS2050 碳足迹 碳排放 排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纤维的抗菌性及抗菌机制 被引量:56
9
作者 周永凯 张建春 张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5,共4页
测试大麻纤维的抗菌性,从大麻形态结构、化学组成上分析探讨大麻纤维的抗菌作用和机制。结果表明:大麻纤维内部比表面积大,孔洞和缝隙多,富含氧气使厌氧菌无法生存;大麻纤维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是有效的天然抗菌物质,可阻... 测试大麻纤维的抗菌性,从大麻形态结构、化学组成上分析探讨大麻纤维的抗菌作用和机制。结果表明:大麻纤维内部比表面积大,孔洞和缝隙多,富含氧气使厌氧菌无法生存;大麻纤维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是有效的天然抗菌物质,可阻碍霉菌等微生物代谢作用和生理活动,破坏菌体的结构,最终导致菌体的生长繁殖被抑制,使菌体死亡;而且极其微量的大麻酚类物质的存在就足以灭杀霉菌类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大麻 抑菌 抗菌剂 抗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纤维性能及生物酶脱胶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蒋少军 李志忠 +3 位作者 崔萍 吴红玲 张新璞 胥顺吉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9-72,共4页
针对麻纤维采用化学脱胶会对纤维造成损伤的问题,提出了大麻纤维生物酶脱胶的新方法,并且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生物酶脱胶的最佳工艺,即作用时间2 h,果胶酶浓度5 g/L,pH值4.5,温度50 ℃,后处理氢氧化钠质量浓度0.6%.生物酶对大麻进行脱... 针对麻纤维采用化学脱胶会对纤维造成损伤的问题,提出了大麻纤维生物酶脱胶的新方法,并且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生物酶脱胶的最佳工艺,即作用时间2 h,果胶酶浓度5 g/L,pH值4.5,温度50 ℃,后处理氢氧化钠质量浓度0.6%.生物酶对大麻进行脱胶处理,其作用条件温和,对纤维损伤小,生产中容易掌握脱胶的程度,有利于提高出麻率,且耗水少、污染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化学成分 性能 生物酶 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脱胶对大麻纤维成分与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俞春华 冯新星 +1 位作者 贾长兰 陈建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0-83,共4页
研究了大麻纤维高温脱胶技术,讨论了脱胶温度和碱量对大麻纤维成分与结构的影响。用SEM、FT-IR、XRD对大麻纤维高温脱胶前后的表面形态结构、聚集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脱胶后大麻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下降了... 研究了大麻纤维高温脱胶技术,讨论了脱胶温度和碱量对大麻纤维成分与结构的影响。用SEM、FT-IR、XRD对大麻纤维高温脱胶前后的表面形态结构、聚集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脱胶后大麻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下降了79.1%和83.5%,纤维素含量提高;大麻纤维的结晶度上升,其结晶度与NaOH的质量分数及反应温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脱胶 木质素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纤维高温煮练时间与脱胶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金秋 张华 +1 位作者 郝新敏 姜凤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大麻纤维具有无刺痒感、吸湿透气、抗静电、抗菌、屏蔽紫外线等优良性能,但大麻的纺织加工仍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化学脱胶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高温煮练前后大麻组分分析、电镜照片观察及强力指标的测试,探讨在其它因素不变... 大麻纤维具有无刺痒感、吸湿透气、抗静电、抗菌、屏蔽紫外线等优良性能,但大麻的纺织加工仍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化学脱胶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高温煮练前后大麻组分分析、电镜照片观察及强力指标的测试,探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高温煮练时间变化对大麻纤维脱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最适合大麻纤维高温煮练的时间为3 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高温煮练 时间 脱胶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纤维高温-酶联合脱胶技术 被引量:11
13
作者 俞春华 冯新星 +1 位作者 贾长兰 陈建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82,共4页
为克服单一化学法脱胶对环境污染严重和单一的生物酶脱胶率低的缺点,研究了大麻纤维高温-酶联合脱胶技术,讨论了高温脱胶后3种不同酶处理的大麻纤维化学成分与断裂强度的变化,用SEM、FTIR对大麻纤维高温酶脱胶前后的表面形态结构、化学... 为克服单一化学法脱胶对环境污染严重和单一的生物酶脱胶率低的缺点,研究了大麻纤维高温-酶联合脱胶技术,讨论了高温脱胶后3种不同酶处理的大麻纤维化学成分与断裂强度的变化,用SEM、FTIR对大麻纤维高温酶脱胶前后的表面形态结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果胶酶可作为高温脱胶后大麻纤维的脱胶酶使用;高温-果胶酶脱胶后大麻纤维中的果胶和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下降了83.3%和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脱胶 大麻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大麻纤维/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界面表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婷婷 刘文地 +1 位作者 邱仁辉 温晓芸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4-97,共4页
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大麻纤维/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DIH)与丙烯酸羟乙酯(HEA)对纤维进行表面处理。结果表明,纤维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均有显著提高;当DIH-HEA用量为纤维干质量的3%时,复... 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大麻纤维/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DIH)与丙烯酸羟乙酯(HEA)对纤维进行表面处理。结果表明,纤维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均有显著提高;当DIH-HEA用量为纤维干质量的3%时,复合材料的总体力学性能最佳。复合材料拉伸断面扫描电镜(SEM)显示,纤维表面处理改善了纤维与树脂间的界面结合。改性纤维的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DIH-HEA混合物与纤维表面羟基产生共价键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不饱和聚酯 力学性能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丙烯酸羟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纤维性能及其产品的研制生产 被引量:19
15
作者 吴红玲 蒋少军 丁丽文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39,共4页
大麻纤维是一种资源丰富和性能优良的纺织原料。文章在分析大麻纤维性能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毛麻混纺产品的试制生产工艺。该产品不但具有质地轻薄、松软、挺括、滑爽的外观风格和较为优异的内在质量,还具有保暖性、透气性好,柔软、贴... 大麻纤维是一种资源丰富和性能优良的纺织原料。文章在分析大麻纤维性能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毛麻混纺产品的试制生产工艺。该产品不但具有质地轻薄、松软、挺括、滑爽的外观风格和较为优异的内在质量,还具有保暖性、透气性好,柔软、贴身不变形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性能 毛麻混纺产品 生产工艺 织物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生物酶处理大麻纤维的工艺探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欣 刘琨 +1 位作者 程金亮 李海楠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4-47,共4页
生物酶不稳定且易于失活,因此在处理大麻纤维过程中脱胶效果比较差,对大麻的可纺性有很大的影响。文章尝试在生物酶对大麻纤维煮练时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经研究发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生物酶处理大麻纤维时间,同时提... 生物酶不稳定且易于失活,因此在处理大麻纤维过程中脱胶效果比较差,对大麻的可纺性有很大的影响。文章尝试在生物酶对大麻纤维煮练时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经研究发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生物酶处理大麻纤维时间,同时提高了它的预处理效果,增强了大麻纤维的可纺性。所用的生物酶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PEG4000、PEG6000、Tween20、Tween80。实验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大麻纤维与纯酶相比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对纱线的减量率、白度、断裂强力以及上染百分率的综合比较可以得出PEG6000的促进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 大麻纤维 脱胶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纤维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体系中的溶解特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钟智丽 朱敏 +1 位作者 张宏杰 翁琦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2-97,共6页
为提高大麻纤维溶解性能,对大麻纤维进行氢氧化钠预处理和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溶解处理。用质量分数为18%的氢氧化钠在60℃处理大麻纤维1~4h,然后将预处理后的大麻纤维在不同温度(70、80、95℃)下溶解于质量分数... 为提高大麻纤维溶解性能,对大麻纤维进行氢氧化钠预处理和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溶解处理。用质量分数为18%的氢氧化钠在60℃处理大麻纤维1~4h,然后将预处理后的大麻纤维在不同温度(70、80、95℃)下溶解于质量分数为10%的LiCl/DMAc溶解体系。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 和 X 射线衍射仪对溶解前后的大麻纤维进行表征,测试溶解后溶液黏度值。结果表明:氢氧化钠预处理后纤维素的晶型由纤维素Ⅰ转变为纤维素Ⅱ;溶解温度升高,大麻纤维溶解性增强,95℃条件下,预处理2h和3h的大麻纤维在10%LiCl/DMAc溶解体系中能够完全溶解,溶解质量分别为1.0~1.2g和1.2~1.5g;预处理3h的大麻纤维/LiCl/DMAc溶液黏度值更大,溶液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氢氧化钠 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体系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聚酯树脂/大麻纤维复合材料紫外老化性能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6
18
作者 雷文 袁正扬 +2 位作者 任超 余旺旺 杨涛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2,33,共6页
采用模压工艺制备不饱和聚酯树脂/大麻纤维复合材料,研究紫外线光老化试验对此种复合材料及氨水处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老化前后复合材料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氨水处理大麻纤维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 采用模压工艺制备不饱和聚酯树脂/大麻纤维复合材料,研究紫外线光老化试验对此种复合材料及氨水处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老化前后复合材料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氨水处理大麻纤维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以及拉伸模量。未处理及氨水处理的复合材料,在试验一个周期后,两种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较老化前分别提高了10.8%和19.1%,未处理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在两个试验周期时达到最大值。氨水处理的复合材料,在试验的第一周期时,拉伸模量下降最快,进一步老化之后,下降幅度明显减缓。氨水处理的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在第三个试验周期结束时,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比未老化前分别上升6.3%和25.3%。FTIR显示,老化后,两种复合材料的吸收峰强度减弱,但氨水处理的复合材料吸收峰强度比未处理的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树脂 大麻纤维 复合材料 紫外光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聚酯树脂/大麻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雷文 杨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29,共5页
采用模压工艺制备了不饱和聚酯(UP)树脂/大麻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大麻纤维加入量及纤维的碱处理、乙酰化处理及偶联剂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麻纤维... 采用模压工艺制备了不饱和聚酯(UP)树脂/大麻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大麻纤维加入量及纤维的碱处理、乙酰化处理及偶联剂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麻纤维含量的增加,UP树脂/大麻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逐渐增加,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及冲击强度等均先降低而后逐渐增大;偶联剂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最好;偶联剂与纤维之间发生了酯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树脂 大麻纤维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软整理对大麻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金秋 张建春 王善元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8-102,共5页
为提高大麻纤维的柔软性、可纺性能,针对不同脱胶工艺处理后的大麻纤维在分梳前进行柔软整理。分析柔软整理前后大麻纤维经分梳后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柔软整理后大麻纤维的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而且当脱胶程... 为提高大麻纤维的柔软性、可纺性能,针对不同脱胶工艺处理后的大麻纤维在分梳前进行柔软整理。分析柔软整理前后大麻纤维经分梳后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柔软整理后大麻纤维的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而且当脱胶程度较低时,柔软整理后大麻纤维的断裂强度与伸长率提高幅度较大;柔软整理后的大麻纤维比整理前的抗弯刚度、摩擦因数均有不同幅度的降低,而且当脱胶程度较低时,柔软整理后大麻纤维的摩擦因数降低的幅度较小;柔软整理后,大麻纤维的回潮率比柔软前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脱胶程度较低时大麻纤维柔软整理的作用较明显。说明柔软整理有助于改善大麻纤维的可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柔软整理 断裂强力 断裂伸长 抗弯刚度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