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罗玉明 张晓燕 华春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93-96,共4页
不同抗性的大麦品种 (系 )被黄花叶病毒侵染后 ,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有规律地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感病后 ,大麦叶片内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 ,感病品种下降幅度大于抗性品种 ;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 ,... 不同抗性的大麦品种 (系 )被黄花叶病毒侵染后 ,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有规律地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感病后 ,大麦叶片内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 ,感病品种下降幅度大于抗性品种 ;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 ,抗性品种增加的幅度比感病品种大 .同时发现 ,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花叶病 叶绿素 可溶性蛋白质 脯氨酸 抗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差异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程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肖 潘雨涵 +3 位作者 沈会权 吕超 郭宝健 许如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94-1099,共6页
为探究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扬农啤5号与感病品种日引3号及其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病圃与无病田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病圃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麦黄花叶病对抗病... 为探究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扬农啤5号与感病品种日引3号及其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病圃与无病田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病圃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麦黄花叶病对抗病亲本扬农啤5号性状的影响不显著,对感病品种日引3号性状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除单株穗数和千粒重外,病圃RIL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均值均较无病田相应性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尤以株高降幅(22.95%)最大。3年9个调查时期,扬农啤5号病级均为1级,表现为高抗;日引3号病级在3级左右,表现为高感。群体内大麦黄花叶病病级存在广泛变异。不同年份间,大麦黄花叶病病程梯图下面积(AUDPS)与株高、穗下节间长、单株穗数及千粒重均呈负相关;与主穗长、单穗粒数均呈正相关。大麦黄花叶病抗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向在不同年份间表现一致,但相关程度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大麦黄花叶病 主要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黄花叶病及其真菌介体禾谷多粘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剑平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2年第1期1-10,共10页
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是一种土传真菌,传播10种植物病毒。在大麦上,它传播大麦黄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Mosaic Vrius,BaYMV)和大麦温和性花叶病毒(Barley Mild Mosaic Virus,BaMMV)。由于此二种病毒在大麦上所引起的症状相... 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是一种土传真菌,传播10种植物病毒。在大麦上,它传播大麦黄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Mosaic Vrius,BaYMV)和大麦温和性花叶病毒(Barley Mild Mosaic Virus,BaMMV)。由于此二种病毒在大麦上所引起的症状相似,故统称大麦黄花叶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花叶病 禾谷多粘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张晓燕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2-35,共4页
不同抗性的大麦品种 (系 )被黄花叶病毒侵染后 ,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有规律地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感病后 ,大麦叶片内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 ,感病品种下降幅度大于抗性品种 ;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 ,... 不同抗性的大麦品种 (系 )被黄花叶病毒侵染后 ,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有规律地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感病后 ,大麦叶片内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 ,感病品种下降幅度大于抗性品种 ;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 ,抗性品种增加的幅度比感病品种大 ,同时发现 ,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与病情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花叶病 叶绿素 可溶性蛋白质 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黄花叶病相关基因WRKY55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之楠 阚金红 +3 位作者 栾海业 沈会权 杨平 冯宗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9-167,178,共10页
大麦黄花叶病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麦种植区域的主要病毒病害,由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Barley yellow mosaic virus)及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Barley mild mosaic virus)引起,自然条件下病毒寄生于禾谷多黏菌中,通过感染大麦根部导... 大麦黄花叶病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麦种植区域的主要病毒病害,由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Barley yellow mosaic virus)及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Barley mild mosaic virus)引起,自然条件下病毒寄生于禾谷多黏菌中,通过感染大麦根部导致病害发生。本研究通过分析RNA-seq数据,获得感染BaMMV后上调表达的基因HORVU1Hr1G069640(WRKY55)。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WRKY55在感病品种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抗病材料,说明WRKY55参与到大麦感染黄花叶病的过程。WRKY55全长870 bp,在415~594位核苷酸之间含有WRKY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基因位于独立的进化分枝。组织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主要在根部和幼嫩组织中表达,而其他成熟部位表达较少甚至没有。农杆菌介导的烟草亚细胞定位实验发现WRKY55位于整个细胞。酵母转录因子活性分析实验未检测到转录激活活性,酵母双杂交实验未检测到WRKY55与感病基因编码蛋白eIF4E和PDIL5-1存在物理相互作用。这些结果显示WRKY55参与到大麦黄花叶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大麦黄花叶病 BaYMV/BaMMV WRKY转录因子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6
作者 费新茹 朱娟 +3 位作者 郭红 吕超 郭宝健 许如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大麦黄花叶病是依靠土壤中禾谷多黏菌传播的病毒病,严重影响冬大麦的产量和品质,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以抗病品种扬饲麦1号与感病品种Gairdner为亲本,以杂交F1代经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构建的DH群体为材料,对... 大麦黄花叶病是依靠土壤中禾谷多黏菌传播的病毒病,严重影响冬大麦的产量和品质,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以抗病品种扬饲麦1号与感病品种Gairdner为亲本,以杂交F1代经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构建的DH群体为材料,对其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进行两年鉴定与分析,并利用91对在亲本间多态性好的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构建了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Windows QTL IciMapping 4.0软件中的完备区间-加性模型(ICIM-ADD)对大麦黄花叶病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9个与大麦黄花叶病病情指数相关的QTLs,其中,qRYM-1Ha、qRYM-1Hc、qRYM-2Ha及qRYM-2Hb在两年间均被检测到,且qRYM-2Ha在两年6个时期均被检测到,位于EBmag0793至GBM1047标记区间内,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5.61%~38.04%;qRYM-2Hb在2015年第二、三期和2016年第一期被检测到,位于GBM1047至Bmag0749标记区间内,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1.40%~18.80%。qRYM-1Ha和qRYM-4Ha可能是两个新的大麦黄花叶病抗性QTLs,黄花叶病抗性基因均来源于黄花叶病抗性品种扬饲麦1号。本研究为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基因的发掘、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有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DH群体 大麦黄花叶病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nDel标记进行啤酒大麦黄花叶病抗性鉴定
7
作者 徐肖 栾海业 +8 位作者 杨红燕 黄煜韬 张英虎 臧慧 陶红 陈和 陈健 乔海龙 沈会权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1年第3期53-57,共5页
大麦黄花叶病是严重威胁冬大麦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为促进抗黄花叶病基因在大麦育种中的应用,利用插入或缺失(inserticon-deletion,InDel)标记JSB056和JSB060对180份啤酒大麦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结合病圃黄花叶病表型鉴定,并评价标记... 大麦黄花叶病是严重威胁冬大麦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为促进抗黄花叶病基因在大麦育种中的应用,利用插入或缺失(inserticon-deletion,InDel)标记JSB056和JSB060对180份啤酒大麦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结合病圃黄花叶病表型鉴定,并评价标记在育种中应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聚合2个InDel标记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检测准确率高达91.9%,是分子辅助选择育种中鉴定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较理想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大麦 大麦黄花叶病 INDEL标记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迟播期对大麦黄花叶病的控病保产效果
8
作者 盐城市麦病研究协作组 《大麦与谷类科学》 1990年第4期24-26,共3页
大麦黄花叶病的感染期在播种后的一个月内。我市二棱大麦播种期在10月下旬前期,播后至11月中旬,土表10厘米温度15.7~11.6℃。正是该病传毒介体多粘菌的游动孢子发生活动的适宜温度(10~15℃)。因此,黄花叶病发生较重。拟通过推迟播种期... 大麦黄花叶病的感染期在播种后的一个月内。我市二棱大麦播种期在10月下旬前期,播后至11月中旬,土表10厘米温度15.7~11.6℃。正是该病传毒介体多粘菌的游动孢子发生活动的适宜温度(10~15℃)。因此,黄花叶病发生较重。拟通过推迟播种期,缩短多粘菌游动孢子适宜活动期和病害感染期,达到减轻病害,控制危害的目的。1987年以来的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推迟,病害显著减轻,推迟到11月上旬播种,产量可提高到与丰产性较好的抗病品种“冈二”适期播种的同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花叶病 播期 二棱大麦 分期播种试验 游动孢子 黄花叶 感染期 拔节期 品种 每穗实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黄花叶病毒大麦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阿炳 朱睦元 +2 位作者 黄纯农 袁妙葆 黄培忠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不同抗病性的大麦品种,在大田感染了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后,从叶片和根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1)除感病和耐病品种外,首次在抗病性品种中发现有病毒存在,但病毒含量很低:(2)BaYMV对叶绿体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外部病症严重的叶片其解体或... 不同抗病性的大麦品种,在大田感染了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后,从叶片和根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1)除感病和耐病品种外,首次在抗病性品种中发现有病毒存在,但病毒含量很低:(2)BaYMV对叶绿体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外部病症严重的叶片其解体或发育不全的叶绿体比例显著高于无病症的叶片;(3)感病后期细胞中的部分线粒体出现肥大和自溶;(4)感病细胞的细胞膜松弛,在细胞壁和膜之间有代谢物沉积,并有细胞膜溶解现象;膜状结构内质网肥大,有病毒内含体附着其上;(5)感染细胞中除发现片层、单向风轮状和多向风轮状内含体之外,还见到带柄风轮状内含体和堆束状病毒纤维。最后,初步讨论了BaYMV感染大麦后的细胞学变化与外部症状的相互关系以及大麦抗病性品种的抗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BaYMV 超微结构 大麦黄花叶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品种扬农啤5号的黄花叶病抗性QTL定位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肖 潘雨涵 +4 位作者 沈会权 吕超 郭宝健 王菲菲 许如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56-1062,共7页
为分析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基因的位置和效应,以高抗大麦品种扬农啤5号和感病大麦品种日引3号构建的253个RIL群体及亲本为材料,利用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108对SSR分子标记构建遗传群体连锁图谱,结合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表型数据,采用QTL IciMa... 为分析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基因的位置和效应,以高抗大麦品种扬农啤5号和感病大麦品种日引3号构建的253个RIL群体及亲本为材料,利用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108对SSR分子标记构建遗传群体连锁图谱,结合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表型数据,采用QTL IciMapping 4.0软件进行大麦黄花叶病抗性QTL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麦染色体1H、2H、5H和7H共检测到6个与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相关的QTL,这6个QTL对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贡献率为4.39%~14.92%。其中,位于2H染色体的QTL qRYM-2Hb在3年9个时期均能检测到,介于标记区间GBM1309~EBmac0415,可解释5.70%~14.92%的表型变异,与已定位的Rym16 Hb的位置相近,可能是Rym16 Hb的等位基因;位于2H染色体的QTL qRYM-2Ha在2年3个时期均能检测到,介于标记区间EBmac0640~Bmag0744,可解释5.00%~10.88%的表型变异,可能是1个新的抗性位点;其他4个抗性QTL均仅在1年1个时期检测到,是否真实存在尚需进一步验证。同时,所有QTL的加性效应均为负值,表明定位的6个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基因均来自母本扬农啤5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扬农啤5号 大麦黄花叶病 抗性基因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抗黄花叶病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
11
作者 李四海 《农村科技》 1997年第Z1期60-60,共1页
由杭州大学承担的浙江省"八五"攻关科技项目"培育大麦抗黄花叶病的细胞与基因工程研究"通过了由浙江省科委主持的研究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这是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一项具有创新性的重大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同类... 由杭州大学承担的浙江省"八五"攻关科技项目"培育大麦抗黄花叶病的细胞与基因工程研究"通过了由浙江省科委主持的研究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这是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一项具有创新性的重大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同类研究中属国内领先,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叶 大麦黄花叶病 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项目 主要 生物技术研究 工程研究 成果鉴定 浙江省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马店市大麦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12
作者 方静怡 王永克 梁勇 《河南农业》 2022年第25期39-39,共1页
驻马店市大麦的主要病害有条斑病、黄花叶病、黑穗病和赤霉病等,防治这些病害,必须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一、大麦黄花叶病(一)主要症状感病植株的心叶呈与叶脉平行的浅黄绿色短线条状至椭圆形不规则病斑。二棱大麦则会... 驻马店市大麦的主要病害有条斑病、黄花叶病、黑穗病和赤霉病等,防治这些病害,必须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一、大麦黄花叶病(一)主要症状感病植株的心叶呈与叶脉平行的浅黄绿色短线条状至椭圆形不规则病斑。二棱大麦则会呈现黄锈色坏死斑,病斑增多扩大后呈现黄色花叶,叶片僵直黄化,感病较重叶片往往呈深黄色至橙黄色,与生理性发黄相仿,须注意甄别。感病大麦略矮,可导致早枯、不抽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花叶病 综合技术措施 二棱大麦 植株 坏死斑 赤霉 花叶 黑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8个大麦新品种引进、筛选与示范
13
作者 徐建锋 王春姐 廉吉忠 《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393-398,共6页
通过对江苏省不同地区的8个大麦新品种引进种植示范,结果表明,苏B1601成熟最早,苏B1403分蘖成穗最强,中盐09085产量最高,实产高达560.44 kg/亩。所引品种冻害较重,苏B1601、苏B1403和对照单二较感黄花叶病,程度2~3级,综合产量和抗逆性,... 通过对江苏省不同地区的8个大麦新品种引进种植示范,结果表明,苏B1601成熟最早,苏B1403分蘖成穗最强,中盐09085产量最高,实产高达560.44 kg/亩。所引品种冻害较重,苏B1601、苏B1403和对照单二较感黄花叶病,程度2~3级,综合产量和抗逆性,盐09085熟期适宜,产量高,抗大麦黄花叶病,具有较好的稳产优势,可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新品种 引进 冻害 大麦黄花叶病 抗倒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新品种盐麦2号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14
作者 陈和 石岑 +2 位作者 朱风台 陈健 张明生 《大麦与谷类科学》 1992年第S1期21-23,共3页
大麦新品种盐麦2号(即盐83055)是我所最近育成的二棱皮大麦优良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为抗大麦黄花叶病,抗白粉病,茎杆粗壮,耐肥抗倒,熟相好,千粒重高而稳,丰产性好,属大穗大粒型品种。
关键词 大麦新品种 高产栽培 大麦黄花叶病 大麦 抗白粉 大粒型 播种量 耐肥抗倒 每穗粒数 肥料运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新品种盐麦2号的选育高产稳产性分析及栽培要点
15
作者 陈和 陈健 +2 位作者 石岑 朱风台 张明生 《大麦与谷类科学》 1992年第S1期1-3,共3页
大麦新品种盐麦2号(原名盐83055)是我所1983年用81—0317/3/76M 选162/74-7209//盐辐矮早三的中间材料作母本,如东8072作父本,人工杂交,经系谱法选育和夏繁加代,至 F8代时性状完全稳定,进入产量试验和适应性试验。自1988年参试以来,
关键词 大麦新品种 高产稳产性 系谱法选育 大麦黄花叶病 加代 亩穗数 适应性试验 产量试验 每穗实粒数 亩基本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时丽洁 蒋枞璁 +2 位作者 王方梅 杨平 冯宗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65-1374,共10页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s,PDIs)是定位于真核生物内质网中的一类蛋白,具有催化蛋白质二硫键氧化还原反应与协助蛋白质发生构型变化、类似分子伴侣的功能,参与生长发育、生物或非生物胁迫应答等方面的调控。真...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s,PDIs)是定位于真核生物内质网中的一类蛋白,具有催化蛋白质二硫键氧化还原反应与协助蛋白质发生构型变化、类似分子伴侣的功能,参与生长发育、生物或非生物胁迫应答等方面的调控。真核生物中PDI基因家族的分子鉴定已有报道,但是对大麦PDI基因家族的鉴定分析鲜有报道。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鉴定了10个大麦PDI-Like基因(HvPDILs),并分析了相应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与其他物种PDILs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10个大麦PDILs分处在8个不同的系统分支,与小麦PDILs高度同源。对公共数据库中的组织和时空表达数据分析发现,HvPDILs基因均表达,且具组织和时空表达特异性。对接种大麦温性花叶病毒(BaMMV)之后的叶片样品进行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发现其中5个HvPDILs 基因出现显著的表达差异,说明其参与病毒感染过程,但参与方式及作用机制还有待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基因家族 大麦黄花叶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17
《麦类文摘》 1996年第2期40-40,共1页
Z960414 西欧大麦对我地黄花叶病的抗性反应初探/施永泰,毛根富…(浙江宁波市农科所)//宁波农业科技.-1995.(3).-2~31993~1995年测定了引集的西欧大麦90个品种对我地大麦黄花叶病的抗性反应。
关键词 抗性反应 大麦黄花叶病 虫草害 大麦品种 农业科技 西欧 宁波市 防治 农科所 初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性育种
18
《麦类文摘》 1995年第3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育种 大麦条纹 抗性评价 持久性 抗白粉 大麦黄花叶病 抗性遗传 大麦白粉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19
《麦类文摘》 1995年第2期19-20,共2页
Z950335 我国大麦条锈病菌的生理分化/牛永春,李振歧…(西北农大植保系)//植物病理学报.-1994,24(3).-285~288我国大麦条锈病主要由条形柄锈菌大麦专化型引起,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对西藏大麦条锈菌鉴别寄主进行扩充改进,初步建立了... Z950335 我国大麦条锈病菌的生理分化/牛永春,李振歧…(西北农大植保系)//植物病理学报.-1994,24(3).-285~288我国大麦条锈病主要由条形柄锈菌大麦专化型引起,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对西藏大麦条锈菌鉴别寄主进行扩充改进,初步建立了一套在我国较为适用的大麦条锈菌鉴别寄主,由7个品种组成:喜马拉6号、矮秆齐、早熟3号、永1394、永802、科品2号、辉县红(小麦)。这套鉴别寄主可清楚地将大麦专化型和小麦专化型区分开;并将采自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和河南5省区的40个大麦专化型菌系分为4个毒性类型。以毒性中等的大麦型1号和毒性较弱的大麦型2号分布较广,大麦型3号和大麦型4号则只见于西藏的标样中。(表1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花叶病 鉴别寄主 专化型 生理分化 大麦条锈 条锈菌 植物理学报 条形柄锈菌 西藏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20
《麦类文摘》 1997年第4期46-47,共2页
Z971125 我国真菌传大小麦病毒病的地理分布/玩义理,邹皖和…(浙江农科院病毒室)//植物保护学报.-1997,24(1).-35~38 1990~1995年对我国大、小麦各生态区,共计10个省、市、区,116个县、市的大麦黄花叶病、小麦黄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 虫草害 大麦黄花叶病 小麦 土传花叶 防治 梭条斑花叶 防效 地理分布 条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