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2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合时序InSAR和动力学模型的大雪山石冰川含冰量反演
1
作者 何昱君 王晓文 +4 位作者 蔡佳欣 郭鑫 王志伟 胡燕 刘国祥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3-498,共16页
石冰川是发育于冰缘环境中的一种特殊地貌,其内部冻结冰在气候暖化背景下是高寒山区重要的淡水资源.本文利用时序InSAR提取了川西高原大雪山地区1280个活动石冰川的表面年平均运动速率,然后采用耦合表面运动速率和和动力学模型的反演方... 石冰川是发育于冰缘环境中的一种特殊地貌,其内部冻结冰在气候暖化背景下是高寒山区重要的淡水资源.本文利用时序InSAR提取了川西高原大雪山地区1280个活动石冰川的表面年平均运动速率,然后采用耦合表面运动速率和和动力学模型的反演方法定量估计了这些石冰川的含冰量和储水当量.编目清单显示大雪山石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4300~4900m之间,面积介于0.004~1.5km^(2)之间,厚度主要分布在6~32m之间.研究区石冰川沿坡向最大年运动速率约为125 cm·a^(-1),所有石冰川年均形变速率平均约27 cm·a^(-1);研究区所有石冰川含冰量位于57%~74%之间(平均值为70.1%),对应的总水储量约为2.884 km3.与传统基于“面积-体积”含冰量经验估计方法相比,发现传统方法仅适宜于小面积石冰川的含冰量估算.此外,研究区内石冰川数目约是冰川的10倍,但石冰川与冰川的水储量比值为1:2.7.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大雪山地区石冰川的水文效应提供了关键数据资料,同时为高寒环境广泛发育的石冰川水储量估计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冰川 大雪 INSAR 水储量 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2.13”冀中大雪过程多源气象资料分析
2
作者 马鸿青 董疆南 +2 位作者 徐义国 于雷 王亚婷 《天津科技》 2024年第2期91-95,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产品、地基GPS/MET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等,对2022年2月13日冀中大雪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①降雪发生之前的36 h内PWV呈增长态势,0~12 h上升最快,12~36 h呈缓慢上...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产品、地基GPS/MET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等,对2022年2月13日冀中大雪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①降雪发生之前的36 h内PWV呈增长态势,0~12 h上升最快,12~36 h呈缓慢上升趋势。②降水量和PWV呈一定正相关关系,降雪期间PWV变化平稳,随着PWV出现连续下降,降水结束。③风廓线雷达的水平风向风速演变对降雪的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3000 m突然出现20 m/s的西南低空急流,随着20 m/s的西南低空急流向下延伸至2500 m高度,降雪增强。④降雪之前,0.5 m/s及以上的正速度首先出现在1500 m以上,当2000 m以下突然出现1.0 m/s以上的正速度后,0~3 h内降雪发生。⑤1000 m以下垂直速度增加到1.5 m/s及以上时,降雪增强。⑥降雪期间C_(n)^(2)(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一直稳定在-180~-165 dB,C_(n)^(2)值小于-180 dB时,最大探测高度降至3500 m以下,整层垂直速度小于0.5 m/s,预示降雪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大气可降水量 大雪 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雪宜温肾 冬至一阳生
3
作者 卓鹏伟 《质量与标准化》 2024年第11期23-25,共3页
“冬来无尽长夜,雪覆三尺深寒。”大雪冬至时节,雪量增大,日照时间逐日缩短,阴寒加重,这一时期选用食药物质应注意温肾、祛寒。夜长昼短雪增寒大雪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冬季,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普遍降下大雪,甚... “冬来无尽长夜,雪覆三尺深寒。”大雪冬至时节,雪量增大,日照时间逐日缩短,阴寒加重,这一时期选用食药物质应注意温肾、祛寒。夜长昼短雪增寒大雪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冬季,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普遍降下大雪,甚至暴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间 温肾 大雪 冬至 强冷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雪山石冰川InSAR遥感:分布、运动与水储量估算
4
作者 王晓文 何昱君 蔡佳欣 《测绘》 2024年第3期99-104,共6页
石冰川是高寒山区一种常见的冰缘地貌,研究其分布、运动以及水储量对科学认识高山多年冻土的发育条件、演化规律和水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川西高原大雪山地区为例,在卫星InSAR遥感支持下揭示了该地区石冰川的分布和运动特征,并耦... 石冰川是高寒山区一种常见的冰缘地貌,研究其分布、运动以及水储量对科学认识高山多年冻土的发育条件、演化规律和水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川西高原大雪山地区为例,在卫星InSAR遥感支持下揭示了该地区石冰川的分布和运动特征,并耦合“冰-岩”流变动力模型反演了其潜在水储量。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发育有1352条石冰川,它们的平均面积、海拔和坡度分别为0.176 km^(2)、4603 m和18°。石冰川的平均坡向运动速度约为52.2 mm/yr,最大运动速度约487.3 mm/yr,并且运动速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表现出强烈的异质特点。含冰量反演结果显示所有石冰川的平均含冰量为68.6%,总体含冰量范围55.2%~72.8%,对应的总储水当量约2.802 km^(3)。根据石冰川的分布位置推断研究区多年冻土发育海拔下限约为3655 m,与已有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模拟资料相符。另外,计算显示研究区石冰川储水当量约是冰川的36%,表明石冰川的水文功能在山区水文模型中不应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石冰川 大雪 高山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雪中的守望——读关中乡愁散文集《守望终南》有感
5
作者 赵东科 《西部大开发》 2024年第2期148-149,共2页
近日得到李亚军散文新作《守望终南》,隔天就遇到一场畅淋漓的大雪。整整一天,漫天飞雪,洋洋洒洒,像极了书中的文字。一个沁入土壤,一个嵌入人心,雪花与乡愁就这样融在了一起。
关键词 终南 乡愁 守望 大雪 李亚军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1月初乌兰察布市一次大雪天气成因分析
6
作者 闫海丹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3期159-161,共3页
2020年1月初乌兰察布市突降年度首次大雪,严重影响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为掌握此次大雪天气成因,尽可能减少大雪造成的影响及危害,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分析、物理量场特征等角度对此次大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 2020年1月初乌兰察布市突降年度首次大雪,严重影响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为掌握此次大雪天气成因,尽可能减少大雪造成的影响及危害,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分析、物理量场特征等角度对此次大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高空低槽、700hPa切变线、地面倒槽与蒙古地面冷高压为乌兰察布市此次大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东南与西南气流的共同作用将水汽持续输送至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强烈的抽吸作用、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的高低空配置、上干冷下暖湿的结构与大量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此次降雪过程提供了强有力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民众灾害防患意识、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严格做好大雪天气监测工作等气象服务措施,以保障民众正常生活秩序及农牧业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雪 切变 倒槽 水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炉火温馨忆大雪
7
作者 赵仕华 《作文(初中年级)》 2024年第1期50-51,共2页
大雪突如其来,毫不拖泥带水。清晨醒来,推门而出,眼前一片洁白,田野被厚厚的雪覆盖。这便是我心中永恒的大雪记忆,也是我对乡愁的诠释。漫天飞舞的大雪纷纷扬扬,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层厚厚的白色棉被之下。树枝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凌,... 大雪突如其来,毫不拖泥带水。清晨醒来,推门而出,眼前一片洁白,田野被厚厚的雪覆盖。这便是我心中永恒的大雪记忆,也是我对乡愁的诠释。漫天飞舞的大雪纷纷扬扬,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层厚厚的白色棉被之下。树枝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凌,仿佛是大自然用心雕刻的艺术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天飞舞 乡愁 大雪 艺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大雪冻雨天气下对道岔积雪结冰的应急处理
8
作者 曾昱 徐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136-0139,共4页
道岔是铁路、地铁中行车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控制着列车股道的转换,是改变列车进路的关键设备。道岔依靠转辙机控制尖轨的左右摆动,以此来改变两端尖轨和基本轨的密贴关系,实现道岔定反位的转换及锁闭,从而改变列车的运行股道。近日,多... 道岔是铁路、地铁中行车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控制着列车股道的转换,是改变列车进路的关键设备。道岔依靠转辙机控制尖轨的左右摆动,以此来改变两端尖轨和基本轨的密贴关系,实现道岔定反位的转换及锁闭,从而改变列车的运行股道。近日,多地出现大雪冻雨天气,露天区段的道岔及转辙机杆件上会存有积雪甚至结冰,这将会对道岔的转换及密贴产生影响。轻则道岔杆件动作轻微受阻、转辙机功率增大,重则出现机械故障、道岔转换不到位,最终导致道岔失去表示,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营。基于此,对大雪冻雨天气下的道岔转辙机设备扫雪除冰、应急处理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辙机 道岔 大雪霜冻 应急处理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 坐看青竹变琼枝
9
《餐饮世界》 2024年第12期44-46,共3页
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至此,冬天也即将过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人间至此雪盛时,然而“雪盛”并不意味着降雪量一定很大... 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至此,冬天也即将过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人间至此雪盛时,然而“雪盛”并不意味着降雪量一定很大,而是随着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更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降雪量 七十二候 大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四节气 大雪·冬至
10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12期1-1,共1页
大雪时节,气温逐渐下降,初雪飘落,宛如一幅银装素裹的画卷。随着冬至的临近,日照时间逐渐缩短,夜晚不断延长,北风呼啸而至。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日照时间 冬至 大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雪节气养生保健
11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4年第12期55-57,共3页
大雪宋·陆游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一、节气由来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先出现“大雪”一词的便是《时训解》,每年12月7日或8... 大雪宋·陆游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一、节气由来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先出现“大雪”一词的便是《时训解》,每年12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陆游 大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雪压青松 疾病早预防
12
作者 罗烨艳 《健康博览》 2024年第12期9-9,共1页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节气轮转,转眼已至大雪,万物闭藏入仲冬。冬季,天气寒冷,室内活动增加,应保持空气流通,注意预防流行性感冒。冬季是水痘的高发季节,应密切关注幼儿健康状况。
关键词 室内活动 流行性感冒 空气流通 关注幼儿 大雪 健康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的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大雪山片区的地面层和林冠层鸟兽多样性
13
作者 胡兴润 房以好 +6 位作者 雷银 李延鹏 曾智 李军杰 赵锐 孙兴旭 谭坤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2期78-89,共12页
【目的】从森林垂直分层视角调查云南省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雪山片区的鸟兽多样性,分析林冠层与地面层的鸟兽群落组成,探讨林冠层与地面层结合的红外相机监测方法的应用。【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将40台红外相机安装在林... 【目的】从森林垂直分层视角调查云南省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雪山片区的鸟兽多样性,分析林冠层与地面层的鸟兽群落组成,探讨林冠层与地面层结合的红外相机监测方法的应用。【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将40台红外相机安装在林冠层(23台)与地面层(17台),监测大雪山片区(海拔2000~3000 m)的鸟兽多样性。【结果】共监测到42种鸟兽,包括20种鸟类(隶属4目12科)和22种兽类(隶属5目12科)。所有相机拍摄到的相对丰富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较高的鸟类依次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RAI=1.121)和蓝眉林鸲(Tarsiger rufilatus,1.007),RAI较高的兽类依次为中缅灰叶猴(Trachypithecus melamera,12.873)、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7.212)、云南鼯鼠(Petaurista yunnanensis,5.605)、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3.570)、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2.282)、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1.974)、毛耳飞鼠(Belomys pearsonii,1.460)、红面猴(Macaca arctoides,1.430)。调查记录到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即中缅灰叶猴;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鹰雕(Nisaetus nipalensis)、灰林鸮(Strix nivicolum)、白鹇、红面猴、熊猴(M.assamensis)和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等。林冠层拍摄到23个物种(鸟类5、兽类18),地面层拍摄到36个物种(鸟类18、兽类18),t检验结果表明林冠层和地面层拍摄到的鸟兽物种数差异显著(P=0.006),但拍摄鸟兽独立照片数无显著差异(P=0.910)。林冠层与地面层调查的鸟类群落Jaccard相似度指数为0.15,为极不相似;林冠层与地面层的兽类群落Jaccard相似度指数为0.61,为中等相似。中缅灰叶猴(RAI=11.745)是林冠层相对丰富度最高的物种,明显高于地面拍摄(RAI=1.128);地面层相对丰富度最高的物种为帚尾豪猪(7.212)。【结论】大雪山片区有较高的鸟兽多样性,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的多样性水平相似。中缅灰叶猴是该区域的优势物种和旗舰物种,建议加强其保护和调查。地面层拍摄的物种数高于林冠层,而且林冠层和地面层拍摄的物种组成差异显著。建议使用红外相机进行森林动物监测和研究时兼顾林冠层和地面层监测,以便全面反映生物多样性的水平和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大雪山片区 鸟兽多样性 红外相机 林冠 地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大雪天气的分析预报 被引量:36
14
作者 赵桂香 杜莉 +2 位作者 范卫东 张国勇 胡志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738,共12页
利用1971-2008年山西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基本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山西大雪天气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大雪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次年4月间,但以3月最多;常出现连续2天以上的大雪天气,且多以局地为主,区域大雪仅占16%... 利用1971-2008年山西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基本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山西大雪天气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大雪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次年4月间,但以3月最多;常出现连续2天以上的大雪天气,且多以局地为主,区域大雪仅占16%。38年来,山西大雪次数年际差异大,其中有3年异常偏多,5年异常偏少,且有两个显著偏少期和一个显著偏多期,但整体上呈缓慢增加趋势,平均增长率为0.259次.(10a)-1;山西大雪次数南部最多、中部最少,北部和中部呈缓慢增加趋势,南部呈减少趋势。(2)山西大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有地面回流、河套倒槽及两者共同作用等三类,74%的区域大雪天气伴随500hPa阻塞形势。(3)诊断分析表明,大雪区上空上升运动存在两种垂直环流结构,涡度平流下传是导致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出现大雪持续和增幅的重要动力因素;低空超低空急流的维持和加强,不仅是水汽输送和补充的重要途径,而且加强了大范围辐合上升运动,成为对称不稳定的组织者和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者,同时加强了低空中尺度上升运动;在回流形势影响下,近地层形成"湿冷垫",不仅使得暖湿空气沿其爬升,增湿、冷却达到饱和,而且加强了动力抬升作用,导致大雪的持续和增幅。(4)不同系统影响下高低空流型配置不同,造成的大雪强度、落区、时间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大雪 涡度平流下传 冷垫 流型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雪天气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系统分析 被引量:51
15
作者 郑婧 许爱华 +1 位作者 刘波 许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6,共7页
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80—2008年江西省50次区域性大雪过程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系统进行归纳分析,得出:江西省大雪发生频次具有5年左右振荡周期,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生大雪次数较多,变化幅度大... 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80—2008年江西省50次区域性大雪过程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系统进行归纳分析,得出:江西省大雪发生频次具有5年左右振荡周期,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生大雪次数较多,变化幅度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年际变化减小。空间分布上,自西北向东南出现大雪的频次逐渐减少。大雪期间,阻塞高压、中低纬锋区异常强盛;80%的大雪天气存在阻塞高压,以贝加尔湖阻塞高压最多;70%受南支槽影响;700 hPa切变线是对流层中低层的主要影响系统,其南侧西南急流最大风速达16 m·s^(-1)以上,雪区位于冷式切变线以南1~3个纬距内,或暧式切变附近;当850 hPa和700 hPa同时存在切变线时,降雪天气更加明显;对流层中低层有98%的大雪天气存在逆温:1000 hPa温度<1 C,925~850 hPa温度≤-2℃,700 hPa温度≤0℃;地面冷空气多为中路,蒙古冷高压异常强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雪 环流特征 影响系统 热力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深秋北京大雪过程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段丽 张琳娜 +1 位作者 王国荣 段炼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43-1351,共9页
北京地区的初雪平均在11月28日前后。2009年10月31日夜间至11月1日白天北京出现雨转雨夹雪,再转大雪的天气过程。作为初雪,这是北京22年来罕见的。分析表明,这次过程降水前12和6 h华北中东部的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受一致的西... 北京地区的初雪平均在11月28日前后。2009年10月31日夜间至11月1日白天北京出现雨转雨夹雪,再转大雪的天气过程。作为初雪,这是北京22年来罕见的。分析表明,这次过程降水前12和6 h华北中东部的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受一致的西北气流控制,前期水汽输送和积累不明显。北京地区在10月这样一个相对干燥的季节和前期水汽不充沛的环流形势下产生大雪局地暴雪,实不多见。文章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和北京地区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仪、地面自动站等多种本地加密探测资料,对这次大雪过程进行了动力计算和成因分析。结果显示,由对流层上层贝加尔湖强冷空气向南爆发所引发的动力作用是北京这次初冬大雪形成的主要原因。大雪发生前500 hPa正涡度平流区、对流层中上层水平辐散中心、对流层中下层水平辐合中心呈垂直结构控制北京,为北京地区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动力环境。山前和平原地区近地面东南风,边界层偏东风及边界层以上的对流层底层偏西风的风廓线分布在北京西部地形作用下产生动力抬升和局地对流,增强了北京西南部的降雪。这次北京大雪的水汽条件源于近地面偏南风和东南风的短时间局地增湿,以及这种增湿在高空强冷气团作用下产生的对流层中低层的局地水汽辐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雪成因 风廓线 微波辐射 动力分析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大雪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东高红 张志茹 +1 位作者 李胜山 贾惠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5-81,I0002,共8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改善的EVAD技术,从影响系统、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及大气动力学角度,详细分析了2006年2月6日出现在华北地区的大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500hPa高空槽、850hPa“人”字型切变及地面气旋相配...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改善的EVAD技术,从影响系统、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及大气动力学角度,详细分析了2006年2月6日出现在华北地区的大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500hPa高空槽、850hPa“人”字型切变及地面气旋相配置是这次大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在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随着0.7~1.1km高度上中尺度逆切变的出现和4.8km高度上西南急流的建立并向低层扩展,风场辐合明显加强,辐合层加厚,从而为强降雪的出现和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且中尺度逆切变和西南急流存在的时间与强降雪出现及维持的时间有很好的对应。另外冷锋过境时风场辐合再次加强使得较强降雪继续维持。同时用改善的E-VAD技术计算了降雪不同阶段的大气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结果表明:中尺度逆切变系统和冷锋的出现均对应着明显的辐合和上升,辐合和上升又促使强降雪出现和维持,因而从大气动力学角度进一步证实了中尺度逆切变和冷锋的存在及其与强降雪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雪 多普勒雷达资料 中尺度逆切变 EVAD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冬季环流季节内振荡与2008年初南方大雪关系 被引量:30
18
作者 王允 张庆云 彭京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9-467,共9页
2008年1月10~16日、18~22日、24~29日和1月31日~2月2日,中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4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根据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利用LANCZOS滤波器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雨雪冰冻前期2007年12月2日~2008年1月1日、同期2008... 2008年1月10~16日、18~22日、24~29日和1月31日~2月2日,中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4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根据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利用LANCZOS滤波器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雨雪冰冻前期2007年12月2日~2008年1月1日、同期2008年1月2~21日及后期2008年1月22日~2月14日850 hPa风场季节内振荡特征及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2007年12月~2008年2月850hPa风场低频振荡分析显示,中国南方地区风场表现显著的20~50 d低频振荡,季节内低频振荡的位相变化,较好地揭示了2008年1月10日~2月2日南方地区降雪过程的3种环流特征:1)沿高原东侧100°E附近南下的冷空气到达我国30~20°N地区,与东亚沿海低纬的偏南风距平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形成气旋性环流,南方降雪(水)过程中,偏南风距平气流比偏北风距平气流强;2)沿高原东侧100°E附近南下的强偏北风距平气流与东亚沿海低纬的偏南风距平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形成气旋性环流,南方降雪(水)过程中,偏北风距平气流比偏南风距平气流强,造成南方雨雪伴随低温冰冻天气;3)南方雨雪由偏北风距平气流与偏南风距平气流在东亚东部25°N形成的辐合带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雪 异常的风场 季节内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雪发生的规律及环流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孟雪峰 孙永刚 +1 位作者 王式功 云静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70,78,共11页
应用内蒙古117个观测站1971—2008年的历史资料,对内蒙古大雪暴雪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其环流特征归纳分类.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年降雪量具有东强西弱、山区强平原弱的地域分布特征;内蒙古大雪过程主要发生在3,4,10月... 应用内蒙古117个观测站1971—2008年的历史资料,对内蒙古大雪暴雪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其环流特征归纳分类.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年降雪量具有东强西弱、山区强平原弱的地域分布特征;内蒙古大雪过程主要发生在3,4,10月份,纯雪主要出现在10月至翌年4月,较雨夹雪发生日数明显偏少;近38年内蒙古大雪日数总体呈略有下降的趋势;内蒙古大雪、暴雪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可划分为两类六型.对于弱冷空气类,其共同特征为低值系统较为深厚,低层暖平流强盛,而强冷空气类,冷涡与低压槽结构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雪 时空分布 环流分型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一次大雪过程的Q矢量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安祥 郭慧 +1 位作者 贾建颖 周陆生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5-409,共5页
应用 Q矢量理论对 1 996年 1月 1 6~ 1 8日青藏高原东部大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在降雪前 2 4 h,Q矢量散度出现了整层辐合 ,锋生函数正值区南部等值线密集处与大雪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假相当位温 ( θse)的 2 4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雪 Q矢量 诊断分析 大气温度 锋生函数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