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胜伟 赵罡 李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在股骨颈骨折(FNF)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周口骨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0例FN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常规对照组术中接受双侧髌骨平齐... 目的探讨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在股骨颈骨折(FNF)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周口骨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0例FN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常规对照组术中接受双侧髌骨平齐法平衡双下肢长度。研究组术中接受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平衡双下肢长度。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双下肢相对长度差值、双下肢不等长(LLD)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I指数)。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与常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双下肢相对长度差值和LL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改良BI指数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术中用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平衡双下肢长度,可减少术后LLD发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术后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双下肢不等长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 双侧髌骨平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A中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中心的距离对于重建股骨偏心距的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小龙 许峰 张中兴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1136-1138,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恢复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旋转中心的距离,以重建患侧股骨偏心距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择100例行单侧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前测量健侧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中心的距离,以此数据作为参考...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恢复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旋转中心的距离,以重建患侧股骨偏心距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择100例行单侧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前测量健侧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中心的距离,以此数据作为参考,选择合适的患侧假体,通过术中进行适当调整,使患侧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假体中心的距离与健侧一致,术后再测量两侧股骨偏心距,判断患侧股骨偏心距重建情况,按患侧与健侧股骨偏心距的差距小于等于4mm为重建组,差距大于4mm为非重建组,并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重建组患者74例,非重建组26例,重建率74%;重建组Harris评分为优良率为94.59%,显著高于非重建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0~36个月,无感染、松动和脱位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以健侧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中心的距离为参考,术中使患侧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假体中心的距离与健侧一致,可明显提高患侧股骨偏心距重建率,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该方法简单、可靠,易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大转子顶点 股骨头中心 股骨偏心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避免双下肢不等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肖群 孔铭 +2 位作者 李世君 李刚 戴贺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1-35,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平衡双下肢长度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预防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符合要求的81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2例,女49例;年龄为63~97岁,... 目的:研究分析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平衡双下肢长度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预防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符合要求的81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2例,女49例;年龄为63~97岁,平均为(74.8±8.0)岁。术中使用两种不同方法平衡双下肢长度,41例采用大转子顶点测量法(观察组),40例采用Shuck试验法(对照组)。术前、术后均拍摄标准低中心骨盆正位片,测量双下肢长度差,比较两种方法平衡术后双下肢长度的优劣。结果: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侧偏心距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平均值分别为(3.80±2.52)mm和(5.45±3.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6个月步态评分分别为(10.78±1.28)分和(9.90±1.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大转子顶点测量法来避免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是一种操作简单、性价比高、准确性满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转子顶点 测量 髋关节 关节成形术 股骨颈骨折 下肢不等长
原文传递
不同进钉点使用PFNA治疗伴有大转子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郑骏 徐生根 吴维剑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2期368-369,共2页
目的对比伴有大转子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06月,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PFNA髓内钉治疗伴有大转子不稳定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骨折病例。20例采用梨状窝为进针点,20例采用大转子... 目的对比伴有大转子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06月,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PFNA髓内钉治疗伴有大转子不稳定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骨折病例。20例采用梨状窝为进针点,20例采用大转子顶点为进针点。对术中操作时间及术后力学稳定作比较。结果 40例患者均无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但对于术中操作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及力学稳定,梨状窝进针点更优于大转子顶点进针点。结论大转子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中梨状窝进针点可以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梨状窝 大转子顶点 PF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使用X线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异的新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路玉峰 刘林 +6 位作者 许鹏 朱玉杰 郝阳泉 刘晖 杨治 彭侃 许珂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479-1483,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大转子顶点至泪滴间线距离(GT—IT)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异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西安市红会医院105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双侧髋关节x线正位片,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患... 目的探讨使用大转子顶点至泪滴间线距离(GT—IT)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异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西安市红会医院105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双侧髋关节x线正位片,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患者双侧髂前上棘至内踝顶点距离(ASIS-MM)、双侧髋关节正位片上GT—IT、小转子顶点至坐骨结节连线的距离(LT—BI)、小转子顶点至泪滴间线的距离(LT—IT),测量数据时考虑x线的放大率。使用同类相关系数检测测量数据的可靠性,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方法计算4种方法的差异性,使用Bland-Ahman图做一致性检测。结果各组测量数值同类相关系数值均〉0.80,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一致性优。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4组术前术后对LLD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14、0.886,均P〉0.05)。GT—IT组术前LLD测量结果与ASIS.MM组、LT—BI组、LT-I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14、-0.690、0.683,均P〉0.05),GT—IT组术后LLD测量结果与其他3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044、-1.544、-0.925,均P〉0.05)。而LT-BI组手术前后LLD测量结果与ASIS—MM、LT-I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77、0.976、1.344、-0.087,均P〉0.05);LT—IT组手术前后LLD测量结果与ASIS-M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30、1.063,均P〉0.05)。Bland-Altman图示4种方法一致性良好。结论使用测量GT—IT方法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双下肢长度差异 大转子顶点 泪滴间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