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再生相关基因GmWUS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扬 刘薇 +2 位作者 孙石 韩天富 侯文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7-712,共6页
WUS基因在植物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初步了解GmWUS的功能,基于已公布的大豆基因组数据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mWUS和At WUS蛋白在酸性区域存在较大差异,而其他结构域较保守。从大豆茎尖克隆到GmWUSa的全长序列,... WUS基因在植物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初步了解GmWUS的功能,基于已公布的大豆基因组数据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mWUS和At WUS蛋白在酸性区域存在较大差异,而其他结构域较保守。从大豆茎尖克隆到GmWUSa的全长序列,该基因亚细胞表达定位于细胞核,表明它可能是一种同源异型域转录因子。q PCR检测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GmWUS的表达变化,发现GmWUSa和GmWUSb表达量均随萌发天数上升,但GmWUSa在后期表达量下降。丛生芽诱导期间,子叶节处GmWUS的表达呈现出一种先增后减的近似周期规律,表明GmWUS可能参与了丛生芽的分化和再生。比较GmWUSa和GmWUSb的表达变化趋势,推测两基因的功能可能在时间上互补。本文的结果有助于研究GmWUS在大豆再生过程的作用,解释丛生芽的形成机制和作为过表达GmWUS基因增强大豆再生能力、提高转化效率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再生 丛生芽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WUS基因 同源异型结构域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大豆蛋白纤维及其织物的染整加工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梅士英 唐人成 +1 位作者 赵建平 王华杰 《江苏丝绸》 2002年第5期1-4,共4页
本文简述了再生大豆蛋白纤维的制造、结构和性能以及近期开发试制的纯大豆纤维织物及其混纺、交织的机织物和针织物,重点介绍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染整加工性能。
关键词 再生大豆蛋白纤维 织物 染整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大豆蛋白纤维及其织物的染整加工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梅士英 唐人成 +1 位作者 赵建平 王华杰 《江苏丝绸》 2002年第6期1-5,共5页
4.3 大豆蛋白纤维染色性能比较 4.3.1 大豆蛋白纤维与其它蛋白质纤维染色深度的比较各种染料对大豆蛋白纤维与其它蛋白纤维的相对染色深度(以大豆纤维染色深度为100)的比较及染色条件(浴比均为1∶50)如图2所示,由图2得出如下结论: (1)... 4.3 大豆蛋白纤维染色性能比较 4.3.1 大豆蛋白纤维与其它蛋白质纤维染色深度的比较各种染料对大豆蛋白纤维与其它蛋白纤维的相对染色深度(以大豆纤维染色深度为100)的比较及染色条件(浴比均为1∶50)如图2所示,由图2得出如下结论: (1)酸性染料对大豆纤维的染色深度最低,由此作者推测大豆纤维的吸酸值可能最低,或者说大豆纤维的氨基含量可能最低。 (2)用食盐作促染剂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性能 再生大豆蛋白纤维 织物 染整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品种合丰25体细胞胚发生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宁辉 徐鹏飞 +7 位作者 范素杰 吴俊江 李文滨 王萍 王欣 姜良宇 王金生 张淑珍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8,共6页
为优化大豆体细胞胚再生植株的条件,提高大豆遗传转化的效率,本研究选用大豆品种合丰25为试验材料,针对影响体细胞胚诱导的3个关键因素pH值、2,4-D浓度及光照条件进行体细胞胚发生频率的研究。结果表明:pH值、2,4-D浓度、光照条件这3种... 为优化大豆体细胞胚再生植株的条件,提高大豆遗传转化的效率,本研究选用大豆品种合丰25为试验材料,针对影响体细胞胚诱导的3个关键因素pH值、2,4-D浓度及光照条件进行体细胞胚发生频率的研究。结果表明:pH值、2,4-D浓度、光照条件这3种因素的不同处理对体细胞胚的诱导影响显著,其幼胚的发生频率最高为70.70%、最低为3.70%。当pH值为7.0、2,4-D浓度为20mg/L,黑暗培养最有利于合丰25体细胞胚的诱导,其胚的发生频率为70.70%,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丰25 体细胞胚 大豆再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细胞胚诱导条件优化及杂交后代再生遗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晓慧 李冬梅 +3 位作者 段莹莹 韩英鹏 李春光 李文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1-754,759,共5页
以北京小黑豆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针对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等于7,外植体大小为2—3mm和暗培养条件最适合体细胞胚的发生。利用优化后的再生系统诱导了北京小黑豆(再生性强)和Keburi(再生性极低... 以北京小黑豆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针对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等于7,外植体大小为2—3mm和暗培养条件最适合体细胞胚的发生。利用优化后的再生系统诱导了北京小黑豆(再生性强)和Keburi(再生性极低)杂交所衍生的150个F5:6重组自交系,体细胞胚发生频率明显呈现间断分布,由此初步推断大豆体细胞发生频率由少数几个基因控制。由体细胞胚发生效率分布偏向Keburi,可见Keburi对体细胞胚发生效率影响要比北京小黑豆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再生 未成熟子叶 体细胞胚诱导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COBRA基因家族鉴定与分析
6
作者 张滨烁 赵婉婷 +8 位作者 张嘉嘉 李青峰 张璐璐 梁雪玉 苏安玉 于振海 李松竹 武小霞 赵莹 《大豆科技》 2023年第5期1-15,29,共16页
COBRA基因编码COBRA蛋白,是一种细胞壁可扩展性蛋白。COBRA蛋白通过参与细胞壁的扩展性调节调控植物细胞伸长生长等生理过程。为探究COBRA基因在大豆发育过程中的潜在功能,文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豆COBRA家族基因(GmCOBRAs)进行全... COBRA基因编码COBRA蛋白,是一种细胞壁可扩展性蛋白。COBRA蛋白通过参与细胞壁的扩展性调节调控植物细胞伸长生长等生理过程。为探究COBRA基因在大豆发育过程中的潜在功能,文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豆COBRA家族基因(GmCOBRAs)进行全基因组水平鉴定。通过对COBRA蛋白结构域进行BLASTP搜索,确定GmCOBRAs;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和共线性关系;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其不同组织部位表达模式;利用再生能力强的大豆品种东农50和再生能力弱的Keburi为材料进行器官发生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mCOBRAs基因在丛生芽诱导和丛生芽伸长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鉴定出大豆基因组中的24个GmCOBRAs,约为拟南芥COBRA基因数量2倍。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mCOBRAs可分为2个亚族,分布在14条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24个GmCOBRAs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在大豆全基因组复制事件中,片段重复对GmCOBRAs扩大发挥重要作用。组织表达模式分析显示,GmCOBRAs基因在大豆不同器官和组织中表达差异较大,其中GmCOBRA12、GmCOBRA22和GmCOBRA14的表达水平较高,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整个大豆发育过程中细胞壁扩张的调节。对6个在种子中高表达的GmCOBRAs进行qRT-PCR试验发现,GmCOBRA21在丛生芽诱导和伸长阶段中显著表达,表明该基因在大豆再生过程中可能扮演关键角色。亚细胞定位表明GmCOBRA21定位于细胞膜。GmCOBRAs在大豆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GmCOBRA21可能为该过程中的核心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COBRA基因家族 系统发育分析 表达分析 大豆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大豆蛋白纤维结构与染色性能 被引量:14
7
作者 梅士英 唐人成 《上海染料》 2002年第4期28-34,共7页
该文简述了再生大豆蛋白纤维的制造、结构性能以及染色性能,介绍了适用大豆蛋白纤维染色的弱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的染色.
关键词 染色性能 再生大豆蛋白质纤维 纤维结构 聚集态结构
原文传递
Techno-economic Appraisal of Biodiesel from Jatropha curcas: An Egyptian Case Study
8
作者 Shadia R. Tewfik Salwa I. Hawash +2 位作者 Nahed K. Atteya Guzine I. El Diwani Ihab H. Farag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2年第3期287-297,共11页
Biodiesel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non-toxic biodegradable alternative fuel that is obtained from renewable sources. Over the last decade,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producing bi... Biodiesel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non-toxic biodegradable alternative fuel that is obtained from renewable sources. Over the last decade,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producing biodiesel from conventional sources such as soybean, canola, sunflower, and coconut oils. Current efforts are directed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non-edible resources. Among these Jatropha Curcas comes at the forefront. In Egypt, Jatropha Curcas has grown successfully using primary treated wastewater. Also, extensive R&D efforts identifie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various processing stages namely crushing, extraction, transesterification and purifica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techno-economic appraisal of biodiesel production from Jatropha Curcas is conducted. Two nominal capacities namely 8,000 and 50,000 metric tons/yr have been proposed. Several scenarios have been formulated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varying productivity (3.4 to 5.8 ton fruits per 4,000 m^2 (acre)) and varying recovery rates of oil from seeds. Economic indicators including capital and production costs for the various processing stages and revenues according to current prices of oil and cake have been obtained. The price of biodiesel that provides a simple rate of return (SRR) on investments of 10% was in the range of $0.3-0.7/liter for the different assumed scenarios which is lower than the prevailing price of biodiesel (about $1/liter) in the US. Thus, in view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economic assumptions, there are positive prospec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from Jatropha Curcas under Egyptian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IESEL Jatropha curcas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economic indica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