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大螺距(Flash)模式联合迭代重建在TAVR术前CTA评估中的研究分析
1
作者 黄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05-0108,共4页
探究双源CT大螺距(Flash)模式联合迭代重建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胸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评估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11~2023.12期间收入60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CTA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扫描组,... 探究双源CT大螺距(Flash)模式联合迭代重建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胸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评估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11~2023.12期间收入60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CTA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扫描组,观察组:大螺距扫描联合迭代重建,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主观图像质量评估结果、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对比无意义,P>0.05,观察组对比剂用量、扫描时间低于对照组;辐射剂量参数值中CTDIvol、DLP、E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源CT大螺距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于TAVR术前CTA评估中具有显著成效,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评估需求同时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整体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大螺距 迭代重建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胸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ce CT大螺距Turbo Flash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在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比较的研究
2
作者 滕雅琴 姚亮 +2 位作者 于集红 高俊杰 郭红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96-98,共3页
目的比较第三代双源Force CT大螺距Turbo Flash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CTC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收集2023年1-3月接受CTCA检查患者136例,采用大螺距Turbo Flash P组、回顾性心电门控R组,按照心率≤65次/min分P1、R1组,心率&... 目的比较第三代双源Force CT大螺距Turbo Flash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CTC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收集2023年1-3月接受CTCA检查患者136例,采用大螺距Turbo Flash P组、回顾性心电门控R组,按照心率≤65次/min分P1、R1组,心率>65次/min分P2、R2组,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剂量长度乘积(DLP)、辐射剂量(ED)。结果P组95.36%、R组95.72%的节段能够满足图像质量要求(P>0.05),P组及R组的年龄、BIM、心率、心率变化值、DLP、E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DLP为44.100(34.8,52.32)mGy·cm,ED为0.617(0.5,0.7)mSv,R组DLP为425.500(365.0,489.1)mGy·cm,ED为5.957(5.0,6.8)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评分右冠状动脉、总体评分P1与P2、P2与R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冠脉分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rce CT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图像质量佳、成功率高,有效辐射剂量低,可作为低心率患者的优选检查方法,高心率患者所得冠状动脉图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第三代双源CT 大螺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立柱导向套大螺距梯形螺纹加工的研究与实践
3
作者 杨贵 欧艳梅 《煤矿机械》 2024年第3期99-102,共4页
对于大螺距的梯形螺纹加工中一般利用宏程序指令编程,但在编程时计算量比较大,容易出错,通过反复实践和研究,多重螺纹切削循环G76指令由于编程指令简单明了、加工效率高,在企业生产线应用比较广泛。利用G76指令进行切削量恒定的错齿切削... 对于大螺距的梯形螺纹加工中一般利用宏程序指令编程,但在编程时计算量比较大,容易出错,通过反复实践和研究,多重螺纹切削循环G76指令由于编程指令简单明了、加工效率高,在企业生产线应用比较广泛。利用G76指令进行切削量恒定的错齿切削,解决了大螺距梯形螺纹加工中出现的崩刃、扎刀问题,顺利地完成了加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螺纹切削循环G76 宏程序 大螺距 梯形螺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双次扫描模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4
作者 石键涛 温伟宏 周卫锋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4-7,70,共5页
目的:探究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大螺距前瞻性双次扫描模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024年4月-2024年11月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双源CT检查,... 目的:探究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大螺距前瞻性双次扫描模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024年4月-2024年11月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双源CT检查,研究组采用大螺距前瞻性双次扫描模式,对照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描模式。比较两组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图像质量评分和CT辐射剂量。结果: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研究组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92.00%、特异度80.00%、准确率为90.00%,与对照组88.46%、75.00%、8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图像主观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平均CT值、SNR、CNR较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CT辐射剂量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结论: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双次扫描模式在冠心病诊断中有较高价值,对冠心病诊断效能较高,有辐射剂量低、图像质量高的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双源CT 大螺距前瞻性双次扫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双源CT大螺距、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颈椎检查中的应用
5
作者 蒋明巧 张雪 +1 位作者 任蔺 王思凯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7期1062-1064,共3页
目的 探讨二代双源CT大螺距、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颈椎低剂量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60例因颈部疼痛行颈椎CT平扫患者。前30例纳入观察组:管电压100 kv,螺距2.5,迭代重建;后30例纳入对照组:管电压120 kv,螺距1.0,滤波重建。... 目的 探讨二代双源CT大螺距、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颈椎低剂量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60例因颈部疼痛行颈椎CT平扫患者。前30例纳入观察组:管电压100 kv,螺距2.5,迭代重建;后30例纳入对照组:管电压120 kv,螺距1.0,滤波重建。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两组CT容积剂量指数、辐射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C6~7椎间盘平面的脊髓、C2椎体的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均达到诊断要求,观察组C6~7椎间盘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代双源CT大螺距、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于颈椎CT扫描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并能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可用于颈椎CT低剂量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体层摄影术 大螺距 迭代重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大螺距CT超低剂量扫描结合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对诊断腺样体肥大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于明志 董良地 王晓韩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4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大螺距CT超低剂量扫描结合多模型迭代算法(ASiR-V,以下简称为大螺距CT检查)在小儿腺样体肥大中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疑似腺样体肥大患儿38例。均同时予X线检查...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大螺距CT超低剂量扫描结合多模型迭代算法(ASiR-V,以下简称为大螺距CT检查)在小儿腺样体肥大中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疑似腺样体肥大患儿38例。均同时予X线检查与大螺距CT检查,并行喉镜进行临床诊断,以喉镜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CT与X线诊断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比较CT和X线诊断效能及有效辐射剂量差异。结果X线发现腺样体中度肥大患儿10例(26.3%),重度肥大5例(13.2%);大螺距CT检查发现腺样体中度肥大患儿6例(15.8%),重度肥大11例(28.9%)。大螺距CT检查诊断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敏感度(16/18),特异度(95.0%),阳性预测值(16/17),阴性预测值(90.5%)及诊断符合率(92.1%)高于X线检查的敏感度(11/18)、特异度(80.0%)、阳性预测值(11/15)、阴性预测值(69.6%)及诊断符合率(71.1%)。大螺距CT检查过程中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7±0.1)mSv,略高于X线检查的(0.5±0.1)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1)。结论低管电压大螺距CT超低剂量扫描结合AsiR-V算法在小儿腺样体肥大中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X线,且辐射剂量基本可满足超低剂量检查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大螺距CT 低管电压 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中的大螺距扫描技术在冠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黄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4-0027,共4页
本研究的重点是双源CT中的大螺旋扫描技术,在冠脉成像中的临床实践情况,尤其是分析了这项技术的特点、临床实践情况、治疗过程与原理。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分析了CT技术和大螺旋扫描技术的成像理论,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技术的优势就是图像采... 本研究的重点是双源CT中的大螺旋扫描技术,在冠脉成像中的临床实践情况,尤其是分析了这项技术的特点、临床实践情况、治疗过程与原理。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分析了CT技术和大螺旋扫描技术的成像理论,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技术的优势就是图像采集迅速、成像的质量高。通过12个月的临床中心实验,对于这一项技术在冠脉成像的状况、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可以看到,相较于传统的冠脉成像技术,新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成像质量、图像分辨率和抗噪水平等上,尤其是双源CT的大螺旋扫描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在辐射剂量的控制上,这项技术降低了辐射水平,并避免了患者出现辐射暴露的情况。本研究也指出了双源CT中的大螺旋技术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存在与数据截断、交叉散射辐射、投影角度偏移等层面上。相信本研究能够促进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并为进一步改进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大螺距扫描技术 冠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分析不同扫描延迟技术在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赵瑞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01-205,共5页
对不同扫描延迟技术在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行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5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团注跟踪组(31例)和... 对不同扫描延迟技术在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行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5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团注跟踪组(31例)和测试团注组(27例),对两组不同扫描延迟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团注跟踪组应用价值优于测试团注组(P<0.05);结论:在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应用团注跟踪技术可限制提高血管强化CT值,同时降低辐射剂量以及对比剂的使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延迟技术 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螺距双源CT心脏与头颈血管一站式联合扫描的可行性 被引量:18
9
作者 孙凯 韩瑞娟 +5 位作者 王利军 王臣 陈楠 杜祥颖 李立刚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评价Flash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心脏与头颈血管一站式联合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法选择246例连续性患者,分为3组,每组82例:A组采用Flash Spiral模式行心脏与头颈血管联合扫描;B组采用Flash Sp... 目的评价Flash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心脏与头颈血管一站式联合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法选择246例连续性患者,分为3组,每组82例:A组采用Flash Spiral模式行心脏与头颈血管联合扫描;B组采用Flash Spiral模式心脏成像;C组采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行头颈部CTA。分别测量主动脉根部CT值及CNR,测量颈总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起始部、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V4段CT值及图像噪声,评价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A组与B组冠状动脉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头颈部血管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头颈部ED显著低于C组(t=24.215,P<0.01)。结论大螺距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心脏与头颈部血管一站式联合扫描图像质量好,成功率高,对比剂用量少,辐射剂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螺距双源CT 心脏 头颈血管 一站式联合扫描 可行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脑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主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孔令燕 梁继祥 +5 位作者 薛华丹 王怡宁 王沄 金征宇 张大明 陈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评价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心电门控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59例临床行全主动脉CTA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1(n=31):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进行扫描,参考管电压为10... 目的评价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心电门控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59例临床行全主动脉CTA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1(n=31):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进行扫描,参考管电压为100 kV,参考管电流为288 m A;(2)组2(n=28):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进行扫描,管电压固定100 kV,参考管电流为288 m A。两组患者均在第3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探测器准直为2×192×0.6 mm,旋转时间为0.25 s;采用大螺距心电门控扫描方式进行扫描,螺距3.0。两组患者均为静脉团注370 mg I/L的对比剂,后续生理盐水:组1对比剂和生理盐水的剂量及注射速率根据实际管电压值来设定;组2均注射对比剂45 ml,注射速度4.5 ml/s,后续50 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5.0 ml/s。两组患者扫描均采用自动团注跟踪触发技术,选取主动脉起始部放置感兴趣区(ROI),ROI内平均CT值达到100 HU时自动触发扫描,延迟时间6 s。分别计算两组患者主动脉扫描的有效剂量(ED)、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组1扫描ED为(2.48±0.80)m Sv,较组2的(3.15±0.86)m Sv降低21.3%(t=-3.099,P=0.000)。两组患者在主动脉各部位(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腹主动脉起始部及腹主动脉分叉部位)的强化值、噪声、SNR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价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41±0.50)分比(1.39±0.50)分;W=828.5,P=0.837]。结论与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相比,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主动脉CTA扫描中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CT血管成像 大螺距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在大螺距主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梁继祥 孔令燕 +5 位作者 金征宇 王沄 薛华丹 王怡宁 张大明 陈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评价第3代双源CT在大螺距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59例临床行全主动脉CTA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组1(n=28):在第3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探测器宽度为2×192×0.6 mm,旋转时间... 目的评价第3代双源CT在大螺距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59例临床行全主动脉CTA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组1(n=28):在第3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探测器宽度为2×192×0.6 mm,旋转时间为0.25 s。(2)组2(n=31):在第2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探测器准直为2×128×0.6 mm,旋转时间为0.28 s。两组患者均采用大螺距心电门控扫描方式进行扫描,螺距3.0,管电压10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调节技术,参考管电流为288 m A。患者均静脉团注370 mg I/ml的对比剂45 ml,注射速度4.5 ml/s,后续50 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5.0 ml/s。扫描采用自动团注跟踪触发技术,选取主动脉起始部放置感兴趣区(ROI),ROI内平均CT值达到100 HU时自动触发扫描,延迟时间6 s。分别计算两组患者主动脉扫描的有效剂量(ED)、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组1扫描ED为(3.15±0.86)m Sv,较组2的(3.91±0.60)m Sv降低了19.44%(t=-3.989,P=0.000)。两组主动脉各部位的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39±0.50)分比(1.45±0.51)分;W=814.5,P=0.651]。结论与第2代双源CT相比,第3代双源CT进行大螺距主动脉CTA扫描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放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CT血管成像 大螺距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在学龄前儿童胸部检查中不用镇静剂的可行性 被引量:17
12
作者 曾宪春 陈静 +3 位作者 王玉权 刘昌杰 王涛 王荣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21-122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在学龄前儿童胸部检查中不用镇静剂的可行性。方法将90例胸部CT检查前评估心理状态为紧张或恐惧的学龄前患儿按扫描时间先后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患儿应用镇静剂后行常规CT扫描,开启CARE Dose 4D/C... 目的探讨超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在学龄前儿童胸部检查中不用镇静剂的可行性。方法将90例胸部CT检查前评估心理状态为紧张或恐惧的学龄前患儿按扫描时间先后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患儿应用镇静剂后行常规CT扫描,开启CARE Dose 4D/CARE kV扫描模式,螺距为1.9;B组患儿应用镇静剂后行超大螺距Turbo Flash模式扫描,螺距为3.0;C组患儿不予镇静剂干预,行超大螺距Turbo Flash模式扫描。比较3组间的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结果 3组间主动脉根部、脊柱后方肌肉及皮下脂肪的CT值、主动脉根部噪声、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窗、纵隔窗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1)、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均高于B组及C组(P均<0.05),B组与C组间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CTDIvol、DLP、E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中,CT诊断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大螺距Turbo Flash模式扫描可缩短扫描时间、降低辐射剂量。对心理状态为紧张或恐惧的学龄前儿童检查时,可在避免使用镇静剂的同时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螺距 学龄前儿童 镇静剂 胸部扫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大螺距、70kV管电压结合迭代算法低辐射低对比剂CCTA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曹希明 郑君惠 +1 位作者 张静 王振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694-1699,共6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模式下70kV管电压结合迭代算法在CCTA检查中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并探讨图像最佳迭代重建等级。方法收集本院9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5kg/m^2,分为2组,每组45例。... 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模式下70kV管电压结合迭代算法在CCTA检查中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并探讨图像最佳迭代重建等级。方法收集本院9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25kg/m^2,分为2组,每组45例。A组扫描方案: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螺旋扫描模式,固定管电压70kV,自动管电流调制,参考管电流500mAs;对比剂注射流率及容量分别为4.0ml/s、0.8ml/kg;B组扫描方案: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序列,自动管电压及管电流调制,参考管电压120kV,参考管电流320mAs,对比剂注射流率及容量分别为5.0ml/s、1.0ml/kg。A组图像采用FBP及SAFIRE1~5等级重建,B组采用SAFIRE3级重建。比较A组各迭代等级及FBP重建间的图像质量,得出最佳迭代等级图像后与B组图像比较图像质量、图像噪声、SNR、CNR及辐射剂量等;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A组SAFIRE 3图像质量评分最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图像噪声、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部分节段血管SNR、CNR具有统计学差异,但A组高于B组。A组CTDIvol(0.70±0.12)mGy、DLP(12.56±2.37)mGy cm、ED(0.18±0.33)mSv均明显低于B组CTDIvol(12.24±6.82)mGy、DLP(158.80±81.57)mGy cm、ED(2.22±1.14)mSv。结论对于BMI≤25kg/m^2的患者,双源CT大螺距扫描模式下70kV管电压结合迭代算法CCTA检查,能够在得到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有效辐射剂量(ED<0.3mSv)及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大螺距 迭代算法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大螺距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凯 韩瑞娟 +5 位作者 马利军 周茂荣 王利军 王志清 赵冬梅 王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9期651-655,共5页
目的评价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fllash spiral)在房颤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我院接受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1077例患者中,选择房颤患者10例,分别采用HP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flash spiral模式)... 目的评价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fllash spiral)在房颤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我院接受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1077例患者中,选择房颤患者10例,分别采用HP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flash spiral模式)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扫描(spiral模式)。Flash spiral模式采集图像时间选择为RR间期的20%-30%成像。结果10例患者均采用flash模式扫描,其中7例患者图像质量好(评分1分),3例患者有轻度伪影,但可评价血管(评分2分)。SpirM扫描中,4例病例右冠状动脉伪影重,为非诊断血管病例,1例回旋支重度伪影。Flash模式扫描有效射线剂量为O.680-1.887mSv,8例患者低于1mSv。Spiral扫描有效射线剂量为14.920-21.306mSv。结论①房颤患者采用大螺距flash spiral模式单个心动周期成像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且图像质量优于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②由于RR间期不规则,房颤患者flash spirM扫描时必须在下一个R波前完成扫描,需提前采集数据时间(RR间期的20%-30%采集为最佳)。③房颤患者flash spiral扫描有效射线剂量低于1m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双源CT 大螺距 冠状动脉造影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月芹 孙占国 +3 位作者 黄书然 钱海珍 郭翔 徐文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行DSCT血管造影并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7例,34例行前门控大螺距扫描(大螺距扫描组),33例行前门控序列扫描(序列扫描组)。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行DSCT血管造影并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7例,34例行前门控大螺距扫描(大螺距扫描组),33例行前门控序列扫描(序列扫描组)。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及诊断效能。结果:大螺距扫描组与序列扫描组大血管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23,P>0.05),大螺距扫描组心内结构和冠状动脉近中段评分低于序列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74、4.728,P<0.05)。两组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左心室、右心室的CT值、噪声值及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螺距扫描组和序列扫描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0.36±0.08)mSv、(0.51±0.0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0,P<0.05)。大螺距扫描组和序列扫描组对心血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82%、9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P>0.05)。结论:DS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用于小儿先心病能够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和诊断符合率,且辐射剂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双源CT血管造影 大螺距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75次/min心率下Force 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在舒张期与收缩期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家虎 王军娜 +2 位作者 冯越 张建军 胡红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3765-3770,共6页
目的研究65~75次/min心率下患者使用Force 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采集舒张期与收缩期不同时相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取2016年9—12月于浙江医院行Force 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65~75次/min心率下患者使用Force 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采集舒张期与收缩期不同时相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取2016年9—12月于浙江医院行Force 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检查时预设触发采集时相的不同分为A组(30例,使用大螺距Turbo Flash舒张期时相采集模式)和B组(30例,使用大螺距Turbo Flash收缩期时相采集模式)。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CTA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图像质量评价,记录并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共779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A组冠状动脉节段392个,图像质量最好的节段是第二钝缘支(OM2),图像质量最差的是右冠状动脉(RCA)中段;B组冠状动脉节段387个,图像质量最好的节段是OM2,图像质量最差的是回旋支(LCX)远段。A组第一对角支(D1)、LCX近段及中段、OM1图像质量优于B组(P<0.05)。两组RCA近端、左冠状动脉(LM)近端、前降支(LAD)近端、LCX近端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主动脉的CT值、SNR、CNR、图像噪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rce CT前瞻性触发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配合低管电压(100 kV)技术和ADMIRE迭代重建算法,所得冠状动脉各分支图像能够达到临床影像诊断的需要,且有效辐射剂量<1 mSv。当患者心率在65~75次/min时建议使用大螺距Turbo Flash舒张期采集模式,其LCX的图像质量优于收缩期采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技术 心血管 冠状血管造影术 图像质量 大螺距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螺距异型螺纹牙根的微滚压强化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素颖 周智敏 +1 位作者 吴晓苏 管奇峰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5-138,共4页
结合钻杆接头螺纹的服役工况,针对大螺距异型螺纹,利用普通数控车床和专门制作的滚压装置微量滚压螺纹根部。结果表明,合适的滚压工艺参数能够提高牙根表面硬度(57 HV0.5),表面粗糙度数值降低1个等级,显微组织出现了致密纤维层,金属表... 结合钻杆接头螺纹的服役工况,针对大螺距异型螺纹,利用普通数控车床和专门制作的滚压装置微量滚压螺纹根部。结果表明,合适的滚压工艺参数能够提高牙根表面硬度(57 HV0.5),表面粗糙度数值降低1个等级,显微组织出现了致密纤维层,金属表层得到强化,钻杆接头螺纹的疲劳寿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杆接头 大螺距 异型螺纹 微量滚压 强化性能
原文传递
双次前门控大螺距扫描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占国 徐文坚 +4 位作者 黄书然 陈月芹 郭翔 钱海珍 刘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4期629-634,共6页
目的探讨双次前门控大螺距(Double-Flash)扫描行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行DSCT Double-Flash扫描;以相同标准选取同期行前门控序列扫描的患者40例作为对... 目的探讨双次前门控大螺距(Double-Flash)扫描行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行DSCT Double-Flash扫描;以相同标准选取同期行前门控序列扫描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ED)及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用于诊断的血管段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图像质量优的血管段所占比例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ED分别为(2.08±0.39)m Sv、(3.67±1.11)m 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分别为97.91%、98.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率相对平稳且≤75bpm的患者,DSCT Double-Flash CTCA扫描具有临床可行性,能在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大螺距 螺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削大螺距螺纹振动特性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彬 张明慧 +2 位作者 孙彬 丁岩 张为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69,共6页
车削大螺距螺纹过程中,机床、刀具和工件振动引起刀-工切削接触关系不断变化,使切削过程处于不稳定状态,已有的振动检测方法,无法揭示出大螺距螺纹车削振动的构成和影响程度.利用工件双自由度和刀具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研究车削大螺距... 车削大螺距螺纹过程中,机床、刀具和工件振动引起刀-工切削接触关系不断变化,使切削过程处于不稳定状态,已有的振动检测方法,无法揭示出大螺距螺纹车削振动的构成和影响程度.利用工件双自由度和刀具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研究车削大螺距螺纹振动特性,提出振动响应测试和识别方法,建立振动激励判据,提取六种振动时域和频域特征参数,揭示机床主轴与刀具振动对转速、径向切深、加工余量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来自于机床主轴空转振动激励和刀具上的切削力高频振动激励决定了车削大螺距螺纹切削振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削 大螺距螺纹 振动 离心力 切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Ti6Al4V叠层构件大螺距螺旋铣孔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单以才 何宁 +1 位作者 杨吟飞 章婷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大螺距螺旋铣孔工艺。首先,通过对切削参数协同优化、加工设备性能需求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探讨了该项工艺实施的可行性。接着,进行了CFRP/Ti6Al4V叠层构件大螺距螺旋铣孔与钻孔的对比试验。分析发现,大螺距螺旋铣孔的孔口与壁... 提出了一种大螺距螺旋铣孔工艺。首先,通过对切削参数协同优化、加工设备性能需求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探讨了该项工艺实施的可行性。接着,进行了CFRP/Ti6Al4V叠层构件大螺距螺旋铣孔与钻孔的对比试验。分析发现,大螺距螺旋铣孔的孔口与壁面质量及贴合面处孔径精度都优于钻孔;层间切削力突变,Ti6Al4V高温切屑烧(划)伤CFRP壁面等问题,使大螺距螺旋铣削叠层构件的贴合面处孔径精度和孔面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为后续探索大螺距螺旋铣孔的工艺优化措施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Ti6Al4V叠层构件 钻孔 螺旋铣孔 大螺距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