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洛河大荔人遗址段的地貌学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于学峰
薛祥煦
李永项
-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
-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2-67,共6页
-
基金
陕西省教委专项基金 (99JK0 0 1)
-
文摘
通过对大荔人遗址地层地貌的观察与实测 ,发现洛河大荔人遗址段的地层主要由 3套陆相沉积物组成 :底部的新近纪和早更新世湖相堆积 ,中部中更新世的河相堆积以及上部中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在洛河大荔人遗址段可以识别出四级阶地 ,从河流地貌特点和各级阶地的地层特征看 ,该阶地皆为基座型阶地。运用古土壤断代法和区域河流阶地发生对比法得出洛河在该地区演化的时间序列 :0 .9~ 0 .72 MaB.P.、 0 .5 0~ 0 .4 0 Ma B.P.、 0 .10 Ma B.P.、 0 .0 1Ma B.P.
-
关键词
地貌学
阶地
大荔人遗址
陆相沉积物
古人类
时间序列
河流
古土壤断代法
-
Keywords
geomorphology
terrace
evolvement
Dali Man Site
-
分类号
Q981.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西水坡45号墓·古天球·大荔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周春茂
-
出处
《文博》
1999年第1期3-6,共4页
-
文摘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M45号墓及用蚌壳堆塑而成的几组龙、虎、鹿几组图案遗迹,引起了广泛的重视。M45号墓中埋葬4人,墓主人为一壮年男性,头男足北埋于墓坑正中。其它三人年龄较小,分别埋于东、西、北三面。东面的骨架保存不好,性别未定。西面的为-12岁左右的女性,头部有刀砍痕迹。北面的为-16岁左右的男性,两手压于盆骨之下。在墓主人的东西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着一龙一虎图案,活龙活现,栩栩如生。龙身长1.78米,昂首拱背,身子弯曲,状似傲游于大海,形如腾飞于天空。虎身长1.39米,四肢交賛,尾巴下垂,形如下山之猛虎。
-
关键词
西水坡
大荔人遗址
天球
墓主
图案
旧石器时代中期
旧石器地点
早期智人
人兽关系
蚌塑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大荔、蒲城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趋势
- 3
-
-
作者
周春茂
-
出处
《文博》
1996年第4期32-37,43,共7页
-
文摘
举世闻名的大荔人遗址位于大荔县西北解放村甜水沟内,地理座标为34°52′N、109°44′E.1978年春,这个遗址首先发现了属于早期智人的大荔人头骨化石。
-
关键词
旧石器文化
大荔人遗址
文化发展
石制品
动物化石
人文化
锤击法
更新世早期
动物群
小型石器
-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K878.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陕西地方史的综合性专著──评《陕西古代史》
- 4
-
-
作者
符均
-
机构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25-126,共2页
-
-
关键词
地方史
陕西历史
古代史
陕西地区
综合性
中国历史发展
蓝田猿人
文化遗存
陕南地区
大荔人遗址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陕西关中地区化石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
被引量:2
- 5
-
-
作者
胡松梅
-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2-66,共5页
-
文摘
陕西关中地区化石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胡松梅陕西关中地区是黄河流域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第四纪地层比较发育。早在本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末,我国科学工作者就分别在蓝田、大荔发现了"蓝田人"和"大荔人",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无疑有着十分...
-
关键词
陕西关中地区
化石人类
脊椎动物化石
哺乳动物化石
哺乳动物群
大荔人遗址
古脊椎动物
自然环境
蓝田猿人
晚更新世
-
分类号
K871.1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甜水沟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风化程度及意义
被引量:20
- 6
-
-
作者
王丽娟
庞奖励
黄春长
丁敏
牛晓露
李艳华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
出处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9-384,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4103063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GK200901007)
-
文摘
对大荔人遗址的甜水沟剖面(TSG)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常量元素含量、磁化率和Rb/Sr比值进行了研究和比对。结果表明:在TSG剖面发育过程中,Ca、Mg、Na表现为迁移淋失,Si、K呈现弱富集特征,Fe的迁移不明显;磁化率、钾钠比、硅铝铁率、SiO2/(MgO+CaO)(、CaO+K2O+Na2O)/Al2O3的分布随地层的变化而同步变化。上述变化指示古土壤S0形成时期,化学风化程度强烈和气候温暖湿润,黄土L0和Lt堆积时期,风化成壤作用较弱和气候相对干旱,而全新世晚期可能曾出现过一次较为暖湿的次级气候变化。
-
关键词
风化程度
黄土
古土壤
全新世
大荔人遗址
甜水沟
-
Keywords
weathering intensity
loess
paleosol
Holocene
Dali
Tian-shui-gou
-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