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荔人所在层位贝壳的电子自旋共振年龄 被引量:13
1
作者 尹功明 孙瑛杰 +1 位作者 业渝光 刘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38,共5页
大荔人属早期智人中较古老的类型 ,在人类起源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电子自旋共振 (ESR)测年技术直接测定了采自大荔人所在层位的 3个贝壳样品的年龄 ,同时 ,进行了铀系测年分析 ,根据贝壳ESR的年龄结果 ,大荔人可能老于距今 2 50ka。
关键词 大荔人 贝壳 电子自彷共振测年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荔人遗址黄土-古土壤序列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文祥 刘东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4-369,共6页
文划分了大荔人化石层位上部的黄土 古土壤序列 ,对黄土进行了磁化率测量 ,并将结果与附近位于黄土塬上的垣雷剖面以及典型黄土洛川剖面的地层和磁化率曲线对比 ,认为大荔人化石地点地层上部黄土 古土壤序列包括S0 、L1、S1、L2 、S2 ... 文划分了大荔人化石层位上部的黄土 古土壤序列 ,对黄土进行了磁化率测量 ,并将结果与附近位于黄土塬上的垣雷剖面以及典型黄土洛川剖面的地层和磁化率曲线对比 ,认为大荔人化石地点地层上部黄土 古土壤序列包括S0 、L1、S1、L2 、S2 。大荔人化石位于黄土层以下约 2 0m处的河流相砾石层中 ,因此大荔人化石的年代大于S2 的轨道调谐年龄 ,即 0 2 4 7MaB .P .。根据动物化石和孢粉指示的环境以及化石层位上堆积较厚的河流相地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荔人化石 黄土地层 磁化率 古土壤序列 动物化石 孢粉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河大荔人遗址段的地貌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于学峰 薛祥煦 李永项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2-67,共6页
通过对大荔人遗址地层地貌的观察与实测 ,发现洛河大荔人遗址段的地层主要由 3套陆相沉积物组成 :底部的新近纪和早更新世湖相堆积 ,中部中更新世的河相堆积以及上部中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在洛河大荔人遗址段可以识别出四级... 通过对大荔人遗址地层地貌的观察与实测 ,发现洛河大荔人遗址段的地层主要由 3套陆相沉积物组成 :底部的新近纪和早更新世湖相堆积 ,中部中更新世的河相堆积以及上部中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在洛河大荔人遗址段可以识别出四级阶地 ,从河流地貌特点和各级阶地的地层特征看 ,该阶地皆为基座型阶地。运用古土壤断代法和区域河流阶地发生对比法得出洛河在该地区演化的时间序列 :0 .9~ 0 .72 MaB.P.、 0 .5 0~ 0 .4 0 Ma B.P.、 0 .10 Ma B.P.、 0 .0 1M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学 阶地 大荔人遗址 陆相沉积物 古人类 时间序列 河流 古土壤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大荔人头骨化石共生的双壳类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学峰 薛祥煦 李永项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0,T001,共5页
记述了与大荔人头骨化石共生的双壳类化石 3属 1 2种。通过与现生的相近双壳类生活环境的对比 ,得出大荔地区当时的气候环境主要受夏季风控制的暖湿气候的结论。结合对沉积特征的分析 ,引出了对该地区地貌演化模式的讨论。
关键词 中更新世 气候环境 陕西大荔 大荔人头骨化石 双壳类化石 第四纪 地貌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荔人化石地点第二次发掘简报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森水 周春茂 《人类学学报》 1984年第1期19-29,91-92,共13页
对大荔人化石地点进行再次的发掘,不仅发现了新的文化层,而且在含大荔人化石层中找到了384件石器和一些哺乳动物化石,为探讨“大荔人”文化的性质及其时代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
关键词 大荔 似肿骨鹿 旧石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水坡45号墓·古天球·大荔人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春茂 《文博》 1999年第1期3-6,共4页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M45号墓及用蚌壳堆塑而成的几组龙、虎、鹿几组图案遗迹,引起了广泛的重视。M45号墓中埋葬4人,墓主人为一壮年男性,头男足北埋于墓坑正中。其它三人年龄较小,分别埋于东、西、北三面。东面的骨...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M45号墓及用蚌壳堆塑而成的几组龙、虎、鹿几组图案遗迹,引起了广泛的重视。M45号墓中埋葬4人,墓主人为一壮年男性,头男足北埋于墓坑正中。其它三人年龄较小,分别埋于东、西、北三面。东面的骨架保存不好,性别未定。西面的为-12岁左右的女性,头部有刀砍痕迹。北面的为-16岁左右的男性,两手压于盆骨之下。在墓主人的东西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着一龙一虎图案,活龙活现,栩栩如生。龙身长1.78米,昂首拱背,身子弯曲,状似傲游于大海,形如腾飞于天空。虎身长1.39米,四肢交賛,尾巴下垂,形如下山之猛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水坡 大荔人遗址 天球 墓主 图案 旧石器时代中期 旧石器地点 早期智人 人兽关系 蚌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荔人:“我”从远古走来
7
作者 李乾鑫 《少年月刊》 2025年第3期58-60,共3页
冬枣,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对陕西大荔的第一印象,位于陕西关中渭北平原东部的大荔县,以盛产冬枣而闻名。但是,同学们知道吗?大荔县在20多万年前,或许,那时这里还没有枣树,就已遍布远古人类文明的足迹,称他们是“陕西土著”一点都不为过... 冬枣,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对陕西大荔的第一印象,位于陕西关中渭北平原东部的大荔县,以盛产冬枣而闻名。但是,同学们知道吗?大荔县在20多万年前,或许,那时这里还没有枣树,就已遍布远古人类文明的足迹,称他们是“陕西土著”一点都不为过。本期,就让我们走进大荔甜水沟遗址,认识这些古老的“陕西土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大荔 陕西关中 冬枣 第一印象 大荔人 远古人类 枣树 大荔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赋能大荔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及优化路径
8
作者 姜也 甄梦歌 段满江 《农村实用技术》 2025年第1期46-48,共3页
农业是我国基础性产业,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人民幸福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时代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趋势。2023年9月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 农业是我国基础性产业,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人民幸福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时代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趋势。2023年9月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当前,大荔县冬枣产业日益发展,但在技术创新、管理、市场开拓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将新质生产力理念引入冬枣产业,通过对大荔县冬枣产业实际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套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大荔县农产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大荔冬枣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产业融合背景下县域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大荔县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宋耀辉 杨锦秀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99-104,共6页
基于实地调研和资料数据,分析农村产业融合背景下大荔县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成效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推动大荔县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通过采取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多类型的农旅产业融合模式、大力推进美... 基于实地调研和资料数据,分析农村产业融合背景下大荔县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成效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推动大荔县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通过采取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多类型的农旅产业融合模式、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发展农业新业态等措施,大荔县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处于较低水平。针对大荔县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缺乏联动机制、配套措施、风险保障、人才储备等问题,提出推动大荔县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强化政府产业组织职能,引导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乡村产业政策指引,支持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满足农旅融合发展需求;发挥旅游业的关联作用,带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 农旅融合 大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荔冬枣产业发展现状、质量安全监管难点及建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隋香菊 李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4期130-133,共4页
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农民致富、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抓手。本文在详细总结大荔县首位产业“大荔冬枣”发展现状、主要优势和典型特点的基础,以其品质和质量的提升为突破点,以安全监管为研究方向,... 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农民致富、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抓手。本文在详细总结大荔县首位产业“大荔冬枣”发展现状、主要优势和典型特点的基础,以其品质和质量的提升为突破点,以安全监管为研究方向,系统分析了大荔冬枣产业发展在质量安全监管层面的问题与难点,并针对性提出构建管理格局、落实监管措施、推进宣传模式、探索发展道路的建议,以期为大荔冬枣产业发展和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荔冬枣 产业现状 安全监管 难点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荔人化石地层的年龄 被引量:11
11
作者 尹功明 尹金辉 +1 位作者 卢演俦 赵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38-942,共5页
对大荔人化石埋藏地点的地貌、沉积地层剖面层序的调查和气候年代学研究表明,大荔人所在地层剖面是由上部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和下部的河流相砂砾层组成,而在上部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发育有相当于黄土高原的黄土L1,古土壤S1,黄土L2和古土壤S... 对大荔人化石埋藏地点的地貌、沉积地层剖面层序的调查和气候年代学研究表明,大荔人所在地层剖面是由上部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和下部的河流相砂砾层组成,而在上部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发育有相当于黄土高原的黄土L1,古土壤S1,黄土L2和古土壤S2的地层;含大荔人化石的地层位于古土壤S2之下13m处的河流相地层中.根据黄土-古土壤的红外释光(IRSL)测年、大荔人化石层的贝壳化石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和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的铀系测年等多种技术测年的综合结果,认为大荔人化石所在地层的年龄应大于距今约260ka和小于距今约350ka,比较合理的估计应为距今260~300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荔人化石 地层 年龄 年代学 地貌特征 土壤序列
原文传递
早期智人古老型——智人大荔亚种的年代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明建 李虎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B08期11-15,共5页
文中综合研究了有关大荔人头骨化石的产出地层、伴随出现的古生物化石、古气候演变的条件等 ,结合用热释光技术测定地层年代这一基本思路 ,将大荔人的生存年代确定为不老于 30万年。
关键词 大荔人 气候地层 头骨化石 热释光技术 地层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咥在大荔
13
作者 商子雍 《西部大开发》 2024年第12期136-139,共4页
2024年11月初,应大荔县商会执行会长靳朋先生之邀,曾有过一次为期两天的大荔地域文化考察行,时间不是很长,但收获确实颇大,特别是大荔的地方美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 执行会长 地域文化 大荔 商会 地方美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河湖地貌演化历史的大荔人化石层位年代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小猛 蔡顺 陈美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4-872,共9页
目前对含大荔人化石的地层年代认识仍存很大争议。采用黄土—古土壤序列定年法广泛调查渭河盆地东北部区域和大荔人化石点附近洛河上下游河段过去的河湖环境演变历史;在此基础上,结合产出大荔人化石的地貌沉积体特征,分析其形成时所处... 目前对含大荔人化石的地层年代认识仍存很大争议。采用黄土—古土壤序列定年法广泛调查渭河盆地东北部区域和大荔人化石点附近洛河上下游河段过去的河湖环境演变历史;在此基础上,结合产出大荔人化石的地貌沉积体特征,分析其形成时所处的区域演化阶段及其中含化石的沉积层位堆积年代。结果显示,区域曾在S14、L9、L6、S2、L2和L1SS发育或堆积时期发生过数次古湖湖退或河流下切;含大荔人化石的沉积层是在区域发生于L6晚期的一次湖退后,洛河于出露至气下的古湖湖底上堆积而成的,其堆积时代与S5古土壤发育时代相当,平均年龄约0.55 Ma BP。由该研究结果推论,学界对北京猿人年龄估计的老的年龄框架可能偏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荔人 洛河 渭河盆地 黄土—古土壤序列定年法
原文传递
大荔冬枣2号苗木嫁接繁育技术
15
作者 孙丹 郭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0009-0012,共4页
冬枣营养价值丰富,口感佳,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果树品种。‘大荔冬枣2号’是从‘沾化冬枣’芽变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品种,其果个大,果形扁圆,果肉酥脆,口感甜蜜,营养丰富,商品价值高,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从苗圃地选择、实生砧木苗繁... 冬枣营养价值丰富,口感佳,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果树品种。‘大荔冬枣2号’是从‘沾化冬枣’芽变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良品种,其果个大,果形扁圆,果肉酥脆,口感甜蜜,营养丰富,商品价值高,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从苗圃地选择、实生砧木苗繁育、嫁接技术及嫁接后苗木管理等关键环节阐述了‘大荔冬枣2号’苗木繁育技术,以期为该优良品种的生产扩繁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荔冬枣2号 砧木苗繁育 嫁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农产品销售推广策略研究——以大荔冬枣为例
16
作者 雷亚妮 胡妮 《村委主任》 2024年第4期74-76,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以陕西省大荔冬枣销售为例,探讨了陕西省发展大荔冬枣销售新模式的基础,分析了陕西省大荔冬枣销售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加强冬枣产地市场和品牌店建设、规范冬枣销...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以陕西省大荔冬枣销售为例,探讨了陕西省发展大荔冬枣销售新模式的基础,分析了陕西省大荔冬枣销售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加强冬枣产地市场和品牌店建设、规范冬枣销售市场、农旅融合拓宽销售渠道以及采用多种线上销售模式实现冬枣销售策略创新,助力陕西省农产品销售创新模式推广,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产品销售 大荔冬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大荔人遗址石制品的新研究
17
作者 李英华 李桓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121-134,共14页
1978年3月,陕西省水电设计院地质勘探队刘顺堂在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甜水沟发现一具人头骨化石[1]。随后,该地点经过几次调查和发掘,发现了原头骨残缺的部分骨片及象、马等牙化石[2]、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3,4]。由于早期智人化石... 1978年3月,陕西省水电设计院地质勘探队刘顺堂在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甜水沟发现一具人头骨化石[1]。随后,该地点经过几次调查和发掘,发现了原头骨残缺的部分骨片及象、马等牙化石[2]、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3,4]。由于早期智人化石在世界范围内材料不多,而像大荔人头骨这样保存完好的标本更是罕见,因而对研究直立人和智人的演化有重要意义,同时出土丰富的动物化石和石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大荔人 地质勘探队 早期智人 石核 段家乡 陕西大荔 直立人 剥片 旧石器文化
原文传递
陕西大荔县地方性氟中毒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8
18
作者 柯海玲 朱桦 +3 位作者 董瑾娟 赵阿宁 乔冈 杨炳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685,共9页
为了研究陕西大荔县地方性氟中毒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笔者对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氟中毒病人群统计,并采集了地下水、土壤、农作物和蔬菜样品进行氟含量的测定。发现土壤水溶氟占岩土全氟比率随pH值升高而增大;单位质量蔬菜如菠菜、油麦... 为了研究陕西大荔县地方性氟中毒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笔者对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氟中毒病人群统计,并采集了地下水、土壤、农作物和蔬菜样品进行氟含量的测定。发现土壤水溶氟占岩土全氟比率随pH值升高而增大;单位质量蔬菜如菠菜、油麦菜氟含量高于小麦、玉米等;地下水氟在水动力弱、矿化度高的地区相对富集,水氟含量主要来源于岩土中;地氟病严重区位于低洼地边缘及陡坡向缓坡转换的部位;氟中毒病高患病率与大气、农作物和蔬菜氟含量不具相关性,而与地下水氟含量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根据以上特征,笔者建议在大荔县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病,除种植低氟含量的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外,应加强低氟含量的地下水的开采与饮用,并对开采的地下水进行物化降氟处理,以降低人群中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氟中毒病 地质环境 防治对策 陕西大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县域棉花物候期影响——以陕西大荔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彭维英 殷淑燕 +2 位作者 鲍小娟 李美荣 王海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4-161,共8页
利用陕西主要棉区大荔县1960—2009年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资料和陕西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2001—2009年棉花物候期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大荔县气候变化和棉花物候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棉花物... 利用陕西主要棉区大荔县1960—2009年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资料和陕西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2001—2009年棉花物候期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大荔县气候变化和棉花物候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棉花物候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陕西大荔平均气温以0.16℃/10a的速率呈显著上升,年平均降水量略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年极低气温和极高气温变化趋势不同步,年极高气温呈下降趋势,而年极低气温略呈上升趋势。气候变化趋势有利于大荔县开展棉花种植。气温和日照时数是影响棉花物候期的主要气候因子,近10年气候向暖干化、日照时数增加的方向发展,使得棉花物候期从出苗期到收获期均有所提前,但各发育期提前程度不同,出苗期和收获期提前最为显著,同时生长期延长,利于提高棉花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物候期 生长期 气候变化 陕西大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荔人头骨化石产地地层的再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薛祥煦 于学锋 李永项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0-214,共5页
1978年发现大荔人头骨化石以来 ,都认为该化石是产自中更新世晚期的地层中 ,一些学者一直认为其年龄是 180~ 2 0 0 ka B.P.,也有个别研究者认为是 2 30 ka、大于 2 5 0 ka、30 8ka B.P.的。实际上 ,不仅对化石的年龄有不同数据 ,对化... 1978年发现大荔人头骨化石以来 ,都认为该化石是产自中更新世晚期的地层中 ,一些学者一直认为其年龄是 180~ 2 0 0 ka B.P.,也有个别研究者认为是 2 30 ka、大于 2 5 0 ka、30 8ka B.P.的。实际上 ,不仅对化石的年龄有不同数据 ,对化石产地地层也有不同的划分与对比。经再研究 ,该区晚新生代地层从上上新统直到全新统都有发育。沉积类型有湖相 ,河流相和风成黄土—古土壤沉积。人类化石层应是上中更新统的下部或下中更新统的上部 ,或更靠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对比 大荔 中更新世 人头骨化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