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大湖池与修河的河湖关系分析
1
作者 陈明华 徐志文 +2 位作者 龚磊强 罗浩 刘恋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1,共6页
通过对2010年、2013年、2014年、2021年和2022年鄱阳湖大湖池和修河的日水位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大湖池与修河的河湖关系。结果表明:修河吴城站水位高于16.36 m呈现“高水似湖”,低于16.36 m呈现“低水似碟及低水似河”;水位为10.36 m... 通过对2010年、2013年、2014年、2021年和2022年鄱阳湖大湖池和修河的日水位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大湖池与修河的河湖关系。结果表明:修河吴城站水位高于16.36 m呈现“高水似湖”,低于16.36 m呈现“低水似碟及低水似河”;水位为10.36 m~16.36 m时,大湖池的水位变化由闸口人为控制,大湖池与修河隔离(2013年、2014年)或连通(2010年、2021年、2022年)取决于修河水位与闸口控制水位的高低;大湖池与修河年内月平均水位值均表现为1月—7月逐月升高,8月—12月逐月降低,大湖池最低水位为湖底高程即大湖池干涸,修河最低水位每年不同且持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河湖关系 碟形湖 大湖 修河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草本植物对北大湖雪道的修复效果
2
作者 赵溪月 刘刚 +1 位作者 裴乙达 陆斐 《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5-49,共5页
北大湖雪道中部植被的退化极其严重,主要为裸露的岩石,地段几乎没有植物,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而草本在雪道生态修复、提高土壤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选择7种东北地区常见草本种子进行室内发芽试验、温室播种试验、圃地播种试验、雪... 北大湖雪道中部植被的退化极其严重,主要为裸露的岩石,地段几乎没有植物,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而草本在雪道生态修复、提高土壤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选择7种东北地区常见草本种子进行室内发芽试验、温室播种试验、圃地播种试验、雪道栽培适应性试验分析。结果如下:(1)在相同处理方式下,室内发芽表现为黑麦草>紫羊茅>水稗>剪股颖>白车轴草>早熟禾>蒲公英;(2)温室播种试验中,黑麦草的出苗时间短、出苗率最高,长势最好,能够100%控制杂草。蒲公英出苗率较低且控制杂草能力弱;(3)圃地播种试验在相同的生长周期中,平均茎长最高的剪股颖(62.66 cm)较平均茎长最低的白车轴草(21.85 cm)高186.77%。平均根长最大的水稗(19.6 cm)较平均根长最短的早熟禾(8.19 cm)高139.32%。抗拉力情况为:水稗(18.76 N)>黑麦草(7.14 N)>剪股颖(4.43 N)>紫羊茅(4.36 N)>蒲公英(3.57 N)>早熟禾(3.36 N)>白车轴草(2.11 N);(4)雪道栽培适应性试验中黑麦草播种成活率高达90%,草皮移植黑麦草、水稗整体长势表现良好。黑麦和水稗在不具备植物生长的地形条件下依然能够成活,具备在全是大石砺基本无土壤覆盖的地段存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道生态修复 草本 大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大湖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李明 杨叶华 +2 位作者 迟恒鑫 李安林 牛乐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以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为基础,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对非洲大湖地区2000年—2020年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研究.结果发现:(1)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水平时间关联显著,农业发展... 以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为基础,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对非洲大湖地区2000年—2020年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研究.结果发现:(1)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水平时间关联显著,农业发展水平从2000年的0.214提升到2020年的0.304,粮食安全水平从2000年的0.219提升到2020年的0.269.(2)农业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水平时空耦合关联以时间尺度为主,2000年的濒临失调(0.457)发展到2020年的勉强协调(0.514).(3)农业发展水平演替驱动了粮食安全水平演化,大湖地区农业发展中技术投入(0.813)对粮食安全的关联度最低,土地投入(0.928)对粮食安全的关联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水平 粮食安全 影响因素 非洲大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湖演算模型在裕溪河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孟龙 李京兵 +1 位作者 张涛 张峰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0期87-90,共4页
为探究大湖演算模型在裕溪河流域是否适用,采用大湖模型和误差自回归模型,对2020年汛期裕溪河闸闸上水位一次涨水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发现大湖模型对该流域的洪峰模拟精度较高,对水位的整体涨落过程预测较好,经过实时误差修正后,模型精度... 为探究大湖演算模型在裕溪河流域是否适用,采用大湖模型和误差自回归模型,对2020年汛期裕溪河闸闸上水位一次涨水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发现大湖模型对该流域的洪峰模拟精度较高,对水位的整体涨落过程预测较好,经过实时误差修正后,模型精度进一步得到提升。结果表明,大湖模型在裕溪河流域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为裕溪河流域今后防洪调度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湖演算模型 裕溪河流域 水位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困境及对策——以博兴县麻大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润东 李莉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9期102-105,共4页
在旅游管理领域加强生态管理对于现代农村改革和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发现,乡村生态旅游面临管理不严、缺乏科学的规划、专业人才短缺、产品同质化和基础设施落后等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快速发展。结合山... 在旅游管理领域加强生态管理对于现代农村改革和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发现,乡村生态旅游面临管理不严、缺乏科学的规划、专业人才短缺、产品同质化和基础设施落后等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快速发展。结合山东省博兴县麻大湖区域在生态旅游方面的成功案例,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提出完善法规体系强化监管、发挥政府主导、培育与吸引人才以及提升基础设施建设4项改进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的路径,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乡村生态旅游 对策研究 大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小秦岭地区大湖金(钼)矿床Re–Os和Ar–Ar同位素定年:对成矿期次的限定
6
作者 谢亘 喻光明 +4 位作者 施光海 杨国强 王玉往 王建 石连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1421,共11页
【研究目的】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东秦岭钼矿带是全球第二大钼矿带,其北缘蕴含有著名的小秦岭造山型金矿田。近年来通过地质调查工程的实施,在小秦岭大湖金(钼)矿区深部发现具有工业意义的钼矿化,并已开始开采钼矿,限定其成矿期次,有... 【研究目的】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东秦岭钼矿带是全球第二大钼矿带,其北缘蕴含有著名的小秦岭造山型金矿田。近年来通过地质调查工程的实施,在小秦岭大湖金(钼)矿区深部发现具有工业意义的钼矿化,并已开始开采钼矿,限定其成矿期次,有助于研究金钼成矿规律。【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小秦岭地区危机矿山深部找矿工作,研究了金钼深部成矿模式,分析了辉钼矿Re–Os和钾长石^(40)Ar/^(39)Ar同位素定年在划分成矿期次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来自S35矿脉的6件辉钼矿样品Re–Os模式年龄介于(192.3±2.9)~(223.4±3.2)Ma,等时线年龄为(214.9±5.2)Ma(MSWD=0.77),来自F5矿脉中钾长石晶体^(40)Ar/^(39)Ar坪年龄为(95.22±1.16)Ma,其等时线年龄为(95.10±4.57)Ma。【结论】辉钼矿年龄代表了印支期钼矿化事件,钾长石年龄反映存在燕山中期新的构造-岩浆-热事件,这期热事件对于金钼矿床的成矿活动可能有积极意义,叠加改造了印支期的钼矿化事件。结合手标本和BSE图像分析结果,认为大湖金(钼)矿区与金钼矿化相关的热事件应不低于两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化 Re–Os同位素年龄 ^(40)Ar ^(39)Ar同位素年龄 印支期 燕山期 矿产勘查工程 大湖金(钼)矿床 小秦岭 豫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总经理曾岩:吉林如何打造出世界级滑雪胜地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宇轩 《中国经济周刊》 2024年第11期88-89,共2页
5月25日至26日,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吉林省吉林市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与吉林共建备战冬奥会雪上项目。进入“后冬奥时代”,吉林当地继续保持对雪上项目的投入,带动和促进相关产... 5月25日至26日,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吉林省吉林市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与吉林共建备战冬奥会雪上项目。进入“后冬奥时代”,吉林当地继续保持对雪上项目的投入,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在“新质生产力塑造冰雪经济新优势”分论坛的高端对话环节,吉林当地冰雪旅游企业代表——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岩,就建设世界级滑雪度假胜地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假胜地 冰雪旅游 中国经济论坛 大湖 国家体育总局 吉林省吉林市 冬奥会 高端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湖镇文旅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8
作者 姚文铮 郭懿萱 +6 位作者 侯俊羽 赖魏楚 肖亚轩 曾健政 张雨洋 曲珊珊 孙有泽 《南方农机》 2024年第8期117-121,共5页
发展乡镇文化旅游业,有助于增加劳动岗位,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湖镇是河源市级旅游小镇,集红色革命、客家文化和绿色生态三色资源于一体,具有良好的文旅业发展前景。基于此,通过材料收集、实地调研和问卷走访等方... 发展乡镇文化旅游业,有助于增加劳动岗位,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湖镇是河源市级旅游小镇,集红色革命、客家文化和绿色生态三色资源于一体,具有良好的文旅业发展前景。基于此,通过材料收集、实地调研和问卷走访等方式,对大湖镇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当地居民对“文旅名镇”这一发展定位的认知等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文旅品牌知名度不高、古建筑修缮与保护力度不足、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创新宣传手段、讲好大湖故事、吸引人才返乡就业、注重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认同感等对策建议,以助力大湖镇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升级,也为其他乡镇的农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乡村振兴 大湖 乡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湖滋养了我的精神和文学——关于沈念《大湖消息》的对话
9
作者 沈念 李徽昭 《艺术广角》 2024年第4期131-136,共6页
对于沈念而言,浩浩汤汤的八百里洞庭是他的创作源头,更是他的精神原乡。大湖所具备的品格与特色,滋养了他身为原住民的文学风骨,孕育出了其作品中的地方特色。以散文集《大湖消息》为例,通过此次对谈我们能够进一步清晰感知鲁迅文学奖... 对于沈念而言,浩浩汤汤的八百里洞庭是他的创作源头,更是他的精神原乡。大湖所具备的品格与特色,滋养了他身为原住民的文学风骨,孕育出了其作品中的地方特色。以散文集《大湖消息》为例,通过此次对谈我们能够进一步清晰感知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沈念的文学精神与内在情感,为当下的文学发生与发展提供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湖消息》 文学精神 文学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西北大湖塘钨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意义 被引量:108
10
作者 丰成友 张德全 +4 位作者 项新葵 李大新 瞿泓滢 刘建楠 肖晔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58-3868,共11页
江西省武宁县大湖塘钨矿位于武宁县西南方向41km,赣西北地区武宁、靖安、修水3县交界处,矿区处于下扬子成矿省之江南隆起东段成矿带之西部,是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钨矿床,也是最近刚勘查出的我国规模最大的钨矿床。本文采用辉钼... 江西省武宁县大湖塘钨矿位于武宁县西南方向41km,赣西北地区武宁、靖安、修水3县交界处,矿区处于下扬子成矿省之江南隆起东段成矿带之西部,是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钨矿床,也是最近刚勘查出的我国规模最大的钨矿床。本文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测得大湖塘石门寺矿段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43.7±1.2Ma(n=6,MSWD=0.84);狮尾洞矿段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40.9±3.6Ma(n=6,MSWD=2.30)。说明其成矿于早白垩世,与其北侧的、同处于下扬子成矿省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鄂东南矿集区的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龄非常一致,但与华南成矿省之南岭成矿带的钨矿成矿作用有诸多不同。下扬子成矿省主要为早期两大古陆碰撞对接、构造格局开始大转换时期成矿,而华南成矿省为地壳重熔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经过多期次和多阶段分异演化在最晚阶段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定年 辉钼矿 大湖塘钨矿 下扬子成矿省 华南成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大湖塘矿集区超大型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98
11
作者 蒋少涌 彭宁俊 +3 位作者 黄兰椿 徐耀明 占岗乐 但小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9-655,共17页
江西北部大湖塘地区发现世界级超大型钨矿床,使赣北成为继赣南之后我国又一重要的钨成矿省。大湖塘矿集区包括北区、南区和大雾塘矿区,正在开采的矿床有北区的石门寺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为74.255×104t)和南区的狮尾洞矿床(己探... 江西北部大湖塘地区发现世界级超大型钨矿床,使赣北成为继赣南之后我国又一重要的钨成矿省。大湖塘矿集区包括北区、南区和大雾塘矿区,正在开采的矿床有北区的石门寺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为74.255×104t)和南区的狮尾洞矿床(己探明WO3金属量31.09×104t),正在找矿勘查的矿区有北区的大岭上、大雾塘矿区平苗、东陡崖、一矿带等。矿化类型有细脉浸染型、石英大脉型、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及隐爆角砾岩型钨(铜、钼)矿等多种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矿体共存、钨铜共生是该矿区成矿的显著特征。区内出露的沉积地层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岩浆岩为晋宁期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多种岩性的花岗岩。燕山期主要有两期,早期为斑状花岗岩,成岩年龄约144Ma,如狮尾洞矿床的似斑状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石门寺矿床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晚期为狮尾洞和大岭上矿床产出的中细粒花岗岩或花岗斑岩,成岩年龄约135~130Ma。这些岩浆的源区很可能来源于双桥山群的泥质变质沉积岩。富钨铜等成矿元素的双桥山群泥质变质岩部分熔融可初步形成含矿花岗岩浆,岩浆在高度结晶分异过程中则可使得钨铜等金属进一步富集在岩浆热液中,通过两期岩浆与成矿作用,最终形成超大型的大湖塘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年代学 矿床成因 高分异S型花岗岩 大湖塘钨矿床 赣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湖塘钨矿花岗岩的磷灰石特征及其氧逸度变化指示 被引量:27
12
作者 韩丽 黄小龙 +2 位作者 李洁 贺鹏丽 姚军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6-758,共13页
赣西北地区大湖塘钨多金属矿集区赋含世界级的超大型钨矿,其成矿作用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大湖塘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的狮尾洞钨矿床的各类花岗岩中普遍发育磷灰石。黑云母花岗岩中的磷灰石成分均匀,而白云母花岗岩和锂云母... 赣西北地区大湖塘钨多金属矿集区赋含世界级的超大型钨矿,其成矿作用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大湖塘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的狮尾洞钨矿床的各类花岗岩中普遍发育磷灰石。黑云母花岗岩中的磷灰石成分均匀,而白云母花岗岩和锂云母花岗岩中的磷灰石受到流体作用具有环带结构。环带结构磷灰石的核部为岩浆结晶的产物,具有较低的Mn O(0.68%~1.69%),而边部为受后期流体交代作用的产物,具有明显较高的Mn O(3.59%~8.28%)。在岩浆演化过程中,Mn以高价态阳离子(Mn5+)的形式置换P5+进入磷灰石,而在热液环境主要以低价态阳离子(Mn2+)的形式置换Ca2+进入磷灰石,表明流体作用导致体系环境从高氧逸度转变为低氧逸度。黑云母内部残留的原生金红石具有相对高的Zr含量,其形成温度为680~760℃,代表了相对较高的岩浆温度;而生长在黑云母边部并围绕钛铁矿或与金属硫化物共生的次生金红石具有相对低的Zr含量,对应于后期热液作用的较低温度(〈490℃)。本文研究表明,岩浆活动后期的流体作用可能导致了体系氧逸度和温度的降低,将有利于钨矿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 流体作用 氧逸度 磷灰石 金红石 大湖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大湖塘钨矿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的矿物学和同位素示踪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王辉 丰成友 +2 位作者 李大新 项新葵 周建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5-739,共15页
赣北大湖塘超大型钨矿位于九岭钨多金属矿集区东部。本文对大湖塘钨矿石门寺矿段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同位素示踪分析了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岩相学研究表明,石门寺矿段蚀变以黑云母化、云英岩化及碱交代(钾长石化、钠长石化)... 赣北大湖塘超大型钨矿位于九岭钨多金属矿集区东部。本文对大湖塘钨矿石门寺矿段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同位素示踪分析了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岩相学研究表明,石门寺矿段蚀变以黑云母化、云英岩化及碱交代(钾长石化、钠长石化)作用为主。黑云母化的过程中释放了一定量的挥发分,云英岩化和碱交代作用除萃取部分的成矿物质外,使岩体中的Ca2+大量活化迁移。晋宁晚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燕山中期似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矿物成分研究表明:(1)斜长石普遍富钠,似伟晶岩壳主晶为钾长石,客晶为钠长石;(2)黑云母具有富铁贫镁的特点,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及似斑状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均为铁质黑云母,花岗斑岩中黑云母为铁叶云母。黑云母成分指示大湖塘石门寺矿段花岗岩类均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成岩物质均为壳源。石英氢、氧同位素及黑钨矿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黄铜矿、辉钼矿硫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中硫来自于岩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富钨的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在燕山中期发生了部分熔融,产生了高分异的富含钨元素及挥发分的岩浆,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含矿热液使侵入体自身及围岩发生大规模的蚀变作用,进而在燕山中期侵入岩的内外接触带形成了大湖塘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同位素示踪 成岩成矿物质来源 大湖塘钨矿 石门寺 赣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早期古大湖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5
14
作者 吴珍汉 吴中海 +2 位作者 胡道功 赵逊 叶培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82-791,共10页
青藏高原腹地五道梁群及相当层位的沉积地层呈缓倾斜或近水平产状,广泛分布于渐新世夷平面之上,厚度300~350m,富含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指示了中新世早期长期稳定的古湖泊沉积环境。根据五道梁群湖相沉积的分布范围,认为中新世早期在唐... 青藏高原腹地五道梁群及相当层位的沉积地层呈缓倾斜或近水平产状,广泛分布于渐新世夷平面之上,厚度300~350m,富含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指示了中新世早期长期稳定的古湖泊沉积环境。根据五道梁群湖相沉积的分布范围,认为中新世早期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发育五道梁、北麓河、沱沱河、通天河和东温泉等面积5000~15000km2的古湖盆,在唐古拉山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发育安多、那曲、罗马、班戈、伦坡拉和双湖等面积1500~2000km2的古湖盆。根据ETM遥感和野外观测资料,发现中新世早期主要湖盆之间存在古湖水相互连接的通道,形成规模更大的巨型古湖,包括唐古拉山北侧面积超过10×104km2的青西古大湖和唐古拉山南侧面积超过5×104km2的藏北古大湖。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早期古大湖的发育时代为23.5~16.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道梁群 湖相沉积 大湖 中新世早期 青藏高原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和藏北高原古大湖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与气候变迁 被引量:18
15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赵希涛 邵兆刚 杨朝斌 马志邦 吴中海 王建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9-277,共9页
根据野外水准测量与室内实验分析,本文探讨了西藏纳木错和藏北高原古大湖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气候变迁。在纳木错沿岸拔湖48m以下,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拔湖48~139.2m发育有高位湖相沉积。研究表明,纳木错湖泊发育与藏北高原东南部... 根据野外水准测量与室内实验分析,本文探讨了西藏纳木错和藏北高原古大湖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气候变迁。在纳木错沿岸拔湖48m以下,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拔湖48~139.2m发育有高位湖相沉积。研究表明,纳木错湖泊发育与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①116~37kaB.P.间的古大湖期;②37~30kaB.P.间的外流湖期;③30kaB.P.以来的纳木错期。在古大湖阶段,包括纳木错、色林错和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等藏北高原东南部的一大批现代大、中、小型湖泊,都是互相连通的一个古大湖,其范围可能超过了现代的藏北内、外流(怒江)水系的分水岭。它或许还与藏北高原南部和西部的其他古湖相连,成为统一的藏北高原“古大湖”。通过对纳木错湖相沉积形成时代与深海氧同位素对比,易溶盐、pH值、地球化学、介形类和孢粉分析等的综合研究发现,湖相沉积记录了自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气候变迁信息。资料显示古大湖期湖面最高,气候温和清爽;外流湖期湖面急剧下降,气温和湿度较现今略高;纳木错期以来气候经历了全新世最宜期的暖湿后日益干旱化,气温波动,湖面持续下降。表明自晚更新世以来该区气候在逐渐变干的总趋势的基础上,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冷暖与干湿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演化 气候变迁 大湖 晚更新世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大湖金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印支期成矿事件 被引量:90
16
作者 李诺 孙亚莉 +2 位作者 李晶 薛良伟 李文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0-816,共7页
东秦岭北部存在世界最大的钼矿带,并蕴涵著名的小秦岭造山型金矿田,金、钼矿床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金矿床深部新发现了石英脉型钼矿床,查明钼资源储量已达中型。6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 东秦岭北部存在世界最大的钼矿带,并蕴涵著名的小秦岭造山型金矿田,金、钼矿床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金矿床深部新发现了石英脉型钼矿床,查明钼资源储量已达中型。6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215.4±5.4~255.6±9.6Ma,等时线年龄为218±41Ma(2σ误差,MSWD=38),加权平均年龄为234±18Ma(2σ误差,MSWD=23),表明钼矿化发生在印支期。结合对已有年龄资料的归纳和分析,认为秦岭造山带曾在印支期发生重要的岩浆-成矿事件,但被燕山期造山作用所改造或破坏,在秦岭造山带北缘尚有明显保留或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成矿作用 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 大湖金钼矿床 小秦岭金矿田 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大湖金-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40
17
作者 倪智勇 李诺 +2 位作者 管申进 张辉 薛良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58-2068,共11页
河南灵宝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属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成矿过程经历3个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石英脉,遭受变形、破碎,应形成于挤压或压剪过程;中阶段为细粒的辉钼矿—黄铁矿—石英网脉,贯入到早阶段黄铁矿或石英矿物的裂隙(... 河南灵宝大湖金-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属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成矿过程经历3个阶段:早阶段为黄铁矿—石英脉,遭受变形、破碎,应形成于挤压或压剪过程;中阶段为细粒的辉钼矿—黄铁矿—石英网脉,贯入到早阶段黄铁矿或石英矿物的裂隙(可呈共轭状),应形成于剪切环境;晚阶段石英—碳酸盐细脉具梳状构造,充填于张性或张扭性裂隙。即,流体成矿作用发生在赋矿断裂由挤压或压扭转向伸展或张扭性的过程中。早阶段只发育 CO_2-H_2O 型流体包裹体;中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复杂,有纯 CO_2型、CO_2-H_2O 型、H_2O-NaCl 型和含子晶包裹体,指示流体沸腾作用强烈;而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早、中、晚3个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400~500℃、290~470℃、220~260℃;估计的早、中阶段流体的最低捕获压力分别为138~331MPa和78~237MPa,对应于成矿深度分别为13.8km~11.0km和7.8km~8.0km。因此,成矿流体具中-高温、中-深成、低盐度、富 CO_2的特征,与中-深成造山型矿床一致。大湖金-钼矿床的成矿流体形成和演化及其成矿作用可利用 CMF 模式进行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造山型钼矿床 CMF模式 大湖金-钼矿床 小秦岭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大湖峪矿渣型泥石流的物源特征及其危险度评价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华清 徐友宁 +3 位作者 张江华 何芳 刘向东 曹琰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92-1298,共7页
河南省灵宝市大湖峪峪道金矿开采活动强烈,采矿废渣成为当地泥石流主要的物源隐患。在2007年对峪道内采矿废渣堆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矿渣型泥石流的特点,选择渣堆规模、河道堵塞程度、渣堆稳定性、沟谷纵坡降比、河流弯曲度和沟... 河南省灵宝市大湖峪峪道金矿开采活动强烈,采矿废渣成为当地泥石流主要的物源隐患。在2007年对峪道内采矿废渣堆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矿渣型泥石流的特点,选择渣堆规模、河道堵塞程度、渣堆稳定性、沟谷纵坡降比、河流弯曲度和沟谷汇水面积6个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进而对大湖峪主峪道及其支沟进行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结果表明,13条沟谷中有10条为高危险度区,其中东峪黑峪子沟、东峪主峪道、西峪东槽桐沟和槽桐沟均为泥石流极高危险区。大湖峪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结果为泥石流的防治和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型泥石流 物源 危险度评价 小秦岭大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木错湖相沉积与藏北高原古大湖 被引量:23
19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赵希涛 吴珍汉 冯向阳 吴中海 邵兆刚 刘琦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9-155,共7页
藏北高原古湖岸线分布广泛 ,湖相沉积与湖成地貌发育。目前 ,在纳木错沿岸可清晰地划分出 4~ 6级湖岸阶地 ,最高湖相沉积高出现代湖面 15 0m ,沿岸堤可多达 5 0条。雄曲 那曲谷地是连接纳木错盆地与其以西的仁错 久如错盆地的分水谷... 藏北高原古湖岸线分布广泛 ,湖相沉积与湖成地貌发育。目前 ,在纳木错沿岸可清晰地划分出 4~ 6级湖岸阶地 ,最高湖相沉积高出现代湖面 15 0m ,沿岸堤可多达 5 0条。雄曲 那曲谷地是连接纳木错盆地与其以西的仁错 久如错盆地的分水谷地 ,也是构成纳木错 2级湖岸阶地顶部的第四纪湖相沉积 ,构成宽谷的谷底。从最高湖岸线的分布与湖相沉积物、湖成地貌等标志综合判定 ,古大湖泊的面积要比现代湖泊面积大数十倍 ,末次古大湖的时代发生于末次冰期间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错 湖相沉积 大湖 末次冰期间冰段 藏北高原 湖成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地区新生代湖泊演化与“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9
20
作者 陈发虎 范育新 +3 位作者 D.B.Madsen 春喜 赵晖 杨丽萍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6-873,共8页
研究发现,河套地区在距今5~6万年前存在一个统一的"吉兰泰-河套"古大湖,覆盖吉兰泰和河套盆地的大部分地区。本研究试图依据钻孔资料和湖泊沉积物的测年结果,讨论新生代以来河套盆地的湖泊演化和古大湖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 研究发现,河套地区在距今5~6万年前存在一个统一的"吉兰泰-河套"古大湖,覆盖吉兰泰和河套盆地的大部分地区。本研究试图依据钻孔资料和湖泊沉积物的测年结果,讨论新生代以来河套盆地的湖泊演化和古大湖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特别是早更新世以来吉兰泰盆地和河套平原的3个坳陷盆地就已经处于湖泊环境,但没有证据显示存在统一的湖泊。湖泊沉积及其OSL测年显示,"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大约在距今10万年前后开始发育,至距今5~6万年之前湖面达到海拔1080m上下,随后湖泊衰退。我们认为,鄂尔多斯高原东北边缘距今12万年前后开始的快速构造隆升,可能导致了晋陕峡谷黄河外流受阻,最终在河套盆地积水形成统一湖泊,末次冰期中期(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相对湿润的气候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吉兰泰-河套"古大湖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演化“吉兰泰-河套”古大湖 构造运动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