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大气稳定度的典型复杂地形风场CFD模式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壮 李树民 +3 位作者 朱蓉 郑丹 刘伟毅 高建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05,共9页
为评估中国典型复杂山地风资源,实现风资源的高效利用,结合雷诺时均的k-ε两方程模型、大气粗糙度壁面函数和热浮力作用,提出能模拟不稳定、中性和稳定状态复杂地形风场特性的大气CFD模式,并针对湍流参数、大气粗糙度对风速廓线的影响... 为评估中国典型复杂山地风资源,实现风资源的高效利用,结合雷诺时均的k-ε两方程模型、大气粗糙度壁面函数和热浮力作用,提出能模拟不稳定、中性和稳定状态复杂地形风场特性的大气CFD模式,并针对湍流参数、大气粗糙度对风速廓线的影响进行参数化研究。采用两种方式驱动CFD模式:一种是通过来流上游的实测风速廓线驱动CFD模式,一种是通过WRF模式输出风速廓线和温度廓线驱动CFD模式。利用山西神池南桦山丘陵山地测风数据进行大气CFD模式验证,通过WRF-CFD耦合仿真研究山地公里级范围热浮力作用对风场的影响,详细对比不同热浮力作用下的大气CFD模式仿真精度。结果表明大气CFD模式能准确地模拟不同稳定度状态下的山区大气风环境,但对于不稳定状态下山后风场的模拟能力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风电场 大气边界层 复杂地形 大气CFD模式 风廓线 大气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风电场地形大气稳定度对风机出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彬滨 余江 +1 位作者 张荣 孙朋杰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目的]分析了大气稳定度对风机出力的影响,为提高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风能资源模拟精度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取立于平坦和复杂山地两类典型地形上的两座测风塔不同高度的风速、气温、气压等观测数据,使... [目的]分析了大气稳定度对风机出力的影响,为提高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风能资源模拟精度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取立于平坦和复杂山地两类典型地形上的两座测风塔不同高度的风速、气温、气压等观测数据,使用莫宁-奥布霍夫长度法分别计算两座测风塔所在区域的大气稳定度,参照Irwin大气稳定分类标准对稳定度计算结果分类,再根据分类结果进行两座测风塔轮毂高度处出力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近地面层,复杂山地大气热效应造成的表层垂直混合作用更为明显,造成的大气不稳定性较为强烈,但垂直混合作用不充分;复杂山地大气稳定度对风机出力的影响大于平坦地形,其不确定性更强。[结论]在进行CFD风电场流体建模时需要考虑大气稳定度的影响,特别是超低风速复杂山地场址条件下,大气稳定度的评估对风机选型及发电量仿真精度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稳定度 平坦 复杂山地 莫宁-奥布霍夫长度 大气热效应 风机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大气稳定度的“沙戈荒”风电基地风资源评估
3
作者 李建科 杨树林 +6 位作者 宋学武 王强 秦海明 罗坤 张朴 樊建人 宋笛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724,共8页
“沙戈荒”风电基地昼夜温差大、易受大气稳定度影响、缺乏代表性测风数据,亟需开展“沙戈荒”风电基地的风资源特性评估。以正在建设的内蒙古阿拉善盟“沙戈荒”风电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测风数... “沙戈荒”风电基地昼夜温差大、易受大气稳定度影响、缺乏代表性测风数据,亟需开展“沙戈荒”风电基地的风资源特性评估。以正在建设的内蒙古阿拉善盟“沙戈荒”风电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测风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重点探究大气稳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风速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地区的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在11月至次年5月较高,主要受到西北季风影响,在寒潮过境后,风功率会出现急剧下降;中性大气状态在冬季占比最大,且中性条件下风速最大;相较于平坦地形,山地区域的强稳定和强不稳定大气状态占比显著下降,中性大气稳定状态占比显著增加,山地区域冬季的中性大气状态占比可达48.4%。本研究可为“沙戈荒”风电基地微观选址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戈荒”风电基地 风资源评估 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 大气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稳定度对边界层垂直风切变的影响
4
作者 梁志 师宇 +1 位作者 张哲 胡非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374,共10页
大气边界层垂直风切变是高层建筑、航空和风能利用等领域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对大气垂直分布的研究具有重要实际价值。选用位于河北张家口地区的激光雷达测试场地的140 m测风塔数据,通过测风塔和激光雷达的同期外场测量,验证激光雷达与... 大气边界层垂直风切变是高层建筑、航空和风能利用等领域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对大气垂直分布的研究具有重要实际价值。选用位于河北张家口地区的激光雷达测试场地的140 m测风塔数据,通过测风塔和激光雷达的同期外场测量,验证激光雷达与测风塔对垂直风切变的测量精度,研究大气稳定度对于垂直风切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气稳定度对风切变影响显著,风速切变、风向切变与大气稳定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54;2)风速切变随位温梯度的增加而增加,当位温梯度达到0.08 K·m^(-1)后,风速切变保持在0.35~0.40;3)位温梯度大于0时,风向随高度增加顺时偏转;位温梯度小于0时,风向随高度增加逆时针偏转;中性大气风向的垂直分布较为一致。通过测风塔和激光雷达的垂直观测建立了风速切变、风向切变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模型,对风场垂直分布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切变 大气稳定度 测风塔 激光雷达 风速切变 位温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的核电厂事故剂量评价
5
作者 王一川 李帷 +2 位作者 王悦斌 李洋 巩建业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5-600,共6页
利用PAVAN程序对四种不同的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下的短期大气弥散因子进行计算,并计算选址假想事故下非居住区边界(500 m)和规划限制区边界(5 km)处的剂量。采用理查逊数法进行稳定度分类时的短期大气弥散因子值最小,采用ΔT/U法进行稳... 利用PAVAN程序对四种不同的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下的短期大气弥散因子进行计算,并计算选址假想事故下非居住区边界(500 m)和规划限制区边界(5 km)处的剂量。采用理查逊数法进行稳定度分类时的短期大气弥散因子值最小,采用ΔT/U法进行稳定度分类时的短期大气弥散因子值最大。比较四种稳定度分类方法得到的选址假想事故导致的在非居住区边界上公众(事故后2 h)可能受到的最大有效剂量以及整个事故持续期间内规划限制区边界(5 km)个人受照的最大有效剂量,四种分类方法计算得到的剂量结果均满足GB 6249—2011的要求,采用理查逊数法进行稳定度分类时的剂量值均最小,采用ΔT/U法进行稳定度分类时的剂量值均最大,最大值约是最小值的1.6倍。在核电厂环境影响分析时应重点关注不同的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对选址假想事故剂量评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稳定度 短期大气弥散因子 选址假想事故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近30a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变化特征及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67
6
作者 杨静 李霞 +1 位作者 李秦 王中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752,共6页
基于1979-2008年乌鲁木齐1天4个时次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Pasquill-Turner稳定度分类方法和修正的罗氏法计算得出了乌鲁木齐市近30 a大气稳定度和大气混合层高度随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分析了2001-2008年混合层高度和稳定度与空... 基于1979-2008年乌鲁木齐1天4个时次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Pasquill-Turner稳定度分类方法和修正的罗氏法计算得出了乌鲁木齐市近30 a大气稳定度和大气混合层高度随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分析了2001-2008年混合层高度和稳定度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 a乌鲁木齐大气混合层高度随时间基本呈现缓增的趋势。混合层高度在冬季夜间最低,说明此时大气垂向平均稀释能力最差。近30 a大气稳定度以D类频率出现最高,F类次之;其日变化为夜间多稳定层结,傍晚和清晨中性层结占居主导,中午弱不稳定层结出现最多。混合层高度与API相关系数-0.95,表明大气混合层高度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开展空气污染潜势预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预报指标。F类稳定度的出现频率与API相关系数0.80,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空气污染潜势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混合层高度 大气稳定度 变化特征 空气污染指数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冬、春季节大气稳定度演变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贤为 叶殿秀 +1 位作者 马天健 汪万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
利用北京地区冬春季节逐日定时地面常规观测资料 ,使用修正的Pasquill分类法计算了该地区大气稳定度相对值序列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气稳定度月际变化、日变化等分布特征 。
关键词 Pasquill分类法 大气稳定度 稳定过程 北京地区 冬季 春季 月际变化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下垫面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康凌 张宏升 +1 位作者 王志远 陈家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0,共5页
利用戈壁沙漠、低矮丘陵山地和沿海地区等不同下垫面的气象塔层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别采用P-T方法、ΔT法、ΔT/U法、ΔT/U2法、辐射法和风向标准差(σθ)法计算大气稳定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ΔT/U2法和风向标准差法对周边地... 利用戈壁沙漠、低矮丘陵山地和沿海地区等不同下垫面的气象塔层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别采用P-T方法、ΔT法、ΔT/U法、ΔT/U2法、辐射法和风向标准差(σθ)法计算大气稳定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ΔT/U2法和风向标准差法对周边地形的影响较敏感,辐射法是最适合这3种下垫面大气稳定度分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稳定度 气象铁塔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近15a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58
9
作者 杨勇杰 谈建国 +1 位作者 郑有飞 陈舜华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6-541,共6页
利用了上海市1990-2004年逐日4个时次的气象资料,运用修正的Pasquill稳定度分类方法和国家标准GB/T13201—91规定的混合层厚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了逐日四个时次的稳定度等级和混合层的厚度,分析了各类稳定度频率和混合层厚度的逐年... 利用了上海市1990-2004年逐日4个时次的气象资料,运用修正的Pasquill稳定度分类方法和国家标准GB/T13201—91规定的混合层厚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了逐日四个时次的稳定度等级和混合层的厚度,分析了各类稳定度频率和混合层厚度的逐年、逐月和不同时次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量对该地区大气稳定度的影响较大;风速对该地区混合层厚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大气稳定度 混合层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大气稳定度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建文 胡琳 +3 位作者 王娟敏 吴素良 王琦 张文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9-304,共6页
根据陕西省97个气象台站2006—2011年逐时气象观测资料进行陕西省大气稳定度分类,统计计算各站四季及年不稳定类、稳定类和中性类稳定度出现的频率,利用GIS系统分别绘制关中区域分布图,分析了四季及年三大类稳定度出现频率的区域分布特... 根据陕西省97个气象台站2006—2011年逐时气象观测资料进行陕西省大气稳定度分类,统计计算各站四季及年不稳定类、稳定类和中性类稳定度出现的频率,利用GIS系统分别绘制关中区域分布图,分析了四季及年三大类稳定度出现频率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稳定类和不稳定类均以秦岭腹地中西部和关中盆地中西部出现的频率为最高,其次是渭北及陕北黄土高原区,宝鸡西南部的凤县和太白,汉中市及安康西南部出现的频率较低;中性类明显以宝鸡西南部秦岭山区的凤县、太白,陕南汉中和安康西南部出现的频率为最高,关中盆地中西部和渭北东部最少;冬季稳定类出现频率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夏季不稳定类出现频率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中性类以秋季为最高,夏季次之,冬、春季最少;不稳定类出现频率高的区域,稳定类出现频率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大气稳定度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大气稳定度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振 张一平 +6 位作者 于贵瑞 宋清海 高举明 孙晓敏 窦军霞 赵双菊 谭正洪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4,共5页
利用2003—2005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的常规观测资料和涡度相关观测资料,对树冠边界层的大气稳定度频率分布进行了分析。分别计算了近地层尺度参数和理查逊数,并根据结果对大气稳定度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大气稳定状态的时... 利用2003—2005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的常规观测资料和涡度相关观测资料,对树冠边界层的大气稳定度频率分布进行了分析。分别计算了近地层尺度参数和理查逊数,并根据结果对大气稳定度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大气稳定状态的时间变化,对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不同方法计算的稳定度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不同状态出现频次有所不同;相对于近地层尺度参数法,理查逊数法计算的大气稳定度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明显,而近地层尺度参数法则未表现出明显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稳定度 频率分布 近地层尺度参数 理查逊数 热带季节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树冠上生态边界层大气稳定度时间变化特征初探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振 张一平 +2 位作者 于贵瑞 赵双菊 宋清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3-416,共4页
为探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大气稳定状态,为通量计算提供依据,利用2003-2004年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的涡度相关法观测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树冠上生态边界层内大气的稳定度频率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了稳定度参数(z/L),并... 为探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大气稳定状态,为通量计算提供依据,利用2003-2004年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的涡度相关法观测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树冠上生态边界层内大气的稳定度频率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了稳定度参数(z/L),并对大气稳定度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大气稳定状态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的大气稳定度频率分布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昼间不稳定状态占优势,晚上以稳定状态为主;在早晨和下午稳定状态和不稳定状态频率分布易发生变化,导致中性的大气稳定状态更容易出现;而各大气稳定状态的频率分布年和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大气不稳定状态出现频率以雾凉季最高、干热季最低;稳定状态出现频率以干热季最高、雨季最低;中性状态出现频率以雨季最高、雾凉季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稳定度 频率分布 时间变化 生态边界层 热带季节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气稳定度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毕雪岩 刘烽 +3 位作者 陈辉 吴兑 邓雪娇 黄健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173-179,共7页
基于北京325米气象铁塔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大气稳定度垂直分布特征、日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
关键词 北京 大气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大气稳定度分类标准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毕雪岩 刘烽 吴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2-409,共8页
讨论了适用于城市环境中的稳定度参数(莫宁-奥布霍夫长度L、梯度理查森数Ri、总体理查森数Rib)的稳定度分类标准的计算问题,并利用北京市325m气象塔的梯度观测资料,采用D.Golder、Irwin和Houghton提出的3种不同的稳定度分类标准计算方... 讨论了适用于城市环境中的稳定度参数(莫宁-奥布霍夫长度L、梯度理查森数Ri、总体理查森数Rib)的稳定度分类标准的计算问题,并利用北京市325m气象塔的梯度观测资料,采用D.Golder、Irwin和Houghton提出的3种不同的稳定度分类标准计算方法对总体理查森数Rib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对于北京地区,采用Irwin提出的稳定度分类标准相对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稳定度分类 稳定度分类标准 北京 稳定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低层大气稳定度分布特征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金莉莉 何清 +2 位作者 李振杰 缪启龙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96-1006,共11页
利用乌鲁木齐市4座100 m梯度气象塔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10 min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温差法、温差-风速法、风速比法、理查森数法和总体理查森数法计算的A^F类大气稳定度的适用性,表明温差-风速法更适合乌鲁木齐市大气稳定度的分类,运用... 利用乌鲁木齐市4座100 m梯度气象塔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10 min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温差法、温差-风速法、风速比法、理查森数法和总体理查森数法计算的A^F类大气稳定度的适用性,表明温差-风速法更适合乌鲁木齐市大气稳定度的分类,运用该方法计算出的A^F类稳定度进而统计分析乌鲁木齐市城区和郊区稳定度的频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郊区稳定类所占比例高于城区,城区中性类高于郊区,南郊和城区不稳定类高于北郊。中性类在冬季较大,春季和秋季较低;不稳定类在6月最高、9和1月最低;稳定类在10和1月最高、6和7月最低。白天以不稳定为主(占全天88.3%~96.3%)、夜间以稳定为主(占全天51.3%~60%),夏季最明显。不稳定与中性、稳定的日变化相反,郊区日出时和城区日出后2 h左右稳定类频率最大。中性(D类)在日出和日落后1~3 h分别出现两个峰值。寒潮天气稳定性比高温天气强,静风天气郊区稳定类比大风天气强,扬沙发生前以中性和稳定类稳定度为主、发生时和发生后以不稳定为主,降雨天气不稳定类比暴雪天气强。春季和夏季重污染天气B、C和F类为主,夏季南郊和近北郊C和F类约45%,秋季B和E类为主,约40%~50%;冬季城区D类频率最大,南郊、北郊和近北郊F类频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稳定度 频率 统计特征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 被引量:38
16
作者 王苗 郭品文 邬昀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6,共10页
利用100°E以东地区通过5%质量控制的392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对近50 a我国东部极端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以1948—1976年和1977—2008年为研究子时段,讨论前后两阶段东部地区的大气湿位涡差异及大气稳定度状况。结果表明:我国东部... 利用100°E以东地区通过5%质量控制的392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对近50 a我国东部极端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以1948—1976年和1977—2008年为研究子时段,讨论前后两阶段东部地区的大气湿位涡差异及大气稳定度状况。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呈增加趋势。湿位涡呈"南减北增"的趋势,对流稳定度和斜压稳定度在南方均出现变弱趋势,在北方则增强。大气性质的南北显著变化是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呈"南增北减"分布型的一个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高纬度地区300 hPa层在1976年之后表现为温度负距平场中心,使东部地区高空热力性质产生差异,进而影响了对流稳定度的变化;同时冷中心北侧高层西风分量减小,南侧高层西风风量增大,斜压稳定度相应出现减弱和增强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大气稳定度 湿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近10年大气稳定度和边界层厚度特征 被引量:31
17
作者 蔡新玲 吴素良 +1 位作者 王繁强 陈建文 《气象科技》 2007年第6期814-817,共4页
利用西安市1996~2005年逐日24个时次的气象资料,运用修正的Pasquill稳定度分类方法和国标GB/T3840-91规定的边界层厚度计算方法计算出逐日逐时次的稳定度等级和边界层厚度,分析了各类稳定度频率和不同稳定度条件下大气边界层厚度的逐... 利用西安市1996~2005年逐日24个时次的气象资料,运用修正的Pasquill稳定度分类方法和国标GB/T3840-91规定的边界层厚度计算方法计算出逐日逐时次的稳定度等级和边界层厚度,分析了各类稳定度频率和不同稳定度条件下大气边界层厚度的逐年、逐月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安市大气稳定度出现的频率以稳定类为主。近10年来不稳定类和稳定类有缓慢上升的趋势,中性类有缓慢下降的趋势。稳定类和不稳定类随季节变化非常明显。西安市春季大气边界层厚度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大气稳定度 边界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查逊数Ri在沿海近地层大气稳定度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8
作者 范绍佳 林文实 +2 位作者 苏雄晖 陈小燕 马淑琴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0-375,共6页
根据广东、浙江沿海2个100m气象铁塔上10、25、50、75、160m五层各1年的逐时温度、风速梯度资料,研究理查逊数(Ri)在沿海近地层大气稳定度分类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目前常用的理查逊数稳定度分类标准不适用于沿... 根据广东、浙江沿海2个100m气象铁塔上10、25、50、75、160m五层各1年的逐时温度、风速梯度资料,研究理查逊数(Ri)在沿海近地层大气稳定度分类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目前常用的理查逊数稳定度分类标准不适用于沿海地区,根据沿海地区的实际资料,本文推荐了一种适用于沿海地区的Ri数稳定度分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逊数 沿海地区 大气稳定度 分类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冬季大气稳定度垂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强 何清 +2 位作者 杨兴华 艾力.买买提明 李振杰 《干旱气象》 2009年第4期308-313,共6页
利用2008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冬季系留气艇的探空数据,利用温差法、温差—风速法、理查逊数法3种方法,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塔中地区的大气稳定度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气稳定度日变化明显:夜间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气状态由稳定... 利用2008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冬季系留气艇的探空数据,利用温差法、温差—风速法、理查逊数法3种方法,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塔中地区的大气稳定度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气稳定度日变化明显:夜间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气状态由稳定转变为中性继而转变为不稳定。白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近地面处于不稳定状态;(2)大气稳定度随着高度上升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稳定层与不稳定层交替出现;(3)3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不一致,反映出温度、风和湍流对稳定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大气稳定度 温度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沿海地区大气稳定度及其分类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范绍佳 鲍若峪 +1 位作者 罗小芬 罗经贯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9-83,共5页
利用广东沿海1个100m气象铁塔的逐时风向、风速和温度梯度观测资料及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研究沿海地区的大气稳定度及其分类方法.结果表明,沿海地区大气稳定度应区分为地面、垂直和水平大气稳定度.地面大气稳定度由常规P... 利用广东沿海1个100m气象铁塔的逐时风向、风速和温度梯度观测资料及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研究沿海地区的大气稳定度及其分类方法.结果表明,沿海地区大气稳定度应区分为地面、垂直和水平大气稳定度.地面大气稳定度由常规Pasquil-Turner方法确定,垂直大气稳定度由温度梯度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稳定度 分类 广东 大气湍流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