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光谱定标技术研究 |
周海金
刘文清
司福祺
赵敏杰
江宇
薛辉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9
|
|
2
|
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定标机构设计 |
赵敏杰
司福祺
江宇
薛辉
汪世美
周海金
刘文清
|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
2014 |
5
|
|
3
|
基于0级数据的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在轨衰变监测 |
苏静明
赵敏杰
周海金
杨东上
洪炎
司福祺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4
|
高分五号卫星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臭氧总量反演方法研究 |
闫欢欢
王维和
张兴赢
|
《上海航天》
CSCD
|
2019 |
9
|
|
5
|
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狭缝函数研究 |
黄珊
司福祺
赵敏杰
周海金
江宇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6
|
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设计及标定技术 |
周海金
赵敏杰
江宇
黄书华
薛辉
司福祺
|
《上海航天》
CSCD
|
2019 |
8
|
|
7
|
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的实验室定标 |
赵敏杰
司福祺
江宇
周海金
汪世美
刘文清
|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3
|
|
8
|
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杂散光抑制 |
周海金
刘文清
司福祺
江宇
薛辉
|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6
|
|
9
|
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地面数据评价软件设计 |
黄珊
司福祺
赵敏杰
汪世美
周海金
|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
2019 |
0 |
|
10
|
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数据的定标处理与存储方式 |
韩雪冰
曾议
赵敏杰
杨维
周海金
徐兴伟
杨东上
司福祺
|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
2018 |
1
|
|
11
|
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测试转台结构设计 |
朱磊
司福祺
陈军
刘凤垒
赵敏杰
邱晓晗
|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
2021 |
0 |
|
12
|
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前置光学系统设计 |
司福祺
江宇
江庆五
薛辉
周海金
刘文清
|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13
|
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在轨辐射定标评估 |
苏静明
司福祺
赵敏杰
周海金
洪炎
|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4
|
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大气痕量气体重建算法 |
韦民红
童敏明
肖建于
李素文
|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5
|
星载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1级数据质量评价 |
程良晓
陶金花
周海金
余超
范萌
王雅鹏
王志宝
陈良富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6
|
大气痕量气体测量的光谱学和化学技术 |
刘文清
崔志成
刘建国
谢品华
董凤忠
张玉钧
魏庆农
|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43
|
|
17
|
被动差分吸收光谱法测量气体浓度时Ring效应的影响及修正研究 |
张英华
谢品华
司福祺
彭夫敏
窦科
李素文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8
|
差分吸收光谱法大气环境质量在线连续监测系统的设计 |
崔厚欣
齐汝宾
张文军
徐可欣
|
《分析仪器》
CAS
|
2008 |
13
|
|
19
|
采用长光程差分吸收光谱技术(LP-DOAS)的中红外痕量一氧化碳检测仪 |
吕默
王一丁
陈晨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20
|
利用DOAS技术同时反演气溶胶和大气痕量气体方法研究 |
李素文
杨一军
陈得宝
司福祺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