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近年地表风速和大气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杜吴鹏 房小怡 +3 位作者 黄宏涛 程宸 党冰 邢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9-156,共8页
文章利用北京地区2009-2014年2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地表风速和大气混合层厚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近年地表风速呈下降趋势,城区和郊区平原下降幅度大于郊区山地,区域气候背景变化和人为观测环境改变导致的风速下降... 文章利用北京地区2009-2014年2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地表风速和大气混合层厚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近年地表风速呈下降趋势,城区和郊区平原下降幅度大于郊区山地,区域气候背景变化和人为观测环境改变导致的风速下降比例分别占7%和5%~6%。地表风速在春季和冬季明显大于夏季和秋季,一天中风速最大时段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凌晨02-06时风速最小,在空间上呈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高、中心城区和西南地区低的分布特征。大气混合层厚度平均为524 m,近年明显下降,对污染扩散较为不利,其中城区和郊区平原下降幅度约9%~10%,郊区山地下降幅度约6%。在季节变化方面,春季和夏季混合层厚度最大,午后12-14時是混合层厚度最大时段,平均可达1 200 m,而凌晨02-05时的混合层厚度则最低。混合层厚度空间分布有明显的日夜差异,总体上"城区<郊区平原<郊区山地",存在以密云为中心的东北部山区和以通州为中心的东南部平原区2个高值区,而包括中心城西部在内的西南地区则为低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风速 大气混合层厚度 时间变化 空间分布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多年大气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3
2
作者 叶堤 王飞 陈德蓉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年第4期41-44,共4页
根据2000—2005年逐日4个时次的常规气象资料,采用国家标准GB/T 3840—91中规定的方法计算并分析了重庆主城区大气混合层厚度的频率分布、时间变化等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2005年为例分析了混合层厚度与空气污染指数的相关关系... 根据2000—2005年逐日4个时次的常规气象资料,采用国家标准GB/T 3840—91中规定的方法计算并分析了重庆主城区大气混合层厚度的频率分布、时间变化等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2005年为例分析了混合层厚度与空气污染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大气混合层厚度以0—800 m范围出现频率最高,多年平均值为428 m;混合层厚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明显。与1980—1990年相比,2000—2005年期间年平均混合层厚度总体上有所增加。混合层厚度与空气污染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月平均混合层厚度和月平均API呈显著负相关(r=-0.72);分析表明,大气混合层厚度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混合层厚度 湍流 空气污染指数 变化特征 空气质量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混合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68
3
作者 廖国莲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5年第4期66-73,共8页
本文讲述了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定义及它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论述了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多种计算方法如国标法、干绝热法、罗氏法等,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各种影响因子。其中大气稳定度是决定混合层厚度的最主要因子。
关键词 大气混合层厚度 国标法 干绝热法 罗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振杰 金莉莉 +2 位作者 何清 缪启龙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8-491,共14页
利用乌鲁木齐市4座10层100 m梯度气象塔2013年6月~2014年4月气象观测资料和7个环境监测站AQI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特征,探讨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与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混合层厚度夏季郊区高、城区... 利用乌鲁木齐市4座10层100 m梯度气象塔2013年6月~2014年4月气象观测资料和7个环境监测站AQI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特征,探讨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与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混合层厚度夏季郊区高、城区低,冬季从南郊-城区-北郊随地势降低依次降低;夏季和冬季分别在1 559~1 772 m和526~1 156 m之间。地面至2 km以上每500 m高度间隔统计混合层厚度,500~1 000 m出现频率最多;月变化为6~9月基本在500 m以上,且每个高度区间其概率均超过10%,10月~次年2月1 500 m以上区间概率明显减小;日变化为中午13:00~16:00达到最高值,下午和傍晚迅速下降。白天较大的感热输送提供充足的热力条件,这也体现出白天以不稳定层结为主,夜间则以稳定层结为主。大气稳定度分类结果,夏季郊区和城区不稳定(A^C类)所占比例差不多,冬季北郊稳定(E、F类)所占比较最大、城区最弱。AQI指数冬季最大,从南郊-城区-北郊依次增大,这与采暖期污染物多、南郊比北郊地势高有利于扩散输送有关。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大气混合层厚度空间分布与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地形等密切相关,对AQI指数分布有重要影响,这对近地层大气污染状况预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污染 大气混合层厚度 大气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大气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磊 俞科爱 +3 位作者 林宏伟 孙军波 蒋飞燕 孙仕强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4期40-47,共8页
基于2001—2014年宁波市每日4个时次(02时、08时、14时、20时)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同期宁波市环保局空气污染物(SO_2、NO_2、PM_(10))浓度的日监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计算了2001—2014年宁波市大气混合层厚度,并分析了大气混... 基于2001—2014年宁波市每日4个时次(02时、08时、14时、20时)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同期宁波市环保局空气污染物(SO_2、NO_2、PM_(10))浓度的日监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计算了2001—2014年宁波市大气混合层厚度,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4年宁波市年平均大气混合层厚度波动变化明显,大气混合层厚度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2007年,分别为866.1 m和746.1 m。水平风速对宁波市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影响较大。春季和7月、8月宁波市大气混合层厚度较大,秋季和冬季大气混合层厚度较小,而6月大气混合层厚度最小。大气混合层厚度在中午达最大值,夜间达最小值,大气混合层位于500.0—1200.0 m高度的出现频率最高。随着大气混合层厚度增大,污染物浓度被稀释。夏季,大气混合层厚度对PM_(10)、SO_2和NO_2浓度的调节能力较强。由于输入性污染的影响,冬季PM_(10)与SO_2浓度的极大值明显高于夏季,同时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变化对PM_(10)和SO_2浓度的增减效应比夏季明显削弱,但对NO_2浓度的影响较小。另外,当大气混合层厚度位于500.0—1200.0 m高度时,在同一大气混合层厚度下,同一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范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混合层厚度 最小二乘曲线拟合 空气污染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混合层厚度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建模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炜桦 曹杨 +1 位作者 王晨曦 赵晓莉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9年第8期9-13,共5页
针对传统模型在分析大气混合层厚度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时,成本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差的问题,建立了一种新的影响分析模型。利用干绝热法分析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变化情况,通过影响大气混合层厚度影响因子对其日变化情况进行探讨,根据探讨... 针对传统模型在分析大气混合层厚度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时,成本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差的问题,建立了一种新的影响分析模型。利用干绝热法分析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变化情况,通过影响大气混合层厚度影响因子对其日变化情况进行探讨,根据探讨结果建立了影响模型,通过特征提取、数据处理、可视化模型建立完成建模过程。为检测给出的模型效果,与传统模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给出的模型消耗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对于环境保护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混合层厚度 空气质量 数学建模分析 影响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市大气颗粒物数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7
作者 王琪越 王淼 高莉莉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采用2020—2021年环境气象数据(PM_(2.5)、PM_(10))及气象条件数据(大气压强、海平面气压、空气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值分别分析了锦州市各污染物月变化和日变化情况,应用罗氏法计算该地区大气混合层厚度并分析其与PM_... 采用2020—2021年环境气象数据(PM_(2.5)、PM_(10))及气象条件数据(大气压强、海平面气压、空气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值分别分析了锦州市各污染物月变化和日变化情况,应用罗氏法计算该地区大气混合层厚度并分析其与PM_(2.5)、PM_(10)浓度的关系、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气象因子影响程度方程。结果表明:大气环境是连续且错综复杂的,需同时考虑多种气象条件,降维方程F1值为19.3、15.3左右时,温度、露点温度及相对湿度对PM_(2.5)、PM_(10)的影响程度达到最大,风速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较为复杂,随着风速增加,PM_(2.5)、PM_(10)浓度逐渐下降,当风速在2.5 m/s左右时,风速增加也会增加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当风速过大(4 m/s左右时)风速的增加会使PM_(2.5)聚集成更大颗粒物,此时PM_(2.5)浓度有所下降,PM_(10)浓度随即快速增加,风速达5.3 m/s左右时,PM_(2.5)浓度几乎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气象条件 大气混合层厚度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