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形势与对策探讨
1
作者 卢俊 杜妍 郑湘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093-096,共4页
随着新媒体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正发生深刻变革。新媒体催生了一大批新业态新职业,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同时,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滞后、数字技能欠缺、高校就业指导资源不平衡等问题仍然突出。本... 随着新媒体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正发生深刻变革。新媒体催生了一大批新业态新职业,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同时,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滞后、数字技能欠缺、高校就业指导资源不平衡等问题仍然突出。本文在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对策建议,旨在通过综合施策,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职业观,增强数字化就业技能,提升择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就业 数字经济 就业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困境与路径研究
2
作者 罗莹 刘康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大思政课”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是基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实效的战略考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探索与实践。文章分析了“大思政课”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内涵,指出“... “大思政课”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是基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实效的战略考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探索与实践。文章分析了“大思政课”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内涵,指出“大思政课”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面临着与专业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建设以及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不充分等困境。通过对困境的分析,文章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育教学、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网络文化建设以及融入社会实践这样几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就业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基于云南省1275个样本的分析
3
作者 谢瞰 刘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171-176,共6页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呈现多元化、实用性、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特点。这些特点与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生的就业观不仅影响其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的劳动力...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呈现多元化、实用性、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特点。这些特点与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生的就业观不仅影响其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该文融合李克特量表的设计制作含有30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和具有针对性的半结构化访谈框架,通过对云南省的1275个样本进行研究,分析造成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差异性的原因,并探讨大学生的就业观对其个人发展、社会劳动力市场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乡村振兴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人才队伍 职业生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管理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提升策略
4
作者 谢有芝 《四川劳动保障》 2025年第2期115-116,共2页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就业市场的演变,大学生面临着愈发复杂的职业挑战。自我管理能力在其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进程中成为核心要素。当下,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时间管理、情绪调控与自我激励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影响着职业规划的精准性与有...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就业市场的演变,大学生面临着愈发复杂的职业挑战。自我管理能力在其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进程中成为核心要素。当下,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时间管理、情绪调控与自我激励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影响着职业规划的精准性与有效性。从自我管理视域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并探索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对大学生适应就业环境、达成职业理想极为关键且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就业 高等教育 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激励 情绪调控 自我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5
作者 戴海云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85-87,共3页
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如何构建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拥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是当前职业院校面临的难点与重点问题。然而很多职业院校在强调技能培育、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大学生难以实现高质... 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如何构建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拥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是当前职业院校面临的难点与重点问题。然而很多职业院校在强调技能培育、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大学生难以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为此学校应结合就业导向的价值向度,创新职业教育发展范式,强化学生培养体系,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创新发展路径,赋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导向 职业教育 创新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资本在专业承诺和大学生就业焦虑的中介效应研究
6
作者 胡咸芹 《商洛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3-91,共9页
为探究高校毕业生专业承诺、心理资本与就业焦虑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心理资本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选取陕西省某地级市大学共计380名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专业承诺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及大学生就业焦虑量表进行施... 为探究高校毕业生专业承诺、心理资本与就业焦虑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心理资本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选取陕西省某地级市大学共计380名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专业承诺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及大学生就业焦虑量表进行施测。收集被试者的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单亲、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担任班干部及父母接受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专业承诺与大学生就业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223,P<0.001),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070,P<0.001),专业承诺与心理资本呈显著正相关(r=1.404,P<0.001)。心理资本在专业承诺和就业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98,中介效应占比为43.9%。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期间,心理资本水平越低的学生,受就业焦虑困扰越大,专业承诺越低,对专业认可程度越低的学生,就业焦虑问题越突出。学校应注重毕业生专业承诺、心理资本的培养,为毕业生减缓就业焦虑提供有效、及时且全面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承诺 心理资本 就业焦虑 大学生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探究
7
作者 王博 《四川劳动保障》 2025年第3期26-27,共2页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素养的关键途径。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对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以及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素养的关键途径。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对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以及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等有着重要作用。从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教育情况来看,部分高校未能树立良好的融合教育理念,在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育质量,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高校应加强对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创业 思政教育 教育融合 精神品质 高校人才 有效融合 教育理念 能力和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促进土木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分析
8
作者 张奇 《四川劳动保障》 2025年第2期140-141,共2页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核心在于科技和管理创新,具体表现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个显著特征,强调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核心在于科技和管理创新,具体表现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个显著特征,强调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如今,新质生产力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高校应深入分析,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就业 大学生就业 产业创新 对策分析 转型升级 革命性突破 土木类专业 高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下大学生就业心态及职业选择的研究
9
作者 成晓典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2期40-43,共4页
高校就业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文章系统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就业和大学生就业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为了探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下大学生就业心态、职业选择等的现状及对就业指导的需求,通... 高校就业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文章系统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就业和大学生就业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为了探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下大学生就业心态、职业选择等的现状及对就业指导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职业选择和就业需求展开调查分析,并从就业观念、就业心态和就业工作体系3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和完善高校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大学生就业 就业心态 职业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影响
10
作者 冯鹏飞 《四川劳动保障》 2025年第4期114-115,共2页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观念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能够引导和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在磨炼大学生自主就业能力...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观念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能够引导和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在磨炼大学生自主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技能 自主就业 大学生就业观念 正确的就业 自身素质 适应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导员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慢就业现象分析与应对策略
11
作者 杨怡馨 胡乃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030-033,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辅导员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慢就业”指的是大学生在毕业后不立即就业,而是选择继续深造、间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辅导员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慢就业”指的是大学生在毕业后不立即就业,而是选择继续深造、间隔年、自主创业或其他非传统就业形式的现象。这一现象在近年来愈发显著,尤其在2024年,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有所上升。本文旨在探讨“慢就业”现象背后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以及高校辅导员如何通过创新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就业现象 就业指导 职业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12
作者 吴劲松 梅林 谢贤盼 《四川劳动保障》 2025年第2期136-137,共2页
“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全力做好就业工作。“三全育人”理念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作用“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促进大学... “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全力做好就业工作。“三全育人”理念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作用“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创新思路与有效途径,通过整合各方资源、覆盖学生成长全程、拓展育人全方位,从多维度助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与就业质量提高,对高校就业工作的优化完善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全方位育人 就业质量 立德树人 高校就业工作 创新思路 大学生就业工作 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身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转型策略探究
13
作者 孙萌萌 刘珂 《漫科学(科学教育)》 2025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结构持续调整,新业态不断涌现,个体的职业发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从终身发展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并优化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全程化、系统化的指导框架,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任务。基于此... 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结构持续调整,新业态不断涌现,个体的职业发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从终身发展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并优化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全程化、系统化的指导框架,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任务。基于此,文章秉承终身发展理念,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转型的必要性,并提出分阶段职业规划、核心素养培育、校企合作实践以及终身学习支持等具体策略,旨在助力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帮助学生在瞬息万变的职业环境中探寻更长远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发展 大学生就业 职业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课堂
14
作者 张弘梨 《当代贵州》 2025年第6期86-86,共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被视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塑造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就业公平和稳定性方面。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大学生就业 民生工程 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公平 大学生综合素质 民心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探索
15
作者 郭朋 《四川劳动保障》 2025年第3期32-33,共2页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实践能力成为了教育的关键目标。为全面提高学生实操能力,让其步入社会后能适应岗位要求,各大高校要重视就业指导改革,引入课程思政,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专业学习能力、职业素养。以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实践能力成为了教育的关键目标。为全面提高学生实操能力,让其步入社会后能适应岗位要求,各大高校要重视就业指导改革,引入课程思政,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专业学习能力、职业素养。以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教学定位各大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完善健全就业指导体系,重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确保学生逐步拥有应对就业求职、促进自我提升的岗位技能,内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职业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大学生就业能力 教学定位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就业指导 自我提升 岗位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化就业视域下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举措
16
作者 马立雪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第2期118-119,共2页
近年来,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关乎学生发展、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而精准化就业的提出,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就业。通过对大学生实施精准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解决问题,将有效帮助大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合适的工作岗位... 近年来,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关乎学生发展、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而精准化就业的提出,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就业。通过对大学生实施精准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解决问题,将有效帮助大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合适的工作岗位,获得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指导 工作岗位 大学生毕业 大学生就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促进大学生就业 精准化 就业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与内卷化:大学生就业意愿变化的趋势分析(2015—2023年)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保中 臧小森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3,共13页
大学生就业意愿是青年职业价值观的重要部分,是理解大学生就业选择、预测大学生就业行为的重要前提。近些年尤其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的诸多新不利因素,大学生就业意愿也呈现出新的特... 大学生就业意愿是青年职业价值观的重要部分,是理解大学生就业选择、预测大学生就业行为的重要前提。近些年尤其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的诸多新不利因素,大学生就业意愿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使用2015—2023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数据,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新特征、新趋势、影响机制及其变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10年大学生就业意愿总体上呈现多元化选择趋势,同时也体现出“升学内卷”和“体制内卷”的特征。宏观外部环境、大学生家庭资本和个体人力资本的差异均影响到了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分化。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变化对其顺利就业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生就业意愿 家庭资本 个体人力资本 内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高校的“有限责任”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双喜 谢延浩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3,共7页
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本职所在、应有之义,是高校的主责主业之一,但就业能力培养参与主体多元、影响因素众多,不能任意放大单一主体的责任,亟须在高校、政府、雇主、学生个体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明确的责任分担机制。高校在... 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本职所在、应有之义,是高校的主责主业之一,但就业能力培养参与主体多元、影响因素众多,不能任意放大单一主体的责任,亟须在高校、政府、雇主、学生个体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明确的责任分担机制。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客观存在权力有限性、能力有限性与资源有限性,应针对性进行责任的纵向和横向配置,建立基于时间和基于范畴的有限责任,明确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高校的责任边界,有效区分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内容产品提供方面的主导责任、个人与自我方面的引导责任以及服务与机会方面的支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能力 高校 有限责任 高等教育 责任分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坊模式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举措 被引量:1
19
作者 焦文洁 魏晓言 +2 位作者 赵健 闫高斌 肖琼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第1期105-106,共2页
工作坊是一个多人共同参与的场域与过程,且让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并一起讨论如何推动这个方案,甚至可以采取实际行动。一般而言,工作坊是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 工作坊是一个多人共同参与的场域与过程,且让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并一起讨论如何推动这个方案,甚至可以采取实际行动。一般而言,工作坊是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10名至20名左右的成员在该主讲人的指导之下,通过实践活动、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工作坊模式是一种实践情景教育,知、行统一,提供能反映真实工作情景的学习环境,对个体未来需要的实践知识进行针对性理论辅导,学生个人能力提高效果明显。它改变了以传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坊 实践知识 教学方式 促进大学生就业 对话沟通 实践情景 调查与分析 学生个人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一流大学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动因、策略与成效--基于结构化理论分析框架的考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亚婷 刘子涵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3-110,共18页
全球性问题的叠加效应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日益凸显,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因此,考察世界一流大学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动因、策略与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在结构化理论... 全球性问题的叠加效应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日益凸显,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因此,考察世界一流大学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动因、策略与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在结构化理论的视域下,结构与行动者之间的张力导致大学生身陷就业的期望困境、质量困境与结构困境之中。为此,世界一流大学作为联结多元主体的核心纽带,将资本供给作为应对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突破点,通过厚植心理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助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与就业困境的突围。在结构与行动者的双向互动下,世界一流大学形成了就业需求引领、技能培训支撑、就业通道保障的系统化实践模式,有效提升了职业规划、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发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生就业 结构化理论 实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