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裂隙岩体中弹性波传播特性试验及宏细观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
赵航
李新平
罗忆
董千
黄俊红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4
|
|
2
|
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
祝云华
刘新荣
梁宁慧
刘占魁
|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
2008 |
31
|
|
3
|
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模型及其应用 |
赵延林
曹平
汪亦显
刘业科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3
|
|
4
|
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综述 |
王媛
速宝玉
徐志英
|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
1996 |
52
|
|
5
|
三维裂隙岩体渗流耦合模型及其有限元模拟 |
王媛
速宝玉
徐志英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19
|
|
6
|
裂隙岩体渗流概念模型研究 |
宋晓晨
徐卫亚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66
|
|
7
|
裂隙岩体渗流损伤耦合模型的理论分析 |
郑少河
朱维申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66
|
|
8
|
裂隙岩体损伤锚柱单元支护模型及其应用 |
张强勇
朱维申
程峰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
1998 |
13
|
|
9
|
裂隙岩体逾渗模型中渗透概率递推矩阵 |
朱大勇
范鹏贤
郭志昆
钱七虎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10
|
裂隙岩体核素迁移模型及其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安全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
李金轩
钱七虎
罗嗣海
周文斌
易萍华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11
|
基于宏细观损伤耦合的非贯通裂隙岩体本构模型 |
袁小清
刘红岩
刘京平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32
|
|
12
|
卸荷条件下裂隙岩体变形破坏及裂纹扩展演化的物理模型试验 |
黄达
黄润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9
|
|
13
|
裂隙岩体渗流模拟的三维离散裂隙网络数值模型(Ⅰ):裂隙网络的随机生成 |
宋晓晨
徐卫亚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65
|
|
14
|
隧道裂隙岩体温度-渗流耦合数学模型研究 |
黄涛
杨立中
|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26
|
|
15
|
冻融荷载耦合作用下单裂隙岩体损伤模型研究 |
李新平
路亚妮
王仰君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61
|
|
16
|
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
孙卫军
周维垣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
1990 |
38
|
|
17
|
裂隙岩体加索支护模型及其工程应用 |
张强勇
李术才
陈卫忠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8
|
|
18
|
裂隙岩体损伤局部化破坏分岔模型及其应用 |
刘元高
周维垣
赵吉东
杨强
|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3
|
|
19
|
三维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模型研究 |
高海鹰
夏颂佑
|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17
|
|
20
|
岩体多重裂隙网络渗流模型研究 |
柴军瑞
仵彦卿
|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