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LF15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王晓蓓 白睿 杨新玲 《医药前沿》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Krüppel样因子15(KLF15)基因rs9838915位点的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新发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5... 目的探讨Krüppel样因子15(KLF15)基因rs9838915位点的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新发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5例为病例组,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103名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飞行质谱分析技术检测KLF15基因rs9838915位点的基因型。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KLF15基因rs9838915位点的基因型分别为GG、AA、GA,频率分布病例组分别为8.65%、33.65%和57.69%,对照组分别为7.00%、38.00%和55.00%。等位基因G、A在病例组的频率分布分别为74.52%和25.48%,在对照组分别为74.00%和26.00%,两组KLF15基因rs983891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超显性模型及加性模型分析中发现,KLF15基因rs9838915位点与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无相关性(P>0.05)。结论KLF15基因rs9838915位点多态性与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无相关性,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探讨这一多态性的潜在机制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üppel因子15 基因多态性 大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水平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田雪勤 王嘉浩 +3 位作者 季林铃 赵格格 蒋婧 王英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浆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CDK9)水平在LAA型脑梗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1日—2023年11月20日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浆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CDK9)水平在LAA型脑梗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1日—2023年11月20日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标准,选择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98例为LAA组,急性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患者33例为SAO组;同时,纳入健康体检中心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按照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型脑梗死(PCI)组(39例)及非进展型脑梗死(NPCI)组(59例)。98例LAA型脑梗死患者在3个月随访过程中失访6例,根据随访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59例)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33例)组。收集研究对象入院后第2天空腹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不同分组人群血浆CDK9水平;探讨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CDK9对急性LAA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AA组HDL-C水平更低,CDK9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较SAO组糖尿病病史占比更高,梗死体积更大,入院时NIHSS评分更高,CDK9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以及血浆CDK9水平是LAA型脑梗死的影响因素。NPCI组与PCI组糖尿病病史占比、HbA1c、随机GLU和CDK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糖尿病病史以及血浆CDK9水平是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CDK9预测急性LAA型脑梗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 5(95%CI:0.794 1~0.914 8),当CDK9水平为602.1 ng/L时,约登指数最大(0.604),相应的敏感度为0.849,特异度为0.755。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梗死体积以及血浆CDK9水平大于或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RS评分与CDK9水平呈正相关(r=0.485,P<0.01)。结论 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血浆CDK9水平显著升高,CDK9是急性LAA型脑梗死的影响因素。血浆CDK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和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对LAA型脑梗死的进展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进展性脑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林萃才 黄毓华 +3 位作者 林敏 黄铿伟 张桐洲 陈锦亮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3月潮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S(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2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在一般... 目的观察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3月潮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S(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2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FPG、HbA_(1c)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LDL-C、T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RP、NSE水平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脂代谢与炎性指标及神经功能均有积极影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康胶囊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酚辅助尤瑞克林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潘德雾 黄晶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7-79,188,共4页
目的:探究丁苯酚辅助尤瑞克林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掷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各30例的常规组(给予常规药... 目的:探究丁苯酚辅助尤瑞克林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掷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各30例的常规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加上尤瑞克林治疗)和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上丁苯酚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 w w后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血管储备能力(搏动指数值、储备功能值、屏气指数)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血清丙二醛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用药结束后,联合组患者卒中量表评分、搏动指数值、血清丙二醛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储备功能值、屏气指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常规组(P均<0.05);两组用药后不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酚辅助尤瑞克林能够明显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脑血管储备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且具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酚 尤瑞克林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 血管储备功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清骨膜蛋白、能量平衡相关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刘倩 景瑞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LAACI)患者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与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53例ALAACI患者(ALAACI组)和10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eriostin、Adropin水平。...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LAACI)患者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与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53例ALAACI患者(ALAACI组)和10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eriostin、Adropin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Periostin、Adropin水平与NIHSS评分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eriostin、Adropin水平对ALAACI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AACI组血清Adropin水平显著降低(t=15.795,P<0.001),血清Periostin水平显著升高(t=-23.593,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LAACI组血清Periostin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s=0.771,P<0.001),Adropin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s=-0.734,P<0.001)。与良好预后亚组比较,不良预后亚组年龄、梗死面积、NIHSS评分及Periostin水平显著升高,Adropin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面积大、NIHSS评分高、Periostin高为ALAAC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88,95%CI:1.385~2.852,P<0.001;OR=1.139,95%CI:1.072~1.211,P<0.001;OR=1.679,95%CI:1.335~2.113,P<0.001),Adropin高为独立保护因素(OR=0.939,95%CI:0.911~0.968,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Periostin联合Adropin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显著高于血清Periostin、Adropin单独预测的0.783、0.786(Z=3.087,P=0.002;Z=2.892,P=0.004)。结论血清Periostin水平升高、Adropin水平降低与ALA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和不良预后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ALAACI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骨膜蛋白 能量平衡相关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毕鹏翔 李超 +3 位作者 张枫 姚丽群 周小雪 罗海龙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门诊及神经内科住院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门诊及神经内科住院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在72h内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未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程度、斑块回声、新生血管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斑块内新生血管高于对照组(P<0.05);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高血压、脂蛋白(a)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呈正相关,总胆红素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呈负相关。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总胆红素降低,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水平升高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发病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 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斑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彭敏 董中君 +2 位作者 王素欢 闫喜格 陈秀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29-032,共4页
探讨和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值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中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治疗48h、7d后,... 探讨和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值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中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治疗48h、7d后,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MRS评分、M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4d后,两组患者MRS评分无差异,P>0.05;研究组NHISS评分低于参考组,MBI评分高于参考组,P<0.05。6个月后,研究组MRS评分低于参考组,MBI高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显著大于参考组,血小板活性显著小于参考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用于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神经缺损,提高生活能力,降低元气致残风险,而且能够有效降低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miR-7-5p和miR-200b-3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杨小英 阿拉帕特·阿布都古力 徐军伟 《临床研究》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7-5p和miR-200b-3p在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CIS)的表达水平及对临床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经脑血管造影术(DSA)证实有中、重度动脉粥... 目的探讨血清miR-7-5p和miR-200b-3p在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CIS)的表达水平及对临床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且经脑血管造影术(DSA)证实有中、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狭窄的CIS患者83例为病例组,同期取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进行了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查,均不合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应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miR-7-5p和miR-200b-3p的表达水平。分析两组基线资料、生化指标及miR-7-5p和miR-200b-3p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7-5p和miR-200b-3p对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1)病例组患者有吸烟、饮酒不良嗜好及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肌酐(Cr)、FPG、HbAlc、Hcy、miR-7-5p、miR-200b-3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变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糖尿病(OR=3.892,95%CI 1.803~8.401)、高血压(OR=2.104,95%CI 1.036~4.273)、Cr(OR=1.027,95%CI 1.006~1.049)、HDL-C(OR=0.182,95%CI 0.036~0.920)、miR-7-5p(OR=1.960,95%CI 1.290~2.977)、miR-200b-3p(OR=2.980,95%CI 1.596~5.562)为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CIS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miR-7-5p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758、69.90%、72.20%、0.421;miR-200b-3p的AUC、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798、75.90%、75.60%、0.515。提示miR-7-5p、miR-200b-3p对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CIS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将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CIS患者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模型ROC曲线AUC=0.886(95%CI 0.838~0.935),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2.225,P=0.972,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和理想模型接近,该模型预测的CIS发生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的一致性较好。结论在中重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脑卒中患者中血清miR-7-5p和miR-200b-3p表达上调、糖尿病、高血压、Cr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CIS的危险因素,可能促进了中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通过预测模型可较好的预测患者发生CIS的风险,对其诊断和预防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7-5p miR-200b-3p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KLF2、NOS3水平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天舒 景黎君 +1 位作者 杨亚琼 滕军放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NOS3)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150例LAA型ACI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48)和重度组(n=66),另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NOS3)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150例LAA型ACI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48)和重度组(n=66),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n=150)。比较各组血清KLF2、NOS3水平;ROC曲线分别分析血清KLF2、NOS3水平对LAA型ACI的诊断价值和对发生重度LAA型ACI的预测价值。[结果]LAA型ACI组患者血清KLF2、NOS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组LAA型ACI患者血清KLF2、NOS3水平依次显著降低(P<0.05)。血清KLF2、NOS3二者联合诊断LAA型ACI的AUC为0.858,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86.00%,优于KLF2、NOS3各自单独诊断(Z联合检测-KLF2=3.796,Z联合检测-NOS3=4.689,均P<0.001)。血清KLF2、NOS3二者联合预测发生重度LAA型ACI的AUC为0.878,灵敏度为77.27%,特异度为90.48%,优于KLF2、NOS3各自单独预测(Z联合检测-KLF2=2.401,P=0.016;Z联合检测-NOS3=3.070,P=0.002)。[结论]LAA型ACI患者血清KLF2、NOS3水平显著降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负相关,二者联合应用对LAA型ACI诊断和病情预测具有较高的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转录因子2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 大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 疾病诊断 病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永安 庞灵恩 +2 位作者 张永刚 顾艳 何明利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2069-207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MRI)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预后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缺血性脑...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MRI)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预后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HR-VW-MRI检查,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61,mRS>2分)与预后良好组(n=85,mRS≤2分),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斑块特征,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拟合出患者IS预后不良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结果:责任血管狭窄(P=0.002)、斑块内出血(P=0.001)、斑块强化(P=0.002)是ICA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拟合出脑梗死复发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为ln[h(t,X)/h0(t)]=-0.891X1-1.020X2-0.812X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734(95%CI:0.60~0.817)。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血、斑块强化、责任血管狭窄与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建立的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预后 斑块出血 斑块强化 责任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在进展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牛晓艳 王妍柏 +2 位作者 刘强 李海宁 陈桂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33-836,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在治疗进展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68例符合进展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给予强化抗血小板及强...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在治疗进展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68例符合进展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给予强化抗血小板及强化降脂药物等治疗,盐酸替罗非班组在加重24 h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100 mL∶5 mg)静脉泵入[前半小时以0.4μg/(kg·min^(-1))速率泵入,半小时后以0.1μg/(kg·min^(-1))速率泵入],记录进展加重后24 h及7 d内2组患者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有无出血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泵入可能改善进展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改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盐酸替罗非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栾墨馨 宋晓倩 +1 位作者 金晨阳 郑雪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430-436,共7页
目的:探讨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 LAAS)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脑微出血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预后影响。方法:纳入2016~2022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 LAAS)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脑微出血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预后影响。方法:纳入2016~2022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大动脉硬化型脑梗死患者353例,依据是否有脑微出血分为有CMB组与无CMB组,分析LAAS患者发生CMB的影响因素以及CMB对LAAS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 = 0.043)和高血压病史(P = 0.004)是LAAS患者CMB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有CMB组平均生存时间、累计生存率低于无CMB组患者,对LAAS患者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两组在再发脑梗死以及全因死亡结局上均存在显著差异,CMB组更容易发生以上结局,两组在颅内出血结局上无显著差异。总体而言,有CMB组患者比无CMB组患者更易出现不良预后(HR = 0.397, 95% CI, 0.260~0.606;P = 0.000)。对有CMB组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年龄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是LAAS患者的预后不良(包括再发脑梗死、颅内出血、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既往高血压病史是LAAS患者CMB发生的常见原因。CMB增加了LAAS患者再发脑梗死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但不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年龄和血清CRP水平是合并CMB的LAA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轻中度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3
作者 颜佳 俞帅 +4 位作者 冯红选 赵慧敏 谈心 桂千 吴冠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89-94,共6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症状发作后72 h内急性轻中度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5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n=286)接受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症状发作后72 h内急性轻中度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5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n=286)接受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n=141)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2组患者抗栓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出血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年龄、吸烟史、卒中发病到入院时间以及低密度脂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梗死部位、责任动脉和大动脉粥样硬化亚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经阿加曲班联合治疗后90 d时的mRS评分(0~2分)患者占比为85.3%,对照组为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IHSS评分≥3分患者中,联合治疗组90 d时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占比为19.3%,而对照组为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责任动脉中,阿加曲班联合治疗组90 d时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占比为82.1%,对照组为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动脉粥样硬化亚型中,联合治疗组90 d时mRS评分为0~2分的穿支闭塞患者占比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改善急性轻中度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结局,且不会增大出血风险。联合治疗在前循环缺血和穿支动脉闭塞患者中获益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抗凝 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通脉方联合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研究
14
作者 陈曦光 张慧永 +1 位作者 李林 乔艳丽 《中医研究》 2024年第9期47-52,共6页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方联合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稳定斑块、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营养神经、清...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方联合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稳定斑块、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营养神经、清除自由基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和阿加曲班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通脉方(药物组成:南沙参、当归、黄芪、远志、人参、桂枝、党参、地龙、丹参、川芎、石菖蒲、炙甘草)。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hina stroke scale,CSS)、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表(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LOTCA)评分,侧支循环分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特性阻抗、脉搏波传导速度,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cell adhesion molecules-1,sICAM-1)、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1-42、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growth factor,BDNF)、应激诱导蛋白Sestrin2(SESN2)水平。结果:治疗组显著进步25例,进步19例,无变化1例,有效率为97.78%(44/45);对照组显著进步14例,进步23例,无变化8例,有效率为82.22%(37/4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半身不遂、感觉消失或减退、语言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面色白、自汗出、气短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LOT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侧支循环分级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总动脉特性阻抗、脉搏波传导速度低于对照组(P<0.01),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SICAM-1、SESN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Aβ1-42、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通脉方联合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有较好疗效,可缓解症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损伤,提高认知功能,改善侧支循环和脑部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气虚血瘀证 益气通脉方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采用NBP与LIPost C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松 贺兴友 +3 位作者 贺电 汪波 詹彧 孙晶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6-1292,共7页
目的 分析丁苯酞(NBP)注射液联合肢体缺血后适应(LIPost C)治疗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1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分为NBP组(NBP... 目的 分析丁苯酞(NBP)注射液联合肢体缺血后适应(LIPost C)治疗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1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分为NBP组(NBP注射液治疗)、LIPost C组(LIPost C治疗)、NBP+假LIPost C组(NBP注射液联合假LIPost C治疗)及NBP+LIPost C组(NBP注射液联合LIPost C治疗),各40例。4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4组治疗前后侧支循环[软脑膜评分法(r LMC)]、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功能残缺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认知功能[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记录4组出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4组rLMC评分均上升,且NBP+LIPost C组r LMC评分较其他3组高(P <0.05);4组治疗各时点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且NBP+LIPost C组低于其他3组(P <0.05);4组治疗各时点的MMSE评分、Barthel指数均升高(P <0.05),且NBP+LIPost C组高于其他3组(P <0.05);4组治疗期间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P联合LIPost C能有效促进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及神经功能恢复,并能提高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 肢体缺血后适应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糖脂代谢、HbA1c、Hcy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莹 刘梦 赵秀圆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1870-1873,共4页
目的检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糖脂代谢、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分析其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5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目的检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糖脂代谢、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分析其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5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后END发生情况分为END组(n=32)和非END组(n=118)。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bA1c、Hcy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END组患者的FBG、LDL-C、HbA1c、Hcy分别为(8.11±1.49)mmol/L、(3.04±0.33)mmol/L、(8.02±1.36)%、(16.93±2.63)μmol/L,明显高于非END组的(6.53±1.17)mmol/L、(2.71±0.45)mmol/L、(6.38±1.21)%、(12.17±2.03)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BG、LDL-C、Hb A1c、Hcy均是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FBG、LDL-C、Hb A1c、Hcy均较高,且均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予以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糖脂代谢 糖化血红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未开展介入治疗的区县级医院大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现状分析
17
作者 付长谦 刘衍希 +2 位作者 石宝序 王海萍 张照龙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4246-4251,共6页
目的:分析暂未开展介入治疗的区县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疗现状。方法:回顾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2021、2022年诊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个人史及慢性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目的:分析暂未开展介入治疗的区县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疗现状。方法:回顾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2021、2022年诊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个人史及慢性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高脂血症、吸烟史)、入院NIHSS评分、责任血管、治疗方式(单纯药物、转外院介入手术)、复发情况、随访mRS评分等。并对患者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收集12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年龄71.42 ± 10.77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96例,占比80%;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高脂血症、吸烟史等,分别为37人(30.83%)、46人(38.33%)、27人(22.5%)、32人(26.67%)、43人(35.83%)。占比30.83%、38.33%、22.5%、26.67%、35.83%。临床随访期间,20%发生缺血性卒中复发。卒中复发的相关因素统计结果显示,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高脂血症、吸烟史、NIHSS评分、治疗方式等均与复发与否无统计学相关性差异。而脑梗死责任血管与卒中复发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X2 = 13.009, P = 0.025)。结论:在暂未开展介入治疗的区县级医院,大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有较高的复发率。卒中的复发与粥样硬化狭窄责任血管的部位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 区县级 介入 诊疗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纪海霞 王洪亮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52例丁苯酞组采取丁苯酞25 mg,bid,...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52例丁苯酞组采取丁苯酞25 mg,bid,静脉滴注14 d,50例对照组未使用丁苯酞治疗,两组其他药物治疗方案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进行。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TCD)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4 d脑血管的血流情况,观察两组侧支循环与血流改善的差别以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的差别。再根据mRS评分将丁苯酞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观察两组侧支循环与血流改善的差别以及两组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差别。统计侧支循环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丁苯酞组侧支循环形成及血流改善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组90 d 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侧支循环形成的比例及血流改善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比无侧支循环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低(P<0.05)。结论:丁苯酞能促进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 侧支循环 丁苯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淑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2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施行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6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1,丁苯酞治疗)... 目的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施行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6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1,丁苯酞治疗)和观察组(n=31,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1.21±4.34)分,低于对照组的(18.78±5.45)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为(79.89±5.65)分,高于对照组的(66.56±6.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9、8.424,P均<0.05)。观察组的内皮素、血清神经肽Y、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施行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效果好,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脑卒中 高压氧 丁苯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联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颗粒的效果
20
作者 张家诚 董丽霞 齐林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749-753,共5页
目的:探究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黄芪桂枝五物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2022年8月—2023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归性分析,并根据美国国立... 目的:探究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黄芪桂枝五物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2022年8月—2023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归性分析,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恶化组(47例)与非神经功能恶化组(13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后比较,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91例,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B组(91例,阿加曲班注射液+黄芪桂枝五物颗粒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比较A组、B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恶化组心房颤动、糖尿病、颈动脉狭窄≥50%患者占比高于非神经功能恶化组,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非神经功能恶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心房颤动、糖尿病、颈动脉狭窄≥50%、WBC、hs-CRP水平高均是影响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7.652、3.501、5.286、4.586、6.495)(P<0.05);与治疗前、A组比,B组经过临床治疗后发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WBC、hsCRP水平降低(P<0.05)。结论:心房颤动、糖尿病、颈动脉狭窄≥50%、WBC、hs-CRP水平高均是影响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联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颗粒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轻脑组织损伤,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黄芪桂枝五物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