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夜间温度条件下外源水杨酸对大豆产量的调控作用
1
作者 张仲法 宋雯雯 +5 位作者 徐彩龙 陈新蕾 吴佩杭 王书君 陈磊 吴存祥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9-449,共11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夜间高温成为大豆高产的不利因素之一。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外源喷施SA可提升植物应对高温干旱等逆境的能力。为探究夜间高温危害的应对措施,选用2种生育期相近的大豆品种中黄39和中...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夜间高温成为大豆高产的不利因素之一。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外源喷施SA可提升植物应对高温干旱等逆境的能力。为探究夜间高温危害的应对措施,选用2种生育期相近的大豆品种中黄39和中黄76,设置3个夜间温度(T1:18℃;T2:23℃;T3:28℃),每个夜间温度下设置3个SA浓度处理(SA0:CK;SA1:0.1 mmol·L^(-1) SA;SA2:0.5 mmol·L^(-1) SA)。探讨外源SA对鼓粒期夜间温度升高环境下大豆产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与T1+CK处理相比,夜间温度升高,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和收获指数均下降,中黄39和中黄76产量分别降低6.34%~27.13%和14.99%~45.66%。夜间温度升高,喷施SA可显著提高大豆净光合速率、地上部干物质、单株荚数和粒数,降低呼吸强度,使产量和收获指数显著提升,中黄39和中黄76表现一致。其中,28℃夜间温度条件下,喷施SA处理大豆产量增幅达45.69%~48.55%。研究结果表明,外施S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夜间高温造成的大豆产量损失,提高收获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夜间温度 水杨酸 产量 收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温度升高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魏金连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7-432,共6页
利用两间玻璃室内夜间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全生育期夜间温度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与夜间常温对照相比,夜间高温处理明显加快早稻的秧苗出叶速率,显著提高秧苗素质;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生长,提高有效穗数。但夜间高温处理明显... 利用两间玻璃室内夜间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全生育期夜间温度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与夜间常温对照相比,夜间高温处理明显加快早稻的秧苗出叶速率,显著提高秧苗素质;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生长,提高有效穗数。但夜间高温处理明显缩短了早稻的始穗期和剑叶叶绿素缓降期,减少颖花分化,结实率下降,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夜间温度 出叶 分蘖 叶绿素含量 颖花分化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夜间温度对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和单株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荣铣 方志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10-715,共6页
本文用不同夜间温度连续处理抽穗开花后的小麦植株,对旗叶的光合作用和单株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夜间低温能明显延长叶片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从而增加叶片的叶源量,提高产量。经计算缓降期延长一天,可使单株... 本文用不同夜间温度连续处理抽穗开花后的小麦植株,对旗叶的光合作用和单株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夜间低温能明显延长叶片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从而增加叶片的叶源量,提高产量。经计算缓降期延长一天,可使单株产量和千粒重分别提高2.0-2.5%和1.5-2.0%。夜间高温处理植株效果相反。试验进一步研究并征明了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与叶片的叶肉导度、可溶性蛋白和RuBP羧化酶含量以及RuBP羧化酶比活性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温度 光合作用 叶源量 单株产量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皮甜瓜内源激素对不同夜间温度的响应及与果实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郝敬虹 李天来 +1 位作者 杜哲 阚素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442-2448,共7页
【目的】探讨薄皮甜瓜内源激素对夜间不同温度的应答及果实内源激素与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果实膨大期不同夜温处理后薄皮甜瓜果实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分析不同夜温处理下内源激素含量与单果重增长率的相关关系... 【目的】探讨薄皮甜瓜内源激素对夜间不同温度的应答及果实内源激素与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果实膨大期不同夜温处理后薄皮甜瓜果实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分析不同夜温处理下内源激素含量与单果重增长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薄皮甜瓜果实中内源GA3和ZT含量均在果实膨大前期出现高峰,IAA在果实膨大后期出现高峰,ABA含量一直维持较低的水平。不同夜温处理后薄皮甜瓜果实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明显。与其它处理相比,夜温9℃处理后,果实内源GA3、ZT、IAA含量均明显降低,GA3/ABA、ZT/ABA明显减小,ABA含量在果实发育后期明显升高,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夜温18℃处理后果实内源GA3、GA3/ABA含量明显低于夜温15℃和12℃处理。在薄皮甜瓜整个夜温处理过程中,夜温15℃和12℃间的内源激素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果实内源激素与果实膨大的关系表明,GA3/ABA与单果重增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适宜夜温下其二者直线相关的斜率较小,其中9℃最小。ZT/ABA与单果重增长率间,除夜温15℃和18℃达到显著正相关外,其它夜温处理均不显著。【结论】不同夜间温度对果实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不同,GA3和GA3/ABA可能与薄皮甜瓜果实生长具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还与其它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甜瓜 夜间温度 果实生长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温度升高对云南高海拔烟叶理化性状及主要致香前体物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越 周冀衡 +5 位作者 范幸龙 贺丹锋 周子方 李强 程昌新 陈初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以云南保山烟区高海拔主栽烤烟品种‘云烟100’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夜间大田环境温度升高对烤后烟叶理化性状、微量营养元素及主要致香前体物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烟株各部位烟叶叶宽和单叶重显著增加,上部叶叶长和含梗率显著降低... 以云南保山烟区高海拔主栽烤烟品种‘云烟100’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夜间大田环境温度升高对烤后烟叶理化性状、微量营养元素及主要致香前体物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烟株各部位烟叶叶宽和单叶重显著增加,上部叶叶长和含梗率显著降低,中下部叶叶片厚度显著增加。(2)所有处理烟叶两糖差均较对照不同程度降低,烟碱和氯质量分数显著降低,钾质量分数显著提高,总氮质量分数提高。(3)夜温升高使上部叶Cu,Fe质量分数显著降低,Zn,Mn质量分数显著增加;中部叶Fe质量分数显著降低,Zn,Mn质量分数显著增加;下部叶Cu,Zn,Mn质量分数显著降低,Fe质量分数显著增加。(4)下部叶叶黄素、β-胡萝卜素、绿原酸、芸香苷质量分数增幅最大,中部叶丙二酸和苹果酸质量分数极显著降低,棕榈酸和油酸质量分数极显著提高。本研究表明:夜温升高可以显著改善云南高海拔地区烤后烟叶的物理特性,内在化学成分趋于协调,烟叶工业可用性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夜间温度 物理特性 化学成分 微量元素 香气前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调控夜间温度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洋 张小虎 +2 位作者 张亚红 李光宗 杨新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86,共7页
为研究夜间温度对赤霞珠浆果品质的影响,采用设施调控夜间温度模拟夜间高温(high temperature at night,HT,平均温度21.8℃)和夜间低温(low temperature at night,LT,平均温度17.1℃)处理,与自然环境(CK,平均温度18.9℃)比较。从果实转... 为研究夜间温度对赤霞珠浆果品质的影响,采用设施调控夜间温度模拟夜间高温(high temperature at night,HT,平均温度21.8℃)和夜间低温(low temperature at night,LT,平均温度17.1℃)处理,与自然环境(CK,平均温度18.9℃)比较。从果实转色前连续35 d对设施进行夜间控温并监测温湿度,测定不同处理浆果品质及成熟时挥发性香气物质,并分析差异。结果表明:果实转色后,LT加速了可溶性糖、花色苷和类黄酮的积累,成熟时分别较CK高11.7%、51.7%和27.9%;LT减缓了可滴定酸和单宁的降解,成熟时分别较CK高16.1%和16.5%;HT除显著降低果实总酚外,对其他品质指标均没有影响。夜间温度对成熟时果实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种类和各成分占比影响显著,表现为共检出香气成分103种,LT、HT和CK分别检出44、38、43种,其中共有香气成分为11种;HT减少了香气物质的种类数,增加了醛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LT提高了醛类、萜烯类和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夜间温度处理均降低了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因此,LT有助于提高赤霞珠果实品质,HT会降低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 调控 夜间温度 赤霞珠 果实品质 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温度对栽培膜荚黄芪生长、药用成分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张训 叶本贵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98,共8页
以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5个夜间温度(4、8、12、16、20℃),探索了夜间不同温度对黄芪生长、药用成分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膜荚黄芪的夜间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夜间温度对黄芪的... 以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5个夜间温度(4、8、12、16、20℃),探索了夜间不同温度对黄芪生长、药用成分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膜荚黄芪的夜间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夜间温度对黄芪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升高,黄芪生长参数、SPAD值及气孔导度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16℃效果整体最佳,其显著促进了黄芪根系发育、地上部生长,增加了干物质质量、SPAD值和气孔导度,并提高了初级代谢物(可溶性糖、淀粉)和皂苷、总酚及异黄酮相关组分等次级代谢物含量。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当夜间温度为16℃时,颗粒结合淀粉合酶基因(AmGBSS、ClGBSS)、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基因(AmRBCL)和铁氧还蛋白(ClFDX)显著上调表达。综上,16℃是栽培黄芪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最佳夜间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温度 黄芪 异黄酮 次生代谢物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防霜棚夜间温度变化规律及大棚逆温现象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伟建 张维江 +1 位作者 姜瑞洋 冯娜 《农业科学研究》 2022年第3期6-10,21,共6页
于2020年4月搭建以复合土工膜为覆盖材料的防霜棚,研究其夜间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对于不加温防霜棚,棚内夜间温度低于棚外温度,出现大棚逆温现象,产生的平均逆温差为-1.8℃,最大逆温差为-5.8℃,使得防霜棚在不加温工况下不仅不... 于2020年4月搭建以复合土工膜为覆盖材料的防霜棚,研究其夜间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对于不加温防霜棚,棚内夜间温度低于棚外温度,出现大棚逆温现象,产生的平均逆温差为-1.8℃,最大逆温差为-5.8℃,使得防霜棚在不加温工况下不仅不能抵御霜冻,反而会加重霜冻危害;对于加温防霜棚,棚内放入热源后,棚内平均温度比棚外平均温度高6.1℃,能够起到良好的增温效果。②大棚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复杂,但其主要原因是夜间棚膜外表面的辐射失热,同时由于保温比过小会使大棚逆温现象加重。③使用煤作为热源虽能够提升棚内温度,但受到棚内氧气含量的制约,无法输出稳定热量,效率不高,此外煤燃烧容易产生SO2等有害气体,对环境及植物生长不利。因此需要探究更加经济安全、高效稳定的加热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霜棚 夜间温度 大棚逆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对夜间温度场的影响
9
作者 费秋英 曹文俊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405-409,共5页
发展了一维非定常大气边界层模式,模拟了植被下垫面情况下夜间温度场的分布特点,并与裸地下垫面的夜间温度场作对比,定量研究了植被对夜间温度随高度分布的影响。
关键词 边界层 逆温 植被 夜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温度影响桃花器官的发育
10
作者 陈佟德 《山西果树》 2009年第1期55-55,共1页
夜间温度对桃花器官的发育有显著影响,并非夜温越高桃树开花越早。据试验,夜温为6℃时开花最早(试材为曙光油桃)。在花期,夜温较高时雌蕊变的细短,花药变小,但对花丝的发育无显著影响;较低的夜温使花丝长度发育受阻,但使花药... 夜间温度对桃花器官的发育有显著影响,并非夜温越高桃树开花越早。据试验,夜温为6℃时开花最早(试材为曙光油桃)。在花期,夜温较高时雌蕊变的细短,花药变小,但对花丝的发育无显著影响;较低的夜温使花丝长度发育受阻,但使花药发育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受阻 夜间温度 花器官 桃树 花药发育 曙光油桃 夜温 开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棚夜间温度提高措施
11
作者 丁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256-256,267,共2页
介绍了温棚夜间温度的提高措施,包括用双层(或多层)塑料气泡膜苫替换草苫、在温棚的后墙上安装蓄热水管、在温棚前面和左右挖保温沟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 温棚 夜间温度 提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温度对薄皮甜瓜果实膨大及多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天来 郝敬虹 +1 位作者 杜哲 王延迪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1-426,共6页
为探讨果实内源多胺对温度胁迫的响应及其与果实膨大之间的关系,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夜间温度对果实膨大及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处理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纵径最大,其次是15℃处理,1... 为探讨果实内源多胺对温度胁迫的响应及其与果实膨大之间的关系,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夜间温度对果实膨大及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处理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纵径最大,其次是15℃处理,18℃处理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纵径显著低于15℃处理,而9℃处理又显著低于18℃处理。从果实多胺含量变化情况看,除精胺外,果实总多胺、亚精胺、腐胺均随着果实的发育而减少,但不同夜温处理间存在差异,在夜温处理6d内的果实快速膨大期,腐胺、亚精胺、精胺和总多胺含量均是9℃夜温处理显著低于12℃、15℃和18℃处理,18℃处理又显著低于12℃和15℃处理,而15℃和1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腐胺、亚精胺、总多胺含量与单果质量增长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夜间温度对薄皮甜瓜果实膨大的影响可能与多胺含量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夜间温度 果实膨大 多胺
原文传递
夜间不同温度对矮牵牛和三色堇穴盘苗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温永刚 赵志琴 李丽芳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针对温度对花卉种苗生产的影响,探寻设施花卉种苗高效可持续生产方式。【方法】以矮牵牛、三色堇播种繁殖种苗为试验材料,设计了3种夜温处理进行种苗生产,测定种苗生产周期、种苗质量、加温能耗和人力投入等。【结果】表明矮牵... 【目的】针对温度对花卉种苗生产的影响,探寻设施花卉种苗高效可持续生产方式。【方法】以矮牵牛、三色堇播种繁殖种苗为试验材料,设计了3种夜温处理进行种苗生产,测定种苗生产周期、种苗质量、加温能耗和人力投入等。【结果】表明矮牵牛YS1处理生产周期比对照长3d,生长期加温能耗降低3%,种苗生长更紧凑,质量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但生产成本略有提高,冬季将夜间温度降低2℃进行矮牵牛生产是可行的;三色堇生长周期比对照长8~17d,生产成本增加较多,降低夜间温度的生产方式并不适用于三色堇种苗生产。【结论】降低冬季夜间加热温度进行种苗生产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可以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牵牛 三色堇 穴盘苗 夜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夜间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及块茎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菊 李广存 +5 位作者 段绍光 胡军 简银巧 刘建刚 金黎平 徐建飞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2-98,共7页
为探究不同夜间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以7个马铃薯品种或材料的试管苗为试材,在昼/夜温度分别为23℃/13℃、23℃/18℃和23℃/23℃条件下进行试管薯的诱导培养,调查记录试管薯初始结薯时间、结薯率和结薯方式变化,并分析不... 为探究不同夜间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以7个马铃薯品种或材料的试管苗为试材,在昼/夜温度分别为23℃/13℃、23℃/18℃和23℃/23℃条件下进行试管薯的诱导培养,调查记录试管薯初始结薯时间、结薯率和结薯方式变化,并分析不同夜间温度处理下试管薯初始形成植株及同期未形成试管薯植株参与块茎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基因型,与其他处理相比,23℃/13℃处理显著延长试管薯初始结薯时间,23℃/23℃处理降低结薯率,而23℃/18℃处理结薯较早且试管薯结薯率平均达84.3%,最利于试管薯形成。夜间温度可通过影响生物钟、糖代谢和光周期通路中StFKF1、StCO1和StSWEET1等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调控块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试管薯形成 夜间温度 初始结薯时间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夜间空调舒适温度初探 被引量:8
15
作者 叶晓江 连之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6-40,共5页
通过对ASHRAE的有效温度适用条件的分析 ,引出对夜间 (睡眠 )空调舒适温度的探讨 ,提出夜间舒适温度测定与计算的初步方案 ,以期对它的进一步研究可扩展空调舒适温度的内涵 。
关键词 空气调节 热健康 夜间空调温度 舒适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北京夜间下垫面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16
作者 曹冀鲁 赵新平 《北京气象》 1994年第2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温度 数值模拟 下垫面温度 夜间温度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江西省人为热排放与夜间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诚诚 刘传立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8-467,共10页
基于自编码器处理的江西省2005—2020年的夜间灯光数据,实现了人为热排放在较长时间序列的空间化模拟,并分析了江西省人为热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对空间化的人为热排放数据与夜间地表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为热排放呈现显... 基于自编码器处理的江西省2005—2020年的夜间灯光数据,实现了人为热排放在较长时间序列的空间化模拟,并分析了江西省人为热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对空间化的人为热排放数据与夜间地表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为热排放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人为热排放的面积在不断扩张,16年间人为热排放重心不断向江西省东南方向移动;有26.27%的区域的夜间地表温度处于升温趋势;冬季的夜间地表温度增长最明显,升温区域的面积最大,增长趋势最高;人为热排放强度和夜间地表温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在年内表现为热排放量高的区域夜间地表温度明显较高;年际变化上表现为,在热排放区域夜间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和热排放的变化趋势主要为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 夜间地表温度 人为热排放 时间序列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墙体高度对日光温室内夜间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温祥珍 梁海燕 +1 位作者 李亚灵 郭瑞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0-983,共4页
试验对墙体高度分别为1.26m、0.96m、0.66m、0.36m的4个温室模型内夜间气温进行了测试,并通过逐步减少或排除空气蓄热、土壤蓄放热几组试验,研究了墙体高度对日光温室夜间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墙体高度对温室夜间温度能够产生明显影响... 试验对墙体高度分别为1.26m、0.96m、0.66m、0.36m的4个温室模型内夜间气温进行了测试,并通过逐步减少或排除空气蓄热、土壤蓄放热几组试验,研究了墙体高度对日光温室夜间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墙体高度对温室夜间温度能够产生明显影响,随墙体高度增加,温室夜间温度提高,墙体高度为1.26m的温室夜间平均温度较0.36m的温室提高1.2~1.8℃;对夜间温度相对变化速率分析结果证实,温室墙体高度增加,夜间降温速度减慢;墙体高度与室内夜间温度相关分析表明,墙体面积/总表面积的比值每增加0.1,温室内夜间平均温度提高0.5℃左右。故随墙体高度增加,温室保温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墙体高度 夜间温度 保温性 墙体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海拔地区不同烤烟品种生长对夜间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幸龙 周冀衡 +5 位作者 周越 李强 王绍坤 陈初 程昌新 杨应明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84,共7页
以‘云烟87’和‘K326’两个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温室大棚夜间关闭升温、白天敞开恢复常温的原理,研究了云南高海拔烤烟大田生育期(移栽至打顶)内生长对夜间增温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夜温升高可使‘云烟87’和‘K326’生育期总天... 以‘云烟87’和‘K326’两个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温室大棚夜间关闭升温、白天敞开恢复常温的原理,研究了云南高海拔烤烟大田生育期(移栽至打顶)内生长对夜间增温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夜温升高可使‘云烟87’和‘K326’生育期总天数较自然对照分别缩短3d和2d,地上和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和株高在各生育节点夜温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两品种打顶时总有效叶片数处理较对照均增加三片,叶片开片度在各生育节点均得到提升,特别是叶片横向生长能力得到有效促进,叶面积相应增大,长宽比趋于协调。同时‘云烟87’和‘K326’植株根、叶干物质积累对夜温响应最大敏感期均为团棵时,而茎因品种不同对夜温响应最大敏感期有所差异,‘K326’为旺长时、‘云烟87’为打顶时。云南高海拔地区夜间温度升高将会对当地烤烟产值产量及烤后烟叶等级结构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温度 海拔 烤烟 品种 生长发育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保温对高海拔烤烟主要香气前体物及挥发性香气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范幸龙 周冀衡 +4 位作者 周越 李强 王绍坤 程昌新 贺丹锋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38,共6页
以云烟87和K326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系统研究了夜温升高对云南高海拔烤后烟叶中质体色素、多酚、非挥发性有机酸及挥发性香气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夜温升高使两品种所有处理烟叶叶黄素、β-胡萝卜素较对照极显著提高,K326下部叶和... 以云烟87和K326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系统研究了夜温升高对云南高海拔烤后烟叶中质体色素、多酚、非挥发性有机酸及挥发性香气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夜温升高使两品种所有处理烟叶叶黄素、β-胡萝卜素较对照极显著提高,K326下部叶和云烟87上部叶增幅最大;苹果酸含量较对照极显著升高,上部叶增幅最大;柠檬酸含量较对照极显著降低,下部叶降幅最大。2绿原酸含量K326上部叶显著升高,云烟87上部叶显著降低。3除K326下部叶外,其余处理的新植二烯含量均较对照极显著升高,香气物质总量(新植二烯除外)升高幅度最大的为K326中部叶和云烟87上部叶。夜温升高对云南高海拔地区K326中部叶和云烟87上部叶香气质量改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夜间温度 色素 多酚 有机酸 中性香气物 香气前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