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夜磨牙对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影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艳艳 龚忠诚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58-161,共4页
本文旨在对夜磨牙使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产生的作用及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我们发现,夜磨牙可能对颞下颌关节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颞下颌关节在刺激下可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仍需要在该领域不断努力以探索夜磨牙对颞下颌关节形态学影响,为... 本文旨在对夜磨牙使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产生的作用及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我们发现,夜磨牙可能对颞下颌关节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颞下颌关节在刺激下可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仍需要在该领域不断努力以探索夜磨牙对颞下颌关节形态学影响,为夜磨牙–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提供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夜磨牙 颞下颌关节紊乱 髁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夜磨牙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红 骆小平 +1 位作者 黄丽娟 杨家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1-594,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治疗夜磨牙症的效果。方法:选择30名夜磨牙患者,先在正中矢状面旁9 cm、正中冠状面前4 cm左右,通过前后和左右的微移来确定最终能引起连续5个运动诱发电位的最小磁刺激强度所在的热点即hot spot,该最小...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治疗夜磨牙症的效果。方法:选择30名夜磨牙患者,先在正中矢状面旁9 cm、正中冠状面前4 cm左右,通过前后和左右的微移来确定最终能引起连续5个运动诱发电位的最小磁刺激强度所在的热点即hot spot,该最小磁刺激强度的值,即运动阈值(Active motor threshold,AMT)。然后在hot spot给予1 Hz(90%AMT)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进行治疗,左右每侧各20 min,共40 min,连续进行7 d。在治疗前两天和治疗后,给患者佩戴夜磨牙检测垫观察牙齿磨动的情况;同时对患者的咬肌浅、深层及颞肌前、中、后份进行触诊,让患者对触诊疼痛的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夜磨牙检测片上色素被磨除区域的面积、咬肌浅、深层,颞肌前、中、后份的触诊疼痛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经过7 d低频rTMS治疗后,夜磨牙检测垫上色素被磨除区域的面积、咬肌浅、深层,颞肌前份的评分均显著下降( P <0.05);颞肌中、后份的评分无显著改变。结论:低频rTMS可以减少夜磨事件的发生,对夜磨牙症有治疗作用,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磨牙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夜磨牙检测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夜磨牙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祝姚玲 朱零 《健康博览》 2024年第1期42-43,共2页
“一到晚上就‘咯吱咯吱’。”“磨牙是病吗?要治吗?”近日,5岁的亮亮(化名)因长期夜磨牙被妈妈带到浙大儿院口腔科张峰主任医师的诊间就诊。亮亮妈妈表示,亮亮一到晚上就“咯吱咯吱”磨牙,打从牙齿长出来就这样,几乎每天晚上都会磨牙,... “一到晚上就‘咯吱咯吱’。”“磨牙是病吗?要治吗?”近日,5岁的亮亮(化名)因长期夜磨牙被妈妈带到浙大儿院口腔科张峰主任医师的诊间就诊。亮亮妈妈表示,亮亮一到晚上就“咯吱咯吱”磨牙,打从牙齿长出来就这样,几乎每天晚上都会磨牙,而且频次很高。一开始以为这只是个坏习惯,所以不是很重视,但最近发现孩子吃啥都说好酸,下牙变得很短,就赶紧带他来看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磨牙 口腔科 主任医师 妈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磨牙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雪峰 刘洪臣 +1 位作者 邓斌 戴洪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6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研究夜磨牙(sleepbruxism,SB)患者与正常人睡眠状况的不同,磨牙症状在不同睡眠阶段的分布,以及磨牙症状与患者睡眠姿势的关系。方法:对实验组6名夜磨牙患者,对照组8名正常人,都进行一整夜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1.与对照组比,夜磨... 目的:研究夜磨牙(sleepbruxism,SB)患者与正常人睡眠状况的不同,磨牙症状在不同睡眠阶段的分布,以及磨牙症状与患者睡眠姿势的关系。方法:对实验组6名夜磨牙患者,对照组8名正常人,都进行一整夜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1.与对照组比,夜磨牙患者快速动眼睡眠期(Rapideyemovement,REM)时间较长,其睡眠百分比较高,通过t检验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2.SB患者磨牙症状散在的发生于各个睡眠阶段;3.患者中有2名右侧尖牙磨损较重者,睡眠时以左侧卧位为主;3名左侧尖牙磨损较重的,睡眠时以右侧卧位为主;1名前后牙磨损均较重者,以仰卧睡眠姿势为主;对照组4名以双侧卧位睡眠为主,2名以单侧卧位睡眠为主,2名仰卧位睡眠为主,未发现左右侧、前后牙齿磨损的不均衡。结论:1.SB患者组的快速动眼睡眠期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磨牙症状散在的发生于各个睡眠阶段;3.磨牙与睡眠姿势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磨牙 多导睡眠监测 快速动眼睡眠期 非快速动眼睡眠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牙列软垫治疗夜磨牙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鹏 叶萍 +2 位作者 浦恩泽 顾俊 金学成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全牙列 软[牙合]垫 夜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磨牙与微觉醒及心脏交感神经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伟才 王海波 +1 位作者 陈威 李强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研究夜磨牙(sleep bruxism,SB)患者睡眠期咀嚼肌节律性运动(RMMA)发生的微觉醒机制。方法 :对30名夜磨牙患者、30名正常人进行连续2夜的多导睡眠监测,研究RMMA事件与微觉醒(MA)的时间相关性;比较2组间RMMA指数及MA指数的差异;RMMA... 目的:研究夜磨牙(sleep bruxism,SB)患者睡眠期咀嚼肌节律性运动(RMMA)发生的微觉醒机制。方法 :对30名夜磨牙患者、30名正常人进行连续2夜的多导睡眠监测,研究RMMA事件与微觉醒(MA)的时间相关性;比较2组间RMMA指数及MA指数的差异;RMMA事件发生前60 s、前40 s、前20 s、前5 s,共5个时间点的各连续10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心率,以及RMMA事件发生前后各5个心动周期的心率变化。结果:夜磨牙症患者微觉醒指数(7.72±1.21)与正常对照相似(7.53±1.33,P=0.5641);但咀嚼肌节律性运动频率,即磨牙指数[(6.10±1.05)次/h]约3倍于正常对照组[(1.81±0.39)次/h,P<0.0001)]。RMMA事件与MA存在高度时间相关性。夜磨牙患者RMMA事件发生前1个心动周期开始心率明显加快。结论:夜磨牙患者较正常人群有较高的RMMA频率,RMMA与睡眠微觉醒相关,磨牙事件发生时伴随明显的心脏交感神经活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磨牙 心率变化 微觉醒 睡眠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夜磨牙与睡眠姿势的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伶 任贤云 +1 位作者 余丽丽 蔡绍富 《云南医药》 CAS 2000年第6期493-493,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夜磨牙 睡眠姿势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磨牙(SB)患者咬肌抑制反射(MIR)及其恢复曲线实验
8
作者 黄黄 宋宇涵 +2 位作者 王继军 郭茜 刘伟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1-544,555,共5页
目的探索夜磨牙(sleep bruxism,SB)患者三叉神经运动脑干系统的神经生理,为后续的SB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6名SB患者及30名正常人采用单脉冲和双脉冲模式磁刺激颏神经,分别进行咬肌抑制反射(masseter inhibitory reflex,MIR)及其恢... 目的探索夜磨牙(sleep bruxism,SB)患者三叉神经运动脑干系统的神经生理,为后续的SB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6名SB患者及30名正常人采用单脉冲和双脉冲模式磁刺激颏神经,分别进行咬肌抑制反射(masseter inhibitory reflex,MIR)及其恢复曲线实验,双脉冲模式中设置不同间隔时间:100、200、300、400、500、600ms,分析比较单脉冲模式中早期静息期(the early silent period,SP1)和晚期静息期(the late silent period,SP2)以及双脉冲模式中测试刺激SP2的恢复程度。结果单脉冲模式中SB患者组SP1潜伏期、持续时间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SP2有5人缺失,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脉冲模式中SB患者不同间隔时间下测试刺激SP2的恢复程度较正常人低。结论 SB患者三叉神经运动脑干系统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磨牙(SB) 静息期 咬肌 反射 磁刺激 三叉神经运动脑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夜磨牙病因与防治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呈胜 《全科护理》 2008年第36期3330-3331,共2页
介绍了夜磨牙的病因与精神心理因素、咬合关系不协调、肠道寄生虫及部分全身疾病因素有关,简要介绍了长期夜磨牙的临床危害;并从调整病人精神状态、调整牙齿的咬合关系、治疗全身性疾病和垫的使用等方面叙述了夜磨牙的治疗近况。
关键词 夜磨牙 病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磨牙综合症与睡眠姿势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牛秀纯 《广东牙病防治》 1997年第S1期84-86,共3页
夜磨牙综合症是夜磨牙症的复杂表现形式,其危害性为各型磨牙症之首,是人类非生理功能状态下产生的上下牙齿(牙合)面间的彼此磨动现象,也是临床卜常见病之一。 夜磨牙属于天然牙列在夜间睡眠过程中的异常咬紧牙和夜磨牙功能运动。在临床... 夜磨牙综合症是夜磨牙症的复杂表现形式,其危害性为各型磨牙症之首,是人类非生理功能状态下产生的上下牙齿(牙合)面间的彼此磨动现象,也是临床卜常见病之一。 夜磨牙属于天然牙列在夜间睡眠过程中的异常咬紧牙和夜磨牙功能运动。在临床上,只要在患者的诊断模型上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均可发现牙齿切缘和牙尖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牙列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磨牙 睡眠姿势 非工作侧 牙齿磨损 侧卧位 发病因素 腹卧位 诊断模型 牙磨损 夜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牙检测片在夜磨牙定量诊断研究中的应用评价
11
作者 杨家平 黄丽娟 +1 位作者 李玥 张红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0年第4期202-206,共5页
目的评价磨牙检测片在夜磨牙定量诊断研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名夜磨牙患者,在正中矢状面旁9 cm、正中冠状面前4 cm左右,找到能引起连续5个运动诱发电位的最小磁刺激强度(即运动阈值)所在的区域,给予1 Hz(90%AMT)低频重复经颅磁刺... 目的评价磨牙检测片在夜磨牙定量诊断研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名夜磨牙患者,在正中矢状面旁9 cm、正中冠状面前4 cm左右,找到能引起连续5个运动诱发电位的最小磁刺激强度(即运动阈值)所在的区域,给予1 Hz(90%AMT)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进行治疗,左右每侧20 min,共40 min,给予连续7 d的治疗。所有患者于实验前2 d、前1 d及实验结束当天于夜间睡眠时戴用磨牙检测片制作的检测垫,通过计算检测垫上色素被磨除区域的面积来评价夜磨牙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前2 d与前1 d相比,检测垫上色素被磨除区域的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99.8±89.5)mm2与治疗前(334.6±94.4)mm2相比,检测垫上色素被磨除区域的面积显著降低(P<0.05)。结论磨牙检测片可以用于夜磨牙定量诊断与评价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磨牙 磨牙检测片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列拥挤病例正畸中出现夜磨牙现象1例
12
作者 葛红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7-908,共2页
夜磨牙是口腔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有报道约为8%[1,2],有学者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为9.36%[3]。
关键词 夜磨牙 牙列拥挤 正畸 病例 在校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胶牙套治疗特勤人员夜磨牙症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马才顺 单守勤 +4 位作者 郑梁 周炜 徐辉 孙永春 周明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第11期1018-1019,共2页
目的探讨塑胶牙套治疗特勤人员夜磨牙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01—11收治的夜磨牙特勤人员95例,使用多导睡眠监测技术记录戴用牙套前与戴用2周后的磨牙事件、微觉醒次数及睡眠结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塑胶牙套2周后,每小时磨牙事... 目的探讨塑胶牙套治疗特勤人员夜磨牙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01—11收治的夜磨牙特勤人员95例,使用多导睡眠监测技术记录戴用牙套前与戴用2周后的磨牙事件、微觉醒次数及睡眠结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塑胶牙套2周后,每小时磨牙事件比治疗前明显减少,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塑胶牙套对夜磨牙患者的牙齿磨动、睡眠结构和睡眠微觉醒均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胶牙套 夜磨牙 多导睡眠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全牙列颌垫治疗儿童夜磨牙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14
作者 孙玉荣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8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解除磨牙症对儿童患者牙体、牙周、颞颌关节等组织损害的有效方法。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5月—2016年3月来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70例儿童磨牙症患者,随机采用两种全牙列颌垫治疗,其中全牙列软牙颌垫组39例,硬颌垫组31例,并对两种... 目的探讨解除磨牙症对儿童患者牙体、牙周、颞颌关节等组织损害的有效方法。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5月—2016年3月来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70例儿童磨牙症患者,随机采用两种全牙列颌垫治疗,其中全牙列软牙颌垫组39例,硬颌垫组31例,并对两种颌垫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全牙列软颌垫组:显效31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4.87%;全牙列硬颌垫组:显效17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3.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2 3,P>0.05)。结论两种全牙列颌垫在解除儿童夜磨牙症状时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全牙列软颌垫优于全牙列硬颌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磨牙 儿童 全牙列颌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板治疗夜磨牙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贾涵 朱辛奕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6-,共1页
关键词 咬(牙合) 夜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磨牙病因新说
16
作者 李剑农 《看医生》 2003年第5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夜磨牙 病因 睡眠障碍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梦中的“咯吱咯吱”——夜磨牙
17
作者 杨彤彤 《健康向导》 2019年第2期54-55,共2页
你是否在清晨醒来感觉面部肌肉疲劳疼痛?你是否在充足睡眠后不仅没有缓解疲劳,反而头痛、颈背部阵痛更甚?你是否发现自己的后槽牙越来越扁平,边缘越来越锋利?如果有,那么你很可能在睡梦中出现了磨牙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磨牙。许多... 你是否在清晨醒来感觉面部肌肉疲劳疼痛?你是否在充足睡眠后不仅没有缓解疲劳,反而头痛、颈背部阵痛更甚?你是否发现自己的后槽牙越来越扁平,边缘越来越锋利?如果有,那么你很可能在睡梦中出现了磨牙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磨牙。许多人认为夜间磨牙只是一个小小的习惯问题,并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但由于夜磨牙致使牙齿强烈地叩击在一起,又没有食物缓和,造成牙齿表面的保护物质过分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磨牙 牙合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应激与夜磨牙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波 逯宜 朱永进 《口腔生物医学》 2010年第3期159-162,共4页
夜磨牙因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日益成为口腔修复学临床与研究工作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夜磨牙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发现,心理应激已成为夜磨牙的最重要诱/病因之一。在心理应激诱发/导致夜... 夜磨牙因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日益成为口腔修复学临床与研究工作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夜磨牙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发现,心理应激已成为夜磨牙的最重要诱/病因之一。在心理应激诱发/导致夜磨牙的过程中,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均参与其中,其机制较为复杂。本文将就心理应激与夜磨牙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探讨心理应激引发夜磨牙的可能机制,完善夜磨牙的发病机理,进而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临床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夜磨牙 杏仁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磨牙患者颞下颌关节盘、咬肌和翼外肌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雯娟 张娟 +2 位作者 靖慧敏 李欣 梁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35-39,共5页
应用MRI分析夜磨牙患者颞下颌关节盘、咬肌和翼外肌的变化,以及翼外肌和关节盘位置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19名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夜磨牙患者(试验组)及20名非磨牙无症状志愿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分别在开口和闭口位通过MR... 应用MRI分析夜磨牙患者颞下颌关节盘、咬肌和翼外肌的变化,以及翼外肌和关节盘位置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19名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夜磨牙患者(试验组)及20名非磨牙无症状志愿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分别在开口和闭口位通过MRI扫描仪进行双侧颞下颌关节(TMJ)图像采集。在斜冠状面测量咬肌的厚度,在斜矢状面测量翼外肌上头(SLP)和下头(ILP)的厚度、长度和评估关节盘的位置,并分析关节盘位置和翼外肌的关系。结果 无论是在闭口还是开口状态,试验组均表现为咬肌增厚(P<0.05);下颌位置由闭口至开口,咬肌厚度、SLP和ILP的厚度及长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关节盘前移发生率为39.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关节盘位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7)。下颌在闭口位时,男性咬肌厚度、SLP厚度、ILP厚度均大于女性(P<0.05),并且,关节盘位置正常者的SLP明显比关节盘前移位者厚(P=0.036)。结论 确诊的夜磨牙患者咬肌发生肥厚,并且,关节盘前移位的发生率较高。此外,关节盘前移者的SLP较关节盘位置正常者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磨牙 翼外肌 咬肌 颞下颌关节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脑功能成像评价夜磨牙者的大脑默认网络
20
作者 靖慧敏 余雯娟 +6 位作者 王思佳 陈聪 李逸凡 王永兰 李欣 张娟 梁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5-689,共5页
背景:夜磨牙是常见的一种口腔副功能,但是其病因现在尚不明确。通过很多对夜磨牙患者进行心理调查问卷发现,夜磨牙与心理因素有关,但是二者之间的具体联系与机制并不清晰。目的:分析夜磨牙患者大脑默认网络的改变,探讨夜磨牙患者静息态... 背景:夜磨牙是常见的一种口腔副功能,但是其病因现在尚不明确。通过很多对夜磨牙患者进行心理调查问卷发现,夜磨牙与心理因素有关,但是二者之间的具体联系与机制并不清晰。目的:分析夜磨牙患者大脑默认网络的改变,探讨夜磨牙患者静息态脑网络状态。方法: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对20名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夜磨牙患者(夜磨牙组)及20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无症状志愿者(对照组),在夜间20:00至23:00点采用3.0T核磁共振扫描仪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分离静息态脑网络,提取默认网络的成分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使用单样本t检验制作网络成分模板,然后使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默认网络成分的比较。结果与结论:夜磨牙组楔前叶默认网络内功能连接较对照组减弱,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19,P<0.05),提示夜磨牙患者大脑静息态时默认网络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默认网络 楔前叶 多导睡眠监测 心理 口腔 夜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