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0篇文章
< 1 2 1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吉家兴 姜晓杰 杨妍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95-199,208,共6页
目的基于细菌清除率、炎症因子、安全性探究替加环素(TGC)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CPZ/SBT)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AB)肺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156例MRAB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经1∶1倾向性评... 目的基于细菌清除率、炎症因子、安全性探究替加环素(TGC)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CPZ/SBT)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AB)肺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156例MRAB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经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CPZ/SBT组50例和TGC+CPZ/SBT组各纳入50例。CPZ/SBT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TGC+CPZ/SBT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痰液相关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Neu)]、血清炎性标志物[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原(PCT)],并对两组体征/症状改善时间、疗效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脱机成功率、细菌清除率、住院时间和28d死亡率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检验方法分析MRAB肺炎患者炎症相关指标与疗效总有效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GC+CPZ/SBT组患者体温变为正常、胸片阴影与肺部啰音消失、白细胞变为正常的时间相较于CPZ/SBT组明显缩短(P均<0.05)。TGC+CPZ/SBT组疗效总有效率以及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CPZ/SBT组(94.00%vs 80.00%、90.00%vs 74.00%,P<0.05)。用药后,两组CRP、TNF-α、PCT、IL-6、Neu、Eos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均<0.05),TGC+CPZ/SBT组CRP、TNF-α、PCT、IL-6、Neu、Eos明显低于CPZ/SBT组(P均<0.05)。TGC+CPZ/SBT组患者住院时间相较于CPZ/SBT组明显减少[(29.36±7.11)d vs(33.67±8.25)d,P<0.05],而TGC+CPZ/SBT组患者的脱机成功率较CPZ/SBT组明显提高(80.00%vs 60.00%,P<0.05),两组28d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vs 16.00%,18.00%vs 10.00%,P均>0.05)。Spearman检验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CRP、TNF-α、PCT、IL-6及痰液Neu、Eos水平与TGC+CPZ/SBT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呈负相关(r=-0.521、-0.425、-0.556、-0.463、-0.512、-0.488,P均<0.001)。结论MRAB肺炎患者采用替加环素联合CPZ/SBT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总有效率以及细菌清除率,降低体内炎症水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细菌清除率 炎症因子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黏菌素B联合给药治疗神经外科术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研究
2
作者 李姗姗 侯国阔 +3 位作者 铁兴华 张英杰 史倩雲 张立平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静脉注射(IV)联合脑室内注射(IVT)或鞘内注射(IT)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引起的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颅...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静脉注射(IV)联合脑室内注射(IVT)或鞘内注射(IT)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引起的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颅内感染病例。其中,有17例为MDR-AB感染且使用了多黏菌素B治疗,9例采用多黏菌素B IV联合IVT/IT治疗。收集此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抗感染治疗方案、脑脊液检查结果、细菌培养结果、感染指标、28 d死亡率及并发症等资料,评估其接受多黏菌素B IV联合IVT/IT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纳入病例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9.89[18,60]岁;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直到脑脊液培养报告阳性)中位时间为13.33[2,25]d;多黏菌素B静脉治疗中位时间30.11[16,56]d,IVT/IT注射多黏菌素B中位时间19.78[8,42]d,脑脊液培养转阴中位时间12.56[8,17]d;治疗有效率为88.90%,细菌清除率为100.00%,28 d临床死亡率为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急性肾损伤1例(11.11%),皮肤色素沉着1例(11.11%),未出现明显神经毒性副作用,无其他过敏反应。结论多黏菌素B IV联合IVT/IT方案治疗MDR-AB导致的颅内感染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相对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B 脑室内/鞘内注射 多重 鲍曼不动杆菌 颅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研究
3
作者 郭俊妙 袁润奇 +2 位作者 邓晓龙 毛璞 邱桂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替加环素不敏感MDR-AB(TIS-MDR-AB)及替加环素敏感MDR-AB(T...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替加环素不敏感MDR-AB(TIS-MDR-AB)及替加环素敏感MDR-AB(TS-MDR-AB)各22株。应用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进行外排泵表型抑制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主要外排泵基因(ade B、ade G、ade J)和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进行筛选,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Sanger测序分析外排泵调控基因ade RS的突变。结果两组MDR-AB外排泵基因ade B、ade G、ade J的检出率均>95%,未检测到tet(X)基因。外排泵抑制剂试验显示,TIS-MDR-AB菌株在加入CCCP后最低抑菌浓度(MIC)下降,且有3株菌株外排泵表型阳性。TIS-MDR-AB组MDR-AB ade B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TS-MDR-AB组(P<0.01),ade G和ade J基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e R基因和ade S基因中发现多个突变,且有2株菌株ade S基因中插入ISA ba 1,3株菌株插入ISA ba 13。结论外排泵系统ade ABC过度表达可能在M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下降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且其过度表达可能与外排泵调控基因ade RS中出现插入序列或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 替加环素 RND外排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逆转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研究
4
作者 周燿 李文杰 +2 位作者 孙延文 骆丰 林少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对黄连素的敏感性,并研究黄连素对其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浙江省中医院微生物室2023年1月至12月分离的MDRAB临床菌株6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 [目的]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对黄连素的敏感性,并研究黄连素对其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浙江省中医院微生物室2023年1月至12月分离的MDRAB临床菌株6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黄连素对MDRAB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对原代菌株和次代菌株进行蛋白质谱图分析,寻找黄连素作用后MDRAB质谱峰图是否出现差异峰谱;检测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明确黄连素对MDRAB碳青霉烯酶表达的影响。[结果]60株MDRAB对黄连素的MIC值均大于或等于5 mg·mL^(-1)。黄连素作用后,应用MALDI-TOF MS分析两组菌株,发现质荷比6644.47、12297.67、16985.72处的峰是两组间差异较大的特征性峰,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金属-β-内酰胺酶(imipenemase metallo-β-lactamase,IMP)基因的检出率从34.2%下降到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单用时直接抑制或者杀灭MDRAB的能力非常有限;黄连素可通过改变MDRAB蛋白和碳青霉烯酶IMP基因的表达,逆转MDRAB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MDRAB感染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 黄连素 逆转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特征峰 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罗艳 宋沧桑 +4 位作者 王波 任宝军 李兴德 张思敏 方甜甜 《中国药物评价》 2024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生物膜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某三甲医院从临床血液标本中分离的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晶...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生物膜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某三甲医院从临床血液标本中分离的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晶紫半定量法测定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A组实验用96孔聚苯乙烯板体外构建MDR-AB生物膜的模型,用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作用于成熟生物膜;B组实验用96孔聚苯乙烯板将MDR-AB浮游菌液与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共培养。通过结晶紫半定量染色法对生物膜进行染色,再用多功能酶标仪测生物膜在560 nm波长处的OD值。结果:A组a、b、c中所形成生物膜OD值与对照组d组比较,48 h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96h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X、Y、Z的生物膜形成过程中,48 h和96 h后OD值与对照组W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R-Ab有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亚抑菌浓度美罗培南具有破坏成熟生物膜的能力,且其破坏能力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1/2 MIC、MIC浓度的美罗培南可能抑制MDR-Ab生物膜形成,而1/4 MIC浓度的美罗培南则可能诱导MDR-Ab生物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 生物膜 亚抑菌浓度 美罗培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崔宝月 李震 +1 位作者 孙源彬 范娟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辅助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多重耐药AB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辅助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多重耐药AB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WBC、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辅助治疗多重耐药AB肺炎患者可提高疗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细菌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丽娟 陈秀美 +2 位作者 张敏 翟伟 任玉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分析院内临床和环境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MDRAB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院内临床及环境分离到的非重复MDRAB菌株34株,其中临床标本25株,环境标本9株。应用PC... 目的分析院内临床和环境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MDRAB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院内临床及环境分离到的非重复MDRAB菌株34株,其中临床标本25株,环境标本9株。应用PCR和测序方法检测MDRAB的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MDRAB进行分子分型。结果34株MDRAB阳性基因携带率分别为:blaOXA23、blaOXA-51及blaOXA64gp均为100%,TEM 85.3%(29/34)。25株临床MDRAB监测到7个ST序列类型:分别为ST540(10/25)、ST195(5/25)、ST369(3/25)、ST208(2/25)、ST381(2/25)、ST938(2/25)和ST451(1/25);6个克隆群:分别为A群(9/25)、D群(8/25)、C群(4/25)、F群(2/25)、E群(1/25)、G群(1/25)。9株环境MDRAB监测到2个ST序列类型:ST208(8/9)、ST540(1/9);2个克隆群:B群(8/9)、C群(1/9)。结论院内MDRAB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blaOXA-51-Like+blaOXA-23+blaTEM-like是主要碳青霉烯耐药模式。院内临床流行的主要序列类型为ST540和ST195,主要的克隆群为A群、D群。ST540、A克隆群MDRAB贯穿整个研究阶段且在多个重症监护病区播散流行。临床与环境MDRAB主要流行的ST序列型和克隆群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析 脉冲场凝胶电泳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提取液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及对其生物膜的影响
8
作者 余艳妮 覃艳春 +5 位作者 蓝怡 崔文卿 葛珍珍 何一恒 李笑 杨珊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6期2708-2712,2718,共6页
目的探讨黄连提取液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抑菌作用及对其细胞膜的影响,为黄连提取液治疗MDR-Ab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年5月采用牛津杯法测定黄连提取液对MD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扫描电镜观察黄连提取液对MDR-Ab菌体结构... 目的探讨黄连提取液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抑菌作用及对其细胞膜的影响,为黄连提取液治疗MDR-Ab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年5月采用牛津杯法测定黄连提取液对MD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扫描电镜观察黄连提取液对MDR-Ab菌体结构的破坏,碘化丙啶染色法观察黄连提取液对MDR-Ab生物膜的作用,检测黄连提取液对MDR-Ab作用后细胞内外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黄连提取液对MDR-Ab的MIC为64 mg/mL。黄连提取液处理的MDR-Ab菌体形态发生凹陷、扭曲等改变,大部分染成红色,且其形态改变程度、染成红色比例均与黄连提取液浓度呈正比。MDR-Ab细胞内ATP含量随黄连提取液浓度增高逐渐减少,细胞外ATP含量随黄连提取液浓度增高逐渐增多。结论黄连提取液对MDR-Ab具有抑菌作用,且通过破坏MDR-Ab细胞膜发挥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与治疗
9
作者 李思琦(综述) 曹银光(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S01期132-136,共5页
随着近几年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明显增加,且在多地出现过爆发。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归类为迫切需要开发抗菌药物的“最优先病原体”。随着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发现其耐药机... 随着近几年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明显增加,且在多地出现过爆发。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归类为迫切需要开发抗菌药物的“最优先病原体”。随着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发现其耐药机制主要有五类,分别是β-内酰胺酶的产生、主动外排泵的过度表达、外膜通透性改变、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药物作用靶位改变。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泛滥的时代,其耐药机制的明确为开展和研发新的治疗方法及药物提供了方向。本文主要从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治疗药物、治疗方式以及新型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学监护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雪 陈露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91-293,共3页
目的 研究药学监护在危重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危重患者,将其中38例出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作为A组,另58例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作为B... 目的 研究药学监护在危重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危重患者,将其中38例出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作为A组,另58例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作为B组,收集并整理两组临床资料,统计两组尿管留置、抗菌药物使用、重症监护室住院、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天数,并对比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II)评分,最后针对A组菌株鉴别及耐药分析结果,选择对应的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或者阿米卡星进行治疗,2周后进行总有效率测评。结果 A组尿管留置、抗菌药物使用、重症监护室住院、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天数均长于B组,且APACHE II评分高出B组(P<0.05)。A组所有患者经对应治疗,发现其中显效14例(36.84%),好转18例(47.37%),无效6例(15.79%),总有效率84.21%。结论 临床应重视对危重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药学监护,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可明显增强疗效,防止耐药菌株产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监护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短期死亡预警模型构建
11
作者 张潇 代玺 +1 位作者 李永涛 王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6期2701-2707,共7页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ogistic回归算法的模型,用于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高新...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ogistic回归算法的模型,用于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74例老年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19例,年龄<70岁41例,≥70岁33例。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算法筛选出与短期死亡风险显著相关的临床变量,利用这些变量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10折交叉验证和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从区分度[曲线下面积(AUC)]、校准度(校准曲线)方面评估模型的性能。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30 d内患者的生存情况,根据患者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21例)和生存组(53例),病死率为28.37%(21/74)。LASSO法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优参数后,从一般资料、临床病理特征及既往治疗信息中筛选出5个与短期死亡密切相关的变量:行机械通气、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使用镇静药物、合并脓毒症休克和使用抗真菌药物,这些变量被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分析显示它们是老年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模型构建的用于预测老年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短期死亡的森林图模型展示出良好的预测效能(AUC值为0.927),在训练集的分析中,Bootstrap法进行的1000次重抽样验证和校准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一致,验证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2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也证实了模型的校准度良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老年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该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治疗决策过程中更好地识别高风险患者,从而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老年 短期死亡预警模型 LASSO-logistic回归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12
作者 周晓兰 杨楠 +5 位作者 温海娟 刘秀云 罗雪娇 武彦锋 刘岩峰 李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2期1426-1429,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103例MDRAB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最终转归情况,将35例住院期间死亡患... 目的 探讨影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103例MDRAB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最终转归情况,将35例住院期间死亡患者作为死亡组,其余68例转入普通病房后出院患者作为存活组。比较两组合并肺部基础疾病、合并脑血管疾病、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年龄、合并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联合使用其他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通气方式、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等临床资料及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水平。结果 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高、通气方式为有创通气、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高、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为影响MDRAB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为0.816~0.945,敏感度为77.94%,特异度为88.57%。结论 针对影响MDRAB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logistic预测模型对MDRAB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可据此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及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重症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预后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黏菌素B联合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效果
13
作者 介玉梅 周琨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61-763,共3页
目的探究多黏菌素B与替加环素联合应用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多黏菌素B治疗,观察组采用多黏菌素B联合替加环... 目的探究多黏菌素B与替加环素联合应用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多黏菌素B治疗,观察组采用多黏菌素B联合替加环素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临床疗效、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WBC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实施多黏菌素B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患者的细菌清除率显著上升,能够降低血清CRP和WBC水平,环节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多黏菌素B 替加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及感染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陈淑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血流感染及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9例Ab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菌株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将89例患者分为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NMDR-Ab)感染组(15...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血流感染及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9例Ab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菌株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将89例患者分为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NMDR-Ab)感染组(15例)与MDR-Ab感染组(74例)。以病情转归为依据,将MDR-Ab感染组患者分为存活组(42例)与死亡组(32例)。收集、整理并分析入组者临床资料,对比NMDR-Ab感染组与MDR-Ab组患者临床资料,同时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DR-Ab血流感染及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MDR-Ab组在侵入性操作、入住ICU、机械通气、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使用≥3 d、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3 d、抗菌药物种类≥3种及死亡占比高于NMDR-A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及使用抗菌药物种类≥3种是MDR-Ab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死亡组入住ICU、机械通气、感染前器官衰竭、合并免疫抑制状态、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抗真菌药物、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3 d、使用抗真菌药物≥3 d及使用抗菌药物≥3种占比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感染前器官衰竭、合并免疫抑制状态及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MDR-Ab血流感染患者感染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使用≥3种是MDR-Ab血流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机械通气、合并免疫抑制状态、感染前器官衰竭及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MDR-Ab血流感染患者感染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机械通气、严格把控侵入性操作指征,依据以上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此降低MDR-Ab血流感染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 鲍曼不动杆菌 机械通气 血流感染 免疫抑制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棋盘法检测三药联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
15
作者 宋公青 刘玉娇 +2 位作者 张翼臻 裴大兵 许秀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90-0095,共6页
通过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利福平体外敏感性,并观察不同含量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利福平混合,对分离株CR-AB的效果变化。方法 将从本院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住院不同病人的痰液标本中,分离的77株CR-AB菌... 通过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利福平体外敏感性,并观察不同含量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利福平混合,对分离株CR-AB的效果变化。方法 将从本院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住院不同病人的痰液标本中,分离的77株CR-AB菌株。以棋盘法为基础将头孢哌酮和利福平联合后,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舒巴坦,使之成为三维棋盘法进行测定,甄别出最适含量比。结果 三维棋盘法结果表明,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协同和相加比率最大,达68.83%,舒巴坦含量约为32mg/L;三药结合,利福平联合头孢哌酮在舒巴坦为4 mg/L时的协同和相加率为76.62%;当舒巴坦浓度超过16mg/L时,抗菌抗菌活性达到最大,再增加舒巴坦浓度,抗菌活性提高有限。结论 舒巴坦、利福平和头孢哌酮相联合时,在体外表现出协同和相加,可明显的降低MIC值,且三药获得途径简单、费用较低,为下级医院在防治CR-AB的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 舒巴坦 三维棋盘法 利福平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16
作者 赵曼 吴梓靖 +9 位作者 孙存 叶演 陈婷 刘姝琳 朱宝行 赵安妮 宋振 杨赟 孙红武 曾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046-2056,共11页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用杀菌动力学研究进一步确定其起效和维持时间;用小鼠感染模型评价薰衣...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薰衣草精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用杀菌动力学研究进一步确定其起效和维持时间;用小鼠感染模型评价薰衣草精油对创口愈合的促进作用;用结晶紫染色定量测定法对其生物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进行研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中细菌存活情况;用核酸蛋白测定仪器检测3 mg/mL、6 mg/mL薰衣草精油干预后的细菌DNA核酸和蛋白质泄漏量;用钾离子试剂盒测定钾离子泄漏量,并采用蛋白组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初步探究薰衣草精油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机制。结果薰衣草精油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为6 mg/mL,在120 min时,该浓度可杀死几乎所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整体动物模型评价表明,3 mg/mL和6 mg/mL薰衣草精油均能促进创口愈合,疗效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3 mg/mL薰衣草精油具有一定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抑制作用,且能显著增加DNA核酸和蛋白质的泄漏量,并能促进钾离子外流。同时,6 mg/mL薰衣草精油展现了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蛋白组学研究提示,薰衣草精油的抗菌作用可能与影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氧化还原酶活性和细胞代谢过程,干扰细胞壁/膜/包膜等结构的生物合成有关。结论薰衣草精油在3 mg/mL时即可发挥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菌生物膜和干扰细菌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精油 多重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35
17
作者 卯建 单斌 +1 位作者 宋贵波 邵天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8年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142例(142株),以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111例(111...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8年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142例(142株),以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111例(111株)为观察组,非多重耐药(N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1例(31株)为对照组,进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按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81例和好转组61例,进行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除替加环素外,MDR鲍曼不动杆菌组的耐药率均高于NMDR鲍曼不动杆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鲍曼不动杆菌组病死率高于NMDR鲍曼不动杆菌组(43.2%比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鲍曼不动杆菌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NMDR组(69.4%比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呼吸衰竭、使用导尿管、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肺部感染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所致的病死率较NMDR鲍曼不动杆菌病死率高。呼吸衰竭、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呼吸衰竭、使用导尿管、初始抗感染治疗不当、肺部感染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血流感染 死亡率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17
18
作者 阿祥仁 李子安 +9 位作者 周健武 魏莲花 徐修礼 贾伟 喻华 单斌 季萍 鲁卫平 张华 郭素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西部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10家三甲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情况、分布及耐... 目的探讨中国西部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10家三甲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情况、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数据统计及药敏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结果 2016—2017年送检菌株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8847株,检出率7.43%,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768株,检出率4.84%,占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65.2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80.97%)、分泌物(6.12%)及血液(2.08%),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14.6%)、急诊科(11.94%)、呼吸科(11.62%)为主;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70岁以上的患者最多,共1688例(29.26%),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其中有7种大于90%,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为55.7%,其次是妥布霉素与复方磺胺甲噁唑,分别为67.40%和68.25%。结论中国西部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菌,且分布及耐药性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验治疗可首先考虑选用阿米卡星,其次是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妥布霉素。各地区医院应加强监测,督促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其次各医院实验室要进一步加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系统性分析研究,为临床及医院感染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室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随机多态性DNA分型与院内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池细俤 高世华 +4 位作者 陈家龙 李国玉 林蓉金 胡望平 张永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9-613,共5页
目的了解导致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c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的同源性及院内流行特征,为临床控制MDRAB感染、制定合适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 目的了解导致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c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的同源性及院内流行特征,为临床控制MDRAB感染、制定合适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院内感染MDRAB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用聚类分析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72株MDRAB分为7个基因型;A型:22.2%;B型:4.2%;C型:40.3%;D型:2.8%;E型:2.8%;F型:1.4%;G型:26.4%;A、C、G型MDRAB在ICU及神经外科发生3次感染暴发。结论 MDRAB在ICU及神外科病房易发生交叉感染;RAPD是院感暴发及流行病学的较好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院内感染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同源性分析 感染暴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邵海连 汪定成 +7 位作者 郭静 戈伟 杨铭 程芝 苏博 范明乐 张霄霄 张惠中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某院2013年1—5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22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2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21.43%),其次是脑外科(16...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某院2013年1—5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22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2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21.43%),其次是脑外科(16.07%)、脑外重症监护室(ICU,12.50%)和神经内科(12.50%)等。标本来源以痰液(57.14%)为主,其次是气管插管(16.52%)和引流液(9.82%)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7.14%,对其余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5%,其中头孢替坦耐药率高达98.21%。结论替加环素对该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 微生物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