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菌群拮抗原理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陈燕 邓丽英 +4 位作者 韦莹莹 戴佩如 吴晓梅 胡文 陈春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目的 探究铜绿假单胞菌拮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临床分离的4株铜绿假单胞菌(PA)和1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8),建立两种菌共培养模型和平板... 目的 探究铜绿假单胞菌拮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临床分离的4株铜绿假单胞菌(PA)和1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8),建立两种菌共培养模型和平板互作模型,观察两者间的互作关系;收集菌株上清液,盐酸-氯仿、硫酸-蒽酮法对绿脓素和鼠李糖脂进行初步提取和定量,探究PA与MDR-KP8共培养的变化;硅胶吸附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脓素进行纯化和定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绿脓素对MDR-KP8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评价绿脓素的抗菌活性;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法探究绿脓素对MDR-KP8作用机理。结果 共培养4 d,4株PA菌落数均多于MDR-KP8菌落数;平板互作实验显示随着4株PA与MDR-KP8距离的增加,MDR-KP8菌落面积也在增加,而PA菌落面积未发生明显变化;定量结果显示4株PA共培养分泌的绿脓素和鼠李糖脂含量均多于单独培养时的含量。绿脓素对MDR-KP8最小抑菌浓度为128μg/mL;经绿脓素处理后,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核酸、蛋白质等物质含量增加,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结论 PA与MDR-KP8间存在拮抗关系,PA分泌的绿脓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从而抑制MDR-KP8的生长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 拮抗作用 绿脓素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整合子、ISCR1分布与耐药性研究及ERIC-PCR分型特点
2
作者 张凤宜 姜冰洁 芮勇宇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3期370-376,共7页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中整合子和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1)的分布特征和携带耐药基因情况,以及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分析MDR-KP的基因分型特点,为加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监测及临床用药提供...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中整合子和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1)的分布特征和携带耐药基因情况,以及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分析MDR-KP的基因分型特点,为加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监测及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的MDR-KP 68株作为实验菌株,提取细菌DNA,利用PCR检测常见的多重耐药基因型及Ⅰ、Ⅱ、Ⅲ类整合子和ISCR1,使用ERIC-PCR分析MDR-KP的基因型。结果68株MDR-KP对氨曲南、头孢类、喹诺酮类和除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外的酶抑制类药物耐药率高,大部分药物耐药率大于80.0%。检出的主要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为bla SHV型,主要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bla KPC型。68株MDR-KP中,44株检出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64.7%,未检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基因,15株MDR-KP检出ISCR1,检出率为22.1%。Ⅰ类整合子携带最常见的基因盒为aadA2(16/44,36.4%)和aac(6′)-Ⅰb-cr5(14/44,31.8%),其次为dfrA12+aadA2(3/44,6.8%),ISCR1携带基因盒主要是qnrB91(9/15,60.0%)。ERIC-PCR结果显示,68株MDR-KP产生18种DNA指纹图谱,存在优势克隆型。结论Ⅰ类整合子和ISCRI广泛存在于该院临床分离的MDR-KP中,主要携带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盒(aadA2)及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盒[aac(6′)-Ⅰb-cr5和qnrB91],介导多重耐药性。该院临床分离的MDR-KP存在优势克隆型,应加强医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有效控制此类细菌的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Ⅰ类整合子 插入序列共同区 基因盒 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阿米卡星肺泡灌洗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李金秀 夏天 康寿磊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8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阿米卡星肺泡灌洗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MDR-KP肺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阿米卡星肺泡灌洗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MDR-KP肺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AC组、阿米卡星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肺泡灌洗,NAC组采用NAC进行肺泡灌洗,阿米卡星组采用阿米卡星进行肺泡灌洗,联合治疗组采用NAC+阿米卡星进行肺泡灌洗。比较四组的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联合治疗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联合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三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联合治疗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其他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NAC联合阿米卡星肺泡灌洗治疗MDR-KP肺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阿米卡星 肺泡灌洗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酶的检测和分析
4
作者 贾立平 郭长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94-197,共4页
探究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酶的检测和分析。方法 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本研究对黄河中心医院采集的78株肺炎克雷伯菌(一种多重耐药菌)进行深入研究。为了探究这些菌株中是否存在碳青霉烯酶基因,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试... 探究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酶的检测和分析。方法 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本研究对黄河中心医院采集的78株肺炎克雷伯菌(一种多重耐药菌)进行深入研究。为了探究这些菌株中是否存在碳青霉烯酶基因,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试验。随后,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基因的存在,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它们进行检测,并对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确保能够准确地确定它们的基因型。经分析发现这7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48株被明确鉴定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菌,而另外30株则为ESBL阴性菌。这一研究结果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认识,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防控耐药菌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结果 经过严格的检测,发现所检测的菌株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阳性率高达61.54%。药敏分析结果显示,产ESBL菌株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及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特别是针对单环类氨曲南,耐药率达到惊人的100.00%。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及左氧氟沙星外,产ESBL菌株相较于非产ESBL菌株具有更高的耐药性。在7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Hodg试验阳性菌共有10株,占比12.82%;阴性菌68株,占比87.18%。在10株Hodg试验阳性菌中,仅有1株金属酶试验呈阳性。通过PCR扩增技术,成功确认10株阳性菌中的4株,其中3株为KPC型,阳性率为3.85%,另1株为IMP型,阳性率为1.28%。进一步的PCR产物测序分析显示,3株产KPC型菌株均携带KPC-2基因亚型,而产IMP型菌株携带的基因亚型为MP4。这些数据为研究和应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药性提供宝贵的线索和依据。结论 碳青霉烯酶在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较高,尤其以KPC-2为最高,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合理应用碳青霉烯,尽量减少耐药株,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 肺炎克雷伯 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岳冬梅 王忻 +1 位作者 李崇 刘畅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705-708,共4页
目的观察我院儿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儿科脓毒症感染的治疗提供诊治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儿科住院患者的各类送检标本,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744株,其... 目的观察我院儿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儿科脓毒症感染的治疗提供诊治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儿科住院患者的各类送检标本,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744株,其中检出最多的是血液标本,其次是痰液和尿液标本,分别占48.52%、31.59%、10.49%;患儿科室分布以NICU和PICU为主,分别占63.04%、20.83%。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耐药严重,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药物、阿米卡星均敏感。结论儿科住院患者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均较高,尤其是ICU患儿,医生应该加强对抗生素的管理,合理、规范地使用,预防肺炎克雷伯菌的医院感染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脓毒症 病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洋 郑丹丹 +4 位作者 韩逸超 史玮炀 戴尔宽 李敏 郑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73-977,共5页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感染的高危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并分离医院内110株MDR-Kpn,进行药敏试验。通过查询电子病历系统,51例患者为MDR-Kpn感染组;同病区相同基础疾病且分离到Kpn的51例...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感染的高危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并分离医院内110株MDR-Kpn,进行药敏试验。通过查询电子病历系统,51例患者为MDR-Kpn感染组;同病区相同基础疾病且分离到Kpn的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MDR-Kpn感染和对照组患者共39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感染组患者,按治疗结局分为治疗无效组和有效组,比较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10株MDR-Kpn对磺胺类、磷霉素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血、有创通气、吸痰等12个临床指标为感染高危因素(P<0.05)。有效组(28例)和无效组(23例)在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上比较,碳青霉烯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控制和消除高危因素对预防及减少MDR-Kpn的感染生长有积极意义;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预后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感染高危因素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及预后风险模型的建立
7
作者 秦宝聚 孙嫣 +4 位作者 李朝争 宋利华 李智 李堃 吴伟红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1809-1814,共6页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患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MDR-Kpn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8天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31例和存活组79例。采用Cox比例风...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患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MDR-Kpn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8天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31例和存活组79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28天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R语言构建基于危险因素的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MDR-Kpn医院感染患者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室(44.5%),主要感染类型为呼吸道感染(63.6%)。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导尿管是MDR-Kpn医院感染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MDR-Kpn医院感染28天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95%CI:0.766~0.909),特异度为81.0%,敏感度为74.2%。结论年龄、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导尿管是MDR-Kpn医院感染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能为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 多重 医院感染 列线图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KP002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晶 徐彬 +1 位作者 郭晓奎 秦金红 《微生物与感染》 2016年第1期18-23,共6页
以上海某些医院临床分离到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宿主菌,从不同环境的污水中分离获得1株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KP002。电子显微镜显示其为有尾噬菌体,头部直径约70nm,尾长约80nm,尾宽约20nm。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此株噬菌体... 以上海某些医院临床分离到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宿主菌,从不同环境的污水中分离获得1株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KP002。电子显微镜显示其为有尾噬菌体,头部直径约70nm,尾长约80nm,尾宽约20nm。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此株噬菌体在pH 3-9及4-50℃的环境中具有较高活性;6min吸附率达95%以上;潜伏期为10min,爆发期为50min;裂解量为172pfu/cell。结果表明,该噬菌体对pH值和温度适应范围较宽。对其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其基因组为环状双链DNA,全长47 173bp,GC含量为48%。本研究筛选获得1株对pH值和温度适应范围较宽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烈性噬菌体KP002,为建立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噬菌体库以用于治疗临床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获得性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孙晓璐 郭毅 +2 位作者 孟晓燕 陈朝 韩大贺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目的 分析ICU获得性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95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多重耐药KP感染分为发生组(15例)和未发生组(80例)。... 目的 分析ICU获得性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95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多重耐药KP感染分为发生组(15例)和未发生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性别、年龄、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神经系统疾病史、免疫抑制治疗史、机械通气、有创性操作、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ICU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吸痰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患者发生多重耐药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组患者机械通气、GCS评分≤8分、ICU住院时间≥10 d及吸痰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机械通气、GCS评分≤8分、ICU住院时间≥10 d及吸痰均是影响ICU患者发生多重耐药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机械通气、GCS评分≤8分、ICU住院时间≥10 d及吸痰均为影响ICU患者发生多重耐药KP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以降低ICU患者多重耐药KP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 多重 感染 独立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金楠 周宜庆 +5 位作者 徐嘉潞 陈铭转 朱钰文 鲁茵赟 阮永春 李明晖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7期1859-1862,1868,共5页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血流感染(BSI)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治疗MDR-KP引起的BSI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绍兴医院)2005—2020年血液样本中分离出的405株肺炎克雷伯菌(KP)的药敏结果...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血流感染(BSI)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治疗MDR-KP引起的BSI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绍兴医院)2005—2020年血液样本中分离出的405株肺炎克雷伯菌(KP)的药敏结果,筛选出134例MDR-KP,收集临床资料、药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DR-KP检出率为0.49%~4.20%。≤40岁组检出率最高,占46.67%。MDR-KP来源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ICU(23.88%)、肝胆外科(23.13%)和血液科(9.70%)。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DR-KP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如第1~3代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类、头霉素类、喹诺酮类、单酰胺环类、磺胺类的总体不敏感率高,仅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甘氨酰环肽类不敏感率低于50%。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不敏感率呈上升趋势,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总体不敏感率分别为8.62%、19.40%、24.78%。结论 MDR-KP在BSI中的检出率及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加强对分离率高的科室及人群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培南非敏感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治疗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文成 褚美玲 +3 位作者 马均 任微 王璐 孟冬娅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评估可疑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菌株败血症抗生素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0~11月本院术后感染发热患者(男9例,女9例)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常规药敏试验测定菌株最小抑菌浓度(MIC),改良Hodge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回顾性分... 目的评估可疑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菌株败血症抗生素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0~11月本院术后感染发热患者(男9例,女9例)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常规药敏试验测定菌株最小抑菌浓度(MIC),改良Hodge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8株KPN为多重耐药菌株,耐药表型对所有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对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敏感或中介;碳青霉烯酶试验阳性,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试验阳性。药敏试验回报前经验用药抗菌治疗;药敏结果报告后,3例患者药敏结果显示经验用药药物敏感,继续用该药治疗,抗菌治疗7~12 d;2例患者合并念珠菌感染;其余13例患者,在药敏结果报告后改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3~5 d后,白细胞计数、体温即恢复正常。结论对于临床可疑产碳青霉烯酶的多重耐药KPN菌株感染,临床是否可以继续使用该类药物治疗,药敏试验结果仍是主要依据,与碳青霉烯酶(可降解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产生与否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酶 肺炎克雷伯 多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液表型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敬荣 翁晓璇 +3 位作者 陈典典 杨文硕 王岩 王培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8期2181-2185,共5页
目的分析高黏液表型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在临床中的分布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分离的MDR-KPN菌株83株为研究对象,根据黏液丝试验结果分为高黏液表型MDR-KPN菌株(研究组,33株)... 目的分析高黏液表型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在临床中的分布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分离的MDR-KPN菌株83株为研究对象,根据黏液丝试验结果分为高黏液表型MDR-KPN菌株(研究组,33株)和非高黏液表型MDR-KPN菌株(对照组,50株)。比较两组菌株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析高黏液表型MDR-KPN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菌株来源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菌株来源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标本来源、主要科室分布、实验室感染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菌株均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脓液。研究组与对照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分离率分别为67.9%和86.0%。对照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菌株来源患者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肝脓肿、败血症及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进行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及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的人数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菌株来源患者病死率高于对照组(χ^2=5.185,P=0.023)。结论高黏液表型MDR-KPN分布于多种类型标本及多个临床科室中,且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合并糖尿病、COPD、肝脓肿、败血症、入住ICU是高黏液表型MDR-KPN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 多重 高黏液表型 临床分布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酶的检测和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鹏鲲 陈定强 俞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4期3423-3425,共3页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碳青霉烯酶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该院从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151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并对其药敏结果进行归纳整理,用碳青霉烯酶表型试验进行检测,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已...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碳青霉烯酶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该院从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151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并对其药敏结果进行归纳整理,用碳青霉烯酶表型试验进行检测,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已知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在151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通过改良Hodge试验筛选出12株可能产碳青霉烯酶的菌株,其中有1株的金属酶试验为阳性,该12株菌经PCR扩增及测序确定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有5株,金属酶阳性株为IMP-4型金属酶,另外4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为KPC-2型。结论近年来该院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出现了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碳青霉烯类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 碳青霉烯酶 多重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和整合子、转座子遗传标记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继东 钱小毛 +1 位作者 糜祖煌 周丽珍 《微生物与感染》 2006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和遗传学背景。方法聚合酶链反应(RCR)法对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质粒AmpC酶基因、qacEΔ1-sull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整合子遗传标记(整...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和遗传学背景。方法聚合酶链反应(RCR)法对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质粒AmpC酶基因、qacEΔ1-sull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整合子遗传标记(整合酶基因)、Tn21/Tn501转座子遗传标记(汞离子还原酶基因)检测。结果TEM、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 DHA型质粒AmpC酶基因,aac(6′)-1型氮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整合子遗传标记(intI1整合酶基因),Tn21/Tn501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汞离子还原酶基因)检测阳性。结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Tn21/Tn501转座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 多重 基因 整合子 转座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南与舒巴坦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翔 孔晓明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0期3171-3173,共3页
目的分析亚胺培南与舒巴坦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4月临床住院患者的48份标本,共分离出48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实施改良Hodge实验,分析其是否为产碳青霉烯酶KPN,并分析KP... 目的分析亚胺培南与舒巴坦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4月临床住院患者的48份标本,共分离出48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实施改良Hodge实验,分析其是否为产碳青霉烯酶KPN,并分析KPN-CSTI抗生素药敏及联合药敏实验结果。结果 48株受试菌株全部为产碳青霉烯酶KPN;34株(70.83%)多粘菌素药敏实验为敏感,14株(29.17%)为中介,其中12株(85.71%)对庆大霉素耐药,2株(14.29%)对庆大霉素敏感,14株(100.00%)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耐药;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显示出显著的协同作用(ΣFIC≤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亚胺培南使用时可具有协同作用,对临床治疗KPN的疗效有提高作用,可作为临床调整治疗方式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 肺炎克雷伯 亚胺培南 头孢哌酮-舒巴坦 体外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学海 王华钧 +1 位作者 金法祥 陈秋美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并筛选出20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并筛选出20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20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及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75%、80%、65%和60%,其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Ⅱ基因阳性15株,aac(6’)-Ⅰb基因阳性1株,ant(3")-Ⅰ基因阳性16株,aph(3’)-Ⅰ基因阳性3株,ant(2")-Ⅰ基因阳性1株。结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aac(3)-Ⅱ、aac(6’)-Ib、ant(3")-Ⅰ、aph(3’)-Ⅰ和ant(2")-Ⅰ等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从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aac(6’)-Ib-Cr型和aph(3’)-Ⅰ均为国内首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多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危险因素及治疗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锦金 谢建宁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3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以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37例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双胎、低体重出生、侵入性操作史、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围生期窒息史均是败血症... 目的探讨儿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以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37例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双胎、低体重出生、侵入性操作史、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围生期窒息史均是败血症患儿的危险因素;多重耐药率为94.9%;经验性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愈率达62.5%,4例死亡,均检出产ESBLs菌株。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存在严重多重耐药,产ESBLs的检出率高,长期动态监测患儿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趋势,积极筛查存在多重耐药菌者,合理应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儿童 多重 肺炎克雷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丽玲 周湘君 +2 位作者 郑武娟 邓艳娴 李薇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R-KPN)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其治疗及防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东莞医院2017-2020年收治的124例肺炎克雷伯菌(KPN)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多重耐药分为MR-KPN组43例和... 目的:探讨儿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R-KPN)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其治疗及防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东莞医院2017-2020年收治的124例肺炎克雷伯菌(KPN)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多重耐药分为MR-KPN组43例和KPN组81例。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MR-KPN感染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标本来源均以痰液为主。患儿年龄、住院时间、预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双胎、既往病史(肺炎、泌尿道感染、其他疾病)、培养前使用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院内感染、静脉用糖皮质激素、肠外营养液、免疫抑制剂、住院使用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其他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胃管、导尿管、鼻饲管及其他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首次培养阳性前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MR-KPN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早产、培养前使用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和鼻饲置管为MR-KPN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培养前使用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和鼻饲置管是儿童发生MR-KPN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致2015年至2017年某三级医院收治的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娴 黄锡华 汪爱兰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8期1-2,共2页
目的:分析导致2015年至2017年某三级医院收治的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7年期间在某三级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的分泌物标本送至检验科进行... 目的:分析导致2015年至2017年某三级医院收治的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7年期间在某三级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的分泌物标本送至检验科进行病原菌检测,对检出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将分泌物标本中检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50例患者设为病原菌耐药组,将分泌物标本中检出敏感菌株的58例患者设为检出敏感菌株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导致2015年至2017年期间该院收治的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病原菌耐药组患者中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时间≥31 d、发热的时间≥8 d、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细菌感染、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时间≥15 d、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采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及导尿管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检出敏感菌株组患者中相应患者的占比,P<0.05。结论:患者入住ICU、住院的时间≥31 d、发热的时间≥8 d、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细菌感染、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时间≥15 d)、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采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是导致2015年至2017年该院收治的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高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成娟 武光瑞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7期1055-1058,1088,共5页
目的:分析ICU高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ultidrug-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MDR-KP)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影响因素,为临床MDR-KP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医院ICU收治发生下呼吸道肺... 目的:分析ICU高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ultidrug-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MDR-KP)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影响因素,为临床MDR-KP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医院ICU收治发生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感染的98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KP是否为MDR-KP将患者分为MDR-KP感染组(n=54)和非MDR-KP感染组(n=44),统计和分析患者发生MDR-KP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影响因素。结果:药敏结果显示,MDR-KP仅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10.00%),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25.00%~40.00%),而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的耐药率较高(>90.00%);单因素结果显示,ICU高龄患者发生MDR-KP感染与血糖、入住ICU时间、呼吸机使用时机、是否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如第3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药物)等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入住ICU时间≥7 d、使用呼吸机和呼吸机使用时间≥7 d是患者发生MD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高龄患者发生MDR-KP感染与入住ICU时间、使用呼吸机与否、呼吸机使用时间密切相关,而MDR-KP又具有极强的耐药性,一旦感染救治难度很大,故临床应当加强高危患者的管理,以避免或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学特点 高龄患者 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