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羟基生物碱及其抗结核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蕊 刘春艳 《科技视界》 2014年第11期6-8,44,共4页
多羟基生物碱是糖环上的氧原子被氮原子取代而形成的一系列衍生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与微生物中,药理学研究证实其具有高效的糖苷酶抑制活性,因此具有抗糖尿病、抗癌、抗结核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主要综述了多羟基生物碱的分类纯化及抗结核... 多羟基生物碱是糖环上的氧原子被氮原子取代而形成的一系列衍生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与微生物中,药理学研究证实其具有高效的糖苷酶抑制活性,因此具有抗糖尿病、抗癌、抗结核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主要综述了多羟基生物碱的分类纯化及抗结核活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羟基生物碱 结核病 结核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跖草中α-糖苷酶抑制活性多羟基生物碱类成分的ESIMS检识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国平 邓美勇 +3 位作者 周光雄 黄美燕 叶文才 叶春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为了检识国产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药材中多羟基生物碱类α-糖苷酶抑制剂成分,采用水提取、醇沉淀,再经离子交换树脂和葡聚糖LH20层析等步骤从鸭跖草中提取、富集和纯化总碱部位;采用离子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检测总生物... 为了检识国产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药材中多羟基生物碱类α-糖苷酶抑制剂成分,采用水提取、醇沉淀,再经离子交换树脂和葡聚糖LH20层析等步骤从鸭跖草中提取、富集和纯化总碱部位;采用离子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检测总生物碱中多羟基生物碱成分。从安徽绩溪产鸭跖草药材中检识到文献报道的多羟基生物碱成分,并可能提示存在文献未报道的其他多羟基生物碱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国产鸭跖草药材含有多羟基生物碱类α-糖苷酶抑制剂,可用于糖尿病治疗和保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跖草 多羟基生物碱 电喷雾离子化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多羟基生物碱类α-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婕 冯燕妮 +1 位作者 周光雄 叶春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420,共7页
α-糖苷酶抑制剂其结构类似于糖,可以竞争性的与α-糖苷酶结合,减少寡糖水解成单糖,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浓度,对糖尿病患者具有治疗作用。本文概述了天然产物来源的糖苷酶抑制剂这类化合物的应用、作用机制、来源植物、结构特点、生物活性... α-糖苷酶抑制剂其结构类似于糖,可以竞争性的与α-糖苷酶结合,减少寡糖水解成单糖,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浓度,对糖尿病患者具有治疗作用。本文概述了天然产物来源的糖苷酶抑制剂这类化合物的应用、作用机制、来源植物、结构特点、生物活性,提取分离方法、及其主要活性成分DNJ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糖苷酶抑制剂 多羟基生物碱 1-脱氧野尻霉素 1-脱氧甘露野尻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来源的糖类似物——多羟基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玉娜 王仲孚 黄琳娟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37-1344,共8页
多羟基生物碱是糖环上的氧原子被氮原子取代而形成的一系列衍生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与微生物中,药理学研究已经证实多羟基生物碱具有高效的糖苷酶抑制活性,糖苷酶在肠道的消化、糖蛋白加工、溶酶体代谢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多... 多羟基生物碱是糖环上的氧原子被氮原子取代而形成的一系列衍生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与微生物中,药理学研究已经证实多羟基生物碱具有高效的糖苷酶抑制活性,糖苷酶在肠道的消化、糖蛋白加工、溶酶体代谢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多羟基生物碱具有抗糖尿病、抗癌、抗病毒、治疗溶酶体疾病等多种药理活性.综述了这类化合物的结构、来源、分离纯化、生物活性及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羟基生物碱 糖类似物 糖苷酶抑制剂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类药材多羟基生物碱分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思源 张舜 +2 位作者 任丽颖 杨君君 寇晓娣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21-225,共5页
桑科植物Morus alba的药材,包括桑叶、桑枝、桑白皮(根皮)均含有多种多羟基生物碱,多羟基生物碱具有良好的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等药理作用,但多羟基生物碱与在大多数植物中常见的糖类物质结构也相似,且具有强极... 桑科植物Morus alba的药材,包括桑叶、桑枝、桑白皮(根皮)均含有多种多羟基生物碱,多羟基生物碱具有良好的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等药理作用,但多羟基生物碱与在大多数植物中常见的糖类物质结构也相似,且具有强极性及碱性,所以其分离纯化将是复杂艰难的工作,分离步骤繁琐,通常需要多次柱色谱。查阅文献后,还未见到有关分离多羟基生物碱固定相材料方面的综述。因此,作者就桑类多羟基生物碱的分离,包括:反相、正相、离子交换、亲水色谱方面进行了综述,且针对每种分离方法都分析了其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以硅胶键合离子液体为新型吸附材料的柱色谱的方法,这种新型材料具有与亲水色谱中两性离子固定相类似的结构特点,不同点是该固定相中阴阳离子之间是离子键连接,同时其显示出特殊的分离特性-"两性"的特点,以期为桑类药材中多羟基生物碱的分离提供帮助以及为新型桑类药物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成功分离多羟基生物碱也将为不同类型糖尿病的病人更针对性地用药提供条件。最后对新型硅胶键合离子液体固定相用于分离多羟基生物碱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其突出的优势为在色谱分析中,可根据离子液体的可调控性,来设计性的修饰固定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羟基生物碱 离子液体 分离 综述
原文传递
三脉菝葜根茎水部位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6
作者 梁永红 汪嘉诚 +6 位作者 黄慧莲 姚慧莹 鲁遇 王诚琪 钟海莹 余英才 张海燕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7-812,共6页
目的研究三脉菝葜根茎水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聚酰胺、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抗肿瘤活性,PNPG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目的研究三脉菝葜根茎水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聚酰胺、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抗肿瘤活性,PNPG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酪氨酸(1)、尿嘧啶核苷(2)、2-(2′,3′,4′-三羟基丁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3)、2-(1′,2′,3′,4′-四羟基丁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4)、2-(1′,2′,3′,4′-四羟基丁基)-5-(2″,3″,4″-三羟基丁基)-吡嗪(5)、尿嘧啶(6)、2-(1′,2′,3′,4′-四羟基丁基)-5-(1″,2″,3″,4″-四羟基丁基)-吡嗪(7)、薯蓣皂苷(8)、莽草酸(9)、吡嗪(10)、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葡萄糖苷(11)。化合物8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IC_(50)值为(2.36±0.26)μg/mL,3~5、7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值为(1.54±0.15)~(10.53±0.38)μg/mL。结论化合物1~7、10为首次从菝葜属中分离得到,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具有抗肿瘤活性,3~5、7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脉菝葜 根茎 水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肿瘤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多羟基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桑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韩伟立 刘利 +3 位作者 张晓琦 叶文才 潘一乐 姚新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95-698,共4页
目的:研究鲁桑Morus multicauli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离子交换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鲁桑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脱氧野尻霉素(1),fagom ine... 目的:研究鲁桑Morus multicauli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离子交换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鲁桑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脱氧野尻霉素(1),fagom ine(2),2-O-α-D-galactopyranosyl-1-deoxynojirimyc in(3),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4),山柰酚(5),槲皮素(6),莨菪亭(7),D-天门冬氨酸(8),L-脯氨酸(9),D-α-丙氨酸(10),肌醇c(11),胡萝卜苷(12)。结论:以上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桑 化学成分 多羟基生物碱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测定不同地区、不同采集期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 被引量:20
8
作者 关丽萍 郑光浩 +1 位作者 金晴昊 权迎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81-1882,共2页
关键词 RP-HPLC测定 1-脱氧野尻霉素 桑叶 采集期 《神农本草经》 多羟基生物碱 现代医学研究 桑科植物 祛风清热 风热感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枝水提取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陈震 汪仁芸 +1 位作者 朱丽莲 梁晓天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02-503,共2页
关键词 桑枝水提取物 多羟基生物碱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桑叶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伟立 张晓琦 +2 位作者 轧霁 赖烨才 叶文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9-641,共3页
目的:研究华桑Morus cathayana Hemsl.叶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华桑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脱氧野尻霉素(1)、fago... 目的:研究华桑Morus cathayana Hemsl.叶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华桑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1,4-dideoxy-1,4-imino-D-arabinitol(3)、2-O-α-D-galactopyranosyl-1-deoxynojirimycin(4)、4-O-β-D-glucopyranosylfagomine(5)、1,4-dideoxy-1,4-imino-(2-O-β-D-glucopyranosyl)-D-arabinitol(6)、肌醇c(7)。结论:以上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桑叶 化学成分 多羟基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白皮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仕云 何勇 +2 位作者 杨贤龙 张亮亮 吴宗好 《山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2期64-65,共2页
研究桑白皮的水溶性化学成分。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桑白皮水提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1,4-二脱氧-1,4-亚氨基-D-阿拉伯糖醇(3)、甜菜碱(4)、N... 研究桑白皮的水溶性化学成分。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桑白皮水提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1,4-二脱氧-1,4-亚氨基-D-阿拉伯糖醇(3)、甜菜碱(4)、N-脒基脯氨酸(5)。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 化学成分 多羟基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桑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景莹 张晓琦 +2 位作者 韩伟立 张云天 叶文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81-184,共4页
运用大孔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对蒙桑Morus mongolica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通过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l-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肌醇c(3)、m... 运用大孔吸附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对蒙桑Morus mongolica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通过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l-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肌醇c(3)、moracin M(4)、moracin M3-O-β-D-glucopyranoside(5)、umbelliferone(6)、scopoletin(7)、syringaresinol(8)、2,4,2′,4′-tetrahydroxychalcone(9)和胡萝卜苷(10)。其中化合物2、3、5~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9为一新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桑 化学成分 多羟基生物碱 2 4 2′ 4′-tetrahydroxychalc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分类学和化学分类学在农药创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欧晓明 唐德秀 《世界农药》 CAS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毫无疑问,分子分类学和化学分类学在农药创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途径如何获得成功?其挑战性工作又是什么呢?在过去10年中,不少研究机构和公司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研究开发转基因植物和合成适于高通量筛选的组合化学分子库,反... 毫无疑问,分子分类学和化学分类学在农药创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途径如何获得成功?其挑战性工作又是什么呢?在过去10年中,不少研究机构和公司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研究开发转基因植物和合成适于高通量筛选的组合化学分子库,反映了分子生物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然而,目前农药工业正面临着转基因植物和组合化学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迄今,组合化学尚未产生所预期的先导物,而遗传改良作物又受到人们的"贬抑",尤其是在欧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分类学 化学分类学 农药创制 柠檬素类化合物 双萜类化合物 多羟基生物碱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法鉴定桑叶中生物碱类成分 被引量:15
14
作者 沈小月 宋敏 杭太俊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37-1744,共8页
目的:建立LC-MS法对桑叶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对桑叶中生物碱类成分分别采用9-芴甲氧羰酰氯(FMOC-Cl)衍生化后ODS柱分离或Hypersil SCX色谱柱直接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化高分辨TOF/MS检测,结合MS/MS法和对照品对照法进行鉴定... 目的:建立LC-MS法对桑叶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对桑叶中生物碱类成分分别采用9-芴甲氧羰酰氯(FMOC-Cl)衍生化后ODS柱分离或Hypersil SCX色谱柱直接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化高分辨TOF/MS检测,结合MS/MS法和对照品对照法进行鉴定。结果:在所建立的条件下,共检测并鉴定4个生物碱成分(2-氧-α-D-半乳吡喃糖苷-1-脱氧野尻霉素、1-脱氧野尻霉素、荞麦碱和1,4-二脱氧-1,4-亚胺基-D-阿拉伯糖醇),衍生化法和直接测定法2种分离分析方法的鉴定结果相互验证。此外,9-芴甲氧羰酰氯(FMOC-Cl)柱前衍生化法亦适用于桑叶生物碱成分的准确定量,方法准确可靠。结论:桑叶中生物碱类成分鉴定为相关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2-氧-α-D-半乳吡喃糖苷-1-脱氧野尻霉素 1-脱氧野尻霉素 荞麦碱 1 4-二脱氧-1 4-亚胺基-D-阿拉伯糖醇 多羟基氮杂糖类生物碱 结构鉴定 阳离子交换 柱前衍生化 9-芴甲氧羰酰氯 液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广东桑叶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唐本钦 杨婷婷 +3 位作者 杨文强 王文婧 张晓琦 叶文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109-3113,共5页
目的研究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叶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HPLC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pNP法测定了多羟基生物碱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 目的研究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叶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HPLC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pNP法测定了多羟基生物碱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广东桑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胞苷(3)、2-(1′,2′,3′,4′-四羟基丁基)-5-(2″,3″,4″-三羟基丁基)-吡嗪(4)、2-(1′,2′,3′,4′-四羟基丁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5)、2-(1′,2′,3′,4′-四羟基丁基)-5-(1″,2″,3″,4″-四羟基丁基)-吡嗪(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9)、菊苣苷(10)、roseoside(11)、植醇(12)、伞形花内酯(13)、3-醛基吲哚(14)、咖啡酸乙酯(15)、蔗糖(16)、β-谷甾醇(17)、胡萝卜苷(18)。结论化合物5、6、14、15为首次从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7~13、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具有一定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桑 多羟基生物碱 Α-葡萄糖苷酶 胞苷 伞形花内酯
原文传递
桑叶黄酮对小鼠餐后血糖的影响及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英华 薛长勇 +2 位作者 王觐 张月红 郑子新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1,共2页
桑叶内含有多种成分,如多羟基生物碱、黄酮类、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类等,可降低血糖、调节血脂。现代医学证明桑叶中的多羟基生物碱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因此常用桑叶治疗糖尿病,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近年来研究表明,桑叶... 桑叶内含有多种成分,如多羟基生物碱、黄酮类、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类等,可降低血糖、调节血脂。现代医学证明桑叶中的多羟基生物碱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因此常用桑叶治疗糖尿病,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近年来研究表明,桑叶中多糖、黄酮等组分也有降糖作用,但作用机制不明确。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明确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调节血糖作用,用桑叶提取物灌胃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作用 叶黄酮 餐后血糖 小鼠 桑叶提取物 多羟基生物碱 黄酮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玉竹水溶性成分分离及其糖苷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梓晗 李春 晏仁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1-55,共5页
目的:研究玉竹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生物碱成分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组合运用多种离子交换树脂色谱对玉竹水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和MS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PNPG法和DNS法对所分离生物碱成分进行抗α-葡萄糖苷酶和抗α-淀... 目的:研究玉竹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生物碱成分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组合运用多种离子交换树脂色谱对玉竹水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和MS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PNPG法和DNS法对所分离生物碱成分进行抗α-葡萄糖苷酶和抗α-淀粉酶活性筛选。结果:从玉竹水提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2个多羟基生物碱,2个酰胺类化合物,3个氨基酸以及甜菜碱。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deoxynojirimycin(1),fagomine(2),L-azetidine-2-carboxylic acid(3),1,2(S)-pyrrolidinedicarboxamide(4),(2S)-citrullinamide(5),丝氨酸(6),γ-氨基丁酸(7)和甜菜碱(8)。对化合物1,2,4,5,8分别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1和2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98,0.272 mol·m L-1,作用效果优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500.493 mol·m L-1)。此外,化合物1对α-淀粉酶有抑制活性,IC50为0.681 mol·m L-1,但抑制活性较阿卡波糖(IC500.035 mol·m L-1)弱。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玉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有显著的抗α-葡萄糖苷酶活性。因此,多羟基生物碱类成分是玉竹发挥降血糖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 多羟基生物碱 Α-葡萄糖苷酶 Α-淀粉酶
原文传递
长穗桑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谭永霞 王洪庆 陈若芸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376-1379,共4页
目的研究长穗桑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离子交换树脂对长穗桑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长穗桑水提取物中分离到11个化合物,其中7个多羟基生物碱类化合物,2... 目的研究长穗桑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离子交换树脂对长穗桑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长穗桑水提取物中分离到11个化合物,其中7个多羟基生物碱类化合物,2个酰胺类化合物,1个氨基酸以及甜菜碱。分别鉴定为1-deoxynojirimycin(1),fagomine(2),3-epi-fago-mine(3),1,4-dideoxy-1,4-imino-D-arabinitol(4),2-O-α-D-galactopyranosyl-1-deoxynojirimycin(5),4-O-β-D-glucopyranosyl-fago-mine(6),1,4-dideoxy-1,4-imino-(2-O-β-D-glucopyranosyl)-D-arabinitol(7),(2S)-citrullinamide(8),grateloupinamide(9),天冬氨酸(10),甜菜碱(11)。化合物1~10分别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4个多羟基生物碱(1,5~7)以及1个酰胺类化合物(9)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的IC50为0.07μmol.L-1;化合物5的IC50为0.39μmol.L-1,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acarbose,IC50=0.52μmol.L-1)相当;化合物6,7,9的IC50值在1~5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桑 多羟基生物碱 Α-葡萄糖苷酶
原文传递
广东桑根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东玲 张晓琦 +3 位作者 黄晓君 何雪梅 王国才 叶文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978-1982,共5页
目的:研究桑科植物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东桑根皮的70%乙醇提取物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sanggenol O(1),kuwan... 目的:研究桑科植物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东桑根皮的70%乙醇提取物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sanggenol O(1),kuwanon S(2),moracin C(3),mulberrofuran A(4),mulberrofuran B(5),mulberrofuran C(6),mulberrofuran G(7),mulberroside A(8),mulberroside C(9),1-deoxynojirimycin(10),2-O-α-D-galactopyranosyl-1-deoxynojirimycin(11),fagomine(12),白桦酸(13),熊果酸(14)和β-谷甾醇(15)。结论:化合物1~6和8~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桑 异戊烯基黄酮 苯骈呋喃 多羟基生物碱
原文传递
从传统中药到新型降血糖药
20
作者 李昌祁 吉梅 《糖尿病之友》 2021年第7期42-43,共2页
桑枝总生物碱片去年3月18日,北京五和博澳药业申报的5类新药桑枝总生物碱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桑枝总生物碱片是中药桑枝的提取物,主要成分是一组多羟基生物碱及其苷类化合物,包括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 桑枝总生物碱片去年3月18日,北京五和博澳药业申报的5类新药桑枝总生物碱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桑枝总生物碱片是中药桑枝的提取物,主要成分是一组多羟基生物碱及其苷类化合物,包括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最高。桑枝总生物碱通过抑制小肠壁细胞和寡糖竞争,与α-葡萄糖苷酶可逆性地结合,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降解,造成肠道的葡萄糖吸收缓慢,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壁细胞 餐后血糖 降血糖药 苷类化合物 多羟基生物碱 生物碱 桑枝 葡萄糖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