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岩结构体多级应力控制防冲实践及动态调控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善坤 刘军 +1 位作者 王永仁 张宁博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7-1064,1102,共9页
通过对煤岩结构体受力状态的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实践,提出了从区域应力协调到局部应力控制的煤岩结构体多级应力控制防冲技术理论。针对深部采场应力多变和冲击危险影响因素多样,建立以煤岩结构体应力/强度比及冲击危险多参量组合评价... 通过对煤岩结构体受力状态的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实践,提出了从区域应力协调到局部应力控制的煤岩结构体多级应力控制防冲技术理论。针对深部采场应力多变和冲击危险影响因素多样,建立以煤岩结构体应力/强度比及冲击危险多参量组合评价的应力控制动态调控技术。研究发现,煤岩结构体的冲击失稳孕育过程与组合煤岩试件的受力失稳过程基本相同,以煤岩结构体稳定性为基础,应力控制为中心的多级应力控制技术可有效控制冲击地压,在强冲击危险工作面切眼对掘期间,根据多参量监测评价系统及现场防冲实时反馈信息动态调整局部应力控制技术及相关卸压参数,实现了切眼的顺利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结构体 冲击地压 多级应力控制 孕育过程 动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应用于沥青高温性能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董强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38,共4页
选用8种不同种类的沥青材料,按照AASHTO TP70-13(2013)所规定的多级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MSCR)进行了一系列试验。通过试验发现,在温度-Jnr双对数坐标下,沥青的不可恢复柔量与温度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相比表现出更... 选用8种不同种类的沥青材料,按照AASHTO TP70-13(2013)所规定的多级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MSCR)进行了一系列试验。通过试验发现,在温度-Jnr双对数坐标下,沥青的不可恢复柔量与温度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相比表现出更为复杂的高温力学行为;另一方面,改性沥青的不可恢复柔量差Jnrdiff远大于基质沥青,按照AASHTO MP19-10(2013)中关于Jnrdiff不大于75%作为交通量等级划分指标对于某些改性沥青并不适用,该指标的应用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 不可恢复柔量差 不可恢复柔量 交通量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等效关系的汽车零部件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禄 周炜 张学文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77,共7页
对于预测多级应力加载下的汽车零部件疲劳寿命,已有的相关非线性模型通常需要依赖大量的试验数据,或者较难选取合适的基准值,使得疲劳可靠性理论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此问题,基于材料疲劳寿命特性曲线,通过分析两级应... 对于预测多级应力加载下的汽车零部件疲劳寿命,已有的相关非线性模型通常需要依赖大量的试验数据,或者较难选取合适的基准值,使得疲劳可靠性理论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此问题,基于材料疲劳寿命特性曲线,通过分析两级应力之间疲劳损伤转化过程,建立了一种考虑相邻载荷作用的等效转化关系,推导了两级、三级及更高应力等级情况下相邻应力之间的疲劳累积损伤等效公式和剩余疲劳寿命的表达式,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力等效关系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的计算过程仅需不低于两级应力的材料疲劳寿命试验结果。采用二级、三级、四级及五级应力加载试验数据,分别计算并对比了Miner模型、Manson模型、Subramanyan模型、Hashin模型及新模型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和最大值,进一步汇总了两级至五级应力下各模型疲劳累积损伤与疲劳累积寿命的预测结果、各模型预测疲劳损伤与试验疲劳损伤之差的分布。结果表明,基于相邻载荷作用等效转化的新模型在疲劳寿命的整体预测结果优于Miner模型、Manson模型、Subramanyan模型及Hashin模型,可更为准确地应用于材料多级应力下的疲劳寿命/损伤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疲劳寿命 等效转化 汽车零部件 多级应力
原文传递
多级传力预应力端锚荷载传递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绪刚 赵斌 卢文胜 《结构工程师》 2009年第6期104-110,共7页
多级传力预应力端锚是一种新型的锚具形式。试验研究了该类锚具在不同螺旋筋和箍筋配置及其表面形式下的荷载传递性能。结果表明当螺旋筋及箍筋配筋间距为50mm,钢筋采用螺纹钢时,该类锚具荷载传递性能良好。通过数值分析,讨论了该类锚... 多级传力预应力端锚是一种新型的锚具形式。试验研究了该类锚具在不同螺旋筋和箍筋配置及其表面形式下的荷载传递性能。结果表明当螺旋筋及箍筋配筋间距为50mm,钢筋采用螺纹钢时,该类锚具荷载传递性能良好。通过数值分析,讨论了该类锚具的应力分布模式,表明约27.4%的张拉荷载通过第二级和端部锚板传递,验证了锚具多级设计的合理性。数值分析进一步表明该类锚具下螺旋筋配筋范围宜在1.0b(b 为正方形试件截面尺寸)左右,首圈螺旋筋离锚具顶部高度宜小于5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应力端锚 锚固体系 荷载传递 试验研究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CHABOCHE模型参数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5
作者 张禄 任春晓 +1 位作者 高金 刘宏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8-268,共11页
通过对相邻应力之比、材料S-N特性曲线双对数斜率及前一级疲劳累积损伤3项要素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CHABOCHE模型参数的非线性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在参考多个非线性疲劳模型作用系数构成要素基础上,分析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所涉及构成... 通过对相邻应力之比、材料S-N特性曲线双对数斜率及前一级疲劳累积损伤3项要素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CHABOCHE模型参数的非线性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在参考多个非线性疲劳模型作用系数构成要素基础上,分析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所涉及构成函数要素,结合已有疲劳试验数据分析,并引入CHABOCHE模型的参数,提出一种用于疲劳寿命预测的新的作用系数。运用两级及多级疲劳试验数据,分别计算并对比MINER模型、MANSON-HALFORD模型、YG模型、YUE模型、HAGHGOUEI模型、GAO模型、ZHAO模型、ZHANG模型、SUBRAMANYAN模型、HASHIN模型及新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精度更高,该模型在多级应力载荷下的金属材料结构设计与疲劳寿命预测方面具有工程应用价值及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BOCHE模型 非线性模型 多级应力 疲劳损伤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侏罗系陆相页岩各向异性动静态弹性参数建模
6
作者 刘卫华 王洋 +4 位作者 陈祖庆 陈超 沈珲 张方南 仉涛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8,共16页
动、静态弹性参数转换关系对陆相页岩储层压裂改造、钻井方案设计、地应力预测等地质工程问题有重要意义.但页岩的本征各向异性及动、静态弹性参数的强压力依赖性对建立各向异性背景下的动、静弹性参数转换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次实验... 动、静态弹性参数转换关系对陆相页岩储层压裂改造、钻井方案设计、地应力预测等地质工程问题有重要意义.但页岩的本征各向异性及动、静态弹性参数的强压力依赖性对建立各向异性背景下的动、静弹性参数转换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次实验研究基于10组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页岩样品的各向异性动、静态弹性参数联合测试,建立了模拟原位有效应力条件下各向异性动、静态弹性参数建模工作流程.多级偏应力循环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垂直还是平行层理方向,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均系统性地大于对应的静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并且动、静态弹性参数都表现出明显的压力依赖性.根据围压为20 MPa时的实测数据,直接建立了垂直层理方向模拟原位应力的动、静杨氏模量和泊松比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假定动态、静态杨氏模量各向异性的关系不依赖于所施加应力大小,建立了动、静态杨氏模量各向异性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而间接获得了模拟原位应力条件下的平行层理方向静态杨氏模量.各向异性背景下的动、静态弹性参数转换模型可将测井或地震数据转换为原位有效应力条件下的静态弹性参数,并可为各向异性背景下页岩储层地应力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杨氏模量 泊松比 动静态转换 多级应力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nson-Halford模型改进的疲劳损伤预测模型
7
作者 晋杰 张禄 +1 位作者 周炜 汪云峰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9-198,共10页
为了预测在多级应力加载条件下汽车零部件的疲劳损伤,提出一种基于Manson-Halford模型改进的疲劳损伤预测模型。首先,基于材料S-N特性曲线的关系式,在解析Gao模型中非线性作用系数的结构形式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并引入相邻应力幅值... 为了预测在多级应力加载条件下汽车零部件的疲劳损伤,提出一种基于Manson-Halford模型改进的疲劳损伤预测模型。首先,基于材料S-N特性曲线的关系式,在解析Gao模型中非线性作用系数的结构形式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并引入相邻应力幅值之比、材料S-N对数特性直线的斜率、前一级疲劳累积损伤这3项参数,作为非线性疲劳损伤模型中作用系数的构成要素。在兼顾Manson-Halford模型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基于Manson-Halford模型改进的疲劳损伤预测模型。其次,为验证新模型的预测效果,采用了4种材料的两级至五级疲劳试验数据,从疲劳损伤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与疲劳损伤相对误差的最大值两项指标,分别对比了Miner模型、Manson-Halford模型、Gao模型、YG模型、Yue模型、Haghgouei模型及新模型的预测结果。其中,疲劳试验数据不仅涉及高周寿命的情况,也包含高周寿命与低周寿命相结合的情况。最后,对两级至五级疲劳损伤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之差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最小值、最大值及标准差统计值判定各模型的优劣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特别在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混合应力时,新模型的预测效果相较于其他几种模型具有一定优势,证明了新模型在疲劳损伤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疲劳损伤 Manson-Halford模型 汽车零部件 多级应力
原文传递
一种阶梯块谱下的疲劳累积损伤模型
8
作者 张禄 刘宏利 任春晓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8-1235,共8页
针对阶梯块谱下的材料疲劳寿命预测问题,尤其是已有相关非线性模型的计算参数依赖大量试验数据或较难选取合适的基准值,导致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有一定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相邻载荷的作用系数α_(i)=(S_(i+1)/S_(i))1/b lg K,该系... 针对阶梯块谱下的材料疲劳寿命预测问题,尤其是已有相关非线性模型的计算参数依赖大量试验数据或较难选取合适的基准值,导致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有一定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相邻载荷的作用系数α_(i)=(S_(i+1)/S_(i))1/b lg K,该系数中两个参数b、K来自材料疲劳寿命关系式S=KN^(-b)。结合前人的二级、三级、四级应力加载试验结果,分别计算并对比了与多种疲劳损伤模型的结果。结果表明,新模型在疲劳寿命/损伤的预测结果优于Miner模型、Manson模型、Subramanyan模型及Hashin模型,可更为准确地预测阶梯块谱下的疲劳寿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块谱 疲劳损伤 疲劳寿命 多级应力 作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琨 郝培文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共4页
以成品SBS改性沥青与阿尔巴尼亚岩沥青进行高模量沥青的制备,通过复合改性工艺以期达到均衡高模量沥青高低温使用性能的目的。对制备完成的高模量沥青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对其高温、低温等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以复合改性工艺制备的高... 以成品SBS改性沥青与阿尔巴尼亚岩沥青进行高模量沥青的制备,通过复合改性工艺以期达到均衡高模量沥青高低温使用性能的目的。对制备完成的高模量沥青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对其高温、低温等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以复合改性工艺制备的高模量沥青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与低温使用性能;为研究高模量沥青应用于中面层时的路用使用性能,进行了AC-20型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及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说明复合改性高模量沥青与其他沥青相比具有优异的综合路用性能;另一方面,由于高模量沥青的运动粘度较高在实际使用时要注意压实工艺及施工温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沥青 多级应力重复蠕变试验 不可恢复蠕变柔量 零剪切粘度 中面层 混合料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高温蠕变变形的粘弹性组成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琨 郝培文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126,172,共6页
选用8种沥青材料,根据AASHTO MP19所规定进行了多级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MSCR),通过Burgers模型对沥青进行了粘弹性参数分析。沥青在46℃以上温度时弹性变形很小,基质沥青的变形以粘性变形为主导;聚合物改性沥青在相对较低温度时以变... 选用8种沥青材料,根据AASHTO MP19所规定进行了多级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MSCR),通过Burgers模型对沥青进行了粘弹性参数分析。沥青在46℃以上温度时弹性变形很小,基质沥青的变形以粘性变形为主导;聚合物改性沥青在相对较低温度时以变形延迟弹性变形为主,随温度进一步升高其粘性变形增大、弹性变形下降;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延迟弹性变形比例可以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维持稳定,这个稳定区间的大小与加载应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 Buger模型 不可恢复蠕变差 粘性分量 粘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韧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11
作者 文林 侯睿 《石油沥青》 2023年第6期13-18,33,共7页
以SBS和PE作为主要改性剂进行高强高韧改性沥青的制备,通过复合改性工艺以期达到沥青高低温使用性能均衡提高的目的,对制备完成的高强高韧沥青进行常规性能和流变学试验,分析认为以复合改性工艺制备的高强高韧改性沥青具有优良的高温与... 以SBS和PE作为主要改性剂进行高强高韧改性沥青的制备,通过复合改性工艺以期达到沥青高低温使用性能均衡提高的目的,对制备完成的高强高韧沥青进行常规性能和流变学试验,分析认为以复合改性工艺制备的高强高韧改性沥青具有优良的高温与低温路用性能。进行了AC-25级配高强高韧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优化设计及性能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强高韧改性沥青混合料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具有优异的综合路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高韧改性沥青 多级应力重复蠕变试验 混合料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odynamic design of a cascade refrigeration system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by applying mixed 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 被引量:2
12
作者 Meysam Kamalinejad Majid Amidpour S.M.Mousavi Naeynia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998-1008,共11页
Liquefied natural gas(LNG) is the most economical way of transporting natural gas(NG) over long distances. Liquefaction of NG using 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requires high operating and capital cost. Due ... Liquefied natural gas(LNG) is the most economical way of transporting natural gas(NG) over long distances. Liquefaction of NG using 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requires high operating and capital cost. Due to lack of systematic design methods for multistage refrigeration cycles,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to determine optimal cycle are largely trial-and-error. In this paper a novel mixed 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MINLP)model is introduced to select optimal synthesis of refrigeration systems to reduce both operating and capital costs of an LNG plant. Better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design improvement is illustrated on composite curve(CC) and exergetic grand composite curve(EGCC) of pinch analysis diagrams. In this method a superstructure representation of complex refrigeration system is developed to select and optimize key decision variables in refrigeration cycles(i.e. partition temperature, compression configuration, refrigeration features, refrigerant flow rate and economic trade-off). Based on this method a program(LNG-Pro) is developed which integrates VBA,Refprop and Excel MINLP Solver to automate the methodology. Design procedure is applied on a sample LNG plant to illustrate advantages of using this method which shows a 3.3% reduction in total shaft work consu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cade refrigeration cycle synthesis CRYOGENIC Liquefied natural gas MIN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