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多潜能性维持因子5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稳 李勇 +3 位作者 张龙超 王立刚 颜华 王立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13-1518,共6页
旨在研究猪多潜能性维持因子5(Dppa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通过基因池测序的方法寻找该基因的突变位点,并采用PCR-RFLP进行基因型检测,最后将其与大白猪和北京黑猪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在猪D... 旨在研究猪多潜能性维持因子5(Dppa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通过基因池测序的方法寻找该基因的突变位点,并采用PCR-RFLP进行基因型检测,最后将其与大白猪和北京黑猪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在猪Dppa5基因外显子上存在2个错义突变位点(g.363T>C和g.844G>T)。(2)2个位点在大白猪和北京黑猪上均表现出多态性。(3)2个位点对经产母猪的仔猪初生窝质量的影响显著,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不显著。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可将该基因作为影响母猪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之一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潜能性维持因子5基因 繁殖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潜能性维持因子Nanog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运海 方富贵 +1 位作者 利光辉 章孝荣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11期18-21,共4页
胚胎干细胞(ES)在可以无限增殖的同时具有分化为成体所有类型体细胞的潜能。上述特性直接决定了ES在医学、农业以及生物学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尤其是在一些人类疾病的治疗上最为人们所看好。已知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 胚胎干细胞(ES)在可以无限增殖的同时具有分化为成体所有类型体细胞的潜能。上述特性直接决定了ES在医学、农业以及生物学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尤其是在一些人类疾病的治疗上最为人们所看好。已知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inhibitory factor,LIF)是通过激活Stat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来维持小鼠ES细胞自我更新的,然而LIF/Stat3并不是维持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以及人ES细胞处于多潜能状态的必需因素。这说明可能还存在其他调控机制来实现这一功能。Nanog则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一个ES细胞自我更新维持因子,它可以独立地在LIF/Stat3因素撤去的情况下支持ES细胞的自我更新。文章重点介绍了Nanog因子的发现、编码基因的序列特征以及表达调控,期望为家畜ES细胞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G 胚胎干细胞 白血病抑制因子 自我更新 多潜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的嗅上皮神经干细胞具有多潜能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高亮 曹莉 +2 位作者 苏志达 朱燕玲 何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85-989,共5页
目的:探讨成体嗅上皮神经干细胞(olfactory epithelium neural stem cells)的培养方法及其体外分化的多潜能性。方法:使用中性蛋白酶和Ⅰ型胶原酶分阶段酶解消化嗅上皮,富集嗅上皮神经干细胞,扩增细胞,用加入生长因子bFGF和EGF的无血清... 目的:探讨成体嗅上皮神经干细胞(olfactory epithelium neural stem cells)的培养方法及其体外分化的多潜能性。方法:使用中性蛋白酶和Ⅰ型胶原酶分阶段酶解消化嗅上皮,富集嗅上皮神经干细胞,扩增细胞,用加入生长因子bFGF和EGF的无血清培养液促使其形成神经球。血清诱导神经球分化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分化细胞。结果:原代培养的嗅上皮神经干细胞呈集落样增殖,集落中的细胞表达在体分子标记GBC2和细胞角蛋白5。传代细胞用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可增殖形成神经球。用含血清的培养液可诱导神经球分化;从神经球迁移出的分化细胞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其中包含有TUJ1阳性的神经元、P75NGFR阳性的嗅鞘细胞、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和NG2阳性的寡突胶前体细胞,同时也存在有nestin阳性的神经干细胞。结论:成体嗅上皮神经干细胞可体外培养增殖形成神经球,神经球细胞具有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寡突胶前体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上皮 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化 多潜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灵长类动物精原干细胞及其多潜能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范翠花 兰风华 张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精原干细胞(SSC)既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又能分化成精子,是雄性动物体内唯一能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的成体干细胞。最新研究发现,SSC在体外特殊培养条件下能够去分化形成胚胎样多潜能干细胞,进而转分化生成3个胚层来源的细胞。上述研究主要... 精原干细胞(SSC)既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又能分化成精子,是雄性动物体内唯一能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的成体干细胞。最新研究发现,SSC在体外特殊培养条件下能够去分化形成胚胎样多潜能干细胞,进而转分化生成3个胚层来源的细胞。上述研究主要是在非灵长类动物体内进行的。本文主要针对非灵长类动物SSC的生物学特性、分离纯化、培养、鉴定、移植等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对其多潜能性及可塑性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旨在探讨SSC在男性不育症治疗和人类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干细胞 多潜能性 可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维持多潜能性的能力与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丽娜 缪竞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0期7539-7542,共4页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成体细胞能够重新编程回到胚胎状态,这为利用成体干细胞治疗疾病提供了可能。现在虽然有不少关于干细胞增殖能力及自我更新的研究报道,但对其机制还缺乏深入的了解。目的:对国内外关于干细胞维持多潜能性的能力与机...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成体细胞能够重新编程回到胚胎状态,这为利用成体干细胞治疗疾病提供了可能。现在虽然有不少关于干细胞增殖能力及自我更新的研究报道,但对其机制还缺乏深入的了解。目的:对国内外关于干细胞维持多潜能性的能力与机制研究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93-01/2010-03关于干细胞维持多潜能性能力机制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stemcells,pluripotency,mechanism"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干细胞多潜能性能力维持机制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22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干细胞主要通过一些主要的转录因子的表达、表观遗传学的调控和一些microRNAs(miRNAs)的作用来维持其多潜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转录因子调节网络中的主要成员Oct4、Nanog及Sox2和一些表观遗传学修饰如组蛋白和DNA的甲基化以及miRNAs共同作用来抑制那些促进干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和激活那些有助于维持干细胞多能性维持的基因表达,进而形成一个相互调控和依存的网络来维持干细胞的多能性和自我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潜能性 自我更新 干细胞 转录因子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曌婷 陈凌懿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5期289-295,共7页
胚胎干细胞可作为细胞替代治疗中很好的供体细胞来源。但由于伦理学的原因,限制了胚胎干细胞在细胞替代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而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细胞)的出现则提供了一种替代胚胎干细胞的多潜能性细... 胚胎干细胞可作为细胞替代治疗中很好的供体细胞来源。但由于伦理学的原因,限制了胚胎干细胞在细胞替代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而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细胞)的出现则提供了一种替代胚胎干细胞的多潜能性细胞。因为iPS细胞的建立不需要卵细胞,也不破坏发育中的胚胎,所以iPS细胞不涉及伦理学问题。而且iPS细胞的建立相对简单,重复性好。因此,iPS细胞在细胞替代治疗和再生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回顾iPS细胞技术发展的历史,介绍现有的建立iPS细胞的不同方法和评估iPS细胞质量的手段,展望iPS细胞在细胞替代治疗上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 重编程 细胞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和多潜能性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7
作者 李玫颖 曹邦荣 +1 位作者 梁胜梅 马士淇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4年第8期698-704,共7页
中性粒细胞是人类血液中最丰富的髓系细胞,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潜在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具有短暂生命周期、终末分化和非增殖性等特性,其对肿瘤进展相关的意义需要深入了解。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异质... 中性粒细胞是人类血液中最丰富的髓系细胞,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潜在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具有短暂生命周期、终末分化和非增殖性等特性,其对肿瘤进展相关的意义需要深入了解。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异质性和多潜能性特征。本文综述了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和多潜能性对肿瘤进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肿瘤细胞的互作,为靶向中性粒细胞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一个潜在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 肿瘤微环境 异质 多潜能性
原文传递
胚胎干细胞多潜能性维持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庆忠 刘以训 韩春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556-1566,共11页
分离于着床前胚胎内细胞团的胚胎干细胞是多潜能性细胞,在胚泡注射后能产生3个胚层的所有细胞和组织类型.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胚胎干细胞保持其多潜能性,即维持其多向发育潜能及在不分化状态下的对称性细胞分裂能力.胚胎干细胞的多潜能... 分离于着床前胚胎内细胞团的胚胎干细胞是多潜能性细胞,在胚泡注射后能产生3个胚层的所有细胞和组织类型.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胚胎干细胞保持其多潜能性,即维持其多向发育潜能及在不分化状态下的对称性细胞分裂能力.胚胎干细胞的多潜能性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基础.胚胎干细胞可作为基因敲除或转基因动物的供体细胞、哺乳动物发育的体外模型和再生医学中进行细胞治疗的细胞库.要实现这些目的,必须建立化学成分明确的培养体系并在体外长期培养过程中保持胚胎干细胞的多潜能性,同时应能够对其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因此,理解和阐明胚胎干细胞多潜能性维持的分子机制是首要前提.本文概述了该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LIF/STAT3,BMPs/Smads,canonicalWnt,TGFβ/activin/nodal,PI3K和FGF等信号通路以及oct4,nanog等多潜能性维持相关基因,并对小鼠和人ES细胞多潜能性维持系统的调控机制及其差异进行了探讨.进一步阐明这些信号通路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胚胎干细胞多潜能性维持系统的调控机制将是未来胚胎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多潜能性 信号通路 多潜能性维持相关基因 分子机制 潜能 定向诱导分化 转基因动物 调控机制 维持系统
原文传递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蒋兴然 陆士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6-461,共6页
分化成熟的体细胞可在体外被重编程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后者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发育多潜能性,同时避免了免疫排斥和伦理问题。患者特异性的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将成为再生医学、药物筛选和毒理测试的理想工具。
关键词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 体细胞重编程 发育多潜能性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干细胞的多潜能性
10
作者 Erie Dolgin 李亚萍(译) 《生物技术世界》 2008年第5期83-84,共2页
研究人员鉴定了在干细胞研究中调节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关键因素。多潜能干细胞能分化为“在体内生长为所有细胞类型的”子细胞,或者能被刺激分化为一种专门的状态。2006年,两个研究组分别发表了热点文章,开始揭示“控制多潜能性分化决... 研究人员鉴定了在干细胞研究中调节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关键因素。多潜能干细胞能分化为“在体内生长为所有细胞类型的”子细胞,或者能被刺激分化为一种专门的状态。2006年,两个研究组分别发表了热点文章,开始揭示“控制多潜能性分化决定”的调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多潜能性 分化 自我更新 研究人员 细胞类型 调控网络
原文传递
为什么干细胞可以维持多潜能性?
11
《中学生物教学》 2015年第20期1-1,共1页
为什么干细胞研究这么火热,因为其具有多向性,可以转变成机体中任何类型的细胞,而这种潜能常常被研究者用来移除机体损伤或病变的组织细胞,但控制干细胞具有多向潜能的机制目前还并不清楚。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Genes&Development上... 为什么干细胞研究这么火热,因为其具有多向性,可以转变成机体中任何类型的细胞,而这种潜能常常被研究者用来移除机体损伤或病变的组织细胞,但控制干细胞具有多向潜能的机制目前还并不清楚。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Genes&Development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基础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小鼠的胚胎干细胞(mE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潜能性 国际杂志 细胞研究 机体损伤 基础科学研究 组织细胞 多能 多向 重编程 分化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转染制备绵羊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聪慧 赵帅 +6 位作者 张译元 王立民 李炜杰 赵兴旺 丁新平 张银国 周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5,共7页
为优化获得绵羊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 cell)的诱导条件,通过4-D电转染仪,将含有人Oct4、Sox2及Klf4、c-Myc及lin28基因的3个质粒共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从EH-100、EN-150、CZ-167、CA-137电转程序筛选出适合绵羊成纤维细胞的电转染程序... 为优化获得绵羊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 cell)的诱导条件,通过4-D电转染仪,将含有人Oct4、Sox2及Klf4、c-Myc及lin28基因的3个质粒共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从EH-100、EN-150、CZ-167、CA-137电转程序筛选出适合绵羊成纤维细胞的电转染程序;探讨不同细胞密度、质粒质量浓度、质粒质量浓度比及维生素C对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EH-100电转程序,在细胞密度为5×106 mL-1、质粒质量浓度比为1∶1∶1、质粒总质量浓度为0.1mg·L-1、培养液中添加维生素C的质量浓度为0.05mg·L-1时,AP染色阳性(AP+)克隆形成的效率可达到14.0%。说明,优化后的电转染方法和培养方案可有效提高绵羊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制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转染 绵羊成纤维细胞 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牛雄性生殖干细胞源类ES细胞的分离培养与多能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武子 沈文正 +1 位作者 华进联 窦忠英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1-755,共5页
雄性生殖干细胞(male germ stem cells , mGSCs)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 ,且终生存在于性分化后的睾丸中。从20周胎牛分离睾丸细胞,2步连续贴壁速率差法能有效纯化胎牛mGSCs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9阳性细胞... 雄性生殖干细胞(male germ stem cells , mGSCs)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 ,且终生存在于性分化后的睾丸中。从20周胎牛分离睾丸细胞,2步连续贴壁速率差法能有效纯化胎牛mGSCs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9阳性细胞的比例达到95.8 %。原代与支持细胞共培养,出现隆突状和鸟巢状两种细胞集落。获得1株传至4代仍呈现集落生长的细胞株,且集落AKP染色阳性。对第3代鸟巢状细胞集落免疫组化和诱导分化分析,结果显示:SSEA1和Oct-4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短期内可自发形成c-kit染色阳性的分化态精原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形成了表达神经丝蛋白(Neuro filament ,NF)的神经样细胞和表达α-actin的心肌样细胞团。试验结果表明:20周胎牛雄性生殖干细胞在体外可形成具有多分化潜能性的类胚胎干(embryonic stem,ES)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牛 生殖干细胞 类胚胎干细胞 多潜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水来源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性状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保伟 刘慧 +5 位作者 刘大庆 吕洋 陈琳 岳文 李艳华 裴雪涛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0年第5期655-659,665,共6页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羊水来源干细胞(hAFSC),观察分析其基本的生物学性状。方法:取孕中期产前诊断所抽取的羊水,离心收集细胞,然后贴壁培养获得hAFSC。在细胞培养的基础上,观察hAFSC的形态;研究其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及...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羊水来源干细胞(hAFSC),观察分析其基本的生物学性状。方法:取孕中期产前诊断所抽取的羊水,离心收集细胞,然后贴壁培养获得hAFSC。在细胞培养的基础上,观察hAFSC的形态;研究其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及不同代次细胞表面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4(SSEA-4)表达率的变化;利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干性基因的表达;利用诱导培养基诱导,检测其向肝样细胞与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hAFSC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形态;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群体倍增时间约为36 h;细胞周期检测G0/G1期细胞约占86.7%,S+G2/M期细胞约占13.3%;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hAFSC表达SSEA-4,且SSEA-4阳性率随传代次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hAFSC在mRNA水平上表达Nanog、Oct4和Rex1等胚胎干细胞标志性基因;经诱导培养基诱导后,hAFSC可以向肝样细胞与成骨细胞分化。结论:hAFSC是一群呈成纤维细胞样,有良好增殖能力,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加之其来源方便,伦理学限制较少,因此在细胞治疗及组织工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水来源干细胞 细胞培养 多潜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捷 缪朝玉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3,13,共4页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C)自2006年问世,就备受全球各大实验室广泛关注,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新的里程碑。本篇综述旨在回顾多潜能性的研究历史,重点介绍IPSC培养技术,探讨IPSC培养技术在细胞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C)自2006年问世,就备受全球各大实验室广泛关注,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新的里程碑。本篇综述旨在回顾多潜能性的研究历史,重点介绍IPSC培养技术,探讨IPSC培养技术在细胞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综述及论著,本文归纳总结近年来IPSC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该领域后续的探索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潜能性细胞 IPSC培养技术 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尿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应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明 孙震晓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3-1109,共7页
人尿源性干细胞(human urine-derived stem cells,hUSCs)是从人尿液中通过常温离心分离培养出来的具有良好增殖活性和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其在组织器官修复、疾病治疗、药物活性及毒性替代筛选等领... 人尿源性干细胞(human urine-derived stem cells,hUSCs)是从人尿液中通过常温离心分离培养出来的具有良好增殖活性和多向分化能力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其在组织器官修复、疾病治疗、药物活性及毒性替代筛选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且已能实现多种途径向尿源性多潜能干细胞(urine-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u-iPSCs)转化,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人尿液源性干细胞的来源尚不明确,定向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分化的条件选择及如何提高重编程效率等.本文对hUSCs的来源、分离培养方法、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由hUSCs向u-iPSCc诱导的方法及其应用前景,为hUSCs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源干细胞 分离培养 生物学特征 应用 尿源多潜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体外诱导胚胎性癌B7—2细胞分化对MS3基因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何全品 林斯骏 +1 位作者 许以盛 姚錱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6年第4期325-330,共6页
MScDNA是多潜能胚胎性癌细胞专一的顺序,HMBA可诱导B 7—2细胞分化为原始内胚层样细胞。用定量细胞质RNA点印迹杂交法分析了MS基因在小鼠胚胎性癌B 7—2细胞经HMBA诱导前和诱导后的表达水平。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被用作阴性对照,MS基... MScDNA是多潜能胚胎性癌细胞专一的顺序,HMBA可诱导B 7—2细胞分化为原始内胚层样细胞。用定量细胞质RNA点印迹杂交法分析了MS基因在小鼠胚胎性癌B 7—2细胞经HMBA诱导前和诱导后的表达水平。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被用作阴性对照,MS基因的表达水平在B 7—2细胞经HMBA诱导5天后下降了86%。鉴于HMBA对B 7—2细胞的诱导效率约为90%,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在HMBA诱导分化中,MS基因的表达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癌细胞(EC) 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 诱导分化 多潜能胚胎癌细胞 专一的顺序 点印迹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凌懿 刘林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1-635,共15页
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是通过在分化的体细胞中表达特定的几个转录因子,以诱导体细胞的重编程而获得的可不断自我更新(self-renewal)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由于iPS既避免免疫排斥,又不涉及伦... 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是通过在分化的体细胞中表达特定的几个转录因子,以诱导体细胞的重编程而获得的可不断自我更新(self-renewal)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由于iPS既避免免疫排斥,又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具有广泛且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自从2006年Takahashi和Yamanaka报道成功地建立小鼠的iPS细胞以来,全世界众多实验室开始了iPS细胞研究,并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回顾过去几年内在iPS细胞研究领域中的新发现,包括建立iPS细胞的方法、iPS细胞形成的分子机制和iPS细胞的应用,并探讨该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潜能性干细胞 IPS细胞 体细胞重编程 发育多潜能性
原文传递
Nanog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珍辉 阮志刚 +2 位作者 韩雅婷 向双云 杨学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5期60-64,共5页
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决定了它在医学及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探索维持胚胎干细胞特性的分子机制成为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研究中的热点。研究发现与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相关的基因有Oct4、Nanog、S... 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决定了它在医学及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探索维持胚胎干细胞特性的分子机制成为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研究中的热点。研究发现与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相关的基因有Oct4、Nanog、Sox2等,其中Nanog是2003年5月末发现的一个基因,它对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起关键性作用,能够独立于L1F/Stats维持ICM和ES细胞的多能性。几年来,Nanog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Oct4、Sox2等多能性维持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作者在综述Nanog基因的表达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探讨Nanog基因表达调控以及Oct4、Sox2等多能性维持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G 胚胎干细胞 自我更新 多潜能性 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嵌合体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20
作者 于静 杨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32,共5页
在发育生物学中,嵌合体是指在同一个个体中,由基因型不同的细胞或组织相互接触且维持各自并存的混合状态。如果细胞来自不同的物种,所组成的个体就被称为异种嵌合体,也称为种间嵌合体。如果细胞来自同一物种,则称为同种嵌合体,也叫种内... 在发育生物学中,嵌合体是指在同一个个体中,由基因型不同的细胞或组织相互接触且维持各自并存的混合状态。如果细胞来自不同的物种,所组成的个体就被称为异种嵌合体,也称为种间嵌合体。如果细胞来自同一物种,则称为同种嵌合体,也叫种内嵌合体。本文着眼于异种嵌合体,首先介绍了异种嵌合体的起源,随后就不同干细胞来源的异种嵌合体的发展和形成异种嵌合体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异种嵌合体在研究领域的应用和临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嵌合体 多潜能性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 发育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