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9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对比剂在多排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王巧润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127-129,共3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对比剂在多排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行多排CT头颈部血管造影的118例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造影对比剂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注... 目的:观察低剂量对比剂在多排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行多排CT头颈部血管造影的118例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造影对比剂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注射50 mL碘海醇注射液)66例与对照组(注射70 mL碘海醇注射液)52例。两组均给予CT造影检查,比较两组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比剂显影CT值、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比剂静脉残留显影CT值、图像质量评分,以及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等对比剂显影C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内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锁骨下静脉等对比剂残留显影C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3/66),低于对照组的21.15%(1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对比剂在多排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对比剂无明显差异,且可减少对比剂残留、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对比剂 多排ct 头颈部血管造影 检查 头颈部血管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CT及后处理技术用于节育器异位的临床价值分析
2
作者 李春峰 于海燕 葛桂霞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7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节育器异位患者采取多排CT及后处理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0例节育器异位患者,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为患者采用多排CT及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观察该技术在异位位置、异位类型中的诊断效果。结果多排CT及后处理技术膀胱... 目的观察节育器异位患者采取多排CT及后处理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0例节育器异位患者,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为患者采用多排CT及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观察该技术在异位位置、异位类型中的诊断效果。结果多排CT及后处理技术膀胱检出率为95.00%(19/20),直肠检出率100%(6/6),回盲区检出率100%(2/2),子宫直肠间隙90.00%(9/10),子宫左侧旁100%(2/2),与手术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CT及后处理技术部分异位检出率为95.00%(19/20),完全异位100%(12/12),子宫外异位100%(8/8),与手术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多排CT及后处理技术对节育器异位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效果显著,能够准确判断节育器异位的位置及异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ct 后处理技术 节育器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CT联合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效能及影像学特点
3
作者 时博 孙双成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5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CT联合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辅助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6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4例,行常规心电图和多排C螺旋CT检查,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 目的探讨多排CT联合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辅助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6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4例,行常规心电图和多排C螺旋CT检查,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心电图、多排螺旋CT及二者联合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检查准确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发生率的预测效能,比较“金标准”下不同病例患者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特点。结果疑似冠心病患者心脏冠状动脉经“CAG”检查确诊61例,确诊率为64.89%;常规心电图检查阳性患者48例,多层螺旋CT检查阳性病例54例,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检出阳性病例59例;多层螺旋CT联合常规心电图ROC曲线面积为0.872,高于单一多层螺旋CT(曲线面积为0.716)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曲线面积为0.684);多层螺旋CT联合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脏冠状动脉中检出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多层螺旋CT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金标准检查下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蚯蚓状扩张不伴有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病例附壁征、冠状扩张及蚯蚓状扩张伴有动脉瘤检出率高于阴性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用于冠心病患者心脏冠状动脉中可获得较高的检查准确度,联合常规心电图检查能提高患者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且确诊患者常伴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冠心病 心脏冠状动脉 诊断效果 影像学特点 常规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CT评价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崔志新 李佩玲 +3 位作者 王胜林 仇恒志 万立野 李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利用多排CT对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狭窄程度及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于心脏科就诊并行冠状动脉CT造影(CTA)检查的患者,按左前降支狭窄程度不同将其分成正常组、A组(正常及狭窄〈25%)、... 目的利用多排CT对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狭窄程度及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于心脏科就诊并行冠状动脉CT造影(CTA)检查的患者,按左前降支狭窄程度不同将其分成正常组、A组(正常及狭窄〈25%)、B组(25%-49%)、C组(50%~74%)、D组(≥75%)共5组,准确测量每例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EF)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EF)分别为正常组(60.90±5.79)%、A组(60.27±5.53)%、B组(59.17±6.11)%、C组(61.25±6.02)%、D组(51.14±7.27)%,统计分析显示A、B、C各组与正常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正常组组间ESV、SV、E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CT能准确评价冠状动脉及左心功能,且左前降支狭窄对左心功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ct 冠状动脉狭窄 心功能 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CT评价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再分期及疗效 被引量:6
5
作者 史燕杰 陈颖 +2 位作者 李晓婷 王之龙 孙应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139,共7页
目的评估多排CT对食管鳞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后再分期的准确性,分析CT对食管癌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肿瘤医院就诊的接受新辅助化疗及手术的135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采用C... 目的评估多排CT对食管鳞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后再分期的准确性,分析CT对食管癌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肿瘤医院就诊的接受新辅助化疗及手术的135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名医师采用CT对新辅助化疗前后的病灶行TN分期,并评价CT肿瘤退缩分级(TRG)和病理TRG。根据术前CT TN分期分为治疗有效(T0-2N0)、无效(T3-4N+)和疗效不确定(T3-4N0或T0-2N+)3组,比较各组间的生存差异。结果以术后病理T和N分期为金标准,2名医生采用CT诊断治疗后T和N分期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50%、54%(κ=0.718,P<0.001)和59%、56%(κ=0.753,P<0.001),一致性均较好。CT诊断TRG的整体准确率仅为27%。生存曲线显示,病理TRG与总生存有显著关联(χ2=8.13,P=0.04),随分级增高,生存变差;CT预测的TRG与总生存无显著关联(χ2=1.17,P=0.286),但表现出分级增高,生存变差的趋势。135例患者中,19例(14.07%)有效,46例(34.07%)无效,70例(50.37%)疗效不确定。有效组、不确定组和无效组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1.5%、47.3%和18.5%,其中有效组高于不确定组(χ2=1.518,P=0.63)和无效组(χ2=12.04,P=0.0016),不确定组明显高于无效组(χ2=14.468,P=0.0003)。结论 CT对食管癌新辅助化疗后再分期准确性不高。CT TN再分期对评估食管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ct 胸部 肿瘤疗效评估 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肺部改变的多排CT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崔倩 于铁链 +2 位作者 李东 张璋 于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CT(MDCT)上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肺部改变特征及发生率。方法观察71例主动脉夹层首诊患者的MDCT上肺部改变,分析并比较StanfordA型和B型患者的肺部改变情况,随访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前后患者的肺部改变... 目的探讨多排CT(MDCT)上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肺部改变特征及发生率。方法观察71例主动脉夹层首诊患者的MDCT上肺部改变,分析并比较StanfordA型和B型患者的肺部改变情况,随访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前后患者的肺部改变。结果肺间质病变(51例,71.8%)、心包积液/心脏增大(28例,39.4%)、胸腔积液(18例,25.4%)、肺不张(13例,18_3%)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DCT上最为常见,发生率相对较高;在StanfordA型和B型患者肺部MDCT改变中,心包积液/心脏增大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型多于B型[51.2%(21/41例)比23.3%(7/30例),P=O.011];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和保守组治疗前后各种肺内改变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MDCT图像观察肺部改变,有助于制定正确的临床治疗计划,提高MD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随访中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多排ct 肺部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中多排CT征象与肠梗塞病变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胡鹏志 王维 +1 位作者 聂唯 容鹏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92-139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栓所致肠梗塞病人中各种螺旋CT征象与梗塞后病变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多排螺旋CT对56个由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引起肠梗塞病人进行分析,探讨缺血的病因,各种CT征象和相关肠管缺血及预后的结果分析,结果采...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栓所致肠梗塞病人中各种螺旋CT征象与梗塞后病变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多排螺旋CT对56个由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引起肠梗塞病人进行分析,探讨缺血的病因,各种CT征象和相关肠管缺血及预后的结果分析,结果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多排螺旋CT扫描可以正确诊断肠管梗塞的病因,本组肠系膜动脉梗塞占29%,肠系膜静脉梗塞占71%,总的致死率是29%,肠系膜动脉梗塞中总致死率是87%,肠系膜静脉梗塞中总致死率是5%,梗塞预后与梗阻的病因密切相关。肠管密度增高,肠壁强化减弱与肠壁增厚预示着预后好;而肠管扩张(薄纸样肠壁)、积粪征、肠壁积气、肠系膜静脉积气和气腹预示着预后差;腹水与预后没有相关性。结论多排螺旋CT能够探测肠梗塞的原因,各种CT征象能为病变分期及预后提供较客观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塞 病变分期 预后 多排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CT下腔静脉成像对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温兆赢 毕涛 +3 位作者 赵映 刘家祎 张兆琪 范占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31-634,共4页
目的:由于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属于少见病例,其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回顾性分析IVL的多排CT特征及其临床表现,评价其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5年至2013年间,通过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IVL的患... 目的:由于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属于少见病例,其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回顾性分析IVL的多排CT特征及其临床表现,评价其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5年至2013年间,通过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IVL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排CT特征以及病理结果。多排CT扫描参数:管电压100~120 k V,管电流400~450 m As,层厚0.5~0.75 mm,间隔0.25~0.60 mm。监测层面放在下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区域,手动触发开始扫描。结果:9例患者中,4例患者为子宫切除术后,1例为多发子宫肌瘤并伴子宫腺肌病。多排CT均显示蛇形的下腔静脉内充盈缺损延伸入右心房,其中1例病变延伸入右心室、肺动脉。8例病例侵犯单侧宫旁血管,1例病例侵犯双侧子宫血管,6例肿瘤沿着子宫静脉、髂静脉生长,3例病例显示病变同时波及卵巢静脉和髂静脉,9例病变均波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其中1例肺动脉受累。1例患者发生肺内多发转移。结论:IVL的多排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9例患者均显示下腔静脉内充盈缺损延伸入右心房,CTV检查清晰地显示了IVL向子宫外生长的途径,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子宫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多排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CT胆道成像诊断肝胆管结石的方法和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宋立军 崔光彬 +4 位作者 魏龙晓 黄进 白建军 王亚蓉 梁国民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多排CT胆道成像诊断肝内及肝外主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诊断试验的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ERCP证实的40例多排CT胆道成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多排CT胆道成像诊断肝胆管结石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均达到90%以... 目的:多排CT胆道成像诊断肝内及肝外主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诊断试验的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ERCP证实的40例多排CT胆道成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多排CT胆道成像诊断肝胆管结石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均达到90%以上,明显优于B超。结论:多排CT胆道成像诊断肝胆管结石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基本与ERCP相近,该技术拓展了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诊断途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ct 胆管结石 胆管成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室中心-X射线线束偏移距离对多排CTDI_(100)辐射剂量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海亮 冯树理 +4 位作者 王仁贵 段永利 杨磊 傅岩 赵君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第9期33-37,共5页
目的探索多排CT的X射线束平面与电离室中心刻度偏移距离(offset distance,Do)对辐射剂量指数(CTDI100)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满足IEC标准的头部体模(T6M164)和长杆电离室,测量Philips Brilliance iCT 256在轴扫条件下不同偏移距... 目的探索多排CT的X射线束平面与电离室中心刻度偏移距离(offset distance,Do)对辐射剂量指数(CTDI100)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满足IEC标准的头部体模(T6M164)和长杆电离室,测量Philips Brilliance iCT 256在轴扫条件下不同偏移距离时的CTDI100值。结果当偏移距离在1cm时,误差在0%~5%范围内;当偏移距离为3 cm,误差在5%~15%范围内;当偏移距离在5 cm时,误差在25%~75%范围内。结论 CTDI100测量结果对Do值敏感度较高,测量者在测量时应保证线束应与电离室中心刻度无偏离;在半影区内辐射剂量不容忽视,散射线束使得周围4点位的测量值较中心点发散,床对测量结果影响表现为中心点外的4个点位的CTDI100空间对称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ct ct辐射剂量计 ct剂量指数 半影区 测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CT对肝移植成人受体术后并发ARDS患者肺部改变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光峰 沈文 +2 位作者 葛夕洪 于静 崔倩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 探讨多排CT(MDCT)对肝移植成人受体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部特征改变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首次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肝移植的成人患者19例,术前肺部CT未见明显异常,采用MDCT观察肝移植成人受... 目的 探讨多排CT(MDCT)对肝移植成人受体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部特征改变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首次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肝移植的成人患者19例,术前肺部CT未见明显异常,采用MDCT观察肝移植成人受体术后并发ARDS患者的肺部改变,分析并比较不同性别患者肺部的改变情况.结果 MDCT显示:19例(占100%)患者的肺部均有病理改变,其中18例(占94.7%)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肺部改变,包括实变影(12例,占63.2%)、斑片影(2例,占10.5%)、磨玻璃密度影(6例,占31.5%),18例(占94.7%)患者存在胸腔积液.肝移植成人受体术后并发ARDS的患者肺部MDCT改变中,男性和女性患者肺部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DCT的应用在肝移植术后病情评估中具有极大潜力,可为术后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术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排ct 肺部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CT薄层影像数据存储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子军 田树平 +1 位作者 陈森彬 花焱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1年第3期41-42,共2页
目的:实现薄层影像数据合理有效地存储,减少海量薄层数据对现有PACS的影响。方法:分析薄层数据增长对PACS造成的影响,比较不同存储方式的优缺点。结果:建立专属存储服务器保存薄层数据。结论:通过专属存储服务器能够合理有效地保存薄层... 目的:实现薄层影像数据合理有效地存储,减少海量薄层数据对现有PACS的影响。方法:分析薄层数据增长对PACS造成的影响,比较不同存储方式的优缺点。结果:建立专属存储服务器保存薄层数据。结论:通过专属存储服务器能够合理有效地保存薄层数据,减少海量薄层数据对现有PACS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PACS 数据存储 多排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CT评价冠状动脉斑块变化与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志国 盖鲁粤 +7 位作者 蒋博 任学文 汪奇 杨霞 李萍 陈韵岱 杨立 关志伟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以无创多排螺旋CT观察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冠脉CT患者46例,平均年龄(56.1±1.7)岁,平均随访时间(251.8±13.1)d,同时检查空腹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目的以无创多排螺旋CT观察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冠脉CT患者46例,平均年龄(56.1±1.7)岁,平均随访时间(251.8±13.1)d,同时检查空腹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取前后两次CT检查同一部位血管断面图测非钙化斑块面积,血管狭窄程度和CT值,CTHU值(-10)~158定义为斑块,〉159为管腔。按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和减轻分为恶化组和改善/稳定组,比较两组血脂控制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总体血脂控制情况一般,TC和LDL-C有轻度增加,狭窄程度也有增加趋势,斑块CT值下降。稳定组TC控制情况明显好于恶化组(3.86±0.83vs4.53±1.32,P=0.0240),LDL-C控制情况也明显好于恶化组(2.11±0.56vs2.57±0.99,P=0.0301)。回归分析表明狭窄减轻和LDL-C呈显著负相关(r=0.3099,P=0.0361),病变无进展的LDL-C界值为1.94mmol/L。结论控脂可以减缓冠脉斑块进展,冠脉斑块和血管狭窄的变化可用无创多排CT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冠状动脉疾病 MDct(多排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CT低剂量不同扫描方法在新生儿颅脑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娜 高明 +3 位作者 何新 杨晶菁 霍梓铭 董曦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CT低剂量不同扫描方法在新生儿颅脑检查中的应用,探讨最优化扫描模式。方法选择须接受颅脑CT扫描的新生儿200例,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螺旋扫描组与断层扫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再分为A、B、C、D、E亚组各20例,管电压均设置... 目的探讨多排CT低剂量不同扫描方法在新生儿颅脑检查中的应用,探讨最优化扫描模式。方法选择须接受颅脑CT扫描的新生儿200例,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螺旋扫描组与断层扫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再分为A、B、C、D、E亚组各20例,管电压均设置为120kV,A组采用常规剂量100mAs,B、C、D、E组分别采用90、80、70、60mAs低剂量扫描,比较各组患儿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结果 (1)断层扫描组A、B、C、D、E亚组图像评分依次减低,E组评分与A、B、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D组为扫描参数最佳;(2)螺旋扫描组A、B、C、D、E亚组图像评分依次减低,D、E组评分与A、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组为扫描参数最佳,其图像质量评分与断层扫描D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断层扫描组D组CTDIvol、ED明显低于螺旋扫描组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层扫描模式检查新生儿颅脑质量良好,辐射剂量较螺旋扫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ct 低剂量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炎性疾病的多排CT诊断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金艳 严贵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3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阑尾炎性疾病(包括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的MSCT表现,提高CT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1例阑尾炎性疾病的MSCT表现特点。结果 81例患者中,单纯... 目的探讨阑尾炎性疾病(包括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的MSCT表现,提高CT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1例阑尾炎性疾病的MSCT表现特点。结果 81例患者中,单纯急性阑尾炎35例,单纯慢性阑尾炎20例,合并阑尾周围脓肿26例。急性者主要表现为阑尾增粗肿大,壁增厚,边缘模糊,密度增高,有时可见结石;慢性者可见阑尾外形不规则,及粘连征象;合并脓肿形成者有中重度的周围炎性改变,可见脓肿及脓腔。结论 MSCT检查对阑尾炎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尤其是冠状位重建,可以在术前了解阑尾位置,病变周围情况,并为临床术前准备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 阑尾周围脓肿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多排ct 多平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CT评价不同舒张功能状态下左房容积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温兆赢 赵映 +2 位作者 刘家祎 李宇 张兆琪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12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最大左房容积指数与不同级别左心室舒张功能间的相关性及左心房存储功能、管道功能、收缩功能随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73例同1天完成多排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获得经体表面积校正的左心房最大容积(Indexed L... 目的探讨最大左房容积指数与不同级别左心室舒张功能间的相关性及左心房存储功能、管道功能、收缩功能随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73例同1天完成多排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获得经体表面积校正的左心房最大容积(Indexed 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Indexed LAVmin)、左心房开始收缩时的容积(Indexed LAVp)并计算左心房功能指标:左心房射血分数、左心房存储功能、左心房收缩功能和左心房管道功能。由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体表面积校正的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与不同左心室舒张功能状态分级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组间的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左房最大容积指数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性较高,左房最大容积指数随着舒张功能的恶化而增加。左室舒张功能轻度降低组与正常对照组LAEF、左心房管道功能、左心房收缩功能之间没有差异,但假性正常化组和限制性功能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和轻度降低组相比均明显降低,且限制性功能障碍组低于假性正常化组。左室舒张功能轻度降低组、假性正常化组和限制性功能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左心房存储功能均明显降低。结论随着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心房的容积指数和收缩、舒张功能发生相应的改变,左心房的最大容积指数是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的一个较为灵敏和方便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ct 左心房容积 左心房功能 左心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CT仿真膀胱镜技术在膀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肇平 李清水 +3 位作者 袁国奇 刘海明 黄锦钊 梁辉清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3期2482-2484,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CT仿真膀胱镜技术在膀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9月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收治的疑似膀胱疾病患者195例,均行光学纤维内窥镜检查和多排CT仿真膀胱镜检查,经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膀胱肿瘤患者60例... 目的探讨多排CT仿真膀胱镜技术在膀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9月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收治的疑似膀胱疾病患者195例,均行光学纤维内窥镜检查和多排CT仿真膀胱镜检查,经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膀胱肿瘤患者60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病灶位置、形态、大小、数量、基底部情况上的吻合度。结果多排CT仿真膀胱镜检查的灵敏度(91.7%)、特异度(90.4%)、准确度(90.8%)均低于光学纤维内镜检查(93.3%,91.9%,92.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病灶位置、形态、数量、基底部情况上均高度吻合(P<0.05)。结论多排CT仿真膀胱镜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ct仿真膀胱镜技术 膀胱疾病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CT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玮 卜军 +4 位作者 金叔宣 杜勇平 刘建平 何奔 王彬尧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7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技术(CTA)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进行过CTA检查的CTO患者。其中,介入治疗前进行CTA检查者11例;其余14例患者介入治疗前未进行CTA检查,在术后3d内完成CTA检查... 目的:探讨多排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技术(CTA)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进行过CTA检查的CTO患者。其中,介入治疗前进行CTA检查者11例;其余14例患者介入治疗前未进行CTA检查,在术后3d内完成CTA检查。结果:11例介入治疗前进行CTA检查的患者中,有8例(73%)介入手术成功。14例介入治疗前未进行CTA检查的患者PCI均失败。介入治疗成功者CTO病变局部平均CT密度值是324±58Hu,平均PCI操作时间是73±31min,介入治疗失败者CTO病变局部平均CT密度值是560±131Hu(P<0.01)。平均PCI操作时间是120±41min(P<0.01)。结论:CTO病变局部CT密度值有助于预测介入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ct造影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介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囊实性小占位病变多排CT与高强场MRI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炳辉 李明华 周康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CT与高强场磁共振(MRI)对肾脏囊实性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肾内囊实性小占位病变(≤3 cm)52例,包括透明细胞型肾癌24例,乳头型肾细胞癌1例,类癌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复杂囊肿16例,囊性肾瘤3例,均经1.5TMR... 目的探讨多排CT与高强场磁共振(MRI)对肾脏囊实性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肾内囊实性小占位病变(≤3 cm)52例,包括透明细胞型肾癌24例,乳头型肾细胞癌1例,类癌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复杂囊肿16例,囊性肾瘤3例,均经1.5TMRI和多排CT检查,两者间隔时间3 d至2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多层面重建技术能明显提高多排CT对肾内小占位病变的检出敏感度(98.1%),与MRI检出敏感度近似;但多排CT对肾脏囊实性小占位病变的诊断准确度为71.2%,明显低于MRI检查(90.4%)(P=0.001)。MRI多序列扫描有助于病变组织内出血、坏死及肿瘤实质等成分的识别,且对小肾癌假包膜的检出率较高(57.7%)。结论高强场MRI对肾脏囊实性小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CT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MRI是较为有效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小占位 囊实性 磁共振成像 多排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CT及多平面重建对鼻前庭囊肿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玉泽 马虹 卑贵光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2期147-148,共2页
鼻前庭囊肿是位于鼻前庭底部皮下、梨状孔前外方,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一种囊性肿块,临床上比较少见。笔者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经CT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鼻前庭囊肿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讨论该病的多排CT及多平... 鼻前庭囊肿是位于鼻前庭底部皮下、梨状孔前外方,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一种囊性肿块,临床上比较少见。笔者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经CT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鼻前庭囊肿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讨论该病的多排CT及多平面重建(MPR)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前庭囊肿 多平面重建 多排ct 诊断价值 囊性肿块 软组织内 患者资料 病理证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