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9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清武 《中外医疗》 2011年第1期179-179,共1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89例小儿气管支气管阴性异物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后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了解符合情况及异物部位符合率。结果 89例多排螺旋CT诊断的小儿气...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89例小儿气管支气管阴性异物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后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了解符合情况及异物部位符合率。结果 89例多排螺旋CT诊断的小儿气管支气管阴性异物患者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发现阴性异物86例,符合率96.62%。3例为气管内肿块。结论多排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检查时间短,安全无痛苦,诊断率高,定位准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 气管支气管异物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孙涛 韩善清 +1 位作者 王建伟 陈爱萍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在四肢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检查的53例已行普通X射线平片检查,且高度怀疑四肢关节骨折的患者资料,应用16排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和工作站三维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在四肢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检查的53例已行普通X射线平片检查,且高度怀疑四肢关节骨折的患者资料,应用16排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和工作站三维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根据横断位、MPR及VR图像进行综合判断,在53例病例中膝关节骨折18例,髋关节骨折11例,肘关节骨折11例,肩关节骨折6例,腕关节骨折7例。结论: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重建技术的MPR及VR图像可准确地诊断四肢关节骨折情况,其为临床提供丰富、科学和准确的信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后处理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肝动脉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飞 崔书君 +4 位作者 纪蒙蒙 王大伟 邹殿俊 耿鹤群 李传贵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肝动脉的解剖变异显示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01-2015-07行腹部CT增强扫描或腹部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20例,观察腹腔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肝左动脉的起源及分支情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肝动脉的解剖变异显示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01-2015-07行腹部CT增强扫描或腹部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20例,观察腹腔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肝左动脉的起源及分支情况,分别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后处理,并比较不同后处理方法。结果 120例中111例(92.5%)有典型肝动脉分布。肝动脉变异9例(7.5%),其中肝右动脉变异4例(3.3%),肝左动脉变异1例(0.9%),肝固有动脉变异4例(3.3%)。各种常用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IP既能清晰显示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又能显示病灶情况。VR能完整显示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在迷走血管和重叠血管的显示方面优于MIP,但无法观察管腔内情况。MPR无法完整显示动脉的解剖学全貌,但可显示管壁的钙化、斑块、管腔狭窄等。CPR可将迂曲的动脉伸展,显示较直观,并可进行管腔的测量。结论多排螺旋CT能直观、立体显示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各种后处理技术中,VR和MIP两者联合应用对肝动脉的显示最佳;MPR及CPR也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解剖变异 多排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小儿不典型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磊 张弦 +3 位作者 程建敏 许崇永 严志汉 金和国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496-498,共3页
气管(包括支气管)异物是小儿常见急症,以往的胸透或胸片检查,除金属异物外,只能看到异物的间接征象;由于患儿不配合,或异物处于双向通气期,或吸气末摄片,普通X线检查漏诊及误诊率较高。CT横断扫描易受层距层厚、气道走行及呼... 气管(包括支气管)异物是小儿常见急症,以往的胸透或胸片检查,除金属异物外,只能看到异物的间接征象;由于患儿不配合,或异物处于双向通气期,或吸气末摄片,普通X线检查漏诊及误诊率较高。CT横断扫描易受层距层厚、气道走行及呼吸因素的影响(扫描时间长和患儿常伴呼吸困难),部分异物不能显示,且对异物的形态、大小、数量显示不直观。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SCT)技术的发展和螺旋CT支气管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在进行检测时可获得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和支气管树的清晰解剖图像,能直观而准确定位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气管异物 后处理技术 诊断价值 小儿 横断面图像 普通X线检查 三维重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创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评价分析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和容积重建(VR)在诊断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4例骨关节创伤患者的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平片检查结果 (对照组)和多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MPR、SSD... 目的评价分析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和容积重建(VR)在诊断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4例骨关节创伤患者的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平片检查结果 (对照组)和多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MPR、SSD和VR三种后处理技术的检查结果 (试验组),比较两种方法的骨关节骨折检出率。结果所有214例患者均经临床确定骨折诊断286处,其中应用DR平片检查的对照组检出骨关节骨折201处,骨折检出率为70.3%;应用多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后处理的试验组检出骨关节骨折278例,骨折检出率为9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多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MPR、SSD和VR三种后处理较DR平片检查更能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骨关节改变,能够清晰的显示骨折部位的三维立体关系,有助于直观高效的发现微小骨折改变,显著的提高影像学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大大的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诊断骨关节创伤的无创技术手段,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图像后处理 骨关节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少鹏 《医疗装备》 2019年第10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84例,均经手术证实诊断,并在术前开展多排螺旋CT检查,分析CT检查结果。结果经多排螺旋CT检查机械性...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84例,均经手术证实诊断,并在术前开展多排螺旋CT检查,分析CT检查结果。结果经多排螺旋CT检查机械性肠梗阻梗阻点与手术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为95.7%。单纯性肠梗阻中恶性肿瘤、腹股沟疝及Crohn病梗阻点,多排螺旋CT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均达到100.0%;绞窄性肠梗阻中腹内疝、股疝及闭孔疝梗阻点,多排螺旋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均达到100.0%。经多排螺旋CT检查,单纯性肠梗阻梗阻处肠壁增厚、肠系膜积液、小肠粪球在不同类型征象中占比相对较高;绞窄性肠梗阻鸟嘴征、肠系膜血管扩张、肠系膜积液、闭袢、漩涡征在不同类型征象中占比相对较高。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 机械性肠梗阻 病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5
7
作者 黄伟康 李志铭 唐西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3期96-98,共3页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后处理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行腹平片检查疑似肠梗阻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并与手术或出院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SCT后...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后处理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行腹平片检查疑似肠梗阻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并与手术或出院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SCT后处理技术显示机械性肠梗阻部位及原因对其诊断价值。结果75例手术治疗患者中,MSCT显示部位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0.67%,梗阻部位最常发生的部位分别为回肠、空肠、升结肠,MSCT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3.33%、93.10%、100%,出现最少的部位为降结肠、直肠,多排螺旋CT结果的符合率均为80%;MSCT显示病因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总符合率为84%,对肿瘤引起的肠梗阻诊断的符合率较高(94.44%)。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机械性肠梗阻较明确,对梗阻部位及原因判断较为准确,可做为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机械性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复杂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孙长龙 马英平 唐校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4期169-170,共2页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的SSD、MPR重建技术在复杂关节创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现将我院近2年(2009至2011)期间经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建的60例骨关节创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尤其是人体复杂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通过应...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的SSD、MPR重建技术在复杂关节创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现将我院近2年(2009至2011)期间经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建的60例骨关节创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尤其是人体复杂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通过应用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的后处理技术取得的图像,对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手术计划有很好地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关节创伤 SSD、MPR技术 多排螺旋ct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上颌骨埋伏牙的临床诊治价值
9
作者 杨立川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7期1147-1148,共2页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上颌骨埋伏牙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诊治的35例临床怀疑上颌骨埋伏牙患者,应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成像(SSD)及容积成像(VR)图像对上颌骨埋伏...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上颌骨埋伏牙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诊治的35例临床怀疑上颌骨埋伏牙患者,应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成像(SSD)及容积成像(VR)图像对上颌骨埋伏牙进行观察。结果:本组35例患者共检出47颗埋伏牙,其中有阻生埋伏牙27颗、多生埋伏牙20颗。SSD、VR三维图像能全方位的显示上颌骨埋伏牙的数量、萌出方向、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及其与邻牙的关系,MPR二维图像可以多角度地显示牙齿及与周围解剖结构。术中所见均与螺旋CT后处理图像完全一致,手术均未发生不良并发症。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很好的显示牙齿结构,能立体、直观地显示上颌骨埋伏牙,对其诊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上颌骨埋伏牙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足跟创伤中隐匿性骨折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鲁海峰 陈涛 +2 位作者 齐小伟 唐合春 刘树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48-649,共2页
临床工作中,足跟骨折在足跟创伤患者中非常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2%左右,常规患者通过x线片诊断,但由于跟骨解剖结构较复杂,骨块组成多、重叠重、X线片密度分辨率差等特点,临床上极易造成隐匿性骨折的漏诊及误诊,由于跟骨对人体... 临床工作中,足跟骨折在足跟创伤患者中非常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2%左右,常规患者通过x线片诊断,但由于跟骨解剖结构较复杂,骨块组成多、重叠重、X线片密度分辨率差等特点,临床上极易造成隐匿性骨折的漏诊及误诊,由于跟骨对人体的负重及行走非常重要,治疗如果不及时极易引起足跟不适及功能障碍。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对跟骨隐匿性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隐匿性骨折 后处理技术 创伤患者 足跟 临床工作 诊断价值 跟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价值分析
11
作者 兰东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53-056,共4页
分析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的价值。方法 取样场所:我院;取样时间范围(起-止):2023.3(起)-2024.3(止);样本:肋骨骨折病例;样本量(n):37例。37例患者,均行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运用三维及重建技术,观察诊断... 分析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的价值。方法 取样场所:我院;取样时间范围(起-止):2023.3(起)-2024.3(止);样本:肋骨骨折病例;样本量(n):37例。37例患者,均行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运用三维及重建技术,观察诊断结果。结果 (1)诊断效能:37例患者中,64排多层螺旋CT检出骨折36例,漏诊1例;诊断灵敏度97.30%(36/37)、符合率97.30%(36/37)、漏诊率2.70%(1/37)。(2)37例患者骨折部位共计59处(分布:隔上26处、隔下21处、胸肋关节处0处、其他细微骨折12处);64排多层螺旋CT检出骨折部位58处(分布:隔上26处、隔下20处、胸肋关节处0处、其他细微骨折12处),其中64排多层螺旋CT漏检隔下1处,总检出率为98.31%(58/59),结果 对比临床结果无差异(P>0.05)。(3)37例患者中,骨折类型包含错位性骨折15例、不完全骨折10例、线性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6例、凹陷性骨折3例;64排多层螺旋CT检出骨折类型为错位性骨折15例、不完全骨折9例、线性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6例、凹陷性骨折3例。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漏诊1例不完全骨折,结果 对比临床结果无差异(P>0.05)。(4)图像质量统计:64排多层螺旋CT图像质量为优30例(81.08%)、良6例(16.21%)、差1例(2.70%)、废片0例(0.00%),总优良率97.30%(36/37)。结论 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及重建技术价值较高,可立体呈现肋骨骨折部位,辅助医师判断骨折类型,能够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多层螺旋ct 肋骨骨折 三维及重建技术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贺汝东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肝脏肿瘤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检查,同时行病理学检查...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肝脏肿瘤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检查,同时行病理学检查。“金标准”为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结果;分析不同时相扫描各期肝脏恶性肿瘤的表现;分析64排螺旋CT扫描及联合后处理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并计算一致性。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83例肝脏肿瘤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肝脏恶性肿瘤72例,包括肝胆管细胞型癌13例(18.06%),肝细胞型癌26例(36.11%),转移性肝癌31例(43.06%),肝混合性癌2例(2.78%)。肝脏良性肿瘤11例,包括肝脓肿3例(27.27%),肝血管瘤8例(72.73%)。其中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直径为1.86~13.61cm,平均(7.74±0.64)cm;病灶位于肝左叶14例(19.44%),肝右叶46例(63.89%),左右叶均有12例(16.67%)。平扫时低密度病灶检出率均高于等密度及高密度(P<0.05);增强扫描时,动脉期高密度病灶检出率高于等密度及低密度(P<0.05),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低密度病灶检出率高于等密度及高密度(P<0.05)。相比于64排螺旋CT扫描,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灵敏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诊断中均较高(P<0.05);两种检查方法下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对比(P>0.05)。kappa检验显示:64排螺旋CT扫描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不佳(kappa值=0.916,P=0.000);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439,P=0.000)。结论: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经后处理技术重建后可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特征,利于更好的了解肿瘤进展情况,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64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诊断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CT后处理技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宋士磊 《医药前沿》 2025年第7期66-68,72,共4页
目的 探讨64排CT后处理技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0月冠县新华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PHC患者,均行64排CT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比较64排CT后处理技术诊断PHC不同临床分期影像学表现和64排CT后处理技术... 目的 探讨64排CT后处理技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0月冠县新华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PHC患者,均行64排CT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比较64排CT后处理技术诊断PHC不同临床分期影像学表现和64排CT后处理技术与术后病理检查诊断PHC情况,分析64排CT后处理技术与术后病理检查诊断PHC临床分期符合情况。结果 64排CT后处理技术诊断PHC T1或T2期患者各影像学表现占比均低于T_3或T_4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疑似PHC患者中,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PHC患者71例(88.75%),64排CT后处理技术诊断PHC患者72例(90.00%)。64排CT后处理技术诊断PHC的敏感度为98.59%,特异度为77.78%,准确率为96.25%,阳性预测值为97.22%,阴性预测值为87.50%。64排CT后处理技术与术后病理检查诊断PHC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03,P <0.05)。64排CT后处理技术与术后病理检查诊断PHC临床分期总符合率为91.55%。结论 64排CT后处理技术诊断PHC及其临床分期准确率较高,与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一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肝癌 64ct 后处理技术 临床分期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眼眶外伤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张俊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对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实施不同的CT诊断方法,再比较诊断效果。方法 80例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入组。本次研究从2023年10月开始,截止于2024年10月。所有病患均接受常规CT诊断方法和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以手... 对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实施不同的CT诊断方法,再比较诊断效果。方法 80例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入组。本次研究从2023年10月开始,截止于2024年10月。所有病患均接受常规CT诊断方法和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以手术病理组织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上述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和影像学表现。结果(1)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80例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中有64例阳性和16例阴性。常规CT检查结果显示:80例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中有阳性55例、阴性25例,敏感度经计算=70.31%,特异度经计算=37.50%,准确性经计算=63.75%,误诊率经计算=62.50%,漏诊率经计算=29.69%。MSCT后处理技术检查结果显示:80例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中有阳性63例、阴性17例,敏感度经计算=96.88%,特异度经计算=93.75%,准确性经计算=96.25%,误诊率经计算=6.25%,漏诊率经计算=3.13%。通过上述数据得知,MSCT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常规CT诊断,P<0.05。(2)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发现,MSCT后处理技术与常规CT存在不同之处。结论 对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实施MSCT后处理技术,最终发现其临床应用价值比常规CT更高;MSCT后处理技术与常规CT技术在诊断高度疑似眼眶外伤性骨折的病患时表现不同影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外伤性骨折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常规ct 手术病理组织检查 临床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部位骨折诊断中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周国东 魏强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评估复杂部位骨折患者实施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复杂部位骨折患者57例,全部患者均予以常规X线检查、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总结两种检查结果,针对其准确性... 目的评估复杂部位骨折患者实施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复杂部位骨折患者57例,全部患者均予以常规X线检查、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总结两种检查结果,针对其准确性实施组间对照。结果①疑似复杂部位骨折患者确诊结果阳性39例,占比68.42%;阴性18例,占比31.58%。常规X线检查结果阳性36例,占比63.16%;阴性21例,占比36.84%。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结果阳性38例,占比66.67%;阴性19例,占比33.33%。②疑似复杂部位骨折患者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结果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97.44%、100.00%、98.25%、100.00%、94.74%)高于常规X线检查(79.49%、72.22%、77.19%、86.11%、61.90%),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结论复杂部位骨折患者采用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部位骨折 128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田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89-0091,共3页
研究分析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1月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DR检查,实验组采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有效性... 研究分析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1月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DR检查,实验组采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有效性。结果 实验组诊断有效性增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 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螺旋ct 随机对照研究 隐匿性骨折 ct图像后处理技术 诊断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丽丽 郑玉飞 徐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81-83,8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因胸部外伤疑似肋骨骨折行128层螺旋CT全肋骨扫描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薄层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因胸部外伤疑似肋骨骨折行128层螺旋CT全肋骨扫描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薄层多平面重组(TS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情况进行分析,并与患者1~3个月内复查的肋骨骨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00例患者经复查随访或手术证实存在不全性肋骨骨折患者83例(143处)。首次诊断为不全性肋骨骨折者主要表现为肋骨内板或者外板凹陷、骨皮质翘起及细小骨折线。100例患者复查CT发现漏诊不全性肋骨骨折11处,其中5处首次诊断认为是呼吸或者运动伪影,其余6处CT多种后处理技术均未发现阳性征象。TSMPR诊断骨折阳性85例、骨折阴性15例、误诊10例、漏诊8例;CPR诊断骨折阳性86例、骨折阴性14例、误诊6例、漏诊3例;VR诊断骨折阳性64例、骨折阴性36例、误诊12例、漏诊31例;MIP诊断骨折阳性53例、骨折阴性47例、误诊15例、漏诊45例。CPR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其他后处理方法,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其他后处理方法,且Kappa值较高。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CPR对不完全性肋骨骨折诊断中效能优于VR、TSMPR、MIP,可作为不完全性肋骨骨折的首选后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肋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性腹痛诊断中的研究
18
作者 张帅 韩鹏 +2 位作者 张碧瑜 刘学 高云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64-0167,共4页
探析急性腹痛采取腹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的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急性腹痛患者展开研究,总纳入病例数至100例,对所纳入病例均运用腹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视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影像学结果... 探析急性腹痛采取腹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的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急性腹痛患者展开研究,总纳入病例数至100例,对所纳入病例均运用腹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视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影像学结果、诊断符合率的分析,同时对不同疾病类型CT影像学表现实施评价。结果 100例急性腹痛患者在结束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检查后,其所检查的疾病类型包含:胰腺炎(5例)、阑尾炎(23例)、胆囊炎(14例)、泌尿系统结石(18例)、肠梗阻(13例)、其他疾病(25例)。经病理诊断,上述疾病检出病例数依次为6例、23例、14例、18例、13例、26例,多排螺旋CT扫查/病理诊断符合率98%(100/100)/100%(100/1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腹痛采取腹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具较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筛查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腹痛 腹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重建同层显示与常规MRI序列在腰骶神经根变异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9
作者 张远航 陈朝阳 庄燕波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重建同层显示对腰骶神经根变异(lumbosacral nerve root anomalise,LSNRA)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8年07月~2021年07月期间收治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在我院医学影像科行常规MRI序列和64排螺旋CT重建同层显...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重建同层显示对腰骶神经根变异(lumbosacral nerve root anomalise,LSNRA)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8年07月~2021年07月期间收治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在我院医学影像科行常规MRI序列和64排螺旋CT重建同层显示检查,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分布维28~85岁,平均年龄维(64.8±13.5)岁。采用64排螺旋CT仪进行常规性腰椎容积扫描,并采用常规性神经重组(包括两侧S2神经根到L2神经根)和图像重组,分别分析其腰骶神经根的状态。将变异神经根分为6型,并与常规MRI序列图像比较。结果56例患者的神经根均可良好显示,常规MRI序列扫描(矢状位、轴位、冠状位)检出4例LSNRA(7.14%),64排螺旋CT重建同层技术检出15例LSNRA(2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例神经根发生变异者中,Ⅱ型变异的有12例(80.00%),Ⅴ型变异的有3例(20.00%)。结论64排螺旋CT重建同层显示技术对神经根的变异走行、形态和临近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显示良好,可用于临床诊断LSN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螺旋ct重建同层显示技术 神经根变异 常规MRI序列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丹娜 王冬梅 +3 位作者 丁建平 顾基伟 赵凯跃 向军益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0期1651-1652,共2页
踝关节作为主要的支撑和运动关节,易发生骨折,若诊断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容易遗留踝关节功能障碍甚至丧失关节活动功能。随着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发展,对骨折定位更准确、更直观,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可以做得精细,有利于... 踝关节作为主要的支撑和运动关节,易发生骨折,若诊断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容易遗留踝关节功能障碍甚至丧失关节活动功能。随着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发展,对骨折定位更准确、更直观,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可以做得精细,有利于临床对治疗方案的策划。现对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集的5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CT及X线资料作一分析,着重探讨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骨折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螺旋ct 踝关节骨折 后处理技术 应用 踝关节功能障碍 关节活动功能 多排螺旋ct 诊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