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钛表面EGCG/PLL酚胺涂层整合氯己定的抗菌性能探究
1
作者 洪慧蕾 徐建光 邱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目的在多孔钛表面构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聚赖氨酸(PLL)酚胺交联涂层整合抗菌物质氯己定(CHX),评价涂层的抗菌性能和生物安全性。方法将纯钛进行碱热预处理制成多孔钛(pTi组),然后在碱性有氧环境下浸没于EGCG与PLL混合溶... 目的在多孔钛表面构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聚赖氨酸(PLL)酚胺交联涂层整合抗菌物质氯己定(CHX),评价涂层的抗菌性能和生物安全性。方法将纯钛进行碱热预处理制成多孔钛(pTi组),然后在碱性有氧环境下浸没于EGCG与PLL混合溶液中24 h,从而沉积酚胺交联涂层(EP组),再将其进一步浸没于CHX溶液中24 h,使之与CHX整合(EPC组)。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水接触角测量仪进行材料表征;通过体外抗菌实验(抑菌圈法、涂板法、浊度法、活/死细菌染色)评价样品体外抗菌性能;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MTT法和细胞荧光染色)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细菌细胞共培养实验评价在有菌环境中钛片表面的细胞黏附增殖能力。结果SEM见碱热预处理后的多孔钛表面随着涂层沉积孔隙依次减小;水接触角测量示pTi组随着酚胺交联涂层的沉积和与CHX的整合,水接触角逐渐增加。XPS检测见EPC组Ti、O含量降低,C、N含量增加,并出现Cl2p特征峰;体外抗菌实验表明EPC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均有良好抗菌性能,抗菌能力能维持7 d以上;MTT法和细胞荧光染色显示EPC组细胞数量随时间增长呈明显的递增趋势且形态良好;细菌细胞共培养实验表明EPC组在有菌环境中细胞仍可有效增殖。结论纯钛表面EGCG/PLL酚胺涂层整合CHX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生物安全性,且能在有菌环境中发挥抗菌作用的同时保障细胞的黏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 表面改性 酚胺交联涂层 抗菌 氯己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胞元结构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力学性能
2
作者 孙梦超 罗洋 +4 位作者 刘婕 高丽兰 李瑞欣 谭沿松 张春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胞元结构对多孔钛合金支架静态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临床下颌骨缺损修复支架的应用提供力学理论基础。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钻石胞元、立方体胞元和截面立方体胞元结构的多孔钛合金支架,开展支架单轴压缩试验... 目的研究不同胞元结构对多孔钛合金支架静态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临床下颌骨缺损修复支架的应用提供力学理论基础。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钻石胞元、立方体胞元和截面立方体胞元结构的多孔钛合金支架,开展支架单轴压缩试验和压缩棘轮疲劳试验,分析不同胞元结构支架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结果钻石胞元、截面立方体胞元、立方体胞元支架的弹性模量分别为1.17、0.566、0.322 GPa,屈服强度分别为71.8、65.1、31.8 MPa。棘轮应变达到稳定阶段后,截面立方体胞元结构、钻石胞元结构、立方体胞元结构支架的棘轮应变分别为3.3%、4.0%、4.5%。棘轮应变随平均应力、应力幅值和峰值保持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减小。结论静态力学性能的评估结果为钻石胞元支架最优,截面立方体胞元支架次之,立方体胞元支架最差;动态力学性能评估结果为截面立方体胞元支架最优,钻石胞元支架次之,立方体胞元支架最差。研究结果为临床下颌骨缺损修复支架的构建提供新思路,也为该支架技术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合金支架 胞元结构 静态力学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生物医用多孔钛合金骨植入物表面微纳结构活性层制备及其抑菌性能研究
3
作者 杨桂军 刘厚江 +1 位作者 刘天盛 何芳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9-1297,共9页
钛合金骨植入物在骨科临床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其较高的弹性模量、较差的抑菌性能及固有的生物惰性等易造成应力遮挡、术后感染以及松动等问题,从而对术后恢复造成较大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以3D打印技术获得的力学性能... 钛合金骨植入物在骨科临床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其较高的弹性模量、较差的抑菌性能及固有的生物惰性等易造成应力遮挡、术后感染以及松动等问题,从而对术后恢复造成较大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以3D打印技术获得的力学性能优异的多孔Ti-6Al-4V合金骨植入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阳极氧化工艺在植入物材料表面制得TiO_(2)微纳结构活性层,并通过光还原的方法负载纳米银颗粒,在对其进行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结构与亲水性、耐蚀性、抑菌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D打印多孔钛合金通过两次阳极氧化可在其表面生成规整TiO_(2)微纳结构活性层,显著提高了骨植入材料的生物活性和在模拟体液中的耐蚀性,负载微量的Ag纳米颗粒后亲水性变化不大,但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和增值的效果显著.本研究对3D打印生物医用多孔钛合金骨植入物的开发与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多孔钛合金 二次阳极氧化 TiO2微纳结构 载银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多孔钛合金桩的粘接强度及粘接破坏模式和表面、粘接界面特征
4
作者 李宁 王丁 +1 位作者 孙琳瑶 白保晶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52-56,共5页
目的 观察3D打印多孔钛合金桩的粘接强度及粘接破坏模式和表面、粘接界面特征,以期利用多孔结构的机械嵌合来提高金属桩核的粘接强度。方法 实验设计4组,A组选取10根预成纤维桩,扫描并获取三维数据,B、C、D组均使用A组获得的数据分别进... 目的 观察3D打印多孔钛合金桩的粘接强度及粘接破坏模式和表面、粘接界面特征,以期利用多孔结构的机械嵌合来提高金属桩核的粘接强度。方法 实验设计4组,A组选取10根预成纤维桩,扫描并获取三维数据,B、C、D组均使用A组获得的数据分别进行3D打印实心钛合金桩、3D打印多孔钛合金桩、氧化锆桩的设计与制作,将各组桩包埋、切片,使用万能力学实验机将桩从桩核树脂中推出,记录各组桩的粘接强度和粘接破坏模式,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桩的表面、粘接界面特征。结果 A、B、C、D组粘接强度分别为(229.11±80.15)、(389.29±58.39)、(572.35±128.08)、(137.54±26.81)MPa,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A、B、C、D组粘接界面破坏的例数分别为7、2、1、8例,粘接内部破坏的例数分别为0、1、3、0例,混合粘接破坏的例数分别为3、7、6、2例,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A组扫描电镜下可见纤维桩表面大量排列紧密的纤维束,纤维桩与桩核树脂结合紧密;B组可见3D打印实心钛合金桩的表面有大量点状颗粒,点状颗粒间可见树脂嵌入,钛合金实心桩与桩核树脂结合紧密;C组可见3D打印多孔钛合金桩表面大量不规则空隙,桩的表面也存在大量点状颗粒,在颗粒间以及空隙间可见大量树脂嵌入,极大的增加了桩与桩核树脂的机械嵌合作用;D组可见氧化锆桩和表面相对平整,桩与桩核树脂结合紧密,机械嵌合明显少于前面三组。结论 与预成纤维桩、氧化锆桩和3D打印实心钛合金桩相比,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多孔钛合金桩,粘接强度有明显的提升,粘接破坏模式主要为混合粘接破坏,桩表面有大量不规则空隙及点状颗粒,在颗粒间及空隙间可见大量树脂嵌入,极大增加了桩与桩核树脂的机械嵌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3D打印实心合金桩 3D打印多孔钛合金桩 氧化锆桩 预成纤维桩 粘接强度 粘接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工艺对多孔钛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赵家豪 曲扬 +1 位作者 罗洪杰 杨世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6-822,共7页
烧结作为多孔钛成型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控制烧结条件能够赋予多孔钛优异的力学性能.以镁粉和镁颗粒作为造孔剂,采用真空蒸馏烧结在不同烧结条件下制备了造孔剂添加量为60%的液固过滤用多孔钛,并对其微观结构、压缩性能和抗弯性... 烧结作为多孔钛成型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控制烧结条件能够赋予多孔钛优异的力学性能.以镁粉和镁颗粒作为造孔剂,采用真空蒸馏烧结在不同烧结条件下制备了造孔剂添加量为60%的液固过滤用多孔钛,并对其微观结构、压缩性能和抗弯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研究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和烧结时间的延长,多孔钛的孔径减小、孔隙率下降、孔隙球化;当烧结温度低于1 150℃时,多孔钛的轴向收缩始终大于径向收缩;屈服强度和弯曲强度在烧结温度为1 150℃、烧结时间为180 min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58.60和230.4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 真空蒸馏 孔隙率 屈服强度 弯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密度下多孔钛的选区激光熔化制备及性能评价
6
作者 程进荟 伍权 +3 位作者 彭敏 黄昌丽 田会敏 李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4-668,共5页
背景:目前传统粉末烧结法在制备多孔钛的过程中易引入杂质,多孔钛制造仍面临杂质污染和材料成形过程难以调控两大难题。目的:制备具有一定孔隙率的纯净多孔钛,并分析成形的多孔钛微观形貌演变及性能。方法:借助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在低能... 背景:目前传统粉末烧结法在制备多孔钛的过程中易引入杂质,多孔钛制造仍面临杂质污染和材料成形过程难以调控两大难题。目的:制备具有一定孔隙率的纯净多孔钛,并分析成形的多孔钛微观形貌演变及性能。方法:借助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在低能量密度下制备多孔钛,通过对成形的试件孔隙率测定得出能成形较大孔隙率多孔钛的参数区间,并分析该区间下试件微观形貌演变及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①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多孔钛试件的孔隙率逐渐降低,在能量密度10.61-27.78 J/mm3之间时,能成形孔隙率11.23%-33.67%的多孔钛;在能量密度27.78-37.88 J/mm3之间时,成形件较为致密;②成形的多孔钛物相主要为α钛,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试件的孔隙率降低,孔隙形貌由不规则连通孔向封闭近球形孔转变,粉末颗粒间由轻微烧结颈变为连续熔道;CT扫描结果显示,在能量密度10.61 J/mm3下,成形试件内部存在大量连通孔隙且孔隙半径大致分布在2-6μm之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同时,在能量密度10.61-27.78 J/mm3区间下能得到抗压强度值188-1000 MPa的多孔钛,满足生物医疗领域应用需求;③结果表明,借助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克服了传统制备工艺带来的杂质污染、成形过程难以调控等问题,为制备力学性能优异的多孔钛提供了有效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密度 选区激光熔化 多孔钛 微观形貌 孔隙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梯度多孔钛合金支架表面纳米结构化改性
7
作者 王浩 海几哲 +1 位作者 单春龙 刘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121,共5页
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具有梯度结构的微米级多孔钛合金支架,解决了不同患者对骨缺损修复支架的个性化需求。然而,由于钛合金本身的生物惰性,多孔钛合金支架植入人体后骨整合能力较差。为提高支架的生物活性,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对多孔支架... 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具有梯度结构的微米级多孔钛合金支架,解决了不同患者对骨缺损修复支架的个性化需求。然而,由于钛合金本身的生物惰性,多孔钛合金支架植入人体后骨整合能力较差。为提高支架的生物活性,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对多孔支架表面进行纳米结构化改性。本文探究了氧化电压、氧化时间和电解液对梯度多孔钛合金表面制备TNTs(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两次阳极氧化的方法,电解液为0.3wt%氟化铵+2vol%去离子水+1.5mol/L乳酸的乙二醇溶液,氧化电压为100 V,氧化时间为1 h时,可在支架表面制备出形貌高度有序的TNTs涂层。对氧化处理后的多孔钛合金支架进行500℃退火处理,表面TNTs涂层的晶型结构由无定型结构转变为更有利于蛋白吸附和细胞增殖的锐钛矿和金红石的混合晶型结构。通过电化学腐蚀试验发现经过阳极氧化处理的多孔钛合金支架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多孔钛合金 阳极氧化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多孔钛合金支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锡炯 胡勇 罗林威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133-136,共4页
医用钛合金凭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秀的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成为骨科修复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植入材料之一[1-2]。然而传统致密钛合金植入物的弹性模量远高于人体骨组织,由此产生的应力屏蔽效应使周围骨质长期处于较低的应力水平而逐渐被吸... 医用钛合金凭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秀的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成为骨科修复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植入材料之一[1-2]。然而传统致密钛合金植入物的弹性模量远高于人体骨组织,由此产生的应力屏蔽效应使周围骨质长期处于较低的应力水平而逐渐被吸收,最终引发植入物无菌性松动[3]。研究表明,通过3D打印制备多孔支架是消除这种弹性模量不匹配的有效方法[4]。多孔支架能促进骨长入和骨整合,使骨和多孔结构之间形成机械连锁来提高固定效果[3],但促进其成骨的最佳孔隙尺寸目前尚无统一标准[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植入材料 生物相容性 耐腐蚀性 医用合金 机械强度 多孔钛合金 应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处理对烧结多孔钛板镀铂包覆效果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乔东伟 李朋喜 +3 位作者 白佳凯 李黎明 丁睿 冯东辉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共5页
针对烧结多孔钛板镀铂工艺的提高,为解决前处理过程中表面除油不彻底、酸洗刻蚀不理想的问题,采用无水乙醇除油与50 wt.%的硫酸作为酸洗刻蚀剂前处理的方法。研究了烧结多孔钛板镀铂工艺中不同的除油剂与刻蚀剂对铂镀层自身致密度及与... 针对烧结多孔钛板镀铂工艺的提高,为解决前处理过程中表面除油不彻底、酸洗刻蚀不理想的问题,采用无水乙醇除油与50 wt.%的硫酸作为酸洗刻蚀剂前处理的方法。研究了烧结多孔钛板镀铂工艺中不同的除油剂与刻蚀剂对铂镀层自身致密度及与钛基材结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无水乙醇除油剂和沸腾状态下50 wt.%硫酸刻蚀相结合的条件下,铂镀层紧致且与钛基材结合度较高。采用无水乙醇除油与硫酸刻蚀的方法可以提高镀层的致密度与结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多孔钛 前处理 无水乙醇 硫酸 结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料发泡法制备生物活性多孔钛及其性能 被引量:38
10
作者 李虎 虞奇峰 +3 位作者 张波 王辉 范红松 张兴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4-157,共4页
应用传统的浆料发泡法,通过孔隙优化,成功制备出力学性能与骨匹配的多孔钛。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其孔隙相互连通成三维网状结构;经碱热处理的多孔钛在模拟体液中浸泡14d后,表面被一层类骨磷灰石覆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此多孔钛有望成为... 应用传统的浆料发泡法,通过孔隙优化,成功制备出力学性能与骨匹配的多孔钛。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其孔隙相互连通成三维网状结构;经碱热处理的多孔钛在模拟体液中浸泡14d后,表面被一层类骨磷灰石覆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此多孔钛有望成为理想的负重骨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 浆料发泡法 力学性能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后不同孔隙度多孔钛对成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良建 张思慧 +3 位作者 李益民 崔晓明 郑遥 李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9-755,共7页
采用碱热处理和仿生沉积HA对注射成形多孔钛进行表面处理,研究改性后多孔钛的细胞毒性及其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多孔钛无细胞毒性,不同孔隙度多孔钛的细胞黏附形貌不同,复合培养7d后,5%孔隙度组细胞平铺于... 采用碱热处理和仿生沉积HA对注射成形多孔钛进行表面处理,研究改性后多孔钛的细胞毒性及其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多孔钛无细胞毒性,不同孔隙度多孔钛的细胞黏附形貌不同,复合培养7d后,5%孔隙度组细胞平铺于材料表面,30%孔隙度组细胞多呈长梭形,60%孔隙度组MG63细胞伪足以锚状牢固附着于孔壁的颗粒之上,形成细胞桥;成骨细胞在高孔隙度组表面细胞的增殖数高于低孔隙度组表面细胞的;复合培养7d与14d,5%孔隙度组与30%孔隙度组的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而60%孔隙度组的ALP含量高于低孔隙度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医用合金 多孔钛 孔隙度 黏附 增殖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钛板负载Pd阴极电催化加氢还原水中五氯酚 被引量:19
12
作者 范经华 范彬 +4 位作者 张忠国 陈朝阳 鹿道强 吴恒志 曲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86-1590,共5页
研究了以多孔钛板负载钯作为阴极,通过电催化加氢还原水中五氯酚的脱卤效果和主要影响因素.实验表明,五氯酚电催化加氢的主要产物为苯酚和游离态Cl-.其中Cl-生成量可达到理论值,实现完全脱卤,苯酚的转化率达90%以上.随着PCP浓度的降低,... 研究了以多孔钛板负载钯作为阴极,通过电催化加氢还原水中五氯酚的脱卤效果和主要影响因素.实验表明,五氯酚电催化加氢的主要产物为苯酚和游离态Cl-.其中Cl-生成量可达到理论值,实现完全脱卤,苯酚的转化率达90%以上.随着PCP浓度的降低,电流效率下降,降解单位重量PCP的能耗增加.回路中电流强度对脱卤的电流效率和能耗影响很大,300mA时效果最佳.与电流相比,水溶液中pH和循环流速对脱卤效果的影响有限.结果表明,多孔钛板负载金属钯电催化反应器可有效地对五氯酚加氢脱卤,电流效率高,能耗低,并且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 钯催化剂 五氯酚 电催化加氢脱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钛板负载Pd-Cu阴极电催化还原饮用水中硝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范经华 范彬 +2 位作者 鹿道强 曲丹 栾兆坤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7-1122,共6页
研究了以多孔钛板负载钯-铜(4∶1)合金作为阴极,通过电催化还原脱除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效果和主要影响因素.试验表明,电催化反硝化的主要产物为氮气,钯-铜合金的电催化活性可达到16.69 mg/(g.h)、选择性可达96.9%.在低硝酸盐氮浓度下,... 研究了以多孔钛板负载钯-铜(4∶1)合金作为阴极,通过电催化还原脱除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效果和主要影响因素.试验表明,电催化反硝化的主要产物为氮气,钯-铜合金的电催化活性可达到16.69 mg/(g.h)、选择性可达96.9%.在低硝酸盐氮浓度下,电催化反硝化反应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高浓度时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当槽压低于1.5V或电流强度小于5mA时,阴极几乎不会发生硝酸盐氮的还原反应;而当槽压大于4.2V时或电流强度大于30mA时,阴极生成氨氮的副反应显著增加.中性条件下电催化反硝化的活性和选择性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酸性条件下反应活性增加但选择性降低.溶液中的传质对反硝化没有显著影响.溶液中存在的其它阴离子对反硝化不利,不同阴离子对反硝化反应的影响次序为ClO4-<HCO3-<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 钯铜合金 电催化脱硝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多孔钛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士同 朱瑞富 +4 位作者 甄良 吕宇鹏 赵光锋 詹英杰 雷廷权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95,100,共4页
分别在1000、1100、1200、1300和1400℃下真空烧结制备了多孔钛试样,并对多孔钛试样进行孔结构、组织结构和性能检测,研究了烧结温度与多孔钛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多孔钛中颗粒边缘由尖锐变圆滑,孔型由不... 分别在1000、1100、1200、1300和1400℃下真空烧结制备了多孔钛试样,并对多孔钛试样进行孔结构、组织结构和性能检测,研究了烧结温度与多孔钛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多孔钛中颗粒边缘由尖锐变圆滑,孔型由不规则形向圆形转变,烧结颈由细变粗进而出现颗粒表面熔化,孔隙率下降。硬度随烧结温度的提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抗压强度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温度 多孔钛 组织结构 性能
原文传递
掺锑二氧化锡多孔钛阳极对苯酚的催化氧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海萍 李宁 +2 位作者 周德瑞 周育红 黎德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15-1020,共6页
研究了掺锑二氧化锡多孔钛基阳极对苯酚的催化氧化,分析了溶液pH值、温度、苯酚初始浓度、盐含量及表观电流密度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苯酚的氧化降解历程及动力学特征进行了讨论.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化学方法(C... 研究了掺锑二氧化锡多孔钛基阳极对苯酚的催化氧化,分析了溶液pH值、温度、苯酚初始浓度、盐含量及表观电流密度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苯酚的氧化降解历程及动力学特征进行了讨论.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化学方法(COD)测试结果表明,苯酚的催化降解中间产物有对苯二酚、苯醌、丁烯二酸、草酸等,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苯酚在掺锑二氧化锡多孔钛阳极上的降解动力学方程符合表观拟一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 掺锑二氧化锡电极 苯酚 催化氧化 降解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移植多孔钛材料制备方法与发展概况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建刚 井勇智 +3 位作者 高昌琦 刘畅 季根顺 郭铁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7-1197,共11页
多孔钛是一种具有三维连通孔结构的金属材料,与致密生物金属材料相比,由于自身的开孔性和连通性使其弹性模量大幅度降低,从而能够与人体骨模量较好匹配,同时使体液自由流通,加之钛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而被用作骨科移植材料。而如何... 多孔钛是一种具有三维连通孔结构的金属材料,与致密生物金属材料相比,由于自身的开孔性和连通性使其弹性模量大幅度降低,从而能够与人体骨模量较好匹配,同时使体液自由流通,加之钛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而被用作骨科移植材料。而如何控制多孔结构,获得性能优异的多孔钛基体是开展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前提与基础。已开发出的多孔钛及其合金的制备方法有气体成泡法、有机海绵复制法、浆料发泡法、凝胶柱模法、冷冻铸造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放电等离子烧结法、添加造孔剂法、增材制造法、纤维合成法等。不同制备方法具有各自优点,但普遍存在制备成本较高或性能偏低等问题;另外,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骨质情况,需要不同力学性能及孔隙结构的骨移植材料。因此,在较大范围内对多孔钛骨移植材料结构和模量进行调节仍然需继续研究。目前,多孔钛骨移植材料已实现临床应用,国内机构也已经推出多孔钛椎体植入材料用于临床实践。未来,多孔钛作为骨移植材料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仍有很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 泡沫金属 骨移植材料 多孔制备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烧结多孔钛及其表面生长仿生Ca-P涂层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邹鹑鸣 张二林 曾松岩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94-1397,共4页
采用钛纤维烧结法制备了多孔钛,并应用混合碱-热处理对其表面进行活化处理,然后在过饱和钙磷溶液中进行表面钙磷涂覆。测试了多孔钛的压缩性能,分析了涂层的形貌、元素含量和相组成。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孔钛为三维贯通结构,孔隙度在29%~... 采用钛纤维烧结法制备了多孔钛,并应用混合碱-热处理对其表面进行活化处理,然后在过饱和钙磷溶液中进行表面钙磷涂覆。测试了多孔钛的压缩性能,分析了涂层的形貌、元素含量和相组成。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孔钛为三维贯通结构,孔隙度在29%~84%,孔隙尺寸为100~800μm。当孔隙度为55%~60%时,压缩屈服强度为150~230MPa,弹性模量为4.0~4.2GPa,与骨组织相近。经表面钙磷涂覆处理的多孔钛在模拟体液中浸泡3天后,内外孔壁均被类骨磷灰石覆盖,表现出良好的诱导骨生长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多孔钛 力学性能 钙磷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生物医用多孔钛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石博 刘颖 +4 位作者 连利仙 邹慧 孙文泽 庾正伟 王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92-1894,1899,共4页
以生物医用球形雾化钛粉为原料,聚氨酯泡沫为模板,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成功制备出了三维连通的多孔钛。采用XRD、SEM和压缩实验分别对样品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多孔钛成分纯净,其孔径为100~... 以生物医用球形雾化钛粉为原料,聚氨酯泡沫为模板,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成功制备出了三维连通的多孔钛。采用XRD、SEM和压缩实验分别对样品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多孔钛成分纯净,其孔径为100~500μm,孔隙率为72.5%~83%,抗压强度为10.3~51.8MPa,弹性模量为0.32~1.25GPa,和网状质骨的力学性能相近。经类骨磷灰石沉积实验显示,该多孔钛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 放电等离子烧结 聚氨酯 三维连通 生物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预钙化处理提高碱热处理多孔钛的表面生物活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梁芳慧 王克光 周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13-1017,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多孔钛样品,孔隙率约为40%,最大孔径为240μm。经过NaOH溶液、热处理后,多孔钛再在Na2HPO4溶液和饱和Ca(OH)2溶液中分别浸泡进行预钙化处理。未经预钙化处理的样品在SBF中浸泡,形成表面磷灰石涂层约需28d的时间。...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多孔钛样品,孔隙率约为40%,最大孔径为240μm。经过NaOH溶液、热处理后,多孔钛再在Na2HPO4溶液和饱和Ca(OH)2溶液中分别浸泡进行预钙化处理。未经预钙化处理的样品在SBF中浸泡,形成表面磷灰石涂层约需28d的时间。经过预钙化的样品在SBF中浸泡只需4d,这说明预钙化过程大大提高了多孔钛的生物活性。其作用机理为:预钙化过程中样品表面的钛酸钠水解,形成带负电的Ti-OH基团,使Ca2+离子吸附到表面。在SBF中浸泡时,表面附近在短时间内达到钙-磷过饱和。且Ca2+离子增大表面附近的pH值,Ca2+离子和PO4离子、OH-离子的活度积增大,刺激了磷灰石成核并形成涂层。除碱热处理并预钙化的样品外,其余3-样品表面磷灰石的Ca/P原子比均小于人体自然骨的Ca/P原子比。涂层的结晶细小而薄,不破坏多孔钛的孔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 碱热处理 磷灰石 涂层 预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传统粉末冶金制备生物医用多孔钛及其性能 被引量:9
20
作者 邹慧 鲁琦 +3 位作者 田卫东 刘颖 连利仙 石博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0-494,共5页
以生物医用球形雾化钛粉为原料,碳酸氢铵做造孔剂,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生物医用多孔钛块体材料。采用XRD、SEM分别对所制备的多孔钛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多孔钛的力学性能及成骨细胞在其表面的粘附生长... 以生物医用球形雾化钛粉为原料,碳酸氢铵做造孔剂,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生物医用多孔钛块体材料。采用XRD、SEM分别对所制备的多孔钛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多孔钛的力学性能及成骨细胞在其表面的粘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通过调节造孔剂添加量、控制烧结工艺可制备孔隙率为50.3%~70.5%、孔径为100~300μm的多孔钛,其力学性能(抗压强度为24.40~68.96MPa、弹性模量为1.010~1.287GPa)与人体松质骨相匹配。与SD大鼠成骨细胞的联合培养结果表明,该材料的粗糙表面和多孔结构可粘附生长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 造孔剂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 成骨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