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家系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6水平的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祁富生 杨建立 贾福军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多发家系成员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其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43个精神分裂症多发家系181名成员(精神分裂症患者72名)和40名健康...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多发家系成员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其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43个精神分裂症多发家系181名成员(精神分裂症患者72名)和40名健康对照的血浆TNF-α和IL-6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浆TNF-α水平为(62. 51±33. 26)pg/ml,明显低于非血亲和正常对照组(P<0. 05),IL-6水平为(52. 58±27. 28)pg/ml,未见组间差异;发作期患者TNF α为( 52. 06±24. 21 )pg/ml,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P<0. 05),而IL-6为(64. 05±26. 58)pg/ml,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 05);TNF α水平与阴性症状N分呈负相关, (r=-0. 320, P=0. 030 ),而IL-6水平与阴性症状呈正相关(r=0. 429, P=0. 003);Ⅱ型患者IL-6水平为(72. 97±25. 97)pg/ml,Ⅰ型患者为(41. 42±22. 10)pg/ml,Ⅱ型患者明显高于Ⅰ型患者和非血亲正常对照组(P<0. 01)。结论TNF-α、IL-6在家族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IL 6仅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或阴性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患者 多发家系 水平 白介素6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 家族性精神分裂症 6(IL-6) 血浆TNF-Α 酶联免疫吸附法 Ⅱ型精神分裂症 正常对照组 阴性症状 成员 发病机制 缓解期 ml 组间差 发作期 负相关 正相关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个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多发家系的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惠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2-162,共1页
性格方面:第Ⅱ代中女方性别外向,其余人员均内向型,不善交往、言语少,工作认真.形体方面:Ⅰ、Ⅱ代中身材中等、Ⅲ代中男性平均高180 cm;女性平均高160 cm,偏胖.
关键词 精神病 糖尿病 高血压病 多发家系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家系精神分裂症血浆白细胞介素-6浓度研究
3
作者 杨建立 贾福军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浓度变化,探讨IL-6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将同胞中有2名及2名以上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的51个家系的222人纳入研究,其中父母组94人,患病同胞组98人,非患病同胞组30人,同时纳入非血亲...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浓度变化,探讨IL-6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将同胞中有2名及2名以上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的51个家系的222人纳入研究,其中父母组94人,患病同胞组98人,非患病同胞组30人,同时纳入非血亲正常对照组40人。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IL-6血浆浓度进行测定,比较各组血浆IL-6浓度变化。结果 (1)四组中血浆IL-6平均浓度(pg·ml-1):患病同胞组(55.90±29.25),非患病同胞组(56.86±33.07),父母组(52.51±24.25),正常对照组(47.50±22.78)。四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1.103,P=0.348)。(2)在病人组中,按是否服药(服药组59.94±31.00,未服药组51.91±27.14),性别(男55.97±32.12.女55.B2±26.92)分别分组比较,差异均元显著性(P>0.05),年龄与血浆IL-6浓度之间元明显相关性(r=-0.130,P=0.199),病程长短与血浆IL-6浓度之间也无明显相关性(r=0.058。P=0.57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年龄、病程、抗精神病药物、性别对精神分裂症血浆IL-6浓度没有明显影响。提示,血浆IL-6水平变化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可能没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多发家系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进行舞蹈病一组多发家系报告
4
作者 陈宏筹 夏世荣 《中国民康医学》 1995年第1期47-47,共1页
慢性进行舞蹈病一组多发家系报告陈宏筹,夏世荣我院收治本症1例,经上门调查追溯其家族谱系,4代53个本系成员中共有22人发病,男12人,女10人。发病年龄:<20岁下6人;21岁一30岁6人;31一40岁7人;41一4... 慢性进行舞蹈病一组多发家系报告陈宏筹,夏世荣我院收治本症1例,经上门调查追溯其家族谱系,4代53个本系成员中共有22人发病,男12人,女10人。发病年龄:<20岁下6人;21岁一30岁6人;31一40岁7人;41一47岁3人,平均28.9岁。婚后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家系 舞蹈病 氟哌啶醇 调查 死亡病例 安徽省 死亡年龄 临床表现 成员 步态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多发家系成员甲状腺自身免疫状况及碘摄入量对其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金迎 滕卫平 +2 位作者 苑柏 张永刚 尹长春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 确定在Graves病 (GD)多发家系成员中 ,甲状腺自身免疫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 ,并研究碘摄入量对GD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对全部家系成员做甲状腺疾病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 ,并测定空腹尿碘含... 目的 确定在Graves病 (GD)多发家系成员中 ,甲状腺自身免疫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 ,并研究碘摄入量对GD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对全部家系成员做甲状腺疾病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 ,并测定空腹尿碘含量。结果 GD患者一级亲属的亚临床甲亢、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分别为 5 .2 %、1.0 %和 1.4% ,这三种疾病患者的甲状腺自身抗体均为阳性。甲状腺功能正常一级亲属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为 6 8.6 %。尿碘水平 5 0 0~ 5 99μg/L时 ,GD的发病率显著增高 (P <0 .0 5 )。 结论 在GD多发家系中 ,GD患者一级亲属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原因均为自身免疫甲状腺病 ;尿碘水平 5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病 自身免疫 多发家系 一级亲属 GRAVES病
原文传递
一个卵巢良性畸胎瘤多发家系
6
作者 王焕民 秦红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0-170,共1页
关键词 卵巢良性畸胎瘤 多发家系 病理诊断 调查
原文传递
多系统萎缩的多发家系研究
7
作者 Kenju Hara Yoshio Momose +2 位作者 Susumu Tokiguchi 杨斯柳 顾卫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29,共1页
背景和目的:对日本4个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家系共8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揭示MSA具有遗传易患性以及可能存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方法:对这4个家系进行临床和基因学研究。结果:这4个家系... 背景和目的:对日本4个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家系共8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揭示MSA具有遗传易患性以及可能存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方法:对这4个家系进行临床和基因学研究。结果:这4个家系中均有2例患者,发病年龄58—72岁,其中1个家系存在近亲婚配。8例患者中1例确诊为MSA,5例为“很可能的”MSA,其余2例为可能的MSA。帕金森型(MSA—P)5例,小脑萎缩型(MSA-C)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家系 统萎缩 常染色体隐性 影像学特征 遗传易患性 MSA 遗传模式 发病年龄
原文传递
一个癌症多发家系
8
作者 郭建杏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癌症 多发家系 诊断 调查
原文传递
情感性精神病
9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1997年第12期157-158,共2页
9745792 抑郁症与消化性溃疡[日]/堀川直史//医学南.-1996,178(3).-186 医科图9745793 躁郁症多发家系第18染色体DNA 标记物分析/Coon H//Biol Psychia-try.-1996,39(8).-689-696 北精情9745794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重性抑郁的皮质醇调节:... 9745792 抑郁症与消化性溃疡[日]/堀川直史//医学南.-1996,178(3).-186 医科图9745793 躁郁症多发家系第18染色体DNA 标记物分析/Coon H//Biol Psychia-try.-1996,39(8).-689-696 北精情9745794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重性抑郁的皮质醇调节:时相生物学分析/Yehuda R//Biol Psychiatry.-1996,40(2).-79~88北精情97457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症 消化性溃疡 创伤后应激障碍 染色体 肾上腺皮质轴 多发家系 事件相关电位 标记物 皮质醇 生物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MILIAL AMYLOID POLYNEUROPATHY──CLINICAL REPORT OF A FAMILY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延峰 郭玉璞 +1 位作者 池田修一 方定华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This paper reports a familial amyloid polyneuropathy (FAP) family in China. This family being investigated had 69 members of five generations. From the third generation, there have been 16 patients. The age of onset w... This paper reports a familial amyloid polyneuropathy (FAP) family in China. This family being investigated had 69 members of five generations. From the third generation, there have been 16 patients. The age of onset was about 3 to 5 decades. The initial symptoms were autonomic nerve symptoms, such as impotence, dyspepsia and diarrhoea, associated with the sensory loss of lower extremities. As the disease progressed, the upper extremities and motor ability were also involved. The duration of disease course was about 8-10 years, most patients died of infection and cachexia. Sural biopsy in 3 patients had showed positive Congo red staining. From the clinical view, this FAP family is similar to FAP I found in Japan. The true classification, however, should be confirmed by further genetic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ilial amyloid polyneuropathy sural biops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