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4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和多位点序列分型
1
作者 武文君 王炜 +1 位作者 荆鹏伟 任伟宏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碳青霉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耐药情况和遗传分型,为临床合理化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河南中医药...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碳青霉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耐药情况和遗传分型,为临床合理化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碳青霉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60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临床分布和标本来源。随机选取其中35株CRPA,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扩增铜绿假单胞菌的7个管家基因acsA、aroE、guaA、mutL、nuoD、ppsA和trpE,PCR扩增测序后采用DNAstar和PHYLOViZ 2.0等软件对分离的CRPA进行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60株CRPA主要分布在呼吸科、康复科、重症监护病房。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63.3%),其次为肺泡灌洗液(28.3%)。除多黏菌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40%以上,与同期分离的碳青霉烯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 sensitive pseudomonas aeruginosa,CSPA)相比,除多黏菌素外,CRPA分离组对阿米卡星(23.3%)、头孢吡肟(58.3%)、头孢他啶(48.3%)、环丙沙星(5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0%)、氨曲南(56.7%)、美罗培南(78.3%)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CS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LST分析显示35株CRPA可分为25个ST型,其中优势ST为ST1182。该研究发现1种新的等位基因trpE316,3种新的ST型别,分别为ST3978、ST3979、ST3980。结论CRPA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多见于呼吸科,CRPA耐药形势严峻,应结合药敏结果和流行病学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MLST分析的结果显示ST型存在多样化,克隆类型多样化,提示这些菌株的遗传背景也极其复杂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 耐药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在艾伯特埃希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祥 许彦梅 +6 位作者 王斌 邓建平 肖波 孙松松 周阳 熊衍文 王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在新病原艾伯特埃希菌发现与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MLST技术对生鲜肉中分离的30株疑似艾伯特埃希菌的7个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DNAstar软件分析,核酸序列上传至大肠杆菌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其等... 目的探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在新病原艾伯特埃希菌发现与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MLST技术对生鲜肉中分离的30株疑似艾伯特埃希菌的7个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DNAstar软件分析,核酸序列上传至大肠杆菌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其等位基因编号及基因序列型(ST型),并利用MEGA6.0软件Neighbor-joining法构建遗传进化树,与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艾伯特埃希菌和伤寒沙门氏菌参考菌株进行亲缘性分析。结果 30株菌可分为7种新序列型(16株)和4种已知序列型(14株),N-J分析显示与艾伯特埃希菌参考菌株具有高度亲缘性,而与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弗格森埃希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MLST在管家基因水平上准确地确定艾伯特埃希菌的种属关系,首次在国内发现艾伯特埃希菌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 艾伯特埃希菌 新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两类奶牛场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3
作者 魏玉杰 李莹洁 +2 位作者 王旭丹 梁春彩 刘聚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0,96,共10页
为研究抗菌药物减量使用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本试验从抗菌药物减量使用达标奶牛场和非达标奶牛场采集肛拭子样品,进行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对分离株进行耐药表型、基因型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typing,MLST)。比较两类... 为研究抗菌药物减量使用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本试验从抗菌药物减量使用达标奶牛场和非达标奶牛场采集肛拭子样品,进行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对分离株进行耐药表型、基因型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typing,MLST)。比较两类奶牛场大肠杆菌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从174个肛拭子样品中分离到了173株大肠杆菌,达标场84株,非达标场89株,总体分离率为99.4%。耐药性检测发现,达标场和非达标场大肠杆菌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离株中共有23株大肠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多数五重及以上耐药菌株来自于非达标场。除QnrB基因达标场检出率高于非达标场外(P<0.05),两类奶牛场其他耐药基因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MLST分型发现25种ST类型,其中20种为已知ST型,5种新ST型。达标场大肠杆菌的优势型为ST109型,非达标场大肠杆菌的优势型为ST10和ST1307型。奶牛场大肠杆菌的耐药表型、基因型与ST型之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食品生产环境中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4
作者 邬汶 杨雨 +4 位作者 张青 邓晓东 高国龙 刘杨 胡政泽 《口岸卫生控制》 2024年第1期51-55,58,共6页
目的对航空食品生产环境中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了解生产环境中肠杆菌科细菌的污染状况和来源。方法采集航空食品生产车间的操作台、推车和地面等32份环境涂抹样品,从中分离肠杆菌科细菌,采用生化实验和16S r... 目的对航空食品生产环境中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了解生产环境中肠杆菌科细菌的污染状况和来源。方法采集航空食品生产车间的操作台、推车和地面等32份环境涂抹样品,从中分离肠杆菌科细菌,采用生化实验和16S rDNA测序方法鉴定细菌种类,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从32份环境涂抹样品中分离出7株肠杆菌科细菌,包括3株产酸克雷伯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阴沟肠杆菌、1株河生肠杆菌。3株产酸克雷伯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的型别为ST126、ST160和ST277。结论本研究未从航空食品生产环境中分离到致病菌,但分离到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河生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这些条件致病菌对食品的污染风险也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16S rDNA测序 多位点序列分型 产酸克雷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杆菌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in silico MLST )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亚暖 姜肇旭 颜世敢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5-60,共6页
对4株柠檬酸杆菌分离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分析,并基于基因组序列进行16s rRNA、多位点序列分型(in silico MLST)及其遗传进化关系研究。对分离的4株柠檬酸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经拼接得到全基因组序列,然后进行16S rRNA物种鉴定、in silic... 对4株柠檬酸杆菌分离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分析,并基于基因组序列进行16s rRNA、多位点序列分型(in silico MLST)及其遗传进化关系研究。对分离的4株柠檬酸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经拼接得到全基因组序列,然后进行16S rRNA物种鉴定、in silico MLST分析,并基于MLST分型构建遗传进化树,分析分离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杆菌的基因组大小介于4.771~5.477 Mb之间,平均为5.03 Mb;基因数量在4591~5334之间,平均为4871个。16s rRNA分析结果表明,4株柠檬酸杆菌分离菌中有3株为布雷氏柠檬酸杆菌,1株为沃克曼氏柠檬酸杆菌。MLST分析结果表明,4株柠檬酸杆菌均是新的ST型。该研究分析了4株柠檬酸杆菌的基因组,基因组MLST分型分析表明4株分离菌均为新ST型,丰富了柠檬酸杆菌的菌种资源和遗传信息,为柠檬酸杆菌的防控、溯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杆菌 基因组测序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副溶血性弧菌O3∶K6血清型菌株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梅玲玲 龚璞 +2 位作者 占利 张俊彦 张云怡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掌握浙江省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O3∶K6血清型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为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择副溶血性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dnaE、gyrB、recA、dtdS、pntA、pyrC及tnaA,对62株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 目的掌握浙江省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O3∶K6血清型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为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择副溶血性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dnaE、gyrB、recA、dtdS、pntA、pyrC及tnaA,对62株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O3∶K6血清型菌株样本进行PCR扩增、测序,Chromas软件和DNA Star软件分析,核酸序列上传至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得每株菌的序列型,绘制多位点序列分型遗传进化树并进行亲缘性分析。结果 62株副溶血性弧菌O3∶K6血清型菌株中,59株菌为ST-3型(3,4,19,4,29,4,22),1株菌为ST-121型(3,2,82,52,4,78,66),1株菌为新的ST型(5,10,34,27,77,49,23),1株菌仅gyrB基因第562位点由C突变为T,其余基因序列与ST4型(3,5,22,12,20,22,25)一致。结论浙江省副溶血性弧菌O3∶K6血清型菌株的主要MLST型别为ST-3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03 K6血清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位点序列分型在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吕国平 卫沛楠 +1 位作者 徐保红 芦飞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0-34,共5页
对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了解其基因型特征,并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应用MLST方法对2012年石家庄市分离出的18株食源性金葡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对该地区食源性金葡菌分子特性和流行病学特性进行分析... 对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了解其基因型特征,并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应用MLST方法对2012年石家庄市分离出的18株食源性金葡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对该地区食源性金葡菌分子特性和流行病学特性进行分析。18株食源性金葡菌通过MLST分析得到10个ST序列型,其中ST5序列型最多,共5株;其次为ST464序列型,共3株;ST7型和ST15各2株;ST6型、ST9型、ST59型和ST2138型各1株,有2个菌株是2个新的ST型其ST码分别为287-1-1-8-1-1-1和10-14-8-6-278-3-2。本地区食源性金葡菌的ST型别丰富,主要流行克隆系为ST5和ST464,ST6、ST7、ST9、ST15、ST59和ST2138等克隆系也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源性致病菌 克隆系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1株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钱婧 薛莲 +15 位作者 谢贵林 郑跃杰 王传清 尚云晓 王惠云 万莉雅 刘岚 李昌崇 季伟 徐樨巍 王亚亭 徐佩茹 姚开虎 俞桑洁 沈叙庄 杨永弘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了解侵袭性肺炎链球菌在中国儿童中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状况。方法对2006—2008年中国11家儿童医院分离的171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采用简易棋盘式肺炎链球菌分型试剂盒进行血清型分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7个看家基因并测序,... 目的了解侵袭性肺炎链球菌在中国儿童中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状况。方法对2006—2008年中国11家儿童医院分离的171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采用简易棋盘式肺炎链球菌分型试剂盒进行血清型分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7个看家基因并测序,根据7个基因型的组合确定序列分型(ST)。结果 171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常见的血清型为19F(19.9%),14(19.3%),19A(18.1%),6B(9.4%)和23F(6.4%),其中有5株(2.0%)用丹麦抗血清无法确定血清型。共检出65种ST,12个克隆群,有1株因未扩增出aroe位点的等位基因无法分型。其中ST320最常见,占17.5%,其次为ST271(13.5%)、ST876(10.5%)。常见的ST同源复合群是CC320(33.9%)和CC876(13.3%)。发现20种新的ST型,已被MLST数据库录入,并有3个新的等位基因序列。结论分离自中国儿童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主要为ST320、ST271和ST876等3种,流行的克隆群为CC271、CC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血清分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白向宁 赵爱兰 +2 位作者 夏胜利 熊衍文 徐建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4-548,560,共6页
目的对国内部分地区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了解菌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方法根据mlst.ucc.ie数据库提供的大肠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案,对来自我国河南、黑龙江2省的29株非O... 目的对国内部分地区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了解菌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方法根据mlst.ucc.ie数据库提供的大肠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案,对来自我国河南、黑龙江2省的29株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分离株的7个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通过序列比对确定其等位基因谱及菌株序列型(Sequence type,ST),使用MEGA、eBURST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不同ST序列群及菌株间的进化关系。结果 29株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呈现较大的遗传多态性,可分为13个ST型别,其中ST155为优势型别(34.48%)。同时研究发现2个新等位基因型(fumC376、recA214)和3个新序列型(ST2460、ST2467、ST2468)。结论 29株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菌株之间具有分子多态性,与国际流行菌株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加强我国对这一类菌株的检测和监测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在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苏运钦 叶聪秀 +3 位作者 车玉传 刘菊珍 邹海珠 余广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特征,分析其基因同源性,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病房分离的10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PCR扩增g... 目的了解我院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特征,分析其基因同源性,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病房分离的10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PCR扩增gltA、gyrB、gdhB、recA、cpn60、gpi和rpoD 7个管家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PubMLST数据库比对分析,利用eBURST软件绘制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进化关系图。结果 107株鲍曼不动杆菌被分为4个基因型,分别是ST-136(31株)、ST-195(7株)、ST-208(58株)和一个新的基因型(11株),其中ST136、ST195和ST208基因型具有同源相关性。结论我院ICU病房的鲍曼不动杆菌具有水平传播特征,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可用于临床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携带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晖 白向宁 +3 位作者 赵爱兰 孟琼 熊衍文 卢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37-1142,共6页
目的对牦牛携带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了解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及致病潜力。方法根据E.coli MLST数据库(http://mlst.ucc.ie/mls... 目的对牦牛携带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了解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及致病潜力。方法根据E.coli MLST数据库(http://mlst.ucc.ie/mlst/dbs/Ecoli)提供的MLST方案,对青海玉树牦牛中分离的54株STEC分离株的7个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通过序列比对确定其等位基因及菌株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并使用BioNumerics软件构建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MST),分析牦牛ST型与HUSEC及人源主要流行血清群STEC菌株ST型间的进化关系。结果 54株牦牛STEC菌株呈现高度遗传多态性,可分为31个ST型别,其中包括7个新的等位基因型和17个新的ST型,并存在与HUSEC及主要流行血清群STEC亲缘关系相同或相近的ST型别。结论青藏高原牦牛携带的STEC具有遗传多样性及一定的特异性,部分菌株具有对人致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序列 牦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型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文标 朱焱 +4 位作者 黄东红 陈丽霞 陈淑增 邱丹缨 许秀秀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耐药性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e,MLST)。方法针对45株临床分离的SP用E-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14种常用抗菌素的敏感性,以PCR方法检...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耐药性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e,MLST)。方法针对45株临床分离的SP用E-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14种常用抗菌素的敏感性,以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erm B、mef E、mef A及转座子家族int Tn916/Tn1545转座酶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分析菌株序列型(ST)。结果 SP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四环素、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美罗培南、阿莫西林、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97.8%、93.3%、73.3%、82.2%、26.7%、44.4%、42.1%、26.7%、24.4%、11.1%和4.4%,未见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耐药基因erm B、mef E、mef A及转座子家族int Tn916/Tn1545转座酶检出率分别为97.78%、51.11%、44.44%和91.11%;MLST共分出21个ST型,存在一个优势型别ST271,占44.4%(20/45);ST271在mef耐药基因检出率要高于其它散在ST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分离的SP耐药较为严重,且更多的表现为多重耐药;耐药机制主要表现为erm B编码的23S r RNA甲基化酶致靶位改变以及int Tn916/Tn1545接合性转座子介导的耐药传播;ST271是本地区分离SP的主要ST型,并且以多重耐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与抗生素耐药表型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裕军 潘楚芝 +4 位作者 赵子文 赵祝香 方昌全 巫培莲 陈惠玲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18-1821,共4页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防控提供指导。方法收集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42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e BURST分析菌株亲缘性,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42株鲍曼不动杆...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防控提供指导。方法收集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42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e BURST分析菌株亲缘性,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42株鲍曼不动杆菌被分为10个ST型,其中ST195及ST208最常见,占总数的69.0%,e BURST分析提示主要流行克隆为CC92。根据纸片药敏结果,菌株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性最高为100%,其余抗生素的敏感率均小于30%,42株菌株可分为多重耐药(MDR)菌株11株,广泛耐药(XDR)菌株31株。优势克隆CC92与非CC92的MDR、XDR菌株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6)。结论鲍曼不动杆菌CC92广泛流行,CC92与非CC92菌株的耐药性无差别,CC92的成功流行可能更依赖于对医院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耐药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和不同ST分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娜 田素飞 +6 位作者 褚云卓 陈佰义 刘丽文 张智洁 王晶 肖晓光 路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9-515,共7页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N)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同时研究不同ST分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辽宁省为主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61株CR-KPN,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受试菌株对14种抗...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N)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同时研究不同ST分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辽宁省为主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61株CR-KPN,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受试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基因扩增技术及DNA测序方法对受试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通过对受试菌株进行MLST,探讨其克隆相关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分析不同ST分型下CR-KPN的耐药特点、耐药机制及菌株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MLST分型显示61株CR-KPN共有18种ST分型,ST11为优势型别(53.3%),研究同时发现这部分ST11型菌株更容易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且MIC值较高,大部分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单因素分析提示ST11组患者在ICU接受治疗所占的比例及机械通气的使用率高于非ST1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ST型中ST2033、ST2135、ST2193、ST2194、ST2195、ST2196为世界范围内首次注册,其中ST2193、ST2194、ST2195与ST11有密切的亲缘性。临床资料提示同一所医院同一时期以相同克隆流行为主。结论 MLST显示CR-KPN共有18种ST型别,ST11为优势型别,结合临床资料发现同一所医院同一时期以相同克隆流行为主,提示CR-KPN有局部播散的风险。鉴于临床资料分析提示接受过ICU治疗和机械通气的患者容易发生CR-KPN菌株(特别是ST11型)感染的风险,此类患者应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赛巴尔通体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帆 宋秀平 +3 位作者 栗冬梅 黄儒婷 李志芳 刘起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2-596,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汉赛巴尔通体的遗传背景和流行的常见亚型。方法对分离到的汉赛巴尔通体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它们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情况。结果 80株汉赛巴尔通体一共分为3个序列型(se... 目的了解中国汉赛巴尔通体的遗传背景和流行的常见亚型。方法对分离到的汉赛巴尔通体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它们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情况。结果 80株汉赛巴尔通体一共分为3个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其中ST1占90%(72/80),ST9占8.75%(7/80),另一个序列型为仅包含一株细菌的ST30;所有3个序列型均属于克隆群1(clonal complex 1)。结论与国外汉赛巴尔通体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相比,中国的序列型相对集中,说明中国汉赛巴尔通体的变异度和多样性较低,提示其进化相对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赛巴尔通体 多位点序列分型 序列 克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炭疽芽胞杆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海岩 王文瑞 +5 位作者 郭卫东 李昕 跃华 张慧娟 魏建春 武利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5-977,共3页
炭疽芽胞杆菌是引起人和动物炭疽的病原菌,牛、羊等食草动物为主要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炭疽病畜毛皮和食肉而感染,也可以通过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粉尘或气溶胶而感染.我国炭疽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炭疽病例时有发生.内蒙古地区是主要... 炭疽芽胞杆菌是引起人和动物炭疽的病原菌,牛、羊等食草动物为主要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炭疽病畜毛皮和食肉而感染,也可以通过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粉尘或气溶胶而感染.我国炭疽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炭疽病例时有发生.内蒙古地区是主要的炭疽自然疫源地,每年都有病例发生.炭疽杆菌是一种相对保守的细菌,很多基因分型方法都不能对其分型,Keim等[1]首次将MLVA8方法用于炭疽芽抱杆菌基因分子分型中,其选择6个染色体上VNTR多态性位点和2个质粒上VNTR多态性位点联合建立了MLVA8分析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区别不同炭疽芽胞杆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芽胞杆菌 内蒙古地区 分型分析 串联重复序列 基因分型方法 自然疫源地 多态性位点 VN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华东地区动物源产品中肠道沙门氏菌分离株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国强 陈扬 +3 位作者 薛峰 徐飞 蒋原 陆承平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6,共4页
选择肠道沙门氏菌的7个看家基因thrA、purE、sucA、hisD、aroC、hemD和dnaN作为目的基因,对从华东地区动物源产品中分离的39株肠道沙门氏菌样本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相关数据库对比分析,探讨动物源产品中肠道... 选择肠道沙门氏菌的7个看家基因thrA、purE、sucA、hisD、aroC、hemD和dnaN作为目的基因,对从华东地区动物源产品中分离的39株肠道沙门氏菌样本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相关数据库对比分析,探讨动物源产品中肠道沙门氏菌的分子分型方法以及菌株间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华东地区不同来源、动物源、产品源菌株之间存在差异,但差异较小;试验中发现6种未被数据库收录的新序列型。证明多位点序列分型作为一种可靠的分型方法为动物源产品中肠道沙门氏菌的分类研究提供信息,对研究动物源产品中肠道沙门氏菌的进化关系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沙门氏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念珠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雅莉 李春莉 +1 位作者 刘原君 王惠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的分子特征,建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并对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进行分型研究。方法对33株白念珠菌提取DNA,选择7对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将目的基因产物测序,然后将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比对后...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的分子特征,建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并对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进行分型研究。方法对33株白念珠菌提取DNA,选择7对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将目的基因产物测序,然后将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比对后上传至数据库,获得相应的由7对管家基因组成的等位基因谱,最后将等位基因谱再次提交网站确认序列分型(sequence types,STs)。同时与ABC(ATP-binding cassette)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3株临床白念珠菌通过MLST产生了33个STs,通过ABC分类为3型。结论 MLST具有较高的分辨力,是一种方便、快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流行病学和菌群多态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分子分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株艰难梭菌多位点序列分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严其容 李文革 +1 位作者 许文荣 程颖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对艰难梭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案并探讨不同来源艰难梭菌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不同人群的25株艰难梭菌,分别用Lemee方案(aroE,ddl,dutA,tpi,recA,gmk,sodA管家基因)和David方案(adk,atpA,dxr,glyA,recA,soda,tpi... 目的比较两种对艰难梭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案并探讨不同来源艰难梭菌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不同人群的25株艰难梭菌,分别用Lemee方案(aroE,ddl,dutA,tpi,recA,gmk,sodA管家基因)和David方案(adk,atpA,dxr,glyA,recA,soda,tpi管家基因)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用START系统及Bionumerics软件分析这些位点及等位基因谱的特征。结果位点分析结果表明,Lemee方案中有2株菌的ddl位点为无效位点,其余的6个管家基因有3~5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之间有3~11个多态性位点。非同义突变/同义突变(dN/dS)为0.000 0~0.261 1;David方案中的7个管家基因有3~5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之间有2~9个多态性位点。dN/dS为0.000 0~0.280 6。等位基因图谱特征结果表明,Lemee方案出现了13个ST型别(ST1/2/3/6/7/13/31/39/48/A/B/C/D),ST6(5)为优势型别;David方案共出现11个ST型别(ST2/3/15/35/37/54/55/92/99/102/117),其中ST54(6),ST37(5)为优势型别。来源于成人和婴幼儿的菌株并未形成各自特异的序列型。结论对于艰难梭菌多位点序列分型,David的方案更可取,ST与宿主人群的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分子分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结核病101例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型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均 黄延风 +1 位作者 张爱华 许红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408-1410,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结核病中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tandem repeats,VNTR)的分布特征,寻找适合的VNTR位点组合。方法采用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multiple locus VNTRanalysis,MLVA)分型方法,选择...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结核病中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tandem repeats,VNTR)的分布特征,寻找适合的VNTR位点组合。方法采用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multiple locus VNTRanalysis,MLVA)分型方法,选择标化的24个VNTR位点,对101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DNA进行检测,结果采用BioNumerics 6.1数据库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单位点Hunter-Gaston分辨率指数(Hunter-Gaston index,HGI)分析,并比较分析国际推荐的分组(12、15、24位点)的基因分型鉴定能力。结果 MLVA分析结果显示24个VNTR位点在不同菌株中存在明显的多态性,101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可分为1个基因群83种基因型,其中69种基因型只有1个菌株,占68.32%(69/101),另有32株临床分离株表现出14种基因型,占31.68%(32/101),成簇率为17.82%;24个VNTR位点的HGI具有较大差异(0.168~0.829),HGI能达到0.5以上的VNTR位点数有16个;24个VNTR位点进行不同的位点组合:12、15个和24个位点组合的HGI分别为0.995、0.996、0.996。结论 重庆地区儿童结核病中结核分枝杆菌存在基因多态性,国际推荐的15个VNTR位点组合的MLVA分型方法适用于其流行病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