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株不同来源外生菌根真菌的生物量、养分吸收能力及酶活性
1
作者 戴梦婷 杨士杰 +2 位作者 张艳梅 秦华 彭丽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目的】研究外生菌根真菌改善树木营养、维持森林健康、清除土壤毒物以及自身适应环境的机理,为其筛选、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achlewski培养基(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不同来源的外生菌根真菌,包括牛肝菌、土生空团菌、... 【目的】研究外生菌根真菌改善树木营养、维持森林健康、清除土壤毒物以及自身适应环境的机理,为其筛选、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achlewski培养基(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不同来源的外生菌根真菌,包括牛肝菌、土生空团菌、松乳菇、彩色豆马勃、大白菇和厚环粘盖牛肝菌。测定菌丝生物量、养分吸收能力、产酶种类及其活性。【结果】在Pachlewski培养基中,不同外生菌根真菌的菌丝生物量,氮、磷、钾吸收能力及产酶活性存在差异。其中:大白菇生长最快,生物量最大(160.93 mg);土生空团菌生长最慢,生物量最小(23.73 mg);供试菌株菌丝中的氮、磷、钾质量分数(干基)分别为2.12~11.23 mg·g^(-1)、2.43~16.99 mg·g^(-1)和3.67~17.29 mg·g^(-1);松乳菇吸收氮的量最多,牛肝菌吸收磷的量最多,大白菇吸收钾的量最多。说明形成外生菌根后,协助寄主吸收养分的能力可能因菌种不同而异。在供试菌株的菌丝体内,均能检测到脱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几丁质酶和蛋白酶;在培养液中,检测到除脱氢酶外的其余5种酶。分析胞内酶活性,发现厚环粘盖牛肝菌的酸性磷酸酶(2.54 U·g^(-1))和脲酶活性(4.46 U·g^(-1))显著强于其他菌株;脱氢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以彩色豆马勃的最强,分别为11.06 U·g^(-1)和118.44 U·g^(-1);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则分别以土生空团菌(11.32 U·g^(-1))和牛肝菌(162.51 U·g^(-1))产生的酶活性最强,并且均显著强于其他菌株。在胞外,酸性磷酸酶、几丁质酶和过氧化氢酶分别以大白菇(16.79 U·mL^(-1))、彩色豆马勃(85.18 U·mL^(-1))和土生空团菌(0.15 U·mL^(-1))的活力最强,并且均显著强于其他菌株;北方菌株(厚环粘盖牛肝菌和土生空团菌)的脲酶活性更强,显著强于南方菌株(牛肝菌、大白菇、松乳菇和彩色豆马勃);而南方菌株的胞外蛋白酶活性(1.16~1.71 U·mL^(-1))显著强于北方菌株(0.28 U·mL^(-1)和0.72 U·mL^(-1))。【结论】不同菌株之间的胞外酶活性差异显著,说明其在利用有机成分方面具有选择性,这可能是不同菌种分布于不同森林土壤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酶活性 有机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根形态性状的影响
2
作者 胡佳 吕亚茹 +3 位作者 辜夕容 周倩 邓杨宵 陈东梅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1,共8页
为探究外生菌根真菌(ECMF)侵染对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根形态性状的影响,用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 2,Ld2)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715,Pt 715)分别接种马尾松幼苗,并用含1.0 mmol·L^(-1) Al^(3+)的Al_(2)(SO_(4))_... 为探究外生菌根真菌(ECMF)侵染对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根形态性状的影响,用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 2,Ld2)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715,Pt 715)分别接种马尾松幼苗,并用含1.0 mmol·L^(-1) Al^(3+)的Al_(2)(SO_(4))_(3)溶液进行处理,测量根直径、长度、面积、体积、根尖数,计算比根长、比根面积、根组织密度和根分支强度,并将根系划分为直径≤0.5 mm、0.5~1.0 mm和>1.0 mm 3个径级,分析接种ECMF对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根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ECMF均显著增加铝处理下马尾松根分支强度和≤0.5 mm根长,显著减少0.5~1.0 mm根长、根面积和根体积(P<0.05)。Ld2还显著增加根生物量、总根长、总根尖数、根组织密度和≤0.5 mm根尖数及>1.0 mm的根长、根面积、根体积(P<0.05),这一趋势在Pt 715菌根苗中也可见,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接种ECMF通过改变马尾松根系形态来转变营养吸收策略,表现为促进≤0.5 mm根生长和分支与依赖0.5~1.0 mm根中侵染的菌丝来进行营养吸收,促进>1.0 mm根生长进行营养运输。Ld2对马尾松幼苗根的生长促进作用更显著,更适合推荐为缓解马尾松铝胁迫的优良EC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形态 外生菌根真菌 铝毒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磷水平下外生菌根真菌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婷 陈于 +7 位作者 朱灿灿 王磊彬 赵玉强 王武 章钰晨 朱汤军 王敏 张仕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5,49,共10页
采用盆栽实验,比较了低磷(0.05 mmol·L^(-1))和正常施磷(0.50 mmol·L^(-1))下接种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ies)和豆马勃属菌(Pisolithus sp.)以及未接菌的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幼苗... 采用盆栽实验,比较了低磷(0.05 mmol·L^(-1))和正常施磷(0.50 mmol·L^(-1))下接种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ies)和豆马勃属菌(Pisolithus sp.)以及未接菌的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幼苗在净光合速率、干质量、营养元素吸收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显示:低磷条件下,土生空团菌和豆马勃属菌的幼苗菌根侵染率分别为39.9%和35.5%;正常施磷条件下,这2种真菌的幼苗菌根侵染率分别为41.4%和31.9%。总体上看,缺磷会抑制幼苗光合作用,减少干质量以及叶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接菌处理促进了幼苗光合作用,增加了干质量以及根、茎、叶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低磷条件下,接种豆马勃属菌对幼苗光合作用和干质量增加的提升效果显著优于接种土生空团菌,接种土生空团菌对幼苗营养元素吸收的提升效果总体优于接种豆马勃属菌。低磷条件下,接菌处理提高了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N-乙酰-β-葡萄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了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且接种豆马勃属菌对土壤酶活性的提升效果优于接种土生空团菌。综合分析认为,外生菌根真菌对薄壳山核桃幼苗在低磷条件下的磷吸收和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菌种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在提高磷利用效率和宿主植株干质量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外生菌根真菌 施磷水平 生长特性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姜丹丹 徐明 +1 位作者 杨云礼 张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为揭示亚热带山地麻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特征,选取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鉴定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共鉴定27个EMF OTUs,隶属2门4纲8目9科10属,其中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OTUs丰富... 为揭示亚热带山地麻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特征,选取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鉴定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共鉴定27个EMF OTUs,隶属2门4纲8目9科10属,其中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OTUs丰富度占比分别为86.05%和13.95%,显示了担子菌丰富度明显高于子囊菌。红菇科和革菌科为优势EMF类群,红菇属和棉革菌属为优势属类群,绒盖牛肝菌属、黏滑菇属、革菌属、蜡蘑属和块菌属5个类群OTU种类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麻栎 多样性 分子生物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特征
5
作者 赵誉涵 孙佳琦 +3 位作者 孙静双 崔建辉 冷平生 胡增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4-1374,共11页
为揭示北京地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特征,选取北京农学院林场、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蒙古栎山区自然分布地,以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中关村森林公园2个平原引种地为采样地,采集土壤和生... 为揭示北京地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特征,选取北京农学院林场、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蒙古栎山区自然分布地,以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中关村森林公园2个平原引种地为采样地,采集土壤和生有外生菌根的蒙古栎根部样品,检测其土壤理化及酶活性指标,采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外生菌根真菌群落进行测定,初步分析真菌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平原采样地和山区采样地的土壤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山区分布地的全氮、速效磷含量以及磷酸酶活性较高,而平原引种地的pH、全磷含量较高。测序后经过OTU注释和α多样性分析,发现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ellus)、丝膜菌属(Cortinarius)、红菇属(Russula)、块菌属(Tuber)为北京地区蒙古栎主要外生菌根真菌类群,但各采样地的优势菌各不相同,并且平原采样地蒙古栎根部外生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低于山区采样地。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碳氮比、磷酸酶活性、海拔、坡度等与真菌多样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外生菌根真菌 真菌多样性 土壤理化指标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和米槠林下外生菌根真菌对宿主的选择性
6
作者 张小慧 谢荣樟 +5 位作者 张锦燕 满家银 孙代珍 邓宗杰 魏丽花 练春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4,共12页
【目的】探究森林土壤中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CMF)对宿主的选择性。【方法】采用不同的土壤菌源(马尾松土壤Pinus massoniana soil,PmS和米槠土壤Castanopsis carlesii soil,CcS),分别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m)和... 【目的】探究森林土壤中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ECMF)对宿主的选择性。【方法】采用不同的土壤菌源(马尾松土壤Pinus massoniana soil,PmS和米槠土壤Castanopsis carlesii soil,CcS),分别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Pm)和鳞苞锥(Castanopsis uraiana,Cu)进行接种试验(Pm-PmS、Pm-CcS、Cu-PmS、CuCcS)。培育6个月后,采用ITS进行菌根鉴定,检测并计算不同土壤菌源下马尾松和鳞苞锥根中ECM出现的频率、侵染率、相对丰度、相对频率、丰富度和多样性,并测定苗木生长指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米槠土壤pH值、全磷含量、全碳含量、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土壤,且接种苗木后幼苗的地上干重和根长均显著高于马尾松土壤。两种土壤中共检测到19个OTUs的ECMF,分别属于7科和10属,Cenococum geophilum、Rhizopogon boninensis和Tomentella sp.2为两种土壤共有。马尾松林下土壤鉴定到的13种ECMF中,能侵染马尾松的有8种,能侵染鳞苞锥的有6种。米槠林下土壤鉴定到的9种ECMF中,能侵染马尾松的有4种,能侵染鳞苞锥的有7种。C.geophilum和Sebacina sp.2均能与马尾松和鳞苞锥建立共生关系;而Hyaloscyphaceae sp.、Lactarius inconspicuous、Rh.boninensis、Rh.flavidus、Tomentella sp.1、Tomentella sp.3和Tomentellopsis submollis只侵染马尾松;Athelia sp.、Amanita sp.、L.atrofuscus、Russula minor、Russula sp.、Sebacina sp.1、Thelephora sp.1、Thelephora sp.2和Tomentella sp.4只侵染鳞苞锥。马尾松土壤的ECMF丰富度指数(IV)、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高于米槠土壤;但马尾松土壤接种不同宿主植物后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0.14)低于米槠土壤(0.36)。部分ECMF的侵染率与寄主的生理生态指标密切相关。【结论】ECM是经过长期与树种共同进化而建立的共生关系,因此马尾松土壤中的ECMF更倾向于侵染马尾松,而米槠土壤的ECMF更倾向于侵染同为壳斗科的鳞苞锥;马尾松林下土壤的ECMF相对于米槠土壤,对寄主植物选择性的更强。虽然土壤理化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侵染率,但是ECMF的定殖主要受宿主植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鳞苞锥 外生菌根真菌 宿主选择 共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的氮循环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马嘉楠 杨颖丽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0-248,共9页
为了适应复杂的生态环境,植物与土壤真菌形成互利共生的联合体-菌根。菌根的建立是以共生体双方的营养交换为基础的,真菌为植物供给氮源,磷源等营养元素,作为回报植物为真菌生长提供碳源。外生菌根真菌与共生植物之间的营养代谢与交流,... 为了适应复杂的生态环境,植物与土壤真菌形成互利共生的联合体-菌根。菌根的建立是以共生体双方的营养交换为基础的,真菌为植物供给氮源,磷源等营养元素,作为回报植物为真菌生长提供碳源。外生菌根真菌与共生植物之间的营养代谢与交流,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文章主要总结了外生菌根真菌氮循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外生菌根真菌对土壤中氮源的吸收方式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列举了外生菌根真菌氮循环通路中,已被证实的化合物与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对外生菌根真菌与共生植物之间营养互利、信息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氮循环 营养交换 铵态氮 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旎喆 杨智杰 钟羡芳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全球变暖正深刻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外生菌根(EM)真菌可与2%的维管植物互惠共生,协助植物吸收养分,提高植物抗胁迫能力,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目前大部分研究发现增温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EM真菌的分布、侵染率、探索类型及群落组成等,EM真... 全球变暖正深刻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外生菌根(EM)真菌可与2%的维管植物互惠共生,协助植物吸收养分,提高植物抗胁迫能力,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目前大部分研究发现增温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EM真菌的分布、侵染率、探索类型及群落组成等,EM真菌的改变则可能对寄主植物及土壤碳库产生反馈。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增温对EM真菌影响的研究因区域、树种、增温时长及方式等的不同而出现结论不一致的情况。因此,今后应加强增温与其他全球变化相关因子的交互实验,同时注重低纬度地区EM真菌以及EM真菌种内及种间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外生菌根真菌 菌根侵染 探索类型 群落组成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长白落叶松幼苗的促生效应
9
作者 王道涵 王艳如 +3 位作者 江欢欢 张西秀 张凌云 谈家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3-130,共8页
【目的】为研究外生菌根真菌在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生长和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长白落叶松实生苗作为研究材料,在恒温光照培养环境中,采用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粘盖牛肝... 【目的】为研究外生菌根真菌在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生长和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长白落叶松实生苗作为研究材料,在恒温光照培养环境中,采用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粘盖牛肝菌Suillus bovinus、巨大口蘑Macrocybe gigantea、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ellus chrysenteron和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 6种外生菌根真菌进行接种,以分析各菌株对长白落叶松幼苗的根系侵染、生长指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营养元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彩色豆马勃、厚环粘盖牛肝菌和松乳菇均与长白落叶松幼苗建立了良好的共生关系,产生了较强的菌根效应,显著提高了植株的生物量、苗高、地径、根表面积和根尖数,其中接种彩色豆马勃总体效果最明显,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4.2%、30.7%、15.0%、35.6%和51.1%,彩色豆马勃和厚环粘盖牛肝菌还显著增加了植株根长,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3.2%和40.9%。生理研究显示,3种菌株显著提高了植株钾元素含量,其中,彩色豆马勃和松乳菇还显著提高了植株叶绿素、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含量,而彩色豆马勃和厚环粘盖牛肝菌显著提升了植株根系活力,厚环粘盖牛肝菌显著增强了植株的蒸腾速率,较对照高29.2%。粘盖牛肝菌除显著提高了植株的地径和生物量外,其他生长和生理指标与巨大口蘑和红绒盖牛肝菌一致,均与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接种适当的外生菌根真菌能够增强长白落叶松幼苗的根系活力以及吸收营养元素的能力,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在接种的6种外生菌根真菌中,彩色豆马勃对长白落叶松生长和生理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外生菌根真菌 促生效应 促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调查分析
10
作者 蒋长生 张晓梅 +1 位作者 张亮 朱学泰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3期15-21,共7页
外生菌根真菌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的生产力、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连城保护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区域以森林生态保护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但其物种多样性和... 外生菌根真菌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的生产力、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连城保护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区域以森林生态保护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但其物种多样性和分布规律一直未进行系统研究。经过5年的调查、采集和分类鉴定,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收集到15科、20属、70种外生菌根真菌,并对这些物种在保护区内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生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和外生菌根真菌对凋落物养分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11
作者 段嘉靖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和外生菌根真菌(EMF)对凋落物养分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菌根真菌对木本植物养分吸收和固定的重要意义,为林业生产中育苗、造林菌根类肥料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基础。本研究以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胡桃楸(J... 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和外生菌根真菌(EMF)对凋落物养分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菌根真菌对木本植物养分吸收和固定的重要意义,为林业生产中育苗、造林菌根类肥料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基础。本研究以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胡桃楸(Juglans mandschurica)2种丛枝菌根(AM)树种和红松(Pinus koraiens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3种外生菌根(EM)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苯菌灵抑制菌根真菌,设置未灭菌处理(M+)和灭菌处理(M-),测定凋落物养分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1)AMF显著增加了凋落物氮(N)释放,降低了凋落物N含量和碳氮比(C/N),90 d时凋落物N含量较初期降低了11.33 g·kg^(-1);EMF显著抑制了凋落物碳(C)释放,90 d时M+处理凋落物C含量较M-高20.79 g·kg^(-1)。(2)90d时,AM树种土壤全碳(TC)、全氮(TN)、碳氮比(TC/TN)、碳磷比(TC/TP)、硝态氮(NO_(3)--N)含量均表现为M+>M-;EM树种M+处理土壤铵态氮(NH_(4)^(+)-N)和NO_(3)--N在数值上均大于M-,其他土壤养分指标在3个树种间没有达到一致性。(3)AMF对土壤TC、TN、全磷(TP)、TC/TN、NO_(3)--N、有效磷(AP)的影响与凋落物C、N之间显著正相关,对土壤NH_(4)^(+)-N的影响与凋落物C、N之间显著负相关;EMF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与凋落物养分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可见,与木本植物共生的AMF在加速凋落物N释放的同时,增加了土壤部分养分含量,EMF抑制了凋落物C释放,对土壤养分改善作用也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外生菌根真菌 凋落物养分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 被引量:36
12
作者 薛璟花 莫江明 +2 位作者 李炯 方运霆 李德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785-1792,共8页
综述了国外氮沉降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研究现状 ,主要从菌根形成、形态 (菌丝体、菌根 )变化、子实体生产力和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等方面对氮沉降的响应进行了综述 ,并初步探讨了氮饱和的临界负荷。研究表明 ,过量氮沉降会给外生菌根... 综述了国外氮沉降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研究现状 ,主要从菌根形成、形态 (菌丝体、菌根 )变化、子实体生产力和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等方面对氮沉降的响应进行了综述 ,并初步探讨了氮饱和的临界负荷。研究表明 ,过量氮沉降会给外生菌根真菌在以下几个方面带来负影响 :(1)影响外生菌根真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养分分配和循环 ;(2 )降低子实体生产力 ;(3)减少菌丝 ;(4 )降低菌根量及其活力 ;(5 )降低外生菌根真菌丰富度 ;(6 )改变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 ;(7)降低外生菌根真菌群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影响 外生菌根真菌 临界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分泌作用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袁玲 方德华 +2 位作者 汪智慧 魏兴元 黄建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4-258,共5页
用无钾、低钾、中钾和高钾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外生菌根真菌 1 4~ 2 1 d,随着钾离子浓度的降低 ,外生菌根真菌分泌H+和草酸的速率提高。由于 H+能取代 2∶ 1型粘粒矿物晶层和晶格内的钾 ,草酸能络合矿物中的 Fe、Al离子 ,促进 Al-O八面体... 用无钾、低钾、中钾和高钾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外生菌根真菌 1 4~ 2 1 d,随着钾离子浓度的降低 ,外生菌根真菌分泌H+和草酸的速率提高。由于 H+能取代 2∶ 1型粘粒矿物晶层和晶格内的钾 ,草酸能络合矿物中的 Fe、Al离子 ,促进 Al-O八面体风化 ,推测菌根真菌和菌根活化土壤无效钾的能力在低钾时较强 ,在高钾时较弱。在外生菌根真菌分泌的 H+中 ,草酸电离可能不是它们的主要来源 ,而是一些目前尚未知道的有机酸。此外 ,液体培养基中的钾离子不同程度地影响外生菌根真菌体内的氮、磷、钾含量 ,看来环境中的钾离子供应影响了真菌菌丝对养分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对外生菌根真菌草酸分泌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明霞 袁玲 +2 位作者 周志峰 杨红军 黄建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2-88,共7页
选用来自我国西南酸性土壤上的松乳菇、褐环乳牛肝菌和来自西北石灰性土壤的厚环乳牛肝菌、土生空团菌作为供试菌株,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铝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草酸分泌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下,4种外... 选用来自我国西南酸性土壤上的松乳菇、褐环乳牛肝菌和来自西北石灰性土壤的厚环乳牛肝菌、土生空团菌作为供试菌株,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铝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草酸分泌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下,4种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松乳菇与褐环乳牛肝菌生物量下降幅度较厚环乳牛肝菌、土生空团菌少;同时,松乳菇与褐环乳牛肝菌无论在是否含铝的培养基中均有较高的草酸分泌量。这可能是由于草酸能够与培养基中的铝螯合,从而降低铝离子的活性、减轻对菌株的伤害。在大多数铝处理的菌丝中,松乳菇与褐环乳牛肝菌的氮磷钾吸收量高于厚环乳牛肝菌与土生空团菌。根据菌株在铝胁迫下的生物量与养分吸收状况可知,选自酸性土壤上的菌种具有较强的抗铝性,这可能是酸性土壤上自然选择的结果。另外,培养基中适当的铝浓度能够增加4种菌株的磷含量,这可能是有益于沉淀细胞内的铝以减轻铝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草酸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对重金属铜镉污染土壤中油松生长和元素积累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黄艺 彭博 +1 位作者 李婷 梁振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3-929,共7页
该实验选取处于生长期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幼苗,研究土壤Cu、Cd胁迫条件下,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单独接种、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与美味牛肝菌混合接种处理,对油松幼苗的生长和重金属积累分布状况的影响,... 该实验选取处于生长期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幼苗,研究土壤Cu、Cd胁迫条件下,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单独接种、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与美味牛肝菌混合接种处理,对油松幼苗的生长和重金属积累分布状况的影响,探讨不同接种对油松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菌根接种不仅促进寄主油松的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积累,而且显著降低油松体内的重金属积累浓度,减少重金属由根部向植物茎叶部分的转运。与单一接种相比,混合接种可以更加有效地缓解重金属对寄主的生物毒性,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向油松体内的转运。这种优势在高浓度的重金属胁迫环境下尤为明显。该实验中,在3 mg.kg-1Cd胁迫下,混合菌根油松的茎叶和根部Cd浓度仅为未接种对照的59.1%和70.7%,比单一菌根降低了11.3%和18.1%,而混合菌根植物的茎叶和根部生物量干重则分别为未接种对照的1.14和1.20倍,单一菌根为未接种对照的1.18和1.17倍。在400 mg.kg-1Cu胁迫下,混合菌根植物茎叶和根部的干重分别是未接种植株的1.01和1.09倍,而混合菌根植物茎叶和根部的Cu浓度仅为未接种植株的61.8%和79.6%,比Boletus edulis菌根植物的Cu积累浓度下降了0.7%和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油松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在大型露天煤矿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韩桂云 孙铁珩 +3 位作者 李培军 张春桂 张海荣 姚德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150-1152,共3页
在霍林河露天煤矿脆弱生态地带的生态修复中 ,应用菌根生物技术 ,选用露天开采的剥离物绿色泥岩 ,以施肥和不施肥、泥岩氨化等处理进行不同条件的盆栽模拟试验 .结果表明 ,绿色泥岩接种菌根菌剂 ,不施肥的感染率和成活率均高出施肥的 1.... 在霍林河露天煤矿脆弱生态地带的生态修复中 ,应用菌根生物技术 ,选用露天开采的剥离物绿色泥岩 ,以施肥和不施肥、泥岩氨化等处理进行不同条件的盆栽模拟试验 .结果表明 ,绿色泥岩接种菌根菌剂 ,不施肥的感染率和成活率均高出施肥的 1.2 1~ 2 .78倍和 1.0~ 2 .7倍 .供试的菌根菌剂中 ,0 10、A和B菌剂对贫瘠和渗透率低的土壤条件表现出较强的调控能力 .泥岩氨化对其理化条件虽能有所改善 ,但氨和磷聚集使幼苗成活时间甚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露天煤矿 生态修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促进油松人工幼林生长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林鹤鸣 周玉芝 +3 位作者 姜凤岐 宋轩 郭浩 王世中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74-277,共4页
从不同林型下分离获得的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菌株中 ,选择了其中劣味乳菇、赫丝膜菌、褐环乳牛肝菌、毛边滑绣伞4株优良菌种 ,对油松人工幼林(5年生)进行菌剂混合接种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幼林接菌 ,能够使土壤微生物... 从不同林型下分离获得的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菌株中 ,选择了其中劣味乳菇、赫丝膜菌、褐环乳牛肝菌、毛边滑绣伞4株优良菌种 ,对油松人工幼林(5年生)进行菌剂混合接种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幼林接菌 ,能够使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发生变化 ;接菌后的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总数比不接菌的有明显的增加 ,其中真菌增加732.35 %。对接菌油松进行菌根侵染调查发现 ,接菌后的油松菌根侵染率为75 % ,不接菌的为20 % ;对连续两年接种菌剂的油松幼林调查发现 ,与不接菌剂的相比施用菌剂的油松地径、株高显著增加。由此认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油松幼林 生长 促进作用 生物接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外模拟酸雨胁迫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于浩 陈展 +1 位作者 尚鹤 曹吉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5418-5427,共10页
外生菌根真菌能够提高宿主植物对外界环境胁迫的抵抗力。主要探讨野外条件下外生菌根真菌对酸雨胁迫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生长、养分元素以及表层土壤的影响,以期为酸雨严重区马尾松林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2年生马尾松幼苗为... 外生菌根真菌能够提高宿主植物对外界环境胁迫的抵抗力。主要探讨野外条件下外生菌根真菌对酸雨胁迫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生长、养分元素以及表层土壤的影响,以期为酸雨严重区马尾松林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2年生马尾松幼苗为材料,采用原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p H5.6(对照)处理未接种、对照处理接种、p H4.5酸雨处理未接种、p H4.5酸雨处理接种、p H3.5酸雨处理未接种、p H3.5酸雨处理接种。研究表明:(1)酸雨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显著降低了非菌根苗总生物量及各部位生物量(根、茎、叶),对株高无显著影响,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可以缓解酸雨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2)与对照处理相比,酸雨处理的非菌根苗的针叶中N、P、Ca含量升高,Mg含量降低,根系中N、P、Ca含量降低,Mg含量随p H的降低先升高后降低。接种外生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p H3.5酸雨处理的马尾松幼苗根系中N、P、Ca、Mg含量,而对针叶中N、P、Ca、Mg含量无显著影响。(3)在非菌根土壤中,p H3.5酸雨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可溶性碳、可溶性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上述指标。酸雨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无显著影响。总而言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促进了酸雨处理的马尾松幼苗生长、缓解了酸雨对马尾松幼苗养分元素和表层土壤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接种外生菌根真菌是减轻酸雨对马尾松危害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酸雨 马尾松幼苗 生长 养分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对外生菌根真菌松乳菇和双色蜡蘑草酸、氢离子和磷酸酶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薛小平 张深 +2 位作者 李海涛 陈吉 黄建国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在液体培养基中设置无磷、低磷、中磷和高磷四种磷浓度,离体培养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的3个株系Ld-01、Ld-02、Ld-03和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 S238N,分别测定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量、草酸、氢离子和酸性磷酸酶分泌速率。结果表... 在液体培养基中设置无磷、低磷、中磷和高磷四种磷浓度,离体培养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的3个株系Ld-01、Ld-02、Ld-03和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 S238N,分别测定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量、草酸、氢离子和酸性磷酸酶分泌速率。结果表明,在中磷的条件下,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最好,无磷、低磷或高磷对它们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因菌种(株)不同而异。草酸、氢离子和酸性磷酸酶的分泌速率顺序为:无磷(0gNaH2PO4/L)>低磷(0.229gNaH2PO4/L)>中磷(1.147gNaH2PO4/L)>高磷(5.735gNaH2PO4/L),表现出明显的种(株)间差异,看来外源磷的供应状况可能有调节外生菌根真菌活化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的作用。在缺磷和低磷条件下,外生菌根真菌具有较强的活化作用,在足磷的条件下活化作用减小,由此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水平 分泌作用 酸性磷酸酶 外生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对板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冯固 徐冰 +1 位作者 秦岭 李晓林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1-313,共3页
利用三室隔网系统 ,在施磷水平为 0、 5 0和 10 0mg/kg条件下研究了接种美味牛肝菌 (Boletusedulis)和褐环乳牛肝菌 (Suillusluteus)对板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两种真菌的根外菌丝对板栗体内总磷量的贡献分别为 39%~ 5 4%和 15 %~ ... 利用三室隔网系统 ,在施磷水平为 0、 5 0和 10 0mg/kg条件下研究了接种美味牛肝菌 (Boletusedulis)和褐环乳牛肝菌 (Suillusluteus)对板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两种真菌的根外菌丝对板栗体内总磷量的贡献分别为 39%~ 5 4%和 15 %~ 35 %,表明在土壤肥力贫瘠的板栗产区菌根真菌对板栗的正常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两种外生菌丝扩大了根系吸磷范围 ,同时具有通过降低pH活化土壤难溶性磷的能力 ;增加适量无机养分能促进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板栗 生长发育 养分吸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