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磷对镉和磺胺甲恶唑复合污染下的香根草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殷寿延 杨思林 孙仕仙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1,共11页
以温室盆栽模拟湿地环境种植香根草,通过添加0.3 mg/kg的镉(Cd)和10 mg/kg的磺胺甲恶唑(SMX)形成复合污染湿地环境,再以60、120、180、240、360 mg/kg的外源磷添加设置5个不同磷水平的Cd-SMX复合污染组(CS1、CS2、CS3、CS4、CS5),以未... 以温室盆栽模拟湿地环境种植香根草,通过添加0.3 mg/kg的镉(Cd)和10 mg/kg的磺胺甲恶唑(SMX)形成复合污染湿地环境,再以60、120、180、240、360 mg/kg的外源磷添加设置5个不同磷水平的Cd-SMX复合污染组(CS1、CS2、CS3、CS4、CS5),以未添加污染物和磷的为对照组(CK),试验持续42 d,分别于试验1、2、3、5、7、14、28、42d时测定香根草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作用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外源磷对Cd-SMX复合污染下的香根草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前期(1~7d时),在外源磷添加和Cd-SMX复合污染下的香根草较CK的呈现一定“毒性兴奋效应”,复合污染促进香根草净光合速率(Pn)和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的提高,而后,因Cd和SMX累积,造成毒性作用,在处理后期,复合污染降低了香根草的光合作用能力,在42 d时,复合污染处理的香根草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均显著低于CK的;磷的“生长促进效应”能维持香根草光合作用稳态,香根草叶的P_(n)、F_(v)/F_(m)、F_(v)/F_(o)、表观CO_(2)利用效率和LUE均能在42d时恢复至1 d时水平,其中,42d时CS4的香根草叶Pn为19.55μmol/(m^(2)·s),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同时CS4的香根草茎叶丙二醛含量在复合污染下也最低,为0.93nmol/g。综合来看,在Cd-SMX复合污染的湿地环境下,Cd-SMX复合污染胁迫对香根草光合作用能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削弱,而添加240mg/kg的磷能促进香根草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增强其光合作用能力以抵抗Cd-SMX复合污染的双重胁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外源磷 磺胺甲恶唑 复合污染 富营养化 污染修复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磷对消落区土壤性质及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利民 张明 +2 位作者 刘丛 滕衍行 夏四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区万州段的紫色冲积土,对消落区土壤添加磷的变化及磷的释放进行实验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外源磷添加量较小(<50 mgP.kg-1土干重)时,上覆水中磷浓度表现为持续上升.当外源磷添加量较大(>50 mgP.kg-1土干重)时,... 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区万州段的紫色冲积土,对消落区土壤添加磷的变化及磷的释放进行实验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外源磷添加量较小(<50 mgP.kg-1土干重)时,上覆水中磷浓度表现为持续上升.当外源磷添加量较大(>50 mgP.kg-1土干重)时,在淹水4周左右达到平衡.随着外源磷添加量的增加,无机磷呈增加趋势;Ca2-P,Fe-P,Ca8-P和Al-P增加程度较大;外源磷添加量较大(>50 mgP.kg-1土)时,O-P也有上升,Ca10-P变化较小.土壤干样与鲜样中磷的最大吸附量(Qm)在不同添加磷情况下变化不显著,磷吸附指数(PSI)、磷最大缓冲能力(MBC)均有显著的下降.表明土壤添加外源磷后土壤有效磷水平增大,同时土壤对磷的吸持能力降低,添加外源磷将增大土壤磷释放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区 土壤 释放 外源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磷与AMF对间作玉米种植红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丽 柳勇 +4 位作者 谷林静 岳献荣 顾凯 字国健 夏运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3,共8页
通过三室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不同磷(P)源[无机磷(磷酸二氢钾)和有机磷(大豆卵磷脂),P添加量均为50 mg·kg-1]添加和根室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us mosseae(GM)、Glomus etunicatum(GE)]对间作玉米种植红壤无... 通过三室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不同磷(P)源[无机磷(磷酸二氢钾)和有机磷(大豆卵磷脂),P添加量均为50 mg·kg-1]添加和根室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us mosseae(GM)、Glomus etunicatum(GE)]对间作玉米种植红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接种与否,间作处理使根室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说明间作能够促进玉米植株对土壤有效磷的吸收,且有效磷的耗竭从根际土壤开始。除OP50-单作玉米处理的Org-P外,接种AMF均一定程度增加了各形态无机磷含量。此外,根室土壤有效磷的主要组分为Ca2-P、Al-P和Org-P,其中Org-P与土壤有效磷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外源磷 间作 无机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磷对厌氧氨氧化启动及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傅金祥 钱杰 于鹏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4-98,共5页
为研究外源磷对厌氧氨氧化启动及富集过程的影响,采用接种常规活性污泥进行厌氧氨氧化启动实验。结果表明,无外源磷的条件下接种普通活性污泥可以启动厌氧氨氧化并完成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启动所需的时间相比于有外源磷的条件的时间更长,... 为研究外源磷对厌氧氨氧化启动及富集过程的影响,采用接种常规活性污泥进行厌氧氨氧化启动实验。结果表明,无外源磷的条件下接种普通活性污泥可以启动厌氧氨氧化并完成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启动所需的时间相比于有外源磷的条件的时间更长,富集后在进水NH^+4-N、NO^-2-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0、180 mg/L条件下,NH^+4-N和NO2--N去除率稳定在95.07%和95.97%,△ρ(NO^-2-N)/△ρ(NH^+4-N)稳定在1.2;无外源磷可缩短启动过程中的菌体自溶的时间;无外源磷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启动活性提升阶段基质去除率增长较慢,培养40 d,NH^+4-N去除率由6.29%增长至34.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外源磷 启动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磷对砷胁迫下挺水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天 刘云根 +4 位作者 王妍 杨桂英 任伟 包宁颖 杜崇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0-1046,共7页
为探讨外源磷输入对底泥砷胁迫下挺水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测量0 mg/kg、150 mg/kg、600 mg/kg 3种砷水平胁迫下,输入0 mg/L、2 mg/L、20 mg/L 3种外源磷水平后香蒲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低质... 为探讨外源磷输入对底泥砷胁迫下挺水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测量0 mg/kg、150 mg/kg、600 mg/kg 3种砷水平胁迫下,输入0 mg/L、2 mg/L、20 mg/L 3种外源磷水平后香蒲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低质量浓度磷(2 mg/L)和低含量砷(150 mg/kg)处理提高了香蒲鲜质量;(2)外源磷输入刺激了底泥无砷处理下香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抑制了谷胱甘肽(GSH)活性,高质量浓度磷(20 mg/L)处理下抑制作用增大,同时也促进丙二醛(MDA)的产生;无外源磷输入时,底泥添加低含量砷处理促进SOD活性和MDA积累量上升,高含量砷(600 mg/kg)处理抑制了CAT和GSH活性;(3)低质量浓度外源磷输入提高了底泥砷胁迫处理下香蒲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积累量。外源磷提高了底泥砷胁迫下香蒲抗氧化酶系统活性,但是这种刺激作用有一定的限度。香蒲比一般蕨类和苔藓类植物更有生长优势,所以香蒲具有修复面临的磷富营养化和砷污染双风险湿地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磷 砷胁迫 抗氧化酶系统 挺水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磷与AMF菌丝对紫色土-玉米间作系统磷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尹宝海 史静 +4 位作者 岳献荣 张乃明 谷林静 李磊 夏运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在植物与土壤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促进宿主植物对养分尤其是磷的吸收,间作在提高土壤磷素利用及增产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根室设玉米单作及玉米-...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在植物与土壤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促进宿主植物对养分尤其是磷的吸收,间作在提高土壤磷素利用及增产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隔网分室盆栽模拟试验,根室设玉米单作及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并分别进行不同AMF处理(不接种、接种Funneliformis mosseae,分别记为NM、FM),同时对分室进行不同磷处理(不施磷、施无机磷、施有机磷,分别记为P0、IOP50、OP50),研究不同形态外源施磷情况下AMF根外菌丝对间作玉米磷吸收、利用及累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FM-IOP50-间作组合处理下的玉米根系最短(16.76 m),生物量最高(1.88 g·pot^(-1)),FM-OP50-间作组合处理下的玉米根系菌根侵染率最高,为66.25%。(2)在相同种植模式及磷处理下,FM处理的玉米根系及地上部生物量均明显高于NM处理;同一磷处理下,无论接种与否,间作玉米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3)无论何种种植模式及磷处理,接种FM均提高了玉米植株磷含量及磷吸收量,均以FM-IOP50-间作组合处理下磷含量(0.68 mg·kg^(-1))和磷吸收量(15.97 mg·pot^(-1))最高;不管接种及分室施磷与否,间作玉米磷含量和磷吸收量均明显高于单作处理。(4)在同一种植模式及菌根处理下,IOP50处理的玉米根系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P0及OP50处理。(5)FM接种、分室施磷和间作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植株生物量的增加及其对磷的累积。所有复合处理中,FM-IOP50-间作组合处理下的玉米磷含量和磷吸收量最高。可见,间作体系接种F.mosseae与外源无机磷施用组合是促进紫色土上玉米生长及磷吸收利用的最佳组合,有望通过降低土壤水溶性磷残留而减少径流磷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AMF 间作 外源磷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磷输入对农区湿地土壤碳库有效性及周转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星照 沈建国 +4 位作者 王忠 刘萌 楼莉萍 岳春雷 张志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33-1443,共11页
通过添加土壤原总磷(TP)0~60%的过磷酸钙和室内培养的技术手段,研究了外源磷素输入对农区湿地土壤碳库有效性及其周转特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磷素输入水平的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增加;土壤总... 通过添加土壤原总磷(TP)0~60%的过磷酸钙和室内培养的技术手段,研究了外源磷素输入对农区湿地土壤碳库有效性及其周转特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磷素输入水平的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增加;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下降,下降率最高达23%。活性有机碳成分中,外源磷输入对高活性有机碳(HLOC)影响最显著,60%磷素输入处理HLOC含量比未施加外源磷素高54%;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随外源磷输入水平的增加而下降,最大下降率为22%;中活性有机碳(MLOC)含量、活性有机碳(LOC)含量无明显改变。涉碳循环生物酶中,β-葡聚糖苷酶(βG)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活性均随外源磷素输入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升,但脱氢酶(DH)活性并无显著变化。此外,土壤碳矿化强度和潜在矿化势也与外源磷素输入后的土壤TP呈正相关。总体来看,外源磷素输入显著增加了湿地土壤碳库的有效性及周转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磷输入 农区湿地 土壤碳库 碳库有效性 碳库周转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磷对湿地底泥砷形态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包宁颖 陈天 +3 位作者 杜崇宣 刘云根 王妍 任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37,共8页
通过模拟湿地环境进行土培试验,设置4个砷污染处理(0、50、150、600 mg/kg),4个外源磷输入处理(0、0.2、2、20 mg/L),培养60 d后对底泥理化性质、总砷及砷形态、土壤磷酸酶、脱氢酶和脲酶进行检测,分析砷污染底泥环境下外源磷输入对底... 通过模拟湿地环境进行土培试验,设置4个砷污染处理(0、50、150、600 mg/kg),4个外源磷输入处理(0、0.2、2、20 mg/L),培养60 d后对底泥理化性质、总砷及砷形态、土壤磷酸酶、脱氢酶和脲酶进行检测,分析砷污染底泥环境下外源磷输入对底泥无机砷形态分布以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磷对砷污染底泥pH、EC值、DO值和Eh值的影响显著;外源磷输入能显著降低底泥总砷的含量,并且底泥砷的生物有效性系数随着输入外源磷的增加而降低;砷对3种土壤酶的抑制程度为磷酸酶>脱氢酶>脲酶,外源磷对砷污染湿地底泥脱氢酶有显著的激活效应;脲酶对砷污染不敏感,600 mg/kg处理对脲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外源磷对脲酶活性有一定激活作用;磷酸酶活性与底泥砷浓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外源磷能提升底泥磷酸酶活性。外源磷能有效降低底泥总砷的含量,同时外源磷对底泥砷的土壤酶毒性有缓冲作用,对土壤酶活性具有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磷 砷污染 生物有效性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胁迫下尾巨桉幼苗对外源磷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君霞 张博宇 +3 位作者 亢亚超 滕维超 谭长强 韦洁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以尾巨桉DH32-29(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为试材,采用分根沙培法研究铝胁迫下幼苗对外源磷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铝胁迫下尾巨桉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电导率显著增加,添加足量磷(0.1 g/L)可降低铝胁迫时叶... 以尾巨桉DH32-29(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为试材,采用分根沙培法研究铝胁迫下幼苗对外源磷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铝胁迫下尾巨桉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电导率显著增加,添加足量磷(0.1 g/L)可降低铝胁迫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电导率,缓解叶片细胞在铝胁迫下受到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响应 分根沙培 尾巨桉 铝胁迫 外源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磷添加对茶园土壤磷有效性和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艳 杨成 李婷婷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7,共6页
贵州茶园土壤普遍缺磷,土壤微生物可活化土壤难溶性磷提高植物磷素养分,对茶园土壤肥力和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研究了6种施磷处理(不施磷,施25mg/kg、50mg/kg、75mg/kg、100mg/kg、150mg/kg KH_2PO_4)对贵州湄潭县4个... 贵州茶园土壤普遍缺磷,土壤微生物可活化土壤难溶性磷提高植物磷素养分,对茶园土壤肥力和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研究了6种施磷处理(不施磷,施25mg/kg、50mg/kg、75mg/kg、100mg/kg、150mg/kg KH_2PO_4)对贵州湄潭县4个茶园表层土壤(0-20cm)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土壤pH为4.60,较适宜茶树生长,有机碳、全氮含量分别在6.86-19.18mg/L、2.25-13.50mg/L之间,茶园土壤趋于有机碳积累;(2)土壤速效磷含量在0.37-27.44mg/L之间,施农家肥的MT3样点处于丰富、施有机肥的MT2样点处于较丰富、较少施肥的MT1和MT4样点处于很缺乏水平,外源磷添加使得处于磷较丰富、磷缺乏水平的样点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处于磷丰富水平的样点土壤速效磷含量短期内先降后升;(3)施肥和管理模式较好的MT2、MT3样点微生物量碳、氮较高,且不同施磷处理均能增加研究区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4)研究中土壤微生物量磷出现负值,建议提取酸性土壤微生物量磷时延长浸提时间,使熏蒸释放的生物量磷完全水解。上述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有机碳缺乏,外源磷的添加有利于缺磷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并可增加茶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外源磷 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磷调节下铜对波斯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晓蕾 王友保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6-100,共5页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外源磷调节下不同铜浓度胁迫的波斯菊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波斯菊种子的发芽势、相对发芽势、发芽率、相对发芽率、株高和根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且低浓度的外源磷输入会...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外源磷调节下不同铜浓度胁迫的波斯菊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波斯菊种子的发芽势、相对发芽势、发芽率、相对发芽率、株高和根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且低浓度的外源磷输入会使种子的发芽势、相对发芽势、株高和根长增高,但是高浓度的外源磷输入会使这些指标降低。此外,波斯菊幼苗的MDA含量随Cu2+浓度增高而增高,而且低浓度外源磷输入会降低幼苗叶片中MDA含量,但是高浓度外源磷输入会使MDA含量增加。由此可知,适量磷输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铜胁迫下波斯菊生长所受到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磷 铜胁迫 波斯菊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氮磷输入对泥炭地DOM结构复杂性的影响
12
作者 朱晓艳 卢禹晗 +4 位作者 武忠 董向前 王琪琛 柳钟惠 路永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07-6816,共10页
通过对兴凯湖长期N、P添加平台设置不同浓度的处理,分析DOM的浓度和光谱学特征,来探究外源N、P及其交互效应对泥炭地DOM结构复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源N、P输入没有显著改变DOM的浓度,但DOM的芳香化程度在高氮(N_((2)))、低磷(P_((... 通过对兴凯湖长期N、P添加平台设置不同浓度的处理,分析DOM的浓度和光谱学特征,来探究外源N、P及其交互效应对泥炭地DOM结构复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源N、P输入没有显著改变DOM的浓度,但DOM的芳香化程度在高氮(N_((2)))、低磷(P_((1)))以及NP交互效应下显著提高了58.5%~82.9%.此外,高磷(P_((2)))和低氮高磷(N_((1))P_((2)))处理增加了DOM的内源输入.DOM的荧光组分主要以类腐殖质物质和类蛋白质物质为主,单独N、P处理提高了类蛋白质含量,而NP交互效应增加了类腐殖质含量.这些结果表明外源N、P输入会通过刺激植物生长以及促进微生物活性来增加DOM的结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地 外源输入 土壤可溶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 抗分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扰动下外源磷在形态磷间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顺智 李大鹏 +3 位作者 唐鑫煜 李浩冉 朱伟 黄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607-4614,共8页
研究了3种扰动方式对外源磷在上覆水、间隙水、底泥中的数量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了内源磷形态间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与对照实验相比,物理扰动能促进上覆水中磷向底泥迁移,并高于生物扰动和组合扰动的促进作用,并且,三者均高于对照实验.... 研究了3种扰动方式对外源磷在上覆水、间隙水、底泥中的数量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了内源磷形态间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与对照实验相比,物理扰动能促进上覆水中磷向底泥迁移,并高于生物扰动和组合扰动的促进作用,并且,三者均高于对照实验.这可归因于溶解氧的渗入.物理扰动能降低间隙水中DIP的平均含量,相比对照实验降低了12.13%(第6 d和第10 d平均值),但降低程度不如生物扰动(38.63%)和组合扰动(50.79%).3种扰动均能促进Fe/Al-P和Ca-P的形成,其中,物理扰动下Fe/Al-P和Ca-P平均形成量最大,物理扰动下AAP含量一直在减小,暗示物理扰动明显促进了AAP向闭蓄态的Fe/Al-P或者Ca-P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磷 扰动 转化 协同作用 分布
原文传递
外源磷及腐植酸施用方式对灰漠土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斌 朱靖蓉 +3 位作者 许咏梅 刘骅 杨涛 马兴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5-799,共5页
通过室内培养方法,研究外源磷不同用量及腐植酸施用方式对灰漠土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磷用量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固磷率先增后减再增大,有效磷含量在土壤中有一个极大值平衡点;腐植酸及外源磷施用方式对... 通过室内培养方法,研究外源磷不同用量及腐植酸施用方式对灰漠土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磷用量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固磷率先增后减再增大,有效磷含量在土壤中有一个极大值平衡点;腐植酸及外源磷施用方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较大,单施腐植酸或单施外源磷均可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且效果显著;腐植酸与外源磷的合理搭配施用,使土壤有效磷含量大于单施外源磷和单施腐植酸的方式;在腐植酸与外源磷施用过程中,先施外源磷再施腐植酸,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速度最快、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磷 腐植酸 施用方式 灰漠土 有效 玛纳斯 新疆
原文传递
两种外源性磷及振荡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2
15
作者 张民 史小丽 +3 位作者 蒋丽娟 杨柳燕 高光 秦伯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07-510,共4页
为了探索富营养化水体“水华”形成机理 ,研究了甘油磷酸钠和磷酸二氢钾这两种外源性磷和振荡与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在静止培养时 ,外源性磷能提高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 ,提高的程度随着外源性磷浓度的上升而下降 ... 为了探索富营养化水体“水华”形成机理 ,研究了甘油磷酸钠和磷酸二氢钾这两种外源性磷和振荡与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在静止培养时 ,外源性磷能提高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 ,提高的程度随着外源性磷浓度的上升而下降 .该有机磷比无机磷更有利于对数期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同静止培养相比 ,振荡能大大降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 .在振荡时 ,只有添加高浓度的外源性磷才能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因此 ,在“水华”暴发过程中 ,虽然水体中外源性磷数量是影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其它的环境因子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模拟风搅动的振荡就是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 ,振荡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要远远大于外源性磷的种类和数量所产生的影响 .图 6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 振荡 铜绿微囊藻 生长 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对外源性磷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5
16
作者 史小丽 王凤平 +4 位作者 蒋丽娟 杨柳燕 孔志明 高光 秦伯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7-541,共5页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模拟研究不同扰动强度对外源性磷在水体、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迁移的影响.水体中外源性磷首先由快速的物理化学分配进入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然后其在水体中的迁移主要受铜绿微囊藻生长状况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扰动强度为...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模拟研究不同扰动强度对外源性磷在水体、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迁移的影响.水体中外源性磷首先由快速的物理化学分配进入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然后其在水体中的迁移主要受铜绿微囊藻生长状况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扰动强度为30r/min时,铜绿微囊藻生长得最好.单位质量铜绿微囊藻中最大外源性磷含量与扰动强度无关,但扰动能加快铜绿微囊藻对外源性磷的吸收速率.水体中溶解的外源性磷含量随时间持续下降,微囊藻的衰亡能促进水体中磷向底泥中迁移.最终绝大部分外源性磷迁移到底泥中.增加扰动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溶解性磷的浓度,在扰动为30r/min时,水体中外源性磷从2.183mg/mL下降到0.0180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 外源 模拟水生态系统 铜绿微囊藻 迁移 同位素示踪法 分配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时间对外源性磷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史小丽 王凤平 +3 位作者 蒋丽娟 杨柳燕 孔志明 秦伯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5,共6页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 ,模拟研究不同光照时间对外源性无机磷酸盐在水体 ,铜绿微囊蓝细菌和底泥中迁移的影响 .外源性磷在加入水体后先是一种物理化学的快速分配 ,然后其在水体中的迁移主要受微囊蓝细菌的生长状况的影响 .延长光照时间能加...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 ,模拟研究不同光照时间对外源性无机磷酸盐在水体 ,铜绿微囊蓝细菌和底泥中迁移的影响 .外源性磷在加入水体后先是一种物理化学的快速分配 ,然后其在水体中的迁移主要受微囊蓝细菌的生长状况的影响 .延长光照时间能加快微囊蓝细菌的生长速率和提高微囊蓝细菌的密度 .水体中外源性磷的浓度随时间下降 ,蓝细菌中外源性磷的最大浓度与光照时间无关 ,只有蓝细菌中超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外源性磷 ,随后的对数生长就与细胞磷的含量无关 .延长光照时间能增加微囊蓝细菌中总的外源性磷数量 ,随着蓝细菌的衰亡 ,外源性磷不断向底泥迁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 铜绿微囊蓝细菌 水生态系统 迁移 同位素示踪法 底泥 水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氮和磷添加对藜蒴林土壤养分及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朱仕明 董喜光 +2 位作者 薛立 肖玲玲 张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7-352,共6页
目前全球性的氮沉降和施磷肥不断增加对森林土壤产生重要影响。藜蒴(Castanopsis fissa)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研究外源性氮和磷对藜蒴林土壤养分和生化特性的影响,可以为藜蒴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指导。针对广东省云勇... 目前全球性的氮沉降和施磷肥不断增加对森林土壤产生重要影响。藜蒴(Castanopsis fissa)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研究外源性氮和磷对藜蒴林土壤养分和生化特性的影响,可以为藜蒴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指导。针对广东省云勇林场一片立地条件相似的14年生黎蒴人工林进行为期2年的模拟氮和磷沉降,设置不施肥(对照)、施N肥、施P肥、施N+P肥4种处理,对应的氮和磷施用量分别为0,200 kg N,80 kg P and200 kg N+80 kg P(hm-2·a-1),每种处理有8个重复。结果表明,加N减少了土壤全P、全K和速效K含量,增加了土壤碱解N含量;加P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P和速效K含量,减少了土壤全K含量;加N+P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N、全P、碱解N和速效P含量,减少了土壤全K含量。加N、加P和加N+P处理增加了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及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加P处理还增加了土壤放线菌数量及土壤脲酶活性,加N+P处理也提高了脲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蒴 外源性氮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素对南漪湖流域水质的影响及其外源性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蕾 齐翠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799-5811,共13页
为探究磷素对南漪湖近年来水质变化的影响以及定量分析湖泊外源磷污染源结构。于2015—2021年逐月采集南漪湖东湖心、南漪湖西湖心、狮子口3个代表性点位水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和水污染指数法分别分析了总磷(total phosph... 为探究磷素对南漪湖近年来水质变化的影响以及定量分析湖泊外源磷污染源结构。于2015—2021年逐月采集南漪湖东湖心、南漪湖西湖心、狮子口3个代表性点位水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和水污染指数法分别分析了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溶解氧、高锰酸盐和氨氮的含量水平,对南漪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性评价以探究磷素与其他指标对水质污染影响的差异。以2017年为基准年,采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对南漪湖流域21个乡镇的外源磷负荷进行分析以确定其主要污染源。结果表明:3种水质评价方法获得的水质评价结果基本相同,2015—2021年南漪湖水质总体呈现逐渐变好的趋势,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各个指标对南漪湖水质均有一定的影响,但TP是影响南漪湖水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TP判断的水质等级与最终测量的点位水质等级相似;面源污染是主要污染源,其中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污染负荷最大为328.9121 t/a,其次为建设用地和农村生活污染负荷,占比分别为41.32%和15.32%。研究结果将为南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为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典型中小湖泊的污染防治提供参考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 水污染指数法 外源磷污染 输出系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碳磷输入对宁夏灌淤土磷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冒辛平 赵营 +1 位作者 刘汝亮 魏永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74,共5页
以宁夏引黄灌区水旱轮作种植模式为背景,以灌淤土为研究基础,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水旱轮作淹水培养90 d后灌淤土磷素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外源性鸡粪、秸秆生物炭和磷肥添加均显著提高了灌淤土全磷、有效磷含量,增幅在6.4%~16... 以宁夏引黄灌区水旱轮作种植模式为背景,以灌淤土为研究基础,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水旱轮作淹水培养90 d后灌淤土磷素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外源性鸡粪、秸秆生物炭和磷肥添加均显著提高了灌淤土全磷、有效磷含量,增幅在6.4%~165.2%之间,输入外源性鸡粪与对照相比土壤Ca-P提升了88.4%,且随施磷水平增加无机磷(Pi)占土壤总磷比例提高。输入外源性秸秆生物炭显著增加土壤O-P含量,与施磷量的高低差异不显著,添加外源性鸡粪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较秸秆生物炭提升45.9%和45.4%。施用外源性鸡粪和秸秆生物炭前者较后者无机磷总量增加176.1 mg/kg,增幅34.5%,但无机磷占全磷相对比例后者较前者平均提高了8.5%,这可能与外源性鸡粪和秸秆生物炭对土壤全磷增量大小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碳 宁夏 灌淤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