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脉冲作用将外源基因导入稀有鮈鲫精子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钟家玉 茅卫锋 朱作言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将稀有鲫 (Gobiocyprisrarus)精子与重组质粒pCAhLFc线性DNA混合温育 ,经电脉冲处理后与卵子受精 ,孵化出苗。从鱼苗中提取DNA ,经PCR检测 ,2 5 .5 %~ 6 6 .7%鱼苗带有外源基因。在显微镜下观察经电脉冲处理过的精子 ,发现其活力有不... 将稀有鲫 (Gobiocyprisrarus)精子与重组质粒pCAhLFc线性DNA混合温育 ,经电脉冲处理后与卵子受精 ,孵化出苗。从鱼苗中提取DNA ,经PCR检测 ,2 5 .5 %~ 6 6 .7%鱼苗带有外源基因。在显微镜下观察经电脉冲处理过的精子 ,发现其活力有不同程度下降 ,受精率也有不同程度下降 ,说明不同的电脉冲条件对精子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精子与外源DNA混合温育 ,经电脉冲处理后 ,用DNA外切酶消化后 ,提取精子DNA ,经PCR检测 ,仍有阳性电泳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ju鲫 电脉冲-精子介导转基因 外源基因导入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类作物外源基因导入及表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褚启人 叶承道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90-96,共7页
本文就国际上八十年代植物重组DNA在单子叶作物上的研究作了综述。介绍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不同物种的转基因系统。阐述了化学导入法(PEG)、电穿孔法、注射法,粒子轰击法、花粉管萌导法及使用其它载体系统的成功实例。评价了上述技术... 本文就国际上八十年代植物重组DNA在单子叶作物上的研究作了综述。介绍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不同物种的转基因系统。阐述了化学导入法(PEG)、电穿孔法、注射法,粒子轰击法、花粉管萌导法及使用其它载体系统的成功实例。评价了上述技术在外源基因导入单子叶作物的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类作物 外源基因导入 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速微弹轰击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甜玉米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秀文 柯遐义 +2 位作者 石和平 陈春洪 丰宝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6期11-12,38,共3页
利用不至自行研制和设计的高速微弹轰击装置将外源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Ⅱ)基因和β-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导入甜玉米品种甜1328的幼胚细胞中,经筛选培养20~30天后得到抗G418的抗性愈伤组织。NPTⅡ点滴分... 利用不至自行研制和设计的高速微弹轰击装置将外源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Ⅱ)基因和β-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导入甜玉米品种甜1328的幼胚细胞中,经筛选培养20~30天后得到抗G418的抗性愈伤组织。NPTⅡ点滴分析和DNA杂交证明了外源基因在抗性愈伤组织细胞中的整合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高速微弹轰击 外源基因导入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外源基因导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钢 张庆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1-116,共6页
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物种、新种质以及转移异源遗传物质的有效途径,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小麦外源基因导入的研究进展概况,并根据我们多年的远缘杂交育种实践, 综合分析了当地的生态气候条件, 提出了生态环境... 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物种、新种质以及转移异源遗传物质的有效途径,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小麦外源基因导入的研究进展概况,并根据我们多年的远缘杂交育种实践, 综合分析了当地的生态气候条件, 提出了生态环境与糖蛋白互作诱导远缘杂种育性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外源基因导入 远缘杂交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处理将外源基因导入西瓜研究初报 被引量:16
5
作者 宋道军 王浩波 +3 位作者 杨坤 尹若春 吴李君 余增亮 《中国西瓜甜瓜》 2001年第2期2-3,共2页
探讨了借助离子束处理将银杏基因簇DNA和耐辐射异常球菌基因簇DNA导入西瓜并使其表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用离子束处理西瓜种子后,供体DNA与西瓜受体DNA在当代实现了超远缘分子杂交,杂交后银杏内酯在西瓜品种3-16和... 探讨了借助离子束处理将银杏基因簇DNA和耐辐射异常球菌基因簇DNA导入西瓜并使其表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用离子束处理西瓜种子后,供体DNA与西瓜受体DNA在当代实现了超远缘分子杂交,杂交后银杏内酯在西瓜品种3-16和SR2-l4-2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7.0756μg/g和45.9998μg/g,其杂交的亲和率为25%,而SOD在其中的表达比对照提高1倍以上的杂交亲和率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 远缘杂交 西瓜 银杏内酯 SOD 外源基因导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基因导入小麦引起的生化特性变化
6
作者 朱新产 陈耀锋 付增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20,共4页
将外源豌豆 DNA直接导入普通小麦中 ,结果发现变异小麦的籽粒蛋白质构成及过氧化物酶 (POD)、酯酶 (ES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同工酶谱带发生了不同类型的广泛变异 :超大穗变异株系 M1 新增加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86 ku和 80 ku组... 将外源豌豆 DNA直接导入普通小麦中 ,结果发现变异小麦的籽粒蛋白质构成及过氧化物酶 (POD)、酯酶 (ES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同工酶谱带发生了不同类型的广泛变异 :超大穗变异株系 M1 新增加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86 ku和 80 ku组分 ,相反 ,中国春变异株系 C消失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92 ku和 82 ku组分 ,它们的中分子量蛋白区亚基带染色程度也分别产生了明显的加深和减弱变化 ;同工酶不同程度出现差异谱带、酶带缺失、酶活性增强或减弱的显著变化。表明受体发生广泛变异可能是外源基因导入、基因杂合、基因互作与外源 DNA片段“重组插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基因导入 生化特性变化 小麦 豌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外源基因导入理想小麦品种的发现和利用
7
作者 叶兴国 马维亮 《宁夏农林科技》 1990年第6期5-7,共3页
本试验采用普通小麦品种86N1818与甘肃黑麦、粗山羊草杂交,结果证明,86N1818与外缘种属具有良好的可交配性,是运用于小麦外源基因导入工作的一个理想品种。材料与方法普通小麦品种86N1818、永良12号由宁夏农科院作物所小麦室提供,中国... 本试验采用普通小麦品种86N1818与甘肃黑麦、粗山羊草杂交,结果证明,86N1818与外缘种属具有良好的可交配性,是运用于小麦外源基因导入工作的一个理想品种。材料与方法普通小麦品种86N1818、永良12号由宁夏农科院作物所小麦室提供,中国春及甘肃黑麦(Secale cereale)及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外源基因导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基因导入作物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陈世勇 《山东农业科学》 1993年第2期4-9,共6页
有性杂交育种是在双亲的整套染色体水平上使其重组交换以实现基因交流改良作物的常规技术,常由于杂交不亲和而局限于遗传资源范围较窄的近缘品种间交流基因。近年已知基因是DNA分子的一个区段,一个DNA分子含有几个至几千个基因。尽管生... 有性杂交育种是在双亲的整套染色体水平上使其重组交换以实现基因交流改良作物的常规技术,常由于杂交不亲和而局限于遗传资源范围较窄的近缘品种间交流基因。近年已知基因是DNA分子的一个区段,一个DNA分子含有几个至几千个基因。尽管生物千变万化,一种生物组成DNA的核苷酸排列顺序有数百万至数十亿种,但任何生物的DNA都是由4种基本核苷酸排列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育种 外源基因导入 分子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基因导入水稻育种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9
作者 肖君泽 刘耀光 《作物研究》 200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介绍了外源基因导入水稻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同时进一步阐述了外源基因导入技术改良水稻品种的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 外源基因导入 水稻 基因工程 遗传转化 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速微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水稻愈伤组织
10
作者 石和平 柯遐义 李宝健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89年第4期163-165,共3页
高速微弹法是在1987年发展起来的引人注目的外源基因导入技术。它是用粒子枪把被覆盖目的基因DNA分子的微钨弹加速到高速,直接穿过植物的细胞壁、细胞膜,将DNA带进细胞内部。与其他转化技术相比,既不受植物种类的限制,也不存在原生质体... 高速微弹法是在1987年发展起来的引人注目的外源基因导入技术。它是用粒子枪把被覆盖目的基因DNA分子的微钨弹加速到高速,直接穿过植物的细胞壁、细胞膜,将DNA带进细胞内部。与其他转化技术相比,既不受植物种类的限制,也不存在原生质体培养成株方面的困难。用高速微弹法,T.M.Klein(1987年)把T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愈伤组织 原生质体培养 高速 微弹 外源基因导入 转化技术 导入技术 粒子 细胞壁 植物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激光微束外源基因导入仪研制成功
11
作者 石和平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89年第4期22-22,共1页
中山大学激光与光谱学研究所和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合作,研制成功了超短激光微束外源基因导入仪。该仪器有3种可选择的激光波长(0.35μ,0.53μ,1.06μ),3种可选择的激光脉宽(30ps,100ns,100μs),能量可调范围从μJ到100mJ。可在动、植物细... 中山大学激光与光谱学研究所和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合作,研制成功了超短激光微束外源基因导入仪。该仪器有3种可选择的激光波长(0.35μ,0.53μ,1.06μ),3种可选择的激光脉宽(30ps,100ns,100μs),能量可调范围从μJ到100mJ。可在动、植物细胞上穿小至理论极限(1/2激光波长)的微孔,也可按需要穿较大的小孔。考虑了各种激光参数对动、植物细胞外源基因导入的穿孔效果和微孔自愈合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基因导入 研制成功 超短激光脉冲 工程研究中心 植物细胞 激光波长 激光脉宽 光谱学 愈合时间 微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分子育种──从花粉管通道向棉花导入外源基因 被引量:6
12
作者 倪万潮 黄驻麒 +6 位作者 张震林 陈松 周宝良 徐英俊 顾立美 沈新莲 钱思颖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0-31,共2页
农业分子育种──从花粉管通道向棉花导入外源基因倪万潮,黄驻麒,张震林,陈松,周宝良,徐英俊,顾立美,沈新莲,钱思颖(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南京210014)广义地说,遗传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技术系统工程,包括基因的分离与... 农业分子育种──从花粉管通道向棉花导入外源基因倪万潮,黄驻麒,张震林,陈松,周宝良,徐英俊,顾立美,沈新莲,钱思颖(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南京210014)广义地说,遗传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技术系统工程,包括基因的分离与改造、基因转移,以及转基因产物(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基因育种 分子育种 外源基因导入 花粉管通道 现代基础 分子验证 技术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入外源性P53基因对DL1520复制的影响
13
作者 饶进军 徐伟 《中国药理通讯》 2003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导入外源性P53基因 DL1520 复制 影响 抗癌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导入大豆抗病虫目的基因 被引量:4
14
作者 崔岩 杨庆凯 周思军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7,共3页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 ,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 1 4个大豆品种 ,共导入 1 1 2 5朵花 ,花朵的成活率为 4 7 8%。将Bt基因导入 1 1个大豆品种 ,共导入 2 6 0朵花 ,花朵的成活率为 4 0 8%。 8个转Bt基因品种中的D1代共收获 1 92粒种子 ,获得幼...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 ,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 1 4个大豆品种 ,共导入 1 1 2 5朵花 ,花朵的成活率为 4 7 8%。将Bt基因导入 1 1个大豆品种 ,共导入 2 6 0朵花 ,花朵的成活率为 4 0 8%。 8个转Bt基因品种中的D1代共收获 1 92粒种子 ,获得幼苗 1 32株 ,出苗率为 6 8 75%。把转Bt基因的 1 32株植株用X -Gluc溶液检测 ,没有发现阳性反应。将转Bt基因的 1 32株植株进行PCR检测 ,得到 5株阳性转化植株。对D1代获得的 5株阳性转化植株的D2代 ,进行PCR检测 ,得到D2代稳定遗传的阳性转化植株 2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基因导入 几丁质酶基因 BT基因 花粉管通道技术 大豆 抗病虫目的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病源蛋白基因导入马铃薯东农303的研究
15
作者 李文芙 双宝 +7 位作者 李文滨 陈伊里 田兴亚 吕文河 王凤义 朱祥春 秦昕 杨丽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5-80,共6页
研究建立了一套适于我国北方马铃薯主栽品种东农303外源基因导入的体系,并成功地将烟草病原蛋白基因导入该品种.结果显示,块茎外植体比其它外植体更适用于基因导入。农杆菌浓度对T—DNA转移有明显影响,5×108CFU... 研究建立了一套适于我国北方马铃薯主栽品种东农303外源基因导入的体系,并成功地将烟草病原蛋白基因导入该品种.结果显示,块茎外植体比其它外植体更适用于基因导入。农杆菌浓度对T—DNA转移有明显影响,5×108CFU/mL是较适宜的浓度.组织化学和分子印迹杂交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入马铃薯染色体组中。试验选出8个转基因个体,将通过无性系繁殖,进一步鉴定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外源基因导入 PCR 烟草病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烟草导入抗真菌病基因的研究
16
作者 徐淑红 徐香玲 王艳杰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8,共2页
用花粉管通道法向烟草中导入几丁质酶基因 ,通过PCR检测的 10 6株植株有 4株表现出阳性 ,经点杂交检测得到 3株阳性植株 。
关键词 烟草 几丁质酶基因 花粉管通道法 真菌病 抗性基因 外源基因导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转基因技术及应用》简介
17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30-30,共1页
西南大学向仲怀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家蚕转基因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家蚕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团队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由该研究团队的赵爱春教授和向仲怀院士共同主编的《家蚕转基因技术及应用》专... 西南大学向仲怀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家蚕转基因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家蚕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团队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由该研究团队的赵爱春教授和向仲怀院士共同主编的《家蚕转基因技术及应用》专著,历经3年多时间的辛劳编撰和不断完善,终于付梓成册。《家蚕转基因技术及应用》全书共55万字,分12章系统地介绍了家蚕转基因的技术路线,家蚕转基因的载体构建,外源基因导入技术,转基因家蚕的内外源基因整合、功能检测、基因定点突变家蚕的鉴定与筛选,家蚕转基因中特异序列捕获技术、基因特异性表达调控技术、条件基因打靶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转基因家蚕素材创新、滞育性蚕品种转基因体系的建立,以及转基因家蚕的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等。是当今国内外对家蚕转基因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以及转基因技术应用和安全管理介绍最为系统、全面的学术专著,将为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家蚕重要经济性状,推动家蚕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在基因功能研究、生物反应器开发、新型蚕丝材料创制、安全转基因体系建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另外,家蚕是转基因研究和应用最为深入的昆虫之一,其科研成果可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昆虫转基因研究提供理论、方法及实践的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 科技工作者 基因家蚕 生物反应器 外源基因导入 向仲怀 基因定点突变 科研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入野生大豆DNA小麦后代的农艺性状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吕宪禹 卢茜 +4 位作者 刘桂琴 岳惠琴 刘君 徐铁钢 张丰穗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3-105,共3页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野生大豆总 DNA导入小麦 ,获得了转基因小麦 ,其后代的农艺性状有较大的变化 .田间实验分析了变异系小麦植株与对照植株在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面积及株高、穗粒、穗重等性状上的差异 .t检验结果显示 ,变异系...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野生大豆总 DNA导入小麦 ,获得了转基因小麦 ,其后代的农艺性状有较大的变化 .田间实验分析了变异系小麦植株与对照植株在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面积及株高、穗粒、穗重等性状上的差异 .t检验结果显示 ,变异系小麦在叶面性状及产量性状上的差异是显著的 ,外源 DNA的导入改善了植物的农艺性状 ,并在后代中表达 ,为选育高产、优质的新小麦品种提供了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性状 野生大豆 基因小麦 外源基因导入 田间实验 总DNA 花粉管通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小麦后代HMW-GS组成的变异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汪越胜 柯涛 +3 位作者 李三和 覃建兵 刘勇 何光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9-531,共3页
关键词 HMW-GS 基因小麦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外源基因导入 组成 后代 基因方法 基因植株 品种改良 技术应用 遗传背景 生物环境 基因转移 再生植株 组织培养 基因枪法 农艺性状 抽穗期 环节 作物 大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动物育种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岩 童佳 +4 位作者 张然 汤波 彭云乾 王淑辉 李宁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9年第5期329-334,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的转基因动物技术是指将已知的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并稳定整合到基因组中,使其得以表达的技术。转基因动物育种是指通过转基因的手段,从分子水平对动物进行改良,以期得到目标性状。1997年,克隆羊Dolly的诞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的转基因动物技术是指将已知的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并稳定整合到基因组中,使其得以表达的技术。转基因动物育种是指通过转基因的手段,从分子水平对动物进行改良,以期得到目标性状。1997年,克隆羊Dolly的诞生,开创了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先河,随后,乳腺中表达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克隆羊Polly培育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动物技术 育种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基因克隆羊 人凝血因子IX 外源基因导入 动物细胞 分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