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复发直肠癌再程体外放疗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思思 朱苏雨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局部复发直肠癌(locally recurrent rectal cancer,LRRC)的核心治愈方式目前仍以手术为主。既往接受过放疗的患者行再程外照射的价值存在争议。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现代放疗技术的开展,放疗精确性提高而不良反应减少,使得再程外照射的... 局部复发直肠癌(locally recurrent rectal cancer,LRRC)的核心治愈方式目前仍以手术为主。既往接受过放疗的患者行再程外照射的价值存在争议。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现代放疗技术的开展,放疗精确性提高而不良反应减少,使得再程外照射的疗效和耐受性被系列临床研究证实。同时,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LRRC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均得到提高。此外,化疗等治疗方式与再放疗的联合应用使患者的预后进一步改善。但临床医师应如何为LRRC患者选择适当有效的再放疗方案仍需要进一步地探索。本文就近年来LRRC再程体外放疗的进展及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局部复发 再程体外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直肠癌外放疗后第二原发膀胱癌的发生风险与预后
2
作者 张曦 方江 +3 位作者 周宇 傅柳铭 刘硕 罗广承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4年第4期197-202,共6页
目的分析直肠癌(RC)患者围手术期外放疗(EBRT)对第二原发膀胱癌(SPBC)发病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回顾性筛选197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病理确诊RC患者51649例。利用SEER*Stat软件,采... 目的分析直肠癌(RC)患者围手术期外放疗(EBRT)对第二原发膀胱癌(SPBC)发病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回顾性筛选197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病理确诊RC患者51649例。利用SEER*Stat软件,采用泊松回归计算标准化发病率(SIR)。使用R软件,采用Fine-Gray竞争风险回归分析评估RC患者发生SPBC的累积发生率。最后使用倾向评分匹配Kaplan-Meier法评估SPBC患者的生存结局。结果在51649例RC患者中,15612例患者同时了接受手术和EBRT,而36037例患者仅接受手术治疗。总计随访30年,放疗组(RT组)SPBC的累计发病率为4.50%,无放疗组(NRT组)为2.20%。RT组的SIR高于普通人群(SIR=1.43,95%CI:1.24~1.64,P<0.050)。竞争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接受放疗与更高的SPBC发生风险相关(HR=1.49,95%CI:1.13~1.95,P=0.004)。RT组和NRT组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合并的SPBC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10年总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8%vs 72.7%,P=0.010)。此外,RT组(27.7%vs 40.4%,P=0.005)和NRT组(24.2%vs 35.1%,P<0.001)合并SPBC患者的10年总生存期均显著低于仅诊断原发膀胱癌患者。结论放疗是RC长期生存患者发生SPBC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可能与合并SPBC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外放疗 第二原发膀胱癌 发生率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放疗联合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头颈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树铭 孙艳 +5 位作者 郑磊 张杰 黄明伟 朱京丽 张祖燕 张建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外放疗联合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放射性损伤的有关结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头颈癌患者10例,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低分化腺癌2例,均因全身疾... 目的:初步评价外放疗联合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放射性损伤的有关结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头颈癌患者10例,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低分化腺癌2例,均因全身疾病或局部晚期而不能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先接受常规分割外放疗,然后再行125I粒子植入增量放疗。外放疗总照射剂量(total dose,DT)为50 Gy(鳞癌)或70 Gy(低分化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匹配周缘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60 Gy(TNM分期为Ⅰ~Ⅱ)或80 Gy(TNM分期为Ⅲ~Ⅳ)。125I粒子活度为25.9~29.6 MBq/个。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急性放射性损伤、晚期放射性损伤、局部控制和生存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2~28个月),有1例出现软组织坏死,1例出现吞咽困难和局部大出血,余未见其他严重副作用。所有病灶均在6个月内完全消退,1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1例出现远处转移,余未见复发和转移。10例患者中有7例存活。结论:外放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不能根治手术头颈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治疗 外放疗 碘-125粒子 头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碘125粒子与联合外放疗对不可切除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蒋勇 马金良 +2 位作者 荚卫东 刘文斌 余继海 《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比较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和TACE联合治疗与外放疗和TACE联合治疗对不可切除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别采用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和TACE联合治疗与外放疗和TACE联合治疗两组患者,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次要终点是... 目的比较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和TACE联合治疗与外放疗和TACE联合治疗对不可切除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别采用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和TACE联合治疗与外放疗和TACE联合治疗两组患者,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次要终点是肿瘤反应和不良反应。结果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和TACE联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5.00个月[95%置信区间(CI)13.45~16.55],外放疗和TACE联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00个月[95%置信区间(CI)8.53~17.47],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70)。在不良反应方面,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与TACE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两组之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由于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与TACE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在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时,推荐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与TACE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脉癌栓 TACE I^125粒子植入 外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15Gy体外放疗近期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邹余粮 张娟娟 +4 位作者 张忠明 苟文丽 陈宏伟 赵现立 张鹏花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94-1796,共3页
目的:探讨Ⅱ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大放疗量体外冲击放疗加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Ⅱ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前连续3次进行大放疗量5 Gy体外放疗,对患者的局部肿瘤缓解情况、毒副反应及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直接接受根治术... 目的:探讨Ⅱ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大放疗量体外冲击放疗加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Ⅱ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前连续3次进行大放疗量5 Gy体外放疗,对患者的局部肿瘤缓解情况、毒副反应及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直接接受根治术的同期别20例巨块型宫颈癌比较.结果:行体外15 Gy放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分别是3.3%(1/30)和73.3%(22/30),无变化(SD)与恶化(PD)分别为23.3%(7/30)和0.放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体外放疗组较直接手术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高危病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术前体外5 Gy/f×3f放射治疗对Ⅱ期巨块型宫颈癌具有较好的缩减瘤体效果,放疗并发症少.②体外放疗后5~7 d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直接手术组患者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巨块型 外放疗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外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武云 王武龙 +3 位作者 王培中 孙伟 孙鲁山 胡江 《实用癌症杂志》 2009年第4期415-416,共2页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植入 外放疗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1例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的护理 被引量:46
7
作者 胡显玲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宫颈癌 腔内 护理 配合 外放疗 疗法 放射治疗 首位 女生 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肺癌体外放疗合并使用胸腺五肽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楚敏 黄玉忠 王建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中晚期 肺癌 外放疗 胸腺五肽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向下碘-125粒子植入结合外放疗治疗肝门区肝癌的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明尧 林华明 麦大海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6期180-183,共4页
目的观察CT导向下碘-125粒子植入结合外放疗治疗肝门区肝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肝门区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n=15)采用碘-125粒子植入结合外放疗进行治疗,B组患者(n=15)采用单纯外放疗进行治疗。观... 目的观察CT导向下碘-125粒子植入结合外放疗治疗肝门区肝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肝门区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n=15)采用碘-125粒子植入结合外放疗进行治疗,B组患者(n=15)采用单纯外放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短期治疗效果、AST、ALT、TBIL、AFP指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 A组患者缓解率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FP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A组患者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6.0(95%CI:18.4~33.6)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7.0(95%CI:15.3~18.6)个月,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T导向下碘-125粒子植入结合外放疗治疗肝门区肝癌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短期治疗效果,而且能够降低患者AFP,同时未引起AST、ALT、TBIL明显改变,并且能够延长肝门区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125 CT导向 外放疗 肝门区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放疗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效果及副作用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闫大勇 易善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5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外放疗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79例,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外放疗联合放射性^(... 目的分析外放疗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79例,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外放疗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对照组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后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R为94.87%,对照组为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副作用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为4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后有5.13%患者有复发倾向,对照组为7.69%,观察组无患者出现转移,对照组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放疗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疗效明显,复发率和转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放疗 放射性-(125)I粒子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联合体外放疗治疗复发性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砚斌 许建波 +3 位作者 杨毅 钱保生 李文忠 杨祚璋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4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体外放疗在复发性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PVS)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 998年 4月至 2 0 0 3年 4月收治的 1 0例手术后复发的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再行手术切除 ;术后 3~ 4周起 ,依据术中病灶范围及...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体外放疗在复发性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PVS)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 998年 4月至 2 0 0 3年 4月收治的 1 0例手术后复发的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再行手术切除 ;术后 3~ 4周起 ,依据术中病灶范围及切除情况设野行体外放疗 ,用直线加速器 6MV -X射线 ,DT2 0 0cGy/次 ,1次 /天 ,给平均总剂量DT45 5 0cGy/5W(3 60 0cGy~ 5 60 0cGy)。结果 本组随访 1 3个月~ 5年5个月 ,所有病人局部病变无复发。一例左肘关节DPVS伴关节不稳 ,但不影响日常生活 ;一例患膝关节活动受限 (关节活动度 0°~ 95°) ;一例踝关节内外翻及内外旋轻度受限。放疗期间相关并发症有 :关节周围肿胀 ,轻度放射性皮炎 ,远期主要为射野皮肤色素沉着 ,无放射性骨、关节或神经血管损伤。结论 PVS是一组复发率较高的具有侵袭性行为的良性滑膜病变 ,对复发病例给予积极手术切除 ,术后联合辅助体外放射治疗可以减少和预防术后局部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复发性 初步探讨 放疗治疗 2003年4月 关节活动受限 皮肤色素沉着 神经血管损伤 术后局部复发 放射治疗 外放疗 手术切除 手术后复发 1998年 直线加速器 关节活动度 相关并发症 放射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肝转移患者经肝动脉EAP栓塞化疗方案联合常规分割外放疗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琪伟 李涛 +2 位作者 张雄 李胜 张鑫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0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EAP栓塞化疗方案联合常规分割外放疗治疗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胃癌肝转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单纯经肝动脉EAP栓塞化疗(对照组50例)与经肝动脉EAP栓塞化疗方案联合常规分割外放疗(观察组50例)治疗...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EAP栓塞化疗方案联合常规分割外放疗治疗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胃癌肝转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单纯经肝动脉EAP栓塞化疗(对照组50例)与经肝动脉EAP栓塞化疗方案联合常规分割外放疗(观察组50例)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治疗后各项血清因子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肝动脉EAP栓塞化疗方案联合常规分割外放疗方式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清因子水平,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P栓塞化疗 常规分割外放疗 胃癌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体外放疗预防兔气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13
作者 李宗明 张全会 +3 位作者 韩新巍 焦德超 任克伟 路慧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小剂量放疗预防气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方法选用4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体质量2.5~3.0 kg。采用气管切开联合尼龙毛刷刮擦黏膜方法制备良性气管狭窄动物模型。X线透视下置入镍钛合金裸支架。根据生物等效剂... 目的探讨体外小剂量放疗预防气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方法选用4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体质量2.5~3.0 kg。采用气管切开联合尼龙毛刷刮擦黏膜方法制备良性气管狭窄动物模型。X线透视下置入镍钛合金裸支架。根据生物等效剂量(BED)随机分为20 Gy组、30 Gy组、40 Gy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20 Gy组以分割剂量7 Gy/d照射2次,30 Gy组以分割剂量7 Gy/d照射3次,40 Gy组以分割剂量8 Gy/d照射3次,每2次照射间歇5 d,对照组不体外放疗。体外放疗后4、8周每组处死4只实验兔,处死前行胸部CT扫描,记录气管狭窄程度。结果气管狭窄模型制作4周,存活30只,2只分别死于肺部感染、气管黏膜水肿所致呼吸衰竭,补做2只均存活;气管狭窄率为42%~85%。体外放疗4、8周平均气管狭窄率,20 Gy组分别为(46.7±4.8)%、(52.9±3.6)%,30 Gy组分别为(36.2±4.7)%、(39.8±4.5)%,40 Gy组分别为(31.9±5.7)%、(34.8±5.2)%;对照组置入气管支架4、8周后平均气管狭窄率为(65.5±2.6)%、(80.7±3.8)%。实验组各组气管平均狭窄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 Gy组气管平均狭窄率大于30 Gy组、40 G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 Gy组气管平均狭窄率大于40 Gy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Gy组1只实验兔体外放疗后死于气管穿孔所致纵隔感染。结论体外放疗可有效抑制气管支架置入术后黏膜肉芽组织增生。推荐应用30 Gy分次照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放疗 动物模型 良性 气管狭窄 支架 肉芽组织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放疗后鼻咽癌残存灶近距离治疗的近期疗效
14
作者 康静波 袁卓庭 +1 位作者 徐云科 郭红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8-149,共2页
自1992年7月至1995年7月,我们对鼻咽癌首程治疗后,鼻咽腔内仍有残存病灶者35例采用近距离治疗补充照射,参考点放射剂量4~6Gy/次,2次/周,共2~4次,近距离治疗总剂量12~18Gy。结果显示1、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4.3%、73.... 自1992年7月至1995年7月,我们对鼻咽癌首程治疗后,鼻咽腔内仍有残存病灶者35例采用近距离治疗补充照射,参考点放射剂量4~6Gy/次,2次/周,共2~4次,近距离治疗总剂量12~18Gy。结果显示1、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4.3%、73.3%,近期疗效满意,尤以T1-2期病例为优。随诊期内未见严重放射性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谢疗法 外放疗 近距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放疗加辅助性化疗治疗进展期宫颈癌23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俊平 肖小炜 《基层医学论坛》 2011年第7期255-255,共1页
目的评价体外放疗加辅助性化疗治疗进展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对我科1999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23例进展期宫颈癌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均行体外四野放疗加PEB方案化疗,体外放疗采用60Co治疗机或直线加速器放疗机放疗。结果 2... 目的评价体外放疗加辅助性化疗治疗进展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对我科1999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23例进展期宫颈癌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均行体外四野放疗加PEB方案化疗,体外放疗采用60Co治疗机或直线加速器放疗机放疗。结果 23例患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7%,56.5%和34.8%.全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Ⅰ度13例,Ⅱ度8例,Ⅲ度2例;胃肠道反应:Ⅰ级12例,Ⅱ级7例,Ⅲ级4例;转氨酶轻度升高4例,放射性膀胱炎18例,放射性肠炎21例。上述副作用经对症治疗后均在1周内缓解。结论进展期宫颈癌体外放化疗效果满意,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外放疗 化疗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玛刀结合全脑外放疗治疗脑转移瘤(附67例分析)
16
作者 刘金 余淑坤 +4 位作者 全吉中 董明新 李杰 刘淑芹 冯燕 《吉林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235-235,共1页
脑转移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脑瘤患者10%~15%,尸体解剖证实30%~50%癌症患者死亡原因为脑转移瘤,其中20%~40%为单发肿瘤,未经治疗的脑转移瘤病人中位生存期仅1个月[1],所以无论原发病灶控制如何,脑转移瘤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 脑转移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脑瘤患者10%~15%,尸体解剖证实30%~50%癌症患者死亡原因为脑转移瘤,其中20%~40%为单发肿瘤,未经治疗的脑转移瘤病人中位生存期仅1个月[1],所以无论原发病灶控制如何,脑转移瘤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均有严重影响.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全颅外放疗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6个月,50%以上病人死于肿瘤进展.我科采用伽玛刀结合全颅外照射治疗脑转移瘤病人,效果满意,优于单纯外放疗和伽玛刀治疗,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全脑外放疗 治疗 脑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瘤术后体外放疗患儿家属23例健康教育体会
17
作者 吴永勤 郝晓凤 陈淑兰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2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患儿家属 外放疗 脑瘤术后 健康教育 疾病治疗 恐惧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根治性外放疗后患者生化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18
作者 万福庆 刘秉乾 武玉东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7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性外放疗(EBRT)后患者生化复发(BC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接受EBRT的243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前列腺体积、肿瘤体积、初...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性外放疗(EBRT)后患者生化复发(BC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接受EBRT的243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前列腺体积、肿瘤体积、初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PSA最低值、照射剂量、糖尿病、冠心病等参数以及BCR情况。根据是否出现BCR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发组患者术前PSA值、PSA最低值、Gleason评分、肿瘤体积、照射剂量[(38.8±70.1)ng·m L^(-1)、(5.1±2.1)ng·m L^(-1)、(7.6±2.1)分、(2.0±0.5)m L、(65.3±5.6)Gy]均高于非复发组[(32.2±58.5)ng·m L^(-1)、(3.1±1.2)ng·m L^(-1)、(5.9±1.7)分、(2.4±0.9)m L、(62.8±7.8)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PSA值、Gleason评分及PSA最低值是根治性EBRT术后发生BC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PSA值、Gleason评分及PSA最低值是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根治性EBRT术后发生BCR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根治性外放疗 生化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灌注化疗结合腔内及体外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陈景林 刘德鑫 吴秀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X期1-1,共1页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中晚期宫颈癌主要靠放射治疗,但单纯传统的腔内加外照射仍有近半数的患者死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我们自1994年10月以来对3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用榄香烯乳动脉灌注化...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中晚期宫颈癌主要靠放射治疗,但单纯传统的腔内加外照射仍有近半数的患者死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我们自1994年10月以来对3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用榄香烯乳动脉灌注化疗结合腔内加外照射放疗,取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灌注化疗 中晚期宫颈癌 疗效观察 外放疗 榄香烯乳 腔内加照射 榄香烯注射液 联合用药 治疗中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放疗联合^(252)锎中子近距离后装腔内照射治疗宫颈癌远期疗效观察
20
作者 张耀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0期196-197,共2页
目的对外放疗联合252锎中子近距离后装腔内照射治疗宫颈癌远期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8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外放疗联合192Ir近距离后装腔内照射治疗,观察组实施外放疗联合252锎中子近距离后装腔... 目的对外放疗联合252锎中子近距离后装腔内照射治疗宫颈癌远期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8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外放疗联合192Ir近距离后装腔内照射治疗,观察组实施外放疗联合252锎中子近距离后装腔内照射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97.5%,2年生存率为90.0%,3年生存率为87.5%,4年生存率为72.5%,5年生存率为70.0%。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7.5%,2年生存率为72.5%,3年生存率为67.5%,4年生存率为50.0%,5年生存率为45.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2、3、4、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治疗中,外放疗联合252锎中子近距离后装腔内照射治疗,患者的承受力较好,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产生的并发症较少,可以提高宫颈癌放疗远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外放疗 252锎中子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