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在紫杉醇引起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分子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书力 李少军 +1 位作者 袁峰 冯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501-3506,共6页
目的探究紫杉醇(PTX)引起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致病机制及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Ⅱ)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TX处理C57/BL小鼠模拟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四合一痛觉测试系统检测PTX处理后的C57/BL小鼠的机械刺激反应阈... 目的探究紫杉醇(PTX)引起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致病机制及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Ⅱ)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TX处理C57/BL小鼠模拟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四合一痛觉测试系统检测PTX处理后的C57/BL小鼠的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和热板刺激后爪退缩反应的潜伏期,Western印迹检测脊髓膨大节段中CaMKⅡ的表达水平。应用CaMKⅡ抑制剂KN-62处理C57/BL小鼠,检测C57/BL小鼠的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和热板刺激后爪退缩反应的潜伏期的变化,同时检测各组小鼠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JNK/c-Jun及核转录因子(NF)-κB/P65信号通路激活的水平,探究JNK/c-Jun及NF-κB/P65介导的炎性疼痛在PTX-CaMKⅡ诱导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分子作用。结果不同浓度PTX处理C57/BL小鼠后,C57/BL小鼠机械刺激反应阈值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均P<0.05),L-PTX组和N-PTX组C57/BL小鼠机械刺激反应阈值从诱导的第5天开始显著低于NC组(P<0.05)。H-PTX组C57/BL小鼠热板刺激后爪退缩反应的潜伏期从诱导的第2天开始均显著低于NC组(P<0.05)。L-PTX组C57/BL小鼠热板刺激后爪退缩反应的潜伏期从诱导的第3天开始显著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TX组C57/BL小鼠机械刺激反应阈值从PTX处理的第2天开始显著低于NC组(P<0.05)。H-PTX组C57/BL小鼠热板刺激后爪退缩反应的潜伏期从诱导的第1天开始显著低于NC组(P<0.05),随着PTX剂量的增加,CaMKⅡ表达增加,L-PTX组、N-PTX组、H-PTX组较NC组CaMKⅡ表达增加1.47倍(P<0.05),1.86倍(P<0.01),2.11倍(P<0.001)。PTX处理C57/BL小鼠后,C57/BL小鼠机械刺激反应阈值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从第3天开始的显著低于NC组(P<0.05)。第7天开始,用KN-62处理后,CaMKⅡ抑制剂KN-62处理C57/BL小鼠12及36 h后PTX+KN-62组C57/BL小鼠机械刺激反应阈值显著高于PTX组(P<0.001)。PTX组C57/BL小鼠热板刺激后爪退缩反应的潜伏期从第3天开始显著低于NC组(P<0.05)。第7天开始,用KN-62处理后,CaMKⅡ抑制剂KN-62处理C57/BL小鼠12及36 h后PTX+KN-62组热板刺激后爪退缩反应的潜伏期显著高于PTX组(P<0.001)。ELISA结果显示PTX诱导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C57/BL小鼠模型中血浆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结论CaMKⅡ通过激活JNK/c-Jun及NF-κB/P65信号通路促进炎性疼痛的发生,介导PTX引起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应用CaMKⅡ可以改善PTX诱导的炎性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 炎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皂苷通过诱导自噬缓解化疗引起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3
2
作者 闫芳 陈东泰 +2 位作者 谢敬敦 曾维安 李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34-1638,共5页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对大鼠化疗所致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实验SD大鼠分为3组:七叶皂苷预处理组、七叶皂苷后处理组和对照组,6只/组。七叶皂苷预处理组的SD大鼠在CIPN造模前按照4 mg/kg予腹腔内注射七叶皂苷...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对大鼠化疗所致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实验SD大鼠分为3组:七叶皂苷预处理组、七叶皂苷后处理组和对照组,6只/组。七叶皂苷预处理组的SD大鼠在CIPN造模前按照4 mg/kg予腹腔内注射七叶皂苷,注射7 d,注射1次/d;第8、10、12、14天腹腔内注射紫杉醇(2 mg/kg)。七叶皂苷后处理组的SD大鼠则先按照2 mg/kg腹腔内注射紫杉醇进行CIPN造模,于第1、3、5、7天注射;第8~14天按4 mg/kg予腹腔内注射七叶皂苷,注射1次/d。对照组的SD大鼠于第1、3、5、7天予紫杉醇腹腔内注射2 mg/kg,从第8天开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1次/d,连续注射至第14天。分别于第4、7、10、14天检测大鼠机械痛撤足阈值和热痛撤足潜伏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p62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预处理组大鼠机械痛和热痛阈值均升高(P<0.01);后处理组大鼠机械痛和热痛阈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预处理组大鼠脊髓LC3Ⅱ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62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后处理组大鼠脊髓LC3Ⅱ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62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叶皂苷可能通过调节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而缓解化疗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 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 LC3Ⅱ P62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N2在大鼠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涛 付波 +3 位作者 王静 王滨 刘少君 翁谢川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94-298,303,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2型(HCN2)在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健康成年大鼠进行随机分组(n=12):假手术组(Sham)大鼠仅分离左侧L4、L5脊神经,模型组(SNL)分离脊神经后进行相应的结扎处理,手术7 d... 目的:初步探讨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2型(HCN2)在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健康成年大鼠进行随机分组(n=12):假手术组(Sham)大鼠仅分离左侧L4、L5脊神经,模型组(SNL)分离脊神经后进行相应的结扎处理,手术7 d后用行为学方法进行模型评价;将造模成功的大鼠进行随机分组(n=6):(1)阴性对照组(Saline),左侧足底注射生理盐水;(2)阳性对照组(GBPT),腹腔注射加巴喷丁;(3)实验组(ZD7288),左侧足底注射HCN非特异性阻断剂ZD7288。在给药前以及给药后1 h、4 h、24 h、48 h用疼痛行为学实验检测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分别取手术前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和模型组(SNL)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RG)(n=6),利用q 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研究造模前后大鼠DRG内HCN2的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1)成功建立大鼠神经痛模型;(2)与Saline组比较,GBPT组和ZD7288组在注射1 h后,均能明显的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P<0.01),而GBPT组和ZD7288组之间比较则无差异;(3)与Control组和Sham组相比较,SNL组大鼠DRG内的HCN2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与Control组和Sham组相比较,SNL组大鼠DRG内的HCN2通道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HCN2参与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并有可能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一个潜在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 HCN2 背根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用于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初学 庄志祥 +1 位作者 王小侠 沈丽琴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治疗化疗诱导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肿瘤化疗后出现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每日给予普瑞巴林300mg加甲钴胺治疗;B组22例,仅给予甲钴胺治疗。持续治疗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治疗化疗诱导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肿瘤化疗后出现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每日给予普瑞巴林300mg加甲钴胺治疗;B组22例,仅给予甲钴胺治疗。持续治疗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计算疼痛下降指数;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A组治疗有效率为75.0%,明显高于B组的40.9%(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兼用普瑞巴林更能有效缓解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化疗 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