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夏枯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26
1
作者
郭巧生
刘丽
+1 位作者
赵荣梅
孔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了解温度、光照等条件对夏枯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常规的发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适宜温度条件下,光照与否对夏枯草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温度不适时,光照为制约夏枯草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在12~36h浸种时间范围内...
目的:了解温度、光照等条件对夏枯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常规的发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适宜温度条件下,光照与否对夏枯草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温度不适时,光照为制约夏枯草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在12~36h浸种时间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增加夏枯草发芽率有所降低;5.25℃,夏枯草种子的发芽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浸种12h,20℃光照条件,最适宜夏枯草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种子
发芽
浸种时间
温度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种子引发对夏枯草种子活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31
2
作者
张贤秀
郭巧生
王艳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提高夏枯草种子活力的有效途径。方法:20℃、黑暗条件下,采用一定浓度的液体引发剂对3个居群夏枯草种子进行引发处理。结果:20%~30%聚乙二醇(PEG),200~400mg·L^-1赤霉素(GA3)引发促进夏枯草种子萌发,种子...
目的:探讨提高夏枯草种子活力的有效途径。方法:20℃、黑暗条件下,采用一定浓度的液体引发剂对3个居群夏枯草种子进行引发处理。结果:20%~30%聚乙二醇(PEG),200~400mg·L^-1赤霉素(GA3)引发促进夏枯草种子萌发,种子活力提高;0.6%~3.0%NaCl引发,夏枯草种子发芽率降低,发芽时间不同程度提前。0.6%~2.4%KNO3-KH2PO4引发,促进紫金山、磐安夏枯草种子萌发,亳州夏枯草种子发芽率降低。结论:适量浓度PEG,GA3提高夏枯草种子活力,KNO3-KH2PO4,NaCl降低低活力夏枯草种子的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种子
发芽
活力
种子
引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夏枯草种子的某些萌发特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蒋盛岩
陈立德
+2 位作者
段林东
赵良忠
余有贵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2-734,共3页
夏枯草种子的适宜砂床湿度为饱和含水量的80%;不同播种深度的夏枯草种子发芽率不同,在0~1.5cm覆砂厚度范围内,覆砂厚度越大,夏枯草种子发芽率越低;果穗不同部位种子的发芽率不同,果穗下部种子的发芽率最高。
关键词
夏枯草种子
发芽率
发芽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夏枯草种子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及抗炎活性
被引量:
11
4
作者
雷思敏
夏伯候
+4 位作者
张智敏
李亚梅
林丽美
吴萍
廖端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6-1471,共6页
目的:研究比较包括夏枯草在内的30批唇形科种子挥发油成分,并建立夏枯草种子挥发油(PSV)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测定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GC-MS法分析30批种子挥发油成分,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计算机相似性评价系统(2004A...
目的:研究比较包括夏枯草在内的30批唇形科种子挥发油成分,并建立夏枯草种子挥发油(PSV)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测定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GC-MS法分析30批种子挥发油成分,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计算机相似性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进行模式分析及相似度计算,对共有特征峰成分进行检识;药物干预脂多糖(LPS,0.1μg/mL)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不同浓度的PSV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格里斯试剂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分泌NO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30批唇形科种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角鲨烯等,其中夏枯草含特有活性成分β-香树脂醇;建立了PSV的GC-MS指纹图谱,鉴定了16个共有特征峰;夏枯草种子挥发油在浓度为23.4~93.8μg/mL时可以显著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分泌NO和TNF-α、IL-6(P<0.05,P<0.01)。结论:PSV含有大量活性成分,本方法重复性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为PSV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为PSV的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种子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指纹图谱
抗炎活性
原文传递
夏枯草种子与奇亚籽、兰香子的性状、膨胀度和化学组成比较
被引量:
2
5
作者
武少茹
冯伟红
+5 位作者
杨立新
陈凯明
陈两绵
刘晓谦
高慧敏
王智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6,共9页
目的:为了充分挖掘夏枯草药用部位果穗在采收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脱落的夏枯草种子的利用价值,对其进行性状、膨胀度和化学组成研究,并与市售的奇亚籽和兰香子进行比较。方法:性状采用直接观察法;膨胀度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
目的:为了充分挖掘夏枯草药用部位果穗在采收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脱落的夏枯草种子的利用价值,对其进行性状、膨胀度和化学组成研究,并与市售的奇亚籽和兰香子进行比较。方法:性状采用直接观察法;膨胀度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2101方法测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其中6种酚酸类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7 min,2%~8%A;7~13 min,8%A;13~14 min,8%~17%A;14~30 min,17%A),检测波长280 nm;采用正己烷提取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其中的脂肪酸,并对5种含量较高的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进行含量测定,DB-35MS毛细管柱(0.25 mm×60 m,0.25μm),进样温度250℃,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0 mL·min^(-1),分流比50∶1;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鉴定其挥发性成分组成,WM-5MS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进样温度250℃,流速1.0 mL·min^(-1),分流比10∶1。结果:夏枯草种子较奇亚籽、兰香子略小,三者种皮颜色明显不同;夏枯草种子具有较强的吸水膨胀特性,膨胀度17.4 mL·g^(-1),低于奇亚籽的25.2 mL·g^(-1)和兰香子的35.6 mL·g^(-1)。夏枯草种子含有丰富的酚酸和脂肪酸,挥发油含量极低,其中酚酸类成分以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为主,二者质量分数分别为0.579%和0.392%;正己烷提取物中5种脂肪酸总量90.1%,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80.6%,其中α-亚麻酸质量分数50.0%,略低于奇亚籽的57.2%,与兰香子的50.0%相当。结论:夏枯草种子吸水膨胀性好,酚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特别是具有高含量的α-亚麻酸,可对其进行功能食品开发,从而实现夏枯草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种子
奇亚籽
兰香子
膨胀度
酚酸
脂肪酸
挥发油
原文传递
夏枯草种子及其油脂中三萜类成分质量控制研究
6
作者
毛鑫
孙维广
+2 位作者
陈斌
万安凤
黄志云
《今日药学》
CAS
2023年第11期818-821,共4页
目的建立夏枯草种子(SPv)及其油脂(OPv)中三萜类成分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使用薄层色谱法对SPv及OPv中熊果酸进行定性鉴别;使用分光光度法对SPv及OPv中的总三萜进行含量测定。结果SPv及OPv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熊果酸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目的建立夏枯草种子(SPv)及其油脂(OPv)中三萜类成分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使用薄层色谱法对SPv及OPv中熊果酸进行定性鉴别;使用分光光度法对SPv及OPv中的总三萜进行含量测定。结果SPv及OPv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熊果酸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建立标准曲线,分光光度法得到回归方程Y=8.6528X+0.0013,R^(2)=0.9999,测得3批SPv中总三萜含量为1.67%~1.86%,测得OPv中总三萜含量为7.86%~8.77%。结论本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为夏枯草种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也为夏枯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种子
熊果酸
三萜
资源开发
原文传递
题名
夏枯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26
1
作者
郭巧生
刘丽
赵荣梅
孔燕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045-1047,共3页
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05DKA21004)
文摘
目的:了解温度、光照等条件对夏枯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常规的发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适宜温度条件下,光照与否对夏枯草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温度不适时,光照为制约夏枯草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在12~36h浸种时间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增加夏枯草发芽率有所降低;5.25℃,夏枯草种子的发芽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浸种12h,20℃光照条件,最适宜夏枯草种子的萌发。
关键词
夏枯草种子
发芽
浸种时间
温度
光照
Keywords
Prunella vulgari seeds
germination
marinating time
temperature
illumination
分类号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种子引发对夏枯草种子活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31
2
作者
张贤秀
郭巧生
王艳茹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3-495,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2730)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2005DKA21004)
文摘
目的:探讨提高夏枯草种子活力的有效途径。方法:20℃、黑暗条件下,采用一定浓度的液体引发剂对3个居群夏枯草种子进行引发处理。结果:20%~30%聚乙二醇(PEG),200~400mg·L^-1赤霉素(GA3)引发促进夏枯草种子萌发,种子活力提高;0.6%~3.0%NaCl引发,夏枯草种子发芽率降低,发芽时间不同程度提前。0.6%~2.4%KNO3-KH2PO4引发,促进紫金山、磐安夏枯草种子萌发,亳州夏枯草种子发芽率降低。结论:适量浓度PEG,GA3提高夏枯草种子活力,KNO3-KH2PO4,NaCl降低低活力夏枯草种子的发芽率。
关键词
夏枯草种子
发芽
活力
种子
引发
Keywords
the seed of Prunella vulgaris
germination
vigor
seed priming
分类号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枯草种子的某些萌发特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蒋盛岩
陈立德
段林东
赵良忠
余有贵
机构
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出处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2-734,共3页
基金
湖南邵阳学院科研项目(2007B20)
文摘
夏枯草种子的适宜砂床湿度为饱和含水量的80%;不同播种深度的夏枯草种子发芽率不同,在0~1.5cm覆砂厚度范围内,覆砂厚度越大,夏枯草种子发芽率越低;果穗不同部位种子的发芽率不同,果穗下部种子的发芽率最高。
关键词
夏枯草种子
发芽率
发芽势
Keywords
seeds of Prunella vulgaris
germination percentage
germination energy
分类号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Q945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枯草种子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及抗炎活性
被引量:
11
4
作者
雷思敏
夏伯候
张智敏
李亚梅
林丽美
吴萍
廖端芳
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湘产大宗药材品质评价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6-1471,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No.2017YFC17019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503041)
+2 种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7JJ1023,No.2017JJ4045)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No.17B198)
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No.kq1602023,No.kq1701073)。
文摘
目的:研究比较包括夏枯草在内的30批唇形科种子挥发油成分,并建立夏枯草种子挥发油(PSV)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测定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GC-MS法分析30批种子挥发油成分,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计算机相似性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进行模式分析及相似度计算,对共有特征峰成分进行检识;药物干预脂多糖(LPS,0.1μg/mL)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不同浓度的PSV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格里斯试剂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分泌NO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30批唇形科种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角鲨烯等,其中夏枯草含特有活性成分β-香树脂醇;建立了PSV的GC-MS指纹图谱,鉴定了16个共有特征峰;夏枯草种子挥发油在浓度为23.4~93.8μg/mL时可以显著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分泌NO和TNF-α、IL-6(P<0.05,P<0.01)。结论:PSV含有大量活性成分,本方法重复性好,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为PSV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为PSV的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夏枯草种子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指纹图谱
抗炎活性
Keywords
Prunella vulgaris seed
Volatile oil
GC-MS
Fingerprints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夏枯草种子与奇亚籽、兰香子的性状、膨胀度和化学组成比较
被引量:
2
5
作者
武少茹
冯伟红
杨立新
陈凯明
陈两绵
刘晓谦
高慧敏
王智民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河南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6,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1900)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4401,CI2021A04407)。
文摘
目的:为了充分挖掘夏枯草药用部位果穗在采收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脱落的夏枯草种子的利用价值,对其进行性状、膨胀度和化学组成研究,并与市售的奇亚籽和兰香子进行比较。方法:性状采用直接观察法;膨胀度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2101方法测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其中6种酚酸类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7 min,2%~8%A;7~13 min,8%A;13~14 min,8%~17%A;14~30 min,17%A),检测波长280 nm;采用正己烷提取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其中的脂肪酸,并对5种含量较高的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进行含量测定,DB-35MS毛细管柱(0.25 mm×60 m,0.25μm),进样温度250℃,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0 mL·min^(-1),分流比50∶1;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鉴定其挥发性成分组成,WM-5MS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进样温度250℃,流速1.0 mL·min^(-1),分流比10∶1。结果:夏枯草种子较奇亚籽、兰香子略小,三者种皮颜色明显不同;夏枯草种子具有较强的吸水膨胀特性,膨胀度17.4 mL·g^(-1),低于奇亚籽的25.2 mL·g^(-1)和兰香子的35.6 mL·g^(-1)。夏枯草种子含有丰富的酚酸和脂肪酸,挥发油含量极低,其中酚酸类成分以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为主,二者质量分数分别为0.579%和0.392%;正己烷提取物中5种脂肪酸总量90.1%,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80.6%,其中α-亚麻酸质量分数50.0%,略低于奇亚籽的57.2%,与兰香子的50.0%相当。结论:夏枯草种子吸水膨胀性好,酚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特别是具有高含量的α-亚麻酸,可对其进行功能食品开发,从而实现夏枯草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
夏枯草种子
奇亚籽
兰香子
膨胀度
酚酸
脂肪酸
挥发油
Keywords
Prunellae Spica seeds
chia seeds
basil seeds
turgidity
phenolic acids
fatty acids
volatile oil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R931 [医药卫生—生药学]
O657 [理学—分析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夏枯草种子及其油脂中三萜类成分质量控制研究
6
作者
毛鑫
孙维广
陈斌
万安凤
黄志云
机构
广州白云山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鑫康健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出处
《今日药学》
CAS
2023年第11期818-821,共4页
基金
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ZYBZH-Y-GD-12)。
文摘
目的建立夏枯草种子(SPv)及其油脂(OPv)中三萜类成分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使用薄层色谱法对SPv及OPv中熊果酸进行定性鉴别;使用分光光度法对SPv及OPv中的总三萜进行含量测定。结果SPv及OPv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熊果酸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建立标准曲线,分光光度法得到回归方程Y=8.6528X+0.0013,R^(2)=0.9999,测得3批SPv中总三萜含量为1.67%~1.86%,测得OPv中总三萜含量为7.86%~8.77%。结论本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为夏枯草种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也为夏枯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夏枯草种子
熊果酸
三萜
资源开发
Keywords
Prunella vulgaris seeds
ursolic acid
triterpene
resource development
分类号
R917 [医药卫生—药物分析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夏枯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郭巧生
刘丽
赵荣梅
孔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种子引发对夏枯草种子活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张贤秀
郭巧生
王艳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夏枯草种子的某些萌发特性
蒋盛岩
陈立德
段林东
赵良忠
余有贵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夏枯草种子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及抗炎活性
雷思敏
夏伯候
张智敏
李亚梅
林丽美
吴萍
廖端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1
原文传递
5
夏枯草种子与奇亚籽、兰香子的性状、膨胀度和化学组成比较
武少茹
冯伟红
杨立新
陈凯明
陈两绵
刘晓谦
高慧敏
王智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6
夏枯草种子及其油脂中三萜类成分质量控制研究
毛鑫
孙维广
陈斌
万安凤
黄志云
《今日药学》
CAS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