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南美景画中游——读董源《夏山图》
1
作者 温泉沁 《美术大观》 2011年第8期48-48,共1页
董源作为"南宗"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他所追求的构图平远开阔、线条含蓄内敛、风貌清新自然,正合乎了文人画所崇尚的境界。本文以《夏山图》为切入点,对董源作品从线条、光感、苔点、时空感四个方面作出了... 董源作为"南宗"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他所追求的构图平远开阔、线条含蓄内敛、风貌清新自然,正合乎了文人画所崇尚的境界。本文以《夏山图》为切入点,对董源作品从线条、光感、苔点、时空感四个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山图 线条 光线 苔点 空间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景山口待渡图》与《夏山图》、《潇湘图》之真伪 被引量:1
2
作者 丁羲元 《中国书画》 2004年第10期67-69,共3页
五代董源的画距离现代已相当遥远,是将近1100年前的往迹了。其山水画卷传世的有三件:《夏景山口待渡图》和《夏山图》、《潇湘图》,皆因董其昌题跋或收藏而声誉极重。但其来源和真伪众说纷纭。其中张大千和谢稚柳的看法就完全相反。五... 五代董源的画距离现代已相当遥远,是将近1100年前的往迹了。其山水画卷传世的有三件:《夏景山口待渡图》和《夏山图》、《潇湘图》,皆因董其昌题跋或收藏而声誉极重。但其来源和真伪众说纷纭。其中张大千和谢稚柳的看法就完全相反。五代董源的画距离现代已相当遥远,是将近1100年前的往迹了。其山水画卷传世的有三件:《夏景山口待渡图》和《夏山图》、《潇湘图》,皆因董其昌题跋或收藏而声誉极重。但其来源和真伪众说纷纭。其中张大千和谢稚柳的看法就完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山图 潇湘 张大千 董源 谢稚柳 《宣和画谱》 纪察司 董北苑 宣和 司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董源《夏山图》艺术成就
3
作者 朱枫石 《活力》 2014年第11期54-54,共1页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提到董源时,只说他:“善画山水,水墨类王维,著色如李思训,并兼画牛﹑虎”。在论山水时,亦只标举“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三家而不及董。可见在五代宋初,人们对董源山水画的成就,显然还不很重视。
关键词 董源《夏山图 艺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山图》——方闻绘画史方法得失辨 被引量:2
4
作者 罗世平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2-64,共3页
在近年西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者中,方闻先生是一位值得重视与研究的学者,以他为代表的美国东部学派将西方研究美术史的传统方法以及其它学科的新方法引入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在对中国古代绘画的鉴定与研究中获得令人激赏的成就。《夏山图... 在近年西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者中,方闻先生是一位值得重视与研究的学者,以他为代表的美国东部学派将西方研究美术史的传统方法以及其它学科的新方法引入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在对中国古代绘画的鉴定与研究中获得令人激赏的成就。《夏山图》一书是方闻先生在中国山水画研究上的一部力作,该书通过传世的宋画《夏山图》的分析,确定其年代和作者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山图 画史 中国美术史 中国古代绘画 燕文贵 风格样式 鹊华秋色 考古材料 米氏云山 古代山水画
原文传递
丰厚华滋 幽深雄浑——龚贤《夏山过雨图》赏析
5
作者 李巍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08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龚贤是一位艺术个性鲜明的山水画大师,他的《夏山过雨图》生动地把握了江南水乡南京、镇江一带山形水态的神韵。此图是真正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手笔。夏天苍翠的树林体积感很足,虽无西画中的三大面五调子,却用重重叠叠... 龚贤是一位艺术个性鲜明的山水画大师,他的《夏山过雨图》生动地把握了江南水乡南京、镇江一带山形水态的神韵。此图是真正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手笔。夏天苍翠的树林体积感很足,虽无西画中的三大面五调子,却用重重叠叠的笔触,描绘了茂密浑厚的夏树,真实而又虚幻,树林的黑、山体的灰、云之白,构成节奏优美的韵律感。此图可谓是龚贤"黑龚"时代的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贤 文人画 士大夫画 夏山过雨 黑龚 积墨法 华滋 山水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山过雨图》的艺术特色
6
作者 朱孟武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9期9-11,共3页
明清画坛,龚贤的作品面貌独特,《夏山过雨图》是其黑龚面貌的代表,南京地区的地质地貌也是其作品风格的源泉之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龚面貌以及独特的审美意境。本文从《夏山过雨图》着手,分析出龚贤山水画画面构成元素的"四个特征... 明清画坛,龚贤的作品面貌独特,《夏山过雨图》是其黑龚面貌的代表,南京地区的地质地貌也是其作品风格的源泉之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龚面貌以及独特的审美意境。本文从《夏山过雨图》着手,分析出龚贤山水画画面构成元素的"四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贤 夏山过雨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境与造境——龚贤《夏山过雨图》探析
7
作者 刘恬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0年第2期52-53,共2页
"半千独有千古更在墨",龚贤的画法在清代复古主义统治着整个画坛的年代里,尤为突出。在运用笔墨方面,不仅师承渊源,师法造化,而且加入自己的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形式。文章通过临摹探究《夏山过雨图》,... "半千独有千古更在墨",龚贤的画法在清代复古主义统治着整个画坛的年代里,尤为突出。在运用笔墨方面,不仅师承渊源,师法造化,而且加入自己的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形式。文章通过临摹探究《夏山过雨图》,对龚贤笔墨技法的表现形式进行更进一步了解,以在创作中更有画理可循,进一步丰富了笔墨运用。深入研究龚贤山水对我们的学习道路有深厚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贤 夏山过雨 笔墨技法 积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3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如何开始建立世界一流的中国古画收藏 被引量:4
8
作者 谈晟广 《中国书画》 2017年第8期4-10,共7页
《1973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如何开始建立世界一流的中国古画收藏》对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古画鉴藏作了学理性的钩稽爬梳,从中可见西方对中国传统绘画保藏的不懈努力。书画代笔现象在古代司空见惯,尤其知名画家尝乐于此道。... 《1973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如何开始建立世界一流的中国古画收藏》对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古画鉴藏作了学理性的钩稽爬梳,从中可见西方对中国传统绘画保藏的不懈努力。书画代笔现象在古代司空见惯,尤其知名画家尝乐于此道。《萧云从画作的代笔人》对明末清初画家萧云从绘画的代笔者作了初步探讨,并论证其代笔者萧一芸的生平与绘画创作。《"神"与中国绘画美学的融合》指出中国古代"神"的语义主要是指神灵,自东晋顾恺之提出"传神"论之后,开始与绘画美学相融合,并衍生出"气韵""图真"等新的语词,促使"神"的美学内涵不断得到扩充,形成现代美学中"神"的丰富含义。《石涛"一画论"的艺术创造理念》从绘画本体的立场对石涛"一画论"作了深入探讨,指出"一画论"就是中国画艺术表现的创造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画论 中国画艺术 萧云从 石涛 中国绘画美学 艺术创造 东晋顾恺之 夏山图 鉴藏 美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得文化之精韵 弘艺术以佳篇——第四届“中国好书·艺术类”简评
9
作者 叶培贵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7年第6期78-79,共2页
乘着文艺座谈会的东风,门类众多的中国艺术,近两年迎来了繁荣发展的崭新历史机遇。原本就是出版重点领域的艺术图书,亦是繁花似锦,令人目不暇接。本届"中国好书"千挑万选,艰难取舍,最终入选四种。虽仅四种,却是奇妙的构成。涉及视觉... 乘着文艺座谈会的东风,门类众多的中国艺术,近两年迎来了繁荣发展的崭新历史机遇。原本就是出版重点领域的艺术图书,亦是繁花似锦,令人目不暇接。本届"中国好书"千挑万选,艰难取舍,最终入选四种。虽仅四种,却是奇妙的构成。涉及视觉艺术的有两种半——两种是《中国艺术史九讲》《林散之年谱》,半种是《水墨戏剧》中的水墨戏剧画。涉及听觉艺术的一种——《古乐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历史机遇 林散之 佳篇 令人 夏山图 词乐曲唱 精研 造房子 重要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古代书画鉴定 读《中国古代书画鉴定》
10
作者 薛建华 《美术之友》 2005年第5期4-9,共6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书画 书画鉴定 美术之友 鉴藏 画史 书画拍卖 画论 黄公望 夏山图 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希源的山水画
11
作者 任道斌 《美术之友》 2005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春山 溪山行旅 夏山图 绘画实践 范宽 传统水墨画 点景 董源 郭熙 气韵生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其大成 自出机杼——浅谈吴琴木的山水画艺术
12
作者 祁振华 《上海文博论丛》 2012年第3期25-28,共4页
20世纪初的中国画随着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形态也呈现出缤纷多彩的状貌,自有清二百年以来陈陈相因的"四王"正统画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保守"和"革新"成为简单划分优劣的标准,... 20世纪初的中国画随着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形态也呈现出缤纷多彩的状貌,自有清二百年以来陈陈相因的"四王"正统画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保守"和"革新"成为简单划分优劣的标准,甚至有些激进的维新人士提出"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这些发自于社会革命家之口的立论,现在看来虽然有偏颇过激之弊,但对于当时的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来说无异是震耳发聩的呼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艺术 徐燕孙 夏山飞瀑 张大壮 墨井道人 王时敏 人物画家 石涛 葛稚川移居 用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在自然——夏山隐居图
13
作者 孙金娇 《明日风尚》 2018年第4期108-108,共1页
通过阅读学习了解到叶朗老师的中国美术史大纲,就书中的一些论点,展开对美的深思,分析画家是如何把美运用到生活中,渗入到作品里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王蒙的作品《夏山隐居图》来剖析王蒙如何把美和自然融合到作品里,是如何把心中之美... 通过阅读学习了解到叶朗老师的中国美术史大纲,就书中的一些论点,展开对美的深思,分析画家是如何把美运用到生活中,渗入到作品里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王蒙的作品《夏山隐居图》来剖析王蒙如何把美和自然融合到作品里,是如何把心中之美揉进他的画中、他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夏山隐居 美在自然 元四家
原文传递
北宋山水画(节选)
14
作者 方闻(美国) 尹彤云(译)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36-139,共4页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主题是对造物的反映。自10世纪上半叶起,北宋宏伟山水画风格不断成熟,至11世纪中期达到顶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夏山图》曾一度被视为北宋早期画家燕文贵之作。然笔者从传统画论及文史典籍入手,通过解析其笔墨风格...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主题是对造物的反映。自10世纪上半叶起,北宋宏伟山水画风格不断成熟,至11世纪中期达到顶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夏山图》曾一度被视为北宋早期画家燕文贵之作。然笔者从传统画论及文史典籍入手,通过解析其笔墨风格和图式特征,认为该画很可能出自11世纪中叶画家屈鼎之手,由于诸多原因,被人有意或无意地归之于燕文贵名下。事实上,正是由于11世纪中叶屈鼎及其同辈画家们的默默创新,才有了许道宁和郭熙那种笔锋脱颖、墨法精微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山图 山水画 北宋 屈鼎 大都会博物馆 燕文贵
原文传递
浅论赵孟及元四家对董巨画风的隔代继承现象
15
作者 刘晓阳 《国画家》 2015年第6期62-63,共2页
一、董巨画风 董源的主要绘画活动是在南唐烈祖和中主时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价他:"江南中主时,有北苑使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皆臻妙理。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 一、董巨画风 董源的主要绘画活动是在南唐烈祖和中主时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价他:"江南中主时,有北苑使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皆臻妙理。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1]米芾《画史》评道:"董源平淡天真多,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四家 董源 巨然 绘画活动 赵孟 中主 洲渚 潇湘 夏山图 画史
原文传递
72件国宝中的山水情怀
16
作者 刘建龙 《文物天地》 2002年第12期36-39,共9页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的文人雅士从未停止过对于恬淡与静谧的追求,于是在保藏千年之后,我们铺陈开这些挥洒在很久很久以前的笔墨。依然可以领略到寄托在山水中的文明。
关键词 山水画 渔村小雪 李成 郭熙 夏山图 《潇湘 荆浩 平淡天真
全文增补中
心存浩然 笔墨荡怀——欧阳可人山水作品赏析
17
作者 苏行 《东方收藏》 2022年第12期54-55,共2页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其文化基础深厚而久远,它是中华文明的精粹体现,是东方的哲学智慧,并以其独有的品格和精神,一如枝叶繁茂的参天巨树屹立于世界之林。作为中国画体系重要组成的山水画,千余年来发展脉络清晰,至五代、...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其文化基础深厚而久远,它是中华文明的精粹体现,是东方的哲学智慧,并以其独有的品格和精神,一如枝叶繁茂的参天巨树屹立于世界之林。作为中国画体系重要组成的山水画,千余年来发展脉络清晰,至五代、北宋时期达到一个高峰,董源《夏山图》、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等艺术瑰宝无不以高山仰止的壮美,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巍峨壮观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山行旅 范宽 董源 《早春 郭熙 山水画 夏山图 哲学智慧
原文传递
观吳鏡汀画展后书
18
作者 秦仲文 《美术》 1963年第2期39-40,共2页
我結識吳鏡汀同志是在四十多年前一同参加“中国画法研究会”时期,那时他不过十八岁。金北楼会长和陈师曾諸前輩画家对他相当契重。我記得金先生教他临摹王石谷《溪山无尽》真迹长卷,仔細地近于复制許多遍。后来他又借到王蒙《青卞隐居图》
关键词 陈师曾 青卞隐居 溪山 王石谷 笔墨技法 四王 王叔明 李营丘 夏山图 夜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