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n复相耐磨铸钢复相热处理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蒋业华 周荣 +1 位作者 黎振华 周荣锋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6-48,共3页
测定了以Si、Mn为主合金化元素的耐磨铸钢的TTT曲线 ,曲线存在明显的海湾 ,贝氏体转变区域较宽 ;根据TTT曲线 ,研究分析了这种耐磨铸钢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等湿淬火复相热处理后组织、性能 ;结果表明 ,等温淬火复相热处理后所得组织为板条... 测定了以Si、Mn为主合金化元素的耐磨铸钢的TTT曲线 ,曲线存在明显的海湾 ,贝氏体转变区域较宽 ;根据TTT曲线 ,研究分析了这种耐磨铸钢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等湿淬火复相热处理后组织、性能 ;结果表明 ,等温淬火复相热处理后所得组织为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 ,贝氏体铁素体间距随等温温度的升高而变宽 ,奥氏体量增多 ,其强度、硬度下降 ,塑韧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 耐磨铸钢 复相热处理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热处理对GD钢强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培祯 文翠娥 +2 位作者 赵建生 谢长生 黄光晖 《金属热处理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5,共5页
本文研究了高强韧低合金冷模具钢6CrNiMnSiMoV(GD 钢)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热处理的组织和强韧性,以及下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量对 GD 钢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D 钢复相热处理的强韧性明显优于常规热处理的强韧性,其工艺为900℃奥氏体化... 本文研究了高强韧低合金冷模具钢6CrNiMnSiMoV(GD 钢)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热处理的组织和强韧性,以及下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量对 GD 钢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D 钢复相热处理的强韧性明显优于常规热处理的强韧性,其工艺为900℃奥氏体化,250℃等温55min,空冷,180℃×2h 回火,此时组织中含有约27%的下贝氏体,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并进行了生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钢 复相热处理 强韧性
原文传递
3Cr2W8V铜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热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化春 田福祥 姜培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7-48,共2页
采用马氏体一贝氏体复相热处理研究了3Cr2W8V钢强韧化工艺,并作了理论分析。将试验结果用于铝合金压铸模,显著提高了耐磨性、抗热疲劳性和使用寿命.
关键词 3CR2W8V钢 马氏体 贝氏体 复相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结构钢复相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国栋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9-22,共4页
研究了 40CrNiMoA钢的等温淬火和亚温淬火复相热处理工艺。通过调整工艺参数 ,获得不同组织体积比的M -B和M-F复相组织。结果表明 ,具有 2 0 5 %F - 97 95
关键词 复相热处理 亚温淬火 等温淬火 高强度结构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高速钢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热处理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菊华 马飞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0-22,26,共4页
对高速钢的复相热处理工艺参数、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可以显著提高高速钢的抗弯强度、挠度及高速钢冷挤压凸模的使用寿命。提出了Ms点以下复相热处理工艺。
关键词 高速钢 马氏体 贝氏体 复相热处理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的(M+B)复相热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君 董笑鹏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7年第5期41-43,共3页
指出目前理论界初步认为(M+B)两相组织对同时提高钢强韧性方面的贡献,主要是适量的先析贝氏体分割了奥氏体晶粒,细化了有效晶粒,减小了随着转变形成的马氏体领域条片尺寸,缩短了单位裂纹长度,降低了脆性转变温度。但这些理论均存在着局... 指出目前理论界初步认为(M+B)两相组织对同时提高钢强韧性方面的贡献,主要是适量的先析贝氏体分割了奥氏体晶粒,细化了有效晶粒,减小了随着转变形成的马氏体领域条片尺寸,缩短了单位裂纹长度,降低了脆性转变温度。但这些理论均存在着局限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热处理 低碳低合金钢 中碳中合金刚 高碳高合金钢 贝氏体 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Cr_2W_8V 钢马氏体一贝氏体复相热处理的研究
7
作者 林化春 林晨 +2 位作者 安永恺 赵日桂 李峰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2-35,共4页
采用马氏体一贝氏体复相热处理研究了3Cr2W8V钢强韧化工艺,并作了理论分析.将试验结果用于A1合金压铸模,显著提高了耐磨性,抗热疲劳性和使用寿命.
关键词 3Cr_2W_8V钢 马氏体一贝氏体 复相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的复相热处理工艺技术的新进展 发挥材料性能潜力的新途径
8
作者 徐佐仁 《铸锻热(热处理实践)》 1995年第3期2-24,共23页
关键词 热处理 复相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铬轴承钢冷轧-复相热处理协同强韧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雨健 邱冬生 +1 位作者 王自成 路博涵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CAS 2021年第4期3-8,共6页
分别对球化退火态GCr15高碳铬轴承钢进行常规马氏体淬回火、马贝复相淬火和冷轧-马氏体预淬火复相淬火处理。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最终GCr15组织,同时对最终材料的硬度、冲击韧性与抗拉强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马氏... 分别对球化退火态GCr15高碳铬轴承钢进行常规马氏体淬回火、马贝复相淬火和冷轧-马氏体预淬火复相淬火处理。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最终GCr15组织,同时对最终材料的硬度、冲击韧性与抗拉强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马氏体淬回火试样由马氏体、未溶碳化物以及残余奥氏体组成,具有较高的硬度与强度,但是冲击韧性较低。马贝复相淬火组织由马氏体、下贝氏体、未溶碳化物以及残余奥氏体组成,韧性有明显提高,但是硬度与强度很低。冷轧-马氏体预淬火复相淬火组织由预淬火马氏体、下贝氏体、二次淬火马氏体、未溶解碳化物以及残余奥氏体组成,在冷轧变形与马氏体预淬火复相淬火协同作用下,奥氏体晶粒得到明显细化,同时下贝氏体与马氏体也得到明显细化,因此最终组织不仅韧性得到了显著提升,硬度与强度也能满足服役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铬轴承钢 冷轧 复相热处理 贝氏体 强韧性
原文传递
Cr12钢马氏体-贝氏体复相处理强韧化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化春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1-12,18,共3页
研究了Cr12钢贝氏体含量与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力学性能关系和工艺参数对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低温回火,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中含15%~25%下贝氏体时,钢的强韧性及模具使用寿命显著提高。
关键词 CR12钢 复相热处理 马氏体 贝氏体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12) 钢马氏体—贝氏体复相处理强韧化及应用
11
作者 林化春 田福祥 +2 位作者 林晨 郭连军 兰德喜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1-35,共5页
研究了Cr12钢贝氏体含量与马氏体一贝氏体复相组织力学性能关系和工艺参数对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回火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中含15%~25%下贝氏体时能显著提高钢的强韧性及模具使用寿命.
关键词 Cr_12钢 复相热处理 马氏体 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作模具钢SKD11的热处理增韧技术
12
作者 袁志钟 王梦飞 +5 位作者 张伯承 段旭斌 李表敏 杨海峰 罗锐 程晓农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共7页
选用热轧和球化退火后的SKD11钢板,对其进行A-Q-A(Austempering-Quenching-Austempering)、Q-T-A(Quenching-Tempering-Austempering)两种复相热处理工艺以及Q-T(Quenching-Tempering)常规热处理工艺,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钢板微观组织... 选用热轧和球化退火后的SKD11钢板,对其进行A-Q-A(Austempering-Quenching-Austempering)、Q-T-A(Quenching-Tempering-Austempering)两种复相热处理工艺以及Q-T(Quenching-Tempering)常规热处理工艺,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钢板微观组织、硬度和冲击吸收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Q-A和Q-T-A热处理试样的组织均为下贝氏体(LB)和马氏体(M)的复相组织,并且残留奥氏体(RA)的含量分别为13.2%和18.6%。经A-Q-A、Q-T-A和常规热处理Q-T后,试样的硬度分别为58.5、58.6和60.5 HRC,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31.3、27.6和15 J。复相处理的工艺实现了SKD11钢板优异的强韧性配合,为提升冷作模具钢的韧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D11钢 复相热处理 微观组织 冲击性能 残留奥氏体
原文传递
奥氏体化温度和等温温度对LM2钢M/B_下复相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郑世安 李伟 田保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9,共4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和等温温度对LM2钢M/B下复相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奥氏体晶粒逐渐粗化到一定程度,性能较差;下贝氏体量大致相近情况下,随等温温度降低,下贝氏体针及马氏体领域尺寸变小,性能较好... 试验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和等温温度对LM2钢M/B下复相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奥氏体晶粒逐渐粗化到一定程度,性能较差;下贝氏体量大致相近情况下,随等温温度降低,下贝氏体针及马氏体领域尺寸变小,性能较好。据此,LM2冷作模具钢选用1170℃加热→230~250℃等温5~2h→油冷→200℃回火两次(每次2h)的复相热处理工艺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2钢 复相热处理 工艺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cture toughness of multiphase TiAl-Nb alloy in situ consolidat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14
作者 杨鑫 奚正平 +3 位作者 刘咏 汤慧萍 胡可 贾文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802-1807,共6页
A fine-grained TiAl alloy with a composition of Ti-45Al-5Nb-1.5Cr-0.2W (mole fraction, %) with multiphases was prepar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 and heat-treating at 1 100 ℃ for 48 h. The relationship amon... A fine-grained TiAl alloy with a composition of Ti-45Al-5Nb-1.5Cr-0.2W (mole fraction, %) with multiphases was prepar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 and heat-treating at 1 100 ℃ for 48 h.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intering temperature, microstructure and fracture toughnes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optical microscopy (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mechanical test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crostructure of the bulk alloy depends on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strongly, and the main phase TiAl and few phases Ti3Al and niobium solid solution (Nbss) are observed in the SPS bulk samples. In the heat-treatment condition, the lamellar and Nbss phase can provide significant toughening by plastic strengthening, interface decohension, crack branch and crack bridge mechanisms. The fracture mode of the SPS TiAl composite samples is intergranular rupture and cleavage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Nb allo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fracture toughness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