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像素复振幅成像加密方案研究
1
作者 张恒 《现代信息科技》 2025年第3期177-182,共6页
在光学信息安全领域,计算鬼成像(CGI)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单像素成像(SPI)技术,因其数据压缩和实值密文的加密性能而显示出巨大潜力。然而,现有的基于计算鬼成像的加密技术存在解密结果噪声严重、密钥数量庞大以及复振幅图像成像效果不... 在光学信息安全领域,计算鬼成像(CGI)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单像素成像(SPI)技术,因其数据压缩和实值密文的加密性能而显示出巨大潜力。然而,现有的基于计算鬼成像的加密技术存在解密结果噪声严重、密钥数量庞大以及复振幅图像成像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正交调制的单像素复振幅成像加密方案。该方案利用正交复数矩阵逆变换的方法实现了复杂复振幅物体的成像,同时使用两个随机整数序列作为密钥扰乱正交复数矩阵,从而实现对原始图像的加密。这不仅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还大幅减少了传输密钥的数量。后续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该方案能够抵御一些常见的噪声干扰,展现出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加密 复振幅成像 正交矩阵 随机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界面背向散射超声散斑复振幅统计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吴艳阳 朱鸿茂 王寅观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对超声入射在高斯型弱散射界面上时,背向散射空间中超声散斑复振幅的一些统计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连续界面条件,推导出了散斑复振幅实部和虚部的均值和方差的函数表示式。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当高斯界面的粗糙程度逐渐变为很小或很大... 对超声入射在高斯型弱散射界面上时,背向散射空间中超声散斑复振幅的一些统计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连续界面条件,推导出了散斑复振幅实部和虚部的均值和方差的函数表示式。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当高斯界面的粗糙程度逐渐变为很小或很大时,描述超声散斑复振幅这些特性的函数表示式就分别与光滑界面或强散射界面生成的声场相应特性的表示式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界面 背向散射 超声散斑 复振幅统计 光滑界面
原文传递
应用复振幅滤波器实现高斯光束均匀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静方 王晓利 《光学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9-32,共4页
激光束的光强分布为高斯分布。在激光应用的许多领域,要求光束的光强为均匀分布。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复滤波器实现高斯光束均匀化的新方法。给出了复滤波器的制作方法和实验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能量转化率较高、容易实现、均... 激光束的光强分布为高斯分布。在激光应用的许多领域,要求光束的光强为均匀分布。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复滤波器实现高斯光束均匀化的新方法。给出了复滤波器的制作方法和实验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能量转化率较高、容易实现、均匀化程度较为理想的高斯光束均匀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光束 复振幅滤波器 付立叶变换 激光光束
原文传递
柱坐标下光波场在垂直光轴方向的参考面上的复振幅表示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冬 李国华 +1 位作者 王伟 孔伟金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8-10,共3页
 在柱坐标下从微分波动方程推导柱面光波和高斯球面波的场分布,并利用远场近似条件导出在垂直光轴方向的参考面上这两种光波的复振幅表示。
关键词 光波场 垂直光轴方向 柱坐标 复振幅 微分波动方程 柱面光波 高斯球面波 远场近似条件 波动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波场在垂直光轴方向的参考面上的复振幅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薛冬 李国华 +1 位作者 王吉明 郑春红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56-59,共4页
从波动微分波动方程出发推导光波场在垂直光轴方向的参考面上的复振幅表示 .
关键词 光轴 参考面 波动微分方程 光波场 复振幅 空间频率 波动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像素复振幅成像(特邀)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瑞丰 赵书朋 李福利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9-94,共16页
传统光学成像系统主要依靠阵列探测器对目标的空间分布进行探测来达到成像的目的。而单像素成像不需要阵列探测器,在探测端只需要使用一个单点探测器来记录光场的信号,然后利用关联算法来重构目标物体的图像信息。由于单点探测器的技术... 传统光学成像系统主要依靠阵列探测器对目标的空间分布进行探测来达到成像的目的。而单像素成像不需要阵列探测器,在探测端只需要使用一个单点探测器来记录光场的信号,然后利用关联算法来重构目标物体的图像信息。由于单点探测器的技术较为成熟,且成本较为低廉,因此这种成像方式在近些年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期望单像素成像技术能够应用在X射线、红外、太赫兹等波段。另外,单像素成像技术在生物荧光成像、多光谱成像、三维成像、光场复振幅成像等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光场波前的相位探测在天文观测、医学诊断、光学测量等领域至关重要,研究人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多种基于单像素成像技术进行复振幅成像的方法,这些研究有效地拓展了单像素成像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文中主要介绍了单像素成像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工作原理,并着重介绍了单像素成像技术在复振幅成像应用中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像素成像 波前检测 复振幅成像 关联成像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面光波场在垂直光轴方向的参考面上的复振幅表示 被引量:1
7
作者 薛冬 李国华 王伟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55-58,共4页
在柱坐标下从微分波动方程出发 ,推导柱面光波的场分布 ,并利用远场近似条件导出当线光源与光轴成任意角度时 ,在垂直光轴方向的参考面上的复振幅表示 .
关键词 柱面光波场 垂直光轴方向 参考面 复振幅 远场近似条件 场分布 微分波动方程 波动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复振幅设计10.6μm偏振分光膜
8
作者 尹少辉 田志刚 +4 位作者 高劲松 孙世鹏 王笑夷 陈红 王彤彤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9-1082,共4页
为了得到10.6μm处偏振分光膜,采用薄膜光学的复振幅理论,利用受抑全内反射原理对传统的偏振分光膜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改进,即通过抑制复振幅反射率为0,得到各膜层厚度。以10.6μm光波入射,仿真了不同入射角条件下的膜层厚度关系曲线,通... 为了得到10.6μm处偏振分光膜,采用薄膜光学的复振幅理论,利用受抑全内反射原理对传统的偏振分光膜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改进,即通过抑制复振幅反射率为0,得到各膜层厚度。以10.6μm光波入射,仿真了不同入射角条件下的膜层厚度关系曲线,通过对曲线簇交叉点的取值,构建了偏振分光膜系的初始结构,通过Macleod优化设计了10.6μm红外偏振分光膜,所设计的偏振分光膜在10.6μm处,p偏振光透射率达到了92%,s偏振光反射率达到了93%,入射角范围是65~75°(玻璃中),反射偏振光消光比102~103。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偏振分光膜设计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抑全内反射 复振幅 红外偏振分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脉冲拉盖尔—高斯光束复振幅包络解的奇异性研究
9
作者 彭润伍 唐立军 +3 位作者 伍冠洪 李亚捷 谢新辉 宋海吒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0,共2页
文中导出了超短脉冲拉盖尔-高斯光束的复振幅包络解,对复振幅包络解的奇异性的形成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脉冲宽度和模式对复振幅包络解奇异性的影响,并得到没有奇异性的严格的复解析信号解。计算和讨论结果表明形成奇异性的直接原因... 文中导出了超短脉冲拉盖尔-高斯光束的复振幅包络解,对复振幅包络解的奇异性的形成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脉冲宽度和模式对复振幅包络解奇异性的影响,并得到没有奇异性的严格的复解析信号解。计算和讨论结果表明形成奇异性的直接原因是场分布表示式的指数项中存在半径的正四次项,其根本原因是采用复振幅包络表示式来表示脉冲的复函数。脉宽是影响奇异性的主要参数,脉宽较小时奇异性导致离中心轴较近的位置强度分布就已经失去物理意义,而脉宽较大时奇异性对结果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对于脉宽相同的脉冲,模指数越大其奇异性位置离中心轴越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脉冲 复振幅包络 奇异性 解析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子光学双稳性睥复振幅解析分析
10
作者 马爱群 陈历学 李淳飞 《量子电子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372-372,共1页
本文应用线性化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用半经典的Maxwell-Bloch方程所描述的多光子光学双稳性进行了复振幅解析分析。在对原子进行绝热清除之后,描述多光子光学双稳性的Maxwell-Bloch方程只余下三个变量。对这三个变量进行软模稳定性分析... 本文应用线性化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用半经典的Maxwell-Bloch方程所描述的多光子光学双稳性进行了复振幅解析分析。在对原子进行绝热清除之后,描述多光子光学双稳性的Maxwell-Bloch方程只余下三个变量。对这三个变量进行软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多光子光学双稳性特性曲线上的合作支和单原子支不存在失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子 MAXWELL 方程 复振幅 半经典 解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外点光源复振幅分布函数的讨论
11
作者 孙桂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在处理点光源球面波复振幅传播、交换等问题时,为了简化数学运算。通常应用菲涅耳近似,以二次曲面代替球面,但是,当离轴角较大时,菲涅耳近似的误差较大,明显地与实验现象不符。本文从点光源理想球面波复振幅分布函数出发,采用一... 在处理点光源球面波复振幅传播、交换等问题时,为了简化数学运算。通常应用菲涅耳近似,以二次曲面代替球面,但是,当离轴角较大时,菲涅耳近似的误差较大,明显地与实验现象不符。本文从点光源理想球面波复振幅分布函数出发,采用一种准菲涅耳近似,导出了轴外点光源复。振幅分布函数较为准确的简单表示式,该式同样能简化运算,而且还能满意地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振幅 菲涅耳近似 点光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面波场的复振幅研究
12
作者 薛冬 《枣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0-21,共2页
在柱坐标下,推导柱面波的场分布,并利用远场近似条件导出在垂直光轴方向的参考面上的复振幅表示.
关键词 波场 复振幅 空间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波的复振幅表示
13
作者 张贞 曹军梅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4-45,共2页
光波在各种教科书中的数学表示方法往往不同 ,为在实际运算中方便确定其初位相 ,给出平面波、球面波及光强的复振幅表示方法。
关键词 光波 平面波 球面波 复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复振幅积分法分析夫琅和费双缝衍射
14
作者 彭志华 彭景翠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16-118,134,共4页
运用复振幅积分法对夫琅和费双缝衍射作了详细的推导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复振幅 夫琅和费双缝衍射 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复振幅全息显示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隋晓萌 何泽浩 +1 位作者 曹良才 金国藩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7-809,共13页
计算全息能够在计算机中实现光学全息的波前衍射计算与波前数字编码,并通过相干光照射全息图重建物光波前。但其空间带宽积受现有数字调制器件限制,光学重建受振幅编码或相位编码引入的噪声影响。复振幅全息利用现有的光电调控器件实现... 计算全息能够在计算机中实现光学全息的波前衍射计算与波前数字编码,并通过相干光照射全息图重建物光波前。但其空间带宽积受现有数字调制器件限制,光学重建受振幅编码或相位编码引入的噪声影响。复振幅全息利用现有的光电调控器件实现全息图复振幅波前编码,避免振幅项或相位项的损失,兼有高运算效率、高空间带宽积和高重建精度等优势。基于双相位的复振幅光场调控方法因其理论完备性高、光学系统方案成熟,在复振幅计算全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全息三维显示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复振幅计算全息的原理与研究进展,分析已报道的复振幅全息方案,重点介绍复振幅的双相位调制原理与基于双相位原理的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复振幅全息显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振幅调控 计算全息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对称衍射波场复振幅分布的一种新形式
16
作者 徐寿泉 洪正滨 《怀化学院学报》 1995年第5期37-40,共4页
本文导出轴对称衍射波场复振幅分布的一种新形式,尝试性地给出一种物理诠释,将这一分布应用到几种典型的衍射波场区域表现出较好的自洽性。
关键词 衍射波场 复振幅分布 物理诠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振幅调制的全息视网膜显示 被引量:3
17
作者 祁怡君 张秀敏 +2 位作者 闫晓密 黄慧诗 夏军 《光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2,共4页
提出一种适用于增强现实的视网膜显示技术,利用一个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结合计算机全息图算法,实现了直接在视网膜上进行全息重建。首次从理论出发,给出了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输入相位与眼球前平面光场的计算关系,讨论并比较了基于GS的全... 提出一种适用于增强现实的视网膜显示技术,利用一个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结合计算机全息图算法,实现了直接在视网膜上进行全息重建。首次从理论出发,给出了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输入相位与眼球前平面光场的计算关系,讨论并比较了基于GS的全息图计算方法和基于双相位编码的复振幅调制全息图计算方法的特点,采用复振幅调制,全息重建中的散斑噪声得到抑制。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应用于视网膜全息成像的计算机全息图算法的有效性。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利用一个纯相位空间光调制器在眼球里进行多平面的无散斑全息重建,同时在视网膜附近重建振幅信息,使得眼睛聚焦在某个平面时,该平面的图像能够恰好投影在视网膜上。整个过程模拟了自然场景中人眼调焦和观察的过程,不同于双目视差的三维显示方法,文章提出的视网膜显示技术是一种真三维全息重建,不存在视觉辐辏调节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显示 复振幅调制 增强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复振幅滤波器实现激光作用区温度均匀化的理论分析
18
作者 王明耀 郑启光 +3 位作者 周幼华 杨义发 杨东升 李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2,共2页
在应用连续激光诱导金属膜或氧化膜层的过程中,由于激光焦斑光强呈高斯分布,致使材料表面激光作用区温度场分布成类高斯型,形成的薄膜厚度不均匀、金属导线加宽,故直接利用高斯光束不能满足激光诱导技术对光束作用区温度均匀性的要求。... 在应用连续激光诱导金属膜或氧化膜层的过程中,由于激光焦斑光强呈高斯分布,致使材料表面激光作用区温度场分布成类高斯型,形成的薄膜厚度不均匀、金属导线加宽,故直接利用高斯光束不能满足激光诱导技术对光束作用区温度均匀性的要求。文中利用复振幅滤波器对入射高斯光束的振幅和相位进行调制实现作用区光场均匀化的结果,模拟了在材料表面产生的温度分布。模拟结果显示,高斯光束通过复振幅滤波器后,光束作用区内温度场的分布均匀性良好,并且光斑半径范围内外温差显著,可以满足诱导技术对光束质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光束 复振幅滤波器 贝塞尔变换 均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ach-Zehnder点衍射干涉仪的激光复振幅实时重建方法
19
作者 杜永兆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9-705,共7页
在充分利用Mach-Zehnder自参考干涉系统无需设置专门参考光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激光复振幅实时重建方法.在参考臂和测试臂上分别设置放大倍率为s且互为倒置的望远镜系统,使得经针孔滤波、准直后的参考光被放大s2倍形成波前与振幅(或强... 在充分利用Mach-Zehnder自参考干涉系统无需设置专门参考光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激光复振幅实时重建方法.在参考臂和测试臂上分别设置放大倍率为s且互为倒置的望远镜系统,使得经针孔滤波、准直后的参考光被放大s2倍形成波前与振幅(或强度)皆近似于一个平面的理想参考光.研究表明:利用傅里叶分析法从干涉图中便可直接重建待测激光复振幅分布,具有结构简单和测量快速的优点.基于该系统分别对静态和动态输出光场进行复振幅重建实验,并由此求得相应的M2因子,从而验证该方法在复杂光场光束质量实时检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束质量 复振幅重建 点衍射干涉仪 M2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振幅重构的大口径离轴光束质量测量系统
20
作者 吕浩然 安岩 +3 位作者 胡立超 李剑洪 宋延嵩 董科研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83-190,共8页
激光通信光端机的光束质量测量对光端机的设计、装调和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搭建了一种基于复振幅重构的大口径离轴光束质量测量系统。通过离轴抛物面聚焦获得光强信息和相对位置信息,接着求解强度传输方程重构聚焦光束的复振幅信息... 激光通信光端机的光束质量测量对光端机的设计、装调和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搭建了一种基于复振幅重构的大口径离轴光束质量测量系统。通过离轴抛物面聚焦获得光强信息和相对位置信息,接着求解强度传输方程重构聚焦光束的复振幅信息,以角谱理论获得光束在空间中的光场强度分布,从而实现光束质量M^(2)因子的快速测量。大口径离轴聚焦系统避免了光端机出射光束的口径限制,并以光学仿真的形式分析了系统对测量的精度要求。由强度传输方程求解相位为纯粹数值分析过程,不受聚焦光束光场变化幅度的影响。与基于ISO国际标准获得的结果对比,所得到的测量结果在精度上的误差可控制在4%以内。整个实验系统不需要搭建复杂的光学设备,避免了多次采样花费的时间,可以实现对激光通信光端机的快速、精确测量,为光端机的动态质量检测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与激光光学 光束质量测量 离轴聚焦系统 复振幅重构 角谱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