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杠杆型非线性能量阱的复合材料层合梁横向振动抑制
1
作者 王海舟 《声学与振动》 2024年第2期63-75,共13页
本文将杠杆型非线性能量阱(Lever-Type Nonlinear Energy Sink, LNES)耦合到复合材料层合梁的中点位置,研究了LNES对梁的横向振动抑制性能。结合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广义哈密顿原理,推导了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采用伽辽金截断法离散耦... 本文将杠杆型非线性能量阱(Lever-Type Nonlinear Energy Sink, LNES)耦合到复合材料层合梁的中点位置,研究了LNES对梁的横向振动抑制性能。结合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广义哈密顿原理,推导了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采用伽辽金截断法离散耦合系统的偏微分控制方程,并通过龙格–库塔法获得近似数值解,验证了谐波平衡法得到的近似解析解。对比在相同幅值激励下耦合NES系统的响应曲线,发现LNES对系统的振动抑制效果更为优越。此外,讨论了LNES单一参数变化对系统幅频响应曲线的影响。根据结果确定,LNES对复合材料层合梁的横向振动有着显著的振动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梁 杠杆型非线性能量阱 谐波平衡法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随机激励下复合材料层合梁的非线性动力行为研究
2
作者 兰向军 冯志华 吕凡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7-572,8,共7页
基于von Kármán应力应变关系和Reddy高阶剪切变形理论,利用Hamilton原理导出了轴向激励下复合材料层合简支梁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采用有界噪声理论,将窄带随机激励作为梁的参数激励模式,利用多尺度法获得了评价单模态主参激... 基于von Kármán应力应变关系和Reddy高阶剪切变形理论,利用Hamilton原理导出了轴向激励下复合材料层合简支梁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采用有界噪声理论,将窄带随机激励作为梁的参数激励模式,利用多尺度法获得了评价单模态主参激共振系统的平凡稳态响应稳定性的最大Lyapunov指数解析表达式,并表明了带宽γ的增大将有利于低激励幅值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将扩大高激励幅值的不稳定区间。对表征上述系统稳态响应间随机跳跃与分岔的FPK方程中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进行了数值计算。对幅-频特性而言:当激励频率B越大,系统越有可能从围绕非平凡解支运动向围绕平凡解支运动跳跃;当B达到一定值后,系统主体的运动即为围绕平凡解支的小幅运动;窄带带宽γ越小,系统围绕非平凡解支运动的可能性越大。对力-幅特性而言:激励幅值减小,外扇型峰削弱而中心火山口峰增强,表明系统从围绕非平凡解支运动向围绕平凡解支运动跳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梁 主参激共振 窄带随机激励 随机分岔与跳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层合梁中波的反射与透射特性
3
作者 孙虎 周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0-326,共7页
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研究了复合材料层合梁中Lamb波的弥散特性。推导了复合材料层合变截面梁在截面变化处以及含半无限大脱层的复合材料层合梁在脱层尖端处反射与透射特性的解析解,从而揭示了复合材料层合梁内Lamb波各模态相互耦合以... 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研究了复合材料层合梁中Lamb波的弥散特性。推导了复合材料层合变截面梁在截面变化处以及含半无限大脱层的复合材料层合梁在脱层尖端处反射与透射特性的解析解,从而揭示了复合材料层合梁内Lamb波各模态相互耦合以及相互转化的特性。根据时间反转理论,提出了变截面梁和含脱层梁两种模型反射与透射矩阵之间存在Stokes关系。通过算例模拟结构中波的传播特性,并与文献中的数值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所得理论解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LAMB波 复合材料层合梁 反射与透射 Stokes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脱层复合材料层合梁的主共振分析(英文)
4
作者 陈得良 彭一倜 刘湘龙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研究了横向谐波荷载作用下具脱层复合材料层合梁的主共振问题.首先基于经典非线性弹性理论以及分区Reissner变分原理建立了脱层层合梁的非线性动力模型,然后利用Galerkin积分过程,将脱层梁的非线性偏微分控制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控制方程,... 研究了横向谐波荷载作用下具脱层复合材料层合梁的主共振问题.首先基于经典非线性弹性理论以及分区Reissner变分原理建立了脱层层合梁的非线性动力模型,然后利用Galerkin积分过程,将脱层梁的非线性偏微分控制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控制方程,进而采用多尺度法求解了脱层梁主共振响应.讨论了不同脱层长度、脱层深度以及不同铺设材料对脱层层合梁主共振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梁 主共振 分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层合梁脱层分析的高阶模型
5
作者 肖成锋 富明慧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3-115,118,共4页
利用高阶剪切变形理论和变分原理,建立了复合材料层合梁脱层附加状态的高阶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解析解法,与二维有限元的数值结果的比较表明,这里的高阶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梁 附加状态 高阶剪切变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约束边界条件下复合材料层合梁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长龙 钟锐 +1 位作者 周强 赵兴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4-959,共6页
在一阶剪切变形理论和哈密顿原理的基础上,利用Haar小波离散方法,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估一般弹性边界条件下复合材料层合梁振动特性的分析模型。结构位移变量及其相关导数的基函数分别采用Haar小波及其积分表示。在此基础上,利用... 在一阶剪切变形理论和哈密顿原理的基础上,利用Haar小波离散方法,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估一般弹性边界条件下复合材料层合梁振动特性的分析模型。结构位移变量及其相关导数的基函数分别采用Haar小波及其积分表示。在此基础上,利用边界条件求出积分过程中的常数,进而将层合梁的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进一步转化为一组线性代数方程。通过求解该线性代数方程,可得到复合材料层合梁的自由振动特性。通过数值算例对比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此外,给出了复合材料层合梁的一些新的计算结果,可作为基准解为后续数值方法或解析法提供对比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AR小波 复合材料层合梁 一阶剪切变形理论 自由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帽型加筋层合梁刚度的理论计算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胡明勇 郑波 王安稳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2,共7页
根据层合板理论,首先利用三维应力、应变转换关系,推导出复合材料帽型加筋层合梁的总体刚度矩阵公式,建立了复合材料帽型加筋层合梁的拉伸刚度和弯曲刚度理论计算式;然后,计算了轴向或横向荷载作用下,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悬臂层合梁的拉伸... 根据层合板理论,首先利用三维应力、应变转换关系,推导出复合材料帽型加筋层合梁的总体刚度矩阵公式,建立了复合材料帽型加筋层合梁的拉伸刚度和弯曲刚度理论计算式;然后,计算了轴向或横向荷载作用下,复合材料帽型加筋悬臂层合梁的拉伸和弯曲变形,并和ANSYS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计算分析了腹板倾斜角度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腹板倾斜角度为60°时,帽型加筋结构的刚度和所需材料的比值达到最优值;拉伸和弯曲刚度的理论解和ANSYS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说明上述方法以及推导的计算公式是准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梁 帽型加筋 刚度 三维应力-应变转换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组合层合梁的屈曲性态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浩然 尹向勇 +1 位作者 郭兆璞 温玄玲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6,18,共5页
本文基于Mindlin假定推导了考虑剪切的组合层合梁的有限元列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含分层损伤的各种层合梁在受轴向压力情况下的屈曲模式。从中得出梁的屈曲性态与铺设角,梁的几何形状,分层位置及分层大小等因素的关系,所得... 本文基于Mindlin假定推导了考虑剪切的组合层合梁的有限元列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含分层损伤的各种层合梁在受轴向压力情况下的屈曲模式。从中得出梁的屈曲性态与铺设角,梁的几何形状,分层位置及分层大小等因素的关系,所得结论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损伤 屈曲性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层合梁层裂损伤与超声导波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许伯强 来锴 +1 位作者 徐桂东 徐晨光 《电子科技》 2015年第11期55-60,共6页
基于谱有限元法(SFEM),建立了压电晶片驱动/传感与各向异性层状复合梁耦合的谱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耦合系统超声导波的激发、传播特征,并分析了导波与损伤的相互作用。模型中复合梁采用铁木辛柯梁理论、压电晶片层采用欧拉伯努利... 基于谱有限元法(SFEM),建立了压电晶片驱动/传感与各向异性层状复合梁耦合的谱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耦合系统超声导波的激发、传播特征,并分析了导波与损伤的相互作用。模型中复合梁采用铁木辛柯梁理论、压电晶片层采用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利用哈密顿原理得到梁/压电晶片的时域耦合运动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将耦合运动控制方程转换至频域可导出谱有限元模型。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比较表明,所建模型可精确模拟复合梁中导波的传播且计算效率高。进而分析了导波和层裂损伤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导波在缺陷处会产生反射,且反射信号到达压电传感器的时间和幅值与缺陷的位置及长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梁 裂损伤 谱有限元模型 压电晶片驱动/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流作用下层合梁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昊 瞿叶高 孟光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69-1679,I0004,共12页
针对剪切流中层合梁的大变形非线性振动问题,采用高阶剪切变形锯齿理论和冯·卡门应变描述层合梁的变形模式和几何非线性效应,构建了大变形层合梁非线性振动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的有限体积法求解不可压缩... 针对剪切流中层合梁的大变形非线性振动问题,采用高阶剪切变形锯齿理论和冯·卡门应变描述层合梁的变形模式和几何非线性效应,构建了大变形层合梁非线性振动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的有限体积法求解不可压缩黏性流体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结合层合梁和流体的耦合界面条件建立了剪切流作用下层合梁流固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数值模型,采用分区并行强耦合方法对层合梁的流致非线性振动响应进行了迭代计算.研究了不同速度分布的剪切流作用下单层梁和多层复合材料梁的振动响应特性,并验证了本文数值建模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剪切流作用下单层梁的振动特性与均匀流作用下的情况不同,梁的运动轨迹受剪切流影响向下偏斜,随着速度分布系数增加,尾部流场中的涡结构发生改变;刚度比对剪切流作用下层合梁的振动特性有显著影响,随着刚度比的增加,层合梁振动的振幅增大,主导频率下降,运动轨迹由‘8’字形逐渐变得不对称;发现了不同厚度比和铺层角度情况下,层合梁存在定点稳定模式、周期极限环振动模式和非周期振动模式三种不同的振动模式,改变层合梁铺层角度可实现层合梁周期极限环振动模式向非周期振动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流 流固耦 复合材料层合梁 几何非线性 流致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材料层合箱梁改进解析模型计算等效刚度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秀杰 熊超 +3 位作者 殷军辉 尹德军 邓辉咏 李宝晨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3-1495,共13页
提出了基于复合材料层合箱梁改进解析模型的等效刚度计算方法。在考虑三维应变效应的同时用复合材料单层的二维折算模量分量来表示三维折算模量分量,简化了复合材料层合箱梁等效刚度系数的计算,得到了由梁横截面几何尺寸和层合板刚度系... 提出了基于复合材料层合箱梁改进解析模型的等效刚度计算方法。在考虑三维应变效应的同时用复合材料单层的二维折算模量分量来表示三维折算模量分量,简化了复合材料层合箱梁等效刚度系数的计算,得到了由梁横截面几何尺寸和层合板刚度系数表达的等效抗弯刚度和等效抗扭刚度的解析式。该解析式适用于环向刚度一致的复合材料层合箱梁,并充分考虑了弯曲-剪切耦合和扭转-拉伸耦合效应对等效刚度的影响。通过三点弯试验和扭转试验,验证了解析式的正确性;通过与分层等效叠加法、有限元法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析式的计算精度。结合经典层合板理论,研究了铺层方式对等效刚度产生的影响及原因,预测了不同铺层复合材料层合箱梁等效刚度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剪切变形理论 等效抗弯刚度 等效抗扭刚度 板刚度系数
原文传递
结构原理、结构力学
12
《运输经理世界》 1999年第7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结构力学 猫道 结构原理 展翅结构 中承提篮式 箱形压杆 简支 预应力钢管混凝土 复合材料层合梁 平板挂车
原文传递
Delamination damage detection of laminated composite beams using air-coupled ultrasonic transducers 被引量:16
13
作者 LIU ZengHua YU HongTao +1 位作者 HE CunFu WU Bi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1269-1279,共11页
Air-coupled ultrasonic transducers are used to generate and receive Lamb waves in quasi-isotropic laminated composite beams for delamination detection. The influence of incident angle on the excited mode is studied. N... Air-coupled ultrasonic transducers are used to generate and receive Lamb waves in quasi-isotropic laminated composite beams for delamination detection. The influence of incident angle on the excited mode is studied.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 pure Lamb wave mode can be generated if the transmitting transducer is oriented at a specific angle, and the receiving transducer can either be oriented to detect the same mode as that generated by the transmitter or to detect another mode generated by mode conversion at a defect.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created to predict the interaction of Lamb waves with delamination, and some unique mechanism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A0 mode Lamb waves and delamination are revealed in detai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on laminated composite beam using air-coupled ultrasonic transducers are well in accordance with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results.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air-coupled ultrasonic guided waves can be used for delamination damage detection effectively in laminated composite be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mination detection composite beam Lamb wave mode air-coupled ultrasonic transducer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